大家互相看了看,問道:「有這規定嗎?」

「沒聽說過啊!」

他們又把目光對準林為民,「你這又是從哪兒聽到的小道消息?我們怎麼不知道?」

林為民的表情有幾分意外,他的根據當然是對後世的記憶。

可看著大家那疑惑的眼神,他也有點迷惑了,難道自己的記憶出錯了?

「那可能就是不成文的規定。」林為民隨口說道。

反正他的印象中,雁冰文學獎從未連續頒給過同一位作家。

大家帶著幾分疑惑,繼續討論話題,將林為民這個當事人晾在一邊。

林為民搖了搖頭,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待到下午,海晏跑了過來,說要請他吃飯。

「好端端的,怎麼想起請我吃飯了?」林為民笑著問道。

海晏道:「林老師,《便衣警察》拍完了,我和小龍就想著請你吃頓飯,要是沒有您的幫助,這部電視劇也不可能完成的那麼順利。」

「這都是你們自己的本事。」

林為民客氣了一句。

既然人家都邀請了,他也不好拒絕。

晚上吃飯選的地方是烤肉季,位於什剎海銀錠橋畔,離著林為民家幾百米的距離,近的很。

烤肉宛的招牌是烤牛肉,烤肉季的招牌是烤羊肉。

選用羊身上最鮮嫩的後腿與上腦部分,配著蔥和香菜爆炒,肉雖薄但依舊保留著鮮美的肉汁。

這裡的烤肉可以是後廚將肉烤好後端上來,也可以一群人圍在巨大的炙子周圍。

林為民進了門就看到今天除了有海晏和鄭小龍,還有個大齙牙和圓臉平頭哥。

「哎呦,林老師,您來了!您快請坐,請上座!」

馮曉剛一見到林為民表現的倍兒熱情,拉著他往主座上請。

給林為民倒了杯茶,他又開始張羅菜,突出一個殷勤。

「伱怎麼在這?」林為民問汪碩。

「我怎麼就不能在這?」

汪碩一開口就給人一種暴cei他的衝動。

林為民看了一眼馮曉剛,這真北斗星當面居然不來幾句馬屁,差評!

鄭小龍解釋道:「我跟汪碩是髮小,前幾天碰上聊天才知道,他發的那幾篇經的都是您的手,說起來大家都是熟人。」

幾人說著話,馮曉剛忙前忙後。

「行了,曉剛也別忙了,坐下喝口茶!」林為民見他忙了一會兒,招呼道。

馮曉剛這才坐下,時不時的參與一嘴大家的話題。

「林老師那部《大明王朝1566》我可看了,嗐呦喂,漲了見識了!」

聊著聊著,海晏提到了林為民那部,馮曉剛又吹捧了起來。

「林老師,您那下半部分什麼時候發啊?等的我們這些讀者心裡沒著沒落的!」

馮曉剛的馬屁有些露骨,但勝在熱情,林為民微笑道:「快了,再有十天半個月就該上了。」

「那我得好好看看。您也不知道,這看到一半,真是讓人抓心撓肝。」

樂呵呵的聽完了馮曉剛的奉承話,林為民問起《便衣警察》的情況。

這部電視劇只有十二集,前幾天拍攝工作已經完成,現在正在進行後期製作,已經確認了會在中央電視台進行播放。

1979年,燕京電視台經國家批准,改名為中央電視台。但燕京作為首都總不能沒有電視台吧,所以在79年當年又由燕京市組織重新建立。

後燕京電視製片廠成立,很快又從燕京電視台分了出去。

幾家單位歷史淵源頗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所以這次《便衣警察》搬到央視播出,林為民並未感到意外。

「計劃什麼時候播?」林為民問道。

「等您的《風聲》播完。」鄭小龍道。

林為民算算日子,「那快過年了。」

「是啊,播完正好過年。」

幾人邊吃邊聊,鄭小龍又提起了剛剛開機的《女醫傳》。

這部由央視和香江無線電視台合作投資拍攝的大型古裝電視劇,最近燕京的電視圈子談論的全是這個話題。

見鄭小龍話里話外對《女醫傳》和無線電視台滿是興趣,林為民便道:「回頭有時間了,我帶你去劇組轉一轉。」

鄭小龍頓時大喜,剛要謝過林為民,一旁的馮曉剛道:「林老師,林老師,還有小馮,您別忘了小馮啊!」

馮曉剛這人馬屁拍的響,但工作乾的不含糊。

在《便衣警察》劇組待的這半年,他不光乾了美術設計的活,還主動請纓當過攝影師,給劇組寫過分鏡頭劇本,干場務雜活,幫著燈光師調光……

反正只要哪裡有活,馮曉剛肯定第一個衝上去,他也正是憑藉著這股拚命的勁頭才得到了導演林汝為和鄭小龍的賞識,成了燕京電視製片廠的正式職工。

這種努力不僅讓馮曉剛收穫了領導的賞識,同時也提升了自己,這半年在劇組的拍攝經歷讓他把電視劇拍攝的流程摸了個門兒清。

剛才一聽林為民說要帶鄭小龍去《女醫傳》劇組看看,他頓時就上了心,這可是個難得的好機會啊!

