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身上的毛衣早就爛了,到處都是被刮出的破洞。

他脫掉毛衣,用寶劍割成數截。然後還劍入鞘,把那些破毛衣條,仔仔細細的裹住劍鞘和劍柄,再拿幾根鞋帶將其綑紮嚴實。

宋代實行嚴格的刀劍管制,八面漢劍絕對屬於違禁物品,不能隨便暴露在陌生人面前!

掩藏好武器,父子倆才循著馬叫聲,朝著茶場深處走去。

大概過了十分鐘,二人露出失望的表情——那裡確實有一匹馬,但根本沒有人類的蹤跡。

可以看出,馬兒的骨架很高大,渾身皮毛呈棕黃色。但是骨瘦嶙峋,根根肋骨都凸顯出來,馬腹已經整個癟進去,讓朱銘聯想到照片里的非洲饑民。

馬首繫著一根長長的繩索,繩索亂七八糟纏繞在茶樹上。

以馬兒為圓心,周圍三四米的區域,茶樹和雜草都被吃得光禿禿。估計是能吃的已經被啃光了,馬兒急於掙脫束縛,於是亂跑亂跳,導致繩索越纏越短,徹底將其套在一株茶樹旁。

看到來了兩個人類,馬兒先是驚慌後退半步,隨即又搖頭晃腦似乎在求助。

朱銘走近了查看,發現馬脖子被勒出道道傷痕。有的傷痕已經結痂,有的傷痕卻已潰爛,甚至還有活蛆在傷口翻湧。

「這裡有字!」朱國祥突然喊。

朱銘走到馬兒的左後方,見其左胯上有烙印,而且足足烙了兩處。

第一處為大印,烙有好幾個字,關鍵字是「秦」。第二處為小印,只單獨烙了一個「甲」字。

朱銘仔細回憶資料,也許是穿越的影響,相關論文竟被迅速想起。他結合線索猜測說:「這是茶馬司從河湟一帶買來的綱馬,先送到秦鳳路買馬監建檔,又經漢水運往開封,作為殿前司的禁軍軍馬使用。這個『甲』字,是殿前司的編號縮寫,押送途中不知出了什麼意外,這匹軍馬胡亂逃到茶場被困住了。」

「既然是軍馬,私人肯定不能養,」朱國祥吞咽口水,飢腸轆轆道,「乾脆殺了吃馬肉。」

朱銘沒有立即動手,而是自言自語道:「如果是北宋,漢水馬綱還沒形成定製,河湟馬一般直接充作邊軍戰馬,很少運去更南方的州軍郡縣。即便要運往開封,也是走潼關過黃河,怎麼會走漢水繞路呢?難道我們穿越到了南宋,這匹馬是要運往杭州的?」

