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父親報完喜,於華心中的喜悅慢慢平靜下來。他咂麼咂麼嘴,眼神放在被退回來的那封稿件上。

根據林為民這個編輯的意見,他這份稿件的問題不少,光看上面密密麻麻的批註就能看出來。

林為民信上說讓他改完再試試,於華不傻,心中知道即便改完八成也夠嗆能夠得上人家的標準。

不過讓他就這麼放棄了這篇稿件真是有點可惜,尤其是林為民已經給他批註了一大堆東西。

他眼睛一轉,心裡就有了主意。

還是按照林為民的批註把稿子改完,然後跟以前的套路一樣,投個比《當代》檔次更低一點的雜誌。

於華想了想,決定投給同在燕京的《燕京文學》。

至於林為民那邊,又是大作家、又是編輯,這麼看好自己,於華覺得不能放過這個機會。

總結了這次投稿的經驗教訓,他又寫了一篇短篇。

這次,他在心裡默默的將《當代》的level提高了一個檔次,跟《收穫》、《人民文學》齊名了,他打定主意了,以後投稿首選《當代》。

將投稿信塞進郵箱的那一刻,於華心裡空落落的,不知道這次的結果會怎麼樣。

他想到了林為民信中對自己的看好,在心裡給自己打氣。

於華,你要相信自己,你就是個天才!你是最棒的!

燕京,白米斜街。

趁著周末有時間,林為民來四合院看看裝修的進度。

燕京的一月份,天寒地凍,室外的活不能幹,但在室內不耽誤。

李光復這個後勤供應很靠譜,說弄到的建築材料,他真給弄到了。

林為民要的衛生間和盥洗室已經弄好了,沒有後世裝修的那種眼亮,但功能一點也不差。

衛生間的水箱放在牆上接近一米八的位置,林為民試著拉了一下拉繩。

「嘩啦」一聲,一整箱水衝進了蹲便器。

李光復跟在林為民的身後,「林老師,您看這弄的還成吧?」

「挺好挺好,真是辛苦李老師您了。」林為民笑呵呵的說道。

「您甭跟我客氣。」

他接著又說道:「眼下屋裡弄的都差不多了,還有幾件新添置的家具沒晾乾上漆呢。再就是正房和西廂房的聯通,得等開春才能砌起來,再開個門就齊活了。」

「對了。您瞧瞧我給您弄來的這套爐子。」

李光復拉著林為民來到東廂房,這裡正靜靜的躺著一套土鍋爐,看體積比現在燕京城一般人家用的要大上兩圈。

「這是以前一街道取暖用的爐子,現在政|府給他們那兒弄了聯片兒取暖,這東西就淘汰下來了。

那街道就十多間房,往年冬天都是用這套爐子取暖的,還帶了這麼些暖氣片,給您家用富富有餘。」

如今這年頭,燕京城冬季取暖還是以火坑和土暖氣為主,老百姓普遍燒的都是煤球,也就是蜂窩煤。

四合院、大雜院這些地方集中供暖幾乎沒有,包括很多單位用的也是小型的蒸汽鍋爐。

李光復給林為民搞到的這套土暖氣正好符合他這個小四合院的規模,雖說燒起來麻煩,可這年頭就這樣,不存在省心又舒適的事。

林為民指著那一堆暖氣片說道:「暖氣片太多了,我這才幾間房子,根本用不了。」

「嗨,都是一股腦來的東西,攏共也沒花上多少錢。嘿嘿,就請人家吃了一頓飯,都是要報廢的東西。」

林為民沒再說什麼,他看著這些暖氣片,心中忽然想到了一個朋友。

看過了小院的進度,過年前肯定是住不上了,年後開春應該差不多。

他請李光復去下了頓館子,聊起了《觸不可及》排練的情況。

眼下劇組排練也快一個月了,按照人藝的一慣傳統,一部話劇至少要排練兩個月以上的時間。

這麼算下來,差不多到三月份就可以準備公演了。

李光復一說起公演就有些激動,他在人藝這麼些年,可算是演了回主角,又是這麼好的本子,這麼好的團隊。

言語間少不了對林為民又是一番感謝,有種把林為民當成了貴人的感覺。

「我說李老師,現在咱們好歹也是朋友了,您就別跟我這麼客氣了。」林為民無奈的說道。

李光復有點不好意思,「嗨,您瞧我,不說這個了。」

吃完了飯,李光復走了,林為民卻回到了白米斜街,他打算給多餘的暖氣片找個去處。

「鐵生!鐵生!」

雍和宮大街26號的大雜院裡又想起了林為民的聲音,他將自行車后座上的暖氣片卸下來,石父才推著石鐵生出門。

石家父子看著林為民卸下來的暖氣片,石鐵生問道:「為民,這……」

「我那個小院兒不是正在裝修嘛,弄了一堆人家街道淘汰下來的暖氣片,我那也用不了,正好給你家送來。」

由於肌肉萎縮,石鐵生的下身常年血液循環受阻,每天長時間坐壓,一到夏天就會褥瘡發作。

到了冬天,他們家屋裡只有一個煤球爐子取暖,溫度十四五度。他那雙毫無知覺的腿根本經不起寒冷,如果凍了,就有壞死的可能。

那次陪林為民看房子,石鐵生是冒了很大的風險的。

所以林為民看到這些暖氣片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想到了石鐵生。

他家燒的是煤球爐子,蜂窩煤因為製作工藝的問題本身可燃燒散發的熱量就少,又沒有暖氣片,冬天即便燒的再旺屋裡的溫度也不會高,有了暖氣片就不一樣了。

石鐵生看著林為民那滿臉真誠,心中感動萬分。

「用不著那麼麻煩,一直就是這麼過來的。」

林為民笑著說道:「這不趕巧了嘛,也不是特意給你買的。」

為了怕石鐵生有心理負擔,林為民如此說道。

林為民給石鐵生送來了暖氣片,光是這樣還不夠,他們家的爐子壓根就沒有接管道的接口。

「等回頭我給你弄個新爐子。」林為民說道。

石父趕忙道:「不用不用,我去買一個就行。」

「沒事,叔兒,都是捎帶手的事。」

石父卻始終堅持,說林為民出了門他就去買爐子,林為民這才放棄。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