「行,到時候一起去看看。」林為民笑著說道。

翌日上班,林為民先翻了一會兒報紙。

《大明王朝1566》的上半部分已經發了半個月,讀者和評論界的反饋非常好。

這部其實並非完全是按照史實來寫的,但大體走向基本尊重歷史,並且在人物刻畫和情節走向上也邏輯縝密。

林為民這樣的操作,反而贏得了不少歷史學者的追捧。

在中國數十個古代朝代當中,明朝的史料是最詳細、最龐雜的,研究明史的人也是最多的。

有不少學者最近給編輯部寫信誇獎《大明王朝1566》儘管並非正史,但卻比正史還像正史。

更有一些人主動投稿報紙,借著這股東風來給廣大讀者科普明史,也更助推了《大明王朝1566》這部的人氣。

在沒有網際網路、沒有手機的年代,報刊雜誌、廣播電視就是人們了解資訊和信息的全部公共渠道。

《大明王朝1566》除了在書店、郵局的書架上,在書報攤上,也開始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了報刊雜誌上,讓更多讀者知道了這部。

上午在審稿當中度過,中午吃過午飯,佟鍾貴敲響了他辦公室的門。

「什麼事?」

佟鍾貴進門,身後還跟著個年輕人,光看長相,十分老實中帶著三分樸實和七分雞賊,讓人看一眼便印象深刻。

「林老師,您還記得上次我給您看的那篇嗎?這位就是作者柳震雲同志!」

佟鍾貴將年輕人介紹給林為民。

林為民起身笑著和柳震雲握手,「你那篇《塔鋪》寫的很好啊!」

柳震雲有些受寵若驚的說道:「您過獎,您過獎。」

林為民請他坐下後聊起來才知道,他是78年考入的燕京大學中文系,82年畢業後分到了《農民日報》工作。

他從上大學之前就已經在寫,不過當時並未發表過什麼作品。直到79年才正式發表了第一個短篇《瓜地一夜》,這幾年陸續發表了一些,都是短篇,用他自謙的話來說「沒什麼人看過」。

「沒什麼人看過」肯定是誇張的說法,應該說是沒有什麼比較大的影響力才對。

這次《塔鋪》被《當代》錄用,柳震雲是來領稿費的,他就在燕京工作,收到佟鍾貴的消息,直接就來了《當代》。

《當代》的稿費發放一般都是作品確定發表的當月通知作者。

佟鍾貴第一次給林為民看柳震雲那篇《塔鋪》是在五月份,稿子發表卻是定在了十一月份,由此可見《當代》如今的積稿程度。

柳震雲在聊天的時候提到今天來《當代》取稿費,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想給林為民見一面,他跟佟鍾貴說了這個請求,佟鍾貴這才把他領了過來。

林為民攤了攤手,笑道:「也沒什麼好看的,都是一個腦袋兩隻手。」

「林老師的腦袋跟我們不太一樣,蘊藏著大智慧。前幾天看您的《大明王朝1566》,權謀詭計信手拈來,書中人物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用意之深,讓人嘆服!」

跟馮曉剛簡單粗暴的馬屁比起來,柳震雲的恭維就顯得段位高多了。

小伙子會說話,有前途啊!

聊了半個多小時,見時間也差不多了,柳震雲適時的提出了告辭。

等他走後,佟鍾貴有些感慨。

他是南方人,說話卻方方正正,很少懂得拐彎抹角,反倒是柳震雲這種中原人士,說起話來極有技巧,讓他自嘆不如。

林為民笑道:「每個人都有優點缺點,你不能拿自己的缺點去和別人的優點比。」

佟鍾貴問道:「林老師,那您覺得我跟柳震雲比,有什麼優點?」

「文學上……」

林為民沉吟了一下,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貌似倆人相差距離並不大。

「現在你們倆都還年輕,看不出什麼來。」

佟鍾貴每次聽到這個話總想接一句:您歲數也不大啊,可他不敢。

「但有一點我可以肯定。」

「什麼?」佟鍾貴問道。

林為民眼神真誠,語氣無比篤定。

「你比他長的帥!」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