信息太少,想不明白。

朱國祥已經饞得發昏,這匹軍馬在他眼裡,純粹就是一坨坨烤肉。

「鏘!」

朱銘解下纏繞劍柄的鞋帶,拔劍出鞘打算殺馬。

馬兒扭頭看著他,似乎通曉人性,眼神當中透著一絲哀求。

朱銘與這匹黃驃馬對視,不由心軟起來,怎麼也無法狠下殺手。他問父親:「要不放生吧?」

朱國祥沉默數秒,點頭說:「也行。」

朱銘握劍踏前,小心翼翼割斷繩索,馬兒沒有任何掙扎,乖乖站在那裡配合行動。

將纏在馬頸的繩索全部割斷,朱銘撫摸馬兒的鬃毛說:「你就在山裡自生自滅,我們帶上你可麻煩得很。」

父子倆轉身離去,馬兒卻賴上他們,亦步亦趨的跟著。

在經過前方茶樹時,還不忘吃茶葉充飢,這匹馬顯然是餓壞了。

一直跟到河邊,朱銘去清洗陶罐,順手打了一罐河水,放到馬兒的面前。馬兒連忙低頭喝水,愜意的甩著馬尾,已然把朱銘當成主人。

朱國祥看了看馬頸傷口處翻湧的白蛆,默默去附近尋找草藥。

草藥找來,朱銘生火灼燒寶劍,用滾燙的劍刃去挖除腐肉,連帶著蛆蟲一起刮下扔掉。馬兒只是嘶鳴兩聲,便硬挺著站好,直至把草藥敷完都沒亂動。

父子倆圍著火堆坐下,馬兒自己站在旁邊吃草。

「烤兩個紅薯吧。」朱銘實在忍不住了,雖然那20斤紅薯今後有大用處。

朱國祥重重點頭:「烤紅薯好吃!」

滾下山坡時,有紅薯被摔破了皮肉,父子倆挑揀受傷嚴重的,壘土成窯,用燒窯雞的方式烤紅薯。

當吃上香噴噴的烤紅薯,他們簡直幸福得想要流淚。

自從帶來的零食吃完,之後一直以野菜充飢,幸虧中途從黃喉貂手裡搶到一頭小鹿,否則早就營養不良沒勁兒跋涉了。

野生小動物也遇到許多,但二人不會打獵啊!

一顆烤紅薯下肚,雖然肚子還餓,但朱銘感覺又有力氣了,拄劍起身說:「走吧,朱院長。」

父子倆繼續沿著漢水前行,身後多了一匹骨瘦嶙峋的黃驃馬跟著。

或許是馬兒帶來好運,這次只走了三個小時,大概在下午四五點鐘,居然看到前方升起陣陣炊煙。

「總算遇到活人了。」朱銘此時很想哭。

還未看到房屋,眼前景色已迥然不同。

河邊低地被清理出來,不再是一望無際的雜草亂林,而是大片金燦燦的油菜花。

在更遠離河岸的地方,山坡下還有些麥田,麥苗鬱鬱蔥蔥漲勢喜人。

麥田當中,隱約能看到幾個身影。

那些農民穿著短衫,隨意裹著麻布頭巾,胳膊上還束著襻膊,正在辛勤勞作為麥地除草。

「不准亂啃!」

朱銘一巴掌扇過去,制止了想啃油菜的瘦馬。

這馬兒居然頗為懂事,在遭遇大逼兜之後,乖乖順著田埂前進。

每隔一段距離,田埂就變得稍寬,寬闊處必然種著桑樹。一可採桑養蠶,增加農民收入;二可穩固田埂,防止水土流失;三可避免別人侵田(桑樹就是田界,把田埂移了也沒用,除非把桑樹根都扒掉)。

