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下旬,經過了聲勢浩大的專項整治活動,國內的圖書市場走出了一波小陽春的態勢,書店內的正版圖書銷量與上半年相比有了明顯的提升。

其中一些受歡迎的暢銷書銷量更是一路看漲,高得嚇人。比如國文社出版的程忠實的《白鹿原》,出版三四個月的時間,加印了三四次,總銷量突破了50萬冊。

還有汪碩的集《過把癮就死》,華藝出版社二月出版,到四月份首印的30萬冊售罄,兩次加印40萬冊,截止七月下旬已經全部售光。

而上個月才發售的《一個都不能少》,銷量更是誇張,首印五十萬冊上市不到一個月,各地書店、郵局就打爆了國文社的電話,他們的庫存已經銷售過半,看樣子要不了八月中旬就會全部售罄,一個勁兒的催國文社趕緊加印。

《一個都不能少》的銷售如此火爆,除了是因為的質量過硬和發表之後的兩個月之內所引起的廣泛討論和關注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市面上竟然買不到這部的盜版。

對於這部在市面上的火爆程度,國文社同事們也感到很是震驚。打一波盜版竟然有如此奇效,大家簡直有一種夢回85年以前的感覺。

那個時候,國內的盜版圖書有,但很是稀少,很多文學愛好者對於盜版書也嗤之以鼻。

可隨著這些年物價飛漲,老百姓日子過的緊巴巴的,很多人在花錢看書這件事上也變得仔細起來,這也就給了盜版圖書發展壯大的空間。

這幾年隨著盜版圖書侵占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包括國文社在內的很多出版社也感受到了壓力。

一本書正版和盜版之間可能就差那麼兩三毛錢,卻促使很多讀者選擇最終選擇了盜版。

很多出版社並非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可他們實在是沒有讓利的空間。

出版社編纂一本書的每一道工序都有人工成本,還要支付給作家們稿費,正版圖書又不可能降低印刷和裝幀質量,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盜版不斷的侵蝕市場。

面對這樣的情況,誰也沒有想到,一次盜版整治專項活動竟然就讓銷量不斷下滑的圖書市場逆風上漲。

編輯部的同事們在工作之餘,閒聊著最近圖書市場的變化。

「為民這回真是給我們出版行業乾了件大好事啊!」柳蔭感嘆道。

「聽說當時杜署臉都綠了。」姚淑芝八卦道。柳蔭語氣中帶著調侃,說道:「當著他的面跟副相告狀,臉能不綠嗎?我要是杜署,非得把他擼成光杆司令不可!」

「攤上他這樣的下屬,哪個領導都不好受啊!」祝昌盛幽幽道。辦公室內爆發出一陣歡快的笑聲。

沒事說說領導的壞話,這班上得才有點意思。眾人正說著話,王曉波來了編輯部,臉上滿是笑容。

「曉波,來送稿子嗎?怎麼這麼高興啊?」同事們問他。王曉波搖搖頭,

「不送稿子,今天來是跟你們報個喜。」眾人好奇,問道:「報什麼喜?」

「香江的出版社打算給我出集。」王曉波一臉喜色的說道。眾人一聽也很高興,

「這是好事啊!」王曉波的作品大家都看過,風格特立獨行,有些作品發表都不容易,更別提出版。

他的幾篇作品此前在《當代》發表,五篇《唐人故事》的反響很一般,開春送來的《三十而立》和《似水流年》最終因為風格的問題,並沒有通過編輯們的審稿,被林為民再次推薦去了《香江文學》。

王曉波正跟眾人說著話林為民來辦公室送稿子,聽他說有香江的出版社要給他出集,也替他高興。

林為民把王小波叫到辦公室,詳細聊了一下。

「說起來這件事還得感謝您,沒有您的推薦,《香江文學》不會發表我的作品,出版社也不會出版我的作品。」

「我跟你說過,你的寫的沒有問題,只是風格有點新潮。再過兩年吧,總有你發光發亮的時候。」林為民的鼓勵讓王曉波心中的信心更加堅定。

這時林為民又道:「對了,最近市場不錯,你那幾篇《唐人故事》要不要試試結集出版?」王曉波聞言喜笑顏開,

「那幾篇能出版?」林為民點頭,

「你那幾篇反響一般,不過勝在風格獨特,可以試試出版看看,不過印數肯定不會太多,你不要抱有太高的期待。」

「能出版就行,能出版就行。」王曉波笑的牙花子都露出來了,

「林老師,真是太謝謝您了。」林為民抬手,笑著說道:「要謝你得謝謝最近的市場。各類圖書的銷量都在回暖,社裡才願意趁著這段時間多出版一些書。」王曉波望著林為民,說起這事,好像跟林老師更有關係了。

