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文彥博不是建議司馬光,而是在提醒司馬光,讓他要做好準備。

這文彥博看得是非常透徹,王安石的新法,那是國家需求,而司馬光的司法改革,更多是政治鬥爭需求。

如果沒有新法,不會有人認為咱們大宋還需要司法改革。

這個司法改革,純粹是出於對抗新法。

僅此而已。

也就是為什麼,司法改革明明已經觸犯到既得利益者,但所遇到的阻力還不是非常大。

原因就在於,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中堅力量,都已經集結在司法改革的大旗上,包括富弼後來都參與進來。

他們就擔心如果將司法改革幹掉,會間接傷害富弼、司馬光等人,這等於是在削弱阻止王安石的力量,將會使得王安石一家獨大。

有趣的是,這同時也減輕王安石變法的壓力,因為還是大臣是更受不了司法改革,兩害相權取其輕,於是果斷站在王安石這邊。

還有些人,則是認為如果將新法幹掉,司馬光也是一家獨大,司法改革也無人制衡。

這些既得利益者,他們更喜歡見到新法和司法改革玉石俱焚,兩敗俱傷。

所以,他們肯定會要求司馬光利用司法改革阻止青苗法。

要知道當大家得知王安石準備出台青苗法,反對新法的聲音也是達到高潮,尤其是保守的骨幹力量是堅決反對,如劉述、齊恢等人。

如果司法改革做不到這一點,那麼大家支持司法改革的理由是什麼,那我們還不如去支持新法。

因為財政是有真困難,是真的需要改變。

而司法在宋朝的政治體系中,還算是表現的非常不錯。

司馬光也明白過來,這得趕緊寫信給張斐,讓他做好準備,可能最終還是會落到他頭上的。

而此時張斐也才剛剛在河中府站穩腳跟,至少他已經獲得西北幾大將門世家的支持,這可是非常關鍵的。

他得趕緊將皇庭建設起來,多展現皇庭的好處。

如法援署、法學報、法學院這都是當務之急。

此時皇庭大門前的空地上,正有著上百號工匠敲敲打打。

「我們這裡會錄事巷不一樣,不會將所有書鋪都放在一起,而是會相隔開來,這,這,還有那裡,都是未來的書鋪,給李行首的一個面子,讓你們先選。」

張斐一邊向李敏說著,一邊指了指好幾處。

李敏訕訕道:「張庭長,這這朝廷的政令還未下來,咱還不知道是個什麼情況,如今就開始興建店鋪,萬一不成,那那可如何是好。」

他現在連爭訟的權力都沒有,還得窩在法援署,他哪裡敢要店鋪。

張斐呵呵道:「你不會以為你能買得起這裡的店鋪吧?這都是皇庭出錢建的,暫時與你們無關,到時我們建好,再出租給你們,你們可以不租,這都無所謂的,但是這租金定然是不便宜,你們也得做好準備。」

李敏一聽,稍稍松得一口氣,又打探道:「會比錄事巷還貴麼?」

張斐笑道:「一定的。」

李敏驚訝道:「比京城還貴?」

張斐笑道:「京城貴的那是地段,汴京城內是寸土寸金,但這裡貴的是價值。在京城,珥筆還是要受到諸多限制,但是在這裡珥筆所能發揮的作用,是遠勝於京城,而且,所涉及到的官司數額,肯定也遠超京城。

要知道這河中府可是交通要塞,包括鹽在內的大量貨物都會在這裡交易,所產生的財產糾紛,肯定也是要多過京城的,且法制之法是更有利於處理這些糾紛。

到時這裡必然是寸土寸金。你最好是趕緊選好,否則的話,可能到時連店鋪都找不到而來。」

李敏偷偷瞄了眼張斐,心裡也在犯嘀咕。

租金倒是好說,但關鍵你得給我爭訟的權力啊!

「張三!」

「三哥!」

聽得兩聲叫喊,張斐回頭一看,只見曹棟棟、馬小義、符世春這警署三巨頭下得馬來,將馬鞭讓濤子他們身上一扔,便往這邊走來。

李敏也識趣的告辭了。

張斐立刻將李四叫來,在他耳邊吩咐幾句。

「哎!」

李四點點頭,立刻往皇庭裡面跑去。

「張三,你這裡會見勾欄瓦舍麼?」

來到面前,曹棟棟便是期待地問道。

張斐一翻白眼,道:「你開什麼玩