穿過幾塊油菜田,已然接近村落,這裡大概住著十多戶人家。清一色茅草屋,牆體為土石結構,屋頂覆蓋茅草遮雨。

父子倆早被發現了,剛走到村口,就有幾個農民過來。

為首者是個莊稼漢,似乎三四十歲,又似乎四五十歲,臉上皺紋密布,很難搞清楚年齡。

沒等對方說話,朱銘就作揖行禮:「老鄉好,我父子二人想討口水喝。」

這個舉動,把那些農民整不會了。

二人披荊斬棘苦行十日,全身衣服都破破爛爛,朱國祥更是滿臉鬍子拉扎。他們還都是短髮,像是受了髡刑,又像是下山化緣的和尚。

而朱銘表現得彬彬有禮,鞠躬作揖一套下來,似乎還像個讀書人。

最重要的是,朱銘口音古怪,不知道說的哪裡話。

其實也沒啥,都屬於北方方言體系。雙方交流的難度,可以想像成河南人遇到四川人,除了個別鄉間俚語之外都能聽懂。

見那些農民愣在原地,朱銘放緩語速,又重新說了一遍。

為首的莊稼漢終於聽明白,邀請他們進村喝水,又好奇打聽:「你們是從哪裡來的?」

朱國祥有朋友是陝北人,這些農民的口音,比較近似於陝北話,他儘量模仿道:「我們從南方來投奔親戚,中途遇到山賊,還被山賊戲耍割了頭髮,好不容易才逃出來。」

「這匹馬夠瘦的。」莊稼漢有意無意說。

朱國祥解釋道:「前面有廢棄的茶山,這畜生被繩子纏在茶樹上。我們救它脫困,它就一直跟著。」

莊稼漢笑道:「倒是通人性。」

朱國祥學著兒子拱手問:「閣下貴姓?」

「免貴,姓田,村裡人都喊我田三。」莊稼漢說。

朱國祥自我介紹道:「鄙人朱國祥,這是犬子朱銘。」

一路聊天進入村中,朱銘全程無話,悄悄觀察旁邊幾個農民。

而那幾個農民,也在觀察他們,一會兒盯著他們的背包,一會兒又看向他們的瘦馬。

其中一人,有意無意瞟向朱銘的肩膀——破毛衣包裹著的寶劍,被朱銘背在身後,劍柄位置從右肩伸出來。

農民們看似隨意走路,其實暗暗將父子倆包圍,一旦發生意外便可立即圍攻。

來到農家小院,田三讓渾家取來一瓢水。

在父子倆喝水時,田三有些刻意的打聽道:「你們這是要去哪裡?」

朱銘儘量放緩語速:「我們來投奔親戚,聽家裡老人說,親戚在這邊種茶,已經幾十年沒走動了。可我們過來,一路茶山都已荒廢,哪裡能尋到親戚?今後也不曉得在何處安身。」

田三搖頭嘆息:「前面的茶山,十年前就沒人了。恁多好茶樹,誰也不敢去采,采了就要給官府交稅。茶稅還好說,就怕被多點了雜捐和差役。」

「就算不採茶,怎麼糧食田也不種了?」朱銘問道。

田三頓時一肚子怨氣:「都說有個蔡相公在變法,搞什麼方田令。大戶的田越方越少,小戶的田越方越多。小戶活不下去,要麼投獻做佃戶,要麼逃去深山裡。到第二年,大戶也被多多方田,隨便劃幾片山林,都說是大戶家的良田。縣衙里沒靠山的大戶,也得破家逃亡了。」