這兩個月,燕京城裡關於林為民在書攤上買到自己的冒名書,一怒之下找到副相告御狀這事傳的沸沸揚揚,有鼻子有眼,可謂婦孺皆知。

所有人聽說這個消息,無不感嘆林為民的手眼通天,沒有任何一個人去懷疑消息的真實性。

林老師那是什麼樣的人物?一怒之下找副相告個狀,有什麼難的?王曉波心中這樣想著,又跟林為民詳細聊了聊出版事宜。

今年政府頒發了稿酬新規,國文社給的稿費標準也比以前高了不少,千字三十五塊的基礎稿酬,因為印數很低,所以印數稿酬只有幾百塊錢,總共加在一起9200多塊錢。

王曉波聽到這個數字心中歡喜,他在大學教書,一個月工資才一百多塊錢,算上此前發表的稿費,這幾篇《唐人故事》給他帶來的收入超過了一萬五千塊錢。

除了這些稿費,王小波通過林為民的推薦,至今在《香江文學》發表了《黃金時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三部作品,收穫了接近五萬港元的稿費。

這次要給他出版集的是香江繁榮出版社,以每字稿酬支付稿費,他大概可以收入十萬港元稿費。

將稿費全部換算成人民幣,王曉波這兩年通過作品發表和出版,所賺取的稿費已經超過了五萬塊錢。

這個數字在1990年,已經是非常大的一筆錢了。一想到兩地出版即將到帳的稿費,王曉波心中蠢蠢欲動,早已醞釀多年的念頭再也控制不住。

「林老師!」王曉波望向林為民眼神中閃著希望的光亮。

「怎麼了?」

「您說,我辭職當個自由撰稿人怎麼樣?」王曉波充滿期待的問林為民。

林為民沉吟片刻,

「你確定?是一時興起的念頭,還是早有這個打算?」王曉波如實回答:「早就有這個想法。只不過以前我的作品發表不了,根本不敢付諸行動。現在不一樣了…………」王曉波臉色興奮,

「我現在發表和出版獲得的稿費比我工作二十年都多,錢壯慫人膽,我打算試試看自己能不能幹這路勾當。」林為民笑了起來,

「以你現在的文字水平,干這路『勾當』肯定沒問題。問題在於你的風格,你可要想好,如果你維持現在的風格,可能短時間內還是沒辦法發表作品。」王曉波點頭道:「您說的對,不過我現在不是有稿費了嘛…………」說到這裡,王曉波的臉上又忍不住泛起了笑容,

「我現在賺的這些稿費足夠我寫十年不發表任何作品了,我就不信,十年我還發不了作品。」\"用不了十年,國內的讀者會逐漸認識你的。

對了,跟家裡人商量了嗎?」林為民問。

「沒呢。以前跟銀河說過這個想法,但當時只是異想天開而已。這次劉先生為我居中聯繫出版的事,我得到了消息,第一時間先來編輯部報了個喜。」林為民叮囑道:「回家要好好跟家裡人商量一下,你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寫作事業,沒有家裡人的支持是不行的。」

「嗯,我明白。」

「另外……」林為民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既然是全職,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忽略自己的身體…………」林為民把陸遙的例子講給王曉波,感受到林為民的關心王曉波重重的點點頭,

「謝謝您的關心,我一定注意。」離開《當代》編輯部,王曉波再回家時,妻子李銀禾正在做飯。

他拉過李銀禾的手,將兩地都要出版的事和她說完,李銀禾有些恍惚。

「都要出版?」

「嗯。」李銀禾看樣子需要一些時間消化這個消息,王曉波卻不給她時間,繼續說道:「這幾回發表和出版的稿費加在一起也有幾萬塊了,我打算辭職,專門搞寫作,你同意嗎?」這個想法丈夫早已有之李銀禾是知道的。

以前在米國時,就是她打工來養他,現在丈夫的作品能賺稿費了,她有什麼理由不同意呢?

第二天上午,李銀禾帶著王曉波去系裡辭職。看書喇

「給您添麻煩了!」進門後,王曉波就說了這一句,然後就一聲不吭,獨自在一旁抽煙。

剩下的都交給了妻子李銀禾替他向系主任解釋。溝通了半個小時,順利說好了辭職的事,接下來就是辦手續的問題了。

看書溂出了系主任的辦公室,王曉波忍不住鬆了口氣。他向來不擅長人際關係,也就是跟搞文學的朋友們在一起才會感覺放鬆一些。

王曉波想到了昨天見過的林為民,尤其是跟林老師聊天的時候,總是感覺格外的放鬆,一點也不拘束。

現在好了,馬上就要辭職了,以後他就不用再去為這些無用的事費神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