方田均稅,是王安石變法的核心內容。

蔡京上台之後,立即重啟方田,說白了就是清查田畝。地方官為了政績,指著荒山說是旱田,指著河灘說是水田,強行登記在老百姓名下。

於是乎,全國大亂,就連實力不夠的地主,都被逼得捨棄家業逃跑。

朱銘又問:「前面多遠是縣城?」

「遠著呢,」田三朝著西邊指去,「到西鄉縣城還有好幾十里,你們得坐船過去。江邊全是山路,彎彎繞繞,走路怕要兩三天。」

朱銘再問:「有沒有集鎮?」

「你是說草市?」田三回答道,「往上走十里地,有一個白市頭,平日裡買鹽就是去那邊。」

聊了一陣,田三的哥哥田二回家,廚房裡女人已經做好飯菜。

田三便邀請父子倆一起吃飯,朱銘和朱國祥自然卻之不恭,他們已經好久沒嘗到米飯味道。

田二、田三都有老婆孩子,小女兒才五六歲大,瞪圓雙眼好奇的看著陌生人。

飯食是一鍋雜粥,居然有大米,但夾著許多糠殼,也不知是舂米沒舂乾淨,還是故意留糠殼雜在裡面飽腹。還有不知名的野菜,也囫圇煮在粥里,點綴出綠色倒是挺好看。

菜是一碗鹹菜,挺鹹的,吃一口能就著喝半碗粥。

如此粗茶淡飯,父子倆卻覺說不出的香,狼吞虎咽吃得跟餓死鬼投胎一般。

又不好意思吃太多,因為粥不夠。

最終,煮粥的鍋都被刮乾淨,田二的老婆去洗碗,田三的老婆去給雞喂食,男人們則坐在院子裡繼續閒聊。

不知不覺,天色盡黑。

這家人就幾間屋,沒有客房,甚至沒有柴房。

父子倆被安排到廚房休息,雖然條件很差,但不至於再風餐露宿。

聽到屋外腳步聲走遠,朱銘透過門縫觀察一陣,確定沒人之後才低聲說:「這個村子不對勁,咱們剛進村的時候,那些村民的眼神太滲人了。」

「我也覺得有些不對。」朱國祥說。

朱銘說道:「那匹馬就在廚房門口,如果村民起了歹心,肯定是先去搶馬。只要聽到動靜,我們奪門就跑,馬兒讓他們搶去就是。」

朱國祥說:「老規矩,輪流守夜。」

「人太多怎麼辦?把我們堵在廚房裡就不好跑了。」朱銘問。

朱國祥左思右想,都沒有什麼好辦法,提議道:「要不我們出去睡,我看屋子側面的房檐下,堆放著很多柴草,藏在裡面不容易找到。如果有人來,我們尋機逃跑。如果沒人來,天亮之前我們再回廚房。」

朱銘掃了一眼灶前的柴禾:「沒必要出去,我們就在這裡。把門給閂好,一旦發覺不對,直接點火燒屋。等起火了,再開門趁亂衝出去,然後見到房屋就點火。村裡每家每戶,屋檐下都有柴草,很容易點燃的。他們要是敢亂來,咱們也玩狠的,把村裡的房子全給燒光!到時候,村民都去救火了,誰還有閒心追咱們?」

朱國祥屬於體制內的人,行事偏向保守,哪裡想得出這種法子,當即驚得爆粗口:「你……是真牛逼!」

說干就干,父子倆把稻草、筍衣等易燃柴禾,圍著樹枝、竹竿等好柴碼放。

一旦出現風吹草動,就能迅速引燃。

父子倆為放火做準備時,田氏兄弟也在堂屋裡討論。

田三說:「這兩個外鄉人,恐怕不是尋常貨色。」

田二說:「那個年輕後生,背上破布裹著的是兵器,恐怕還是個扎手的練家子。」

「那匹官馬,怕是去年俺們搶剩下的,逃到廢茶山被他們遇上了。」田三猜測說。

田二問道:「要不要搶回來?」

田三笑道:「瘦得皮包骨頭了,搶回來你伺候?只能殺了吃肉。」

田二說:「吃肉也行,好久沒吃肉了。」

田三搖頭:「要真是練家子,為了一頓馬肉不值當。看他們走不走,要是住兩天就走,俺們也犯不著招惹麻煩。過些天又該採茶了,萬事都要小心,別鬧大了把官府招來。你連夜去山寨,跟眾位哥哥們通報一聲,把這兩個外鄉人的事情說道說道。」

「好,俺這就去,家裡你盯著。」田二立即起身。

田二回到自己屋,從牆壁取下柴刀,又從床底摸出棍子,將柴刀與棍子接在一起。

一把朴刀,便組裝成型。

宋代雖然刀具管制嚴格,不法之徒也有應對方法。

就是把短刃和長柄拆開放置,官府查到了便說是農具,遇到爭鬥就組裝成朴刀廝殺。

朴刀沒有固定制式,模樣千奇百怪,是非常靈活自由的DIY武器。

卻見夜色之中,田二提著朴刀出門,從西邊走出村子,折身進了一處溪谷。

順著溪谷而入深山,行走數里地,便是大片大片的茶山。

而茶山深處,又有更多人家。

這裡家家戶戶藏著兵器,他們跟更上游的小白員外有聯繫,那小白員外負責打通官府渠道。因此隱藏在山中的茶山,是完全不用交茶稅的,採集蒸製成茶葉之後,悉數用於民間走私貿易。

茶山的更深處,是一片險要山嶺。

山嶺各處的關鍵位置,皆壘築了土石牆,山頂更是有土匪寨子,寨子裡同樣生活著農民。

走私茶葉只是其一,偶爾他們還要下山打劫商旅。

甚至,搶劫官方綱貨!

而搶到的官方物資,又通過小白員外找渠道賣出去。

北宋末年,官吏清廉,民風淳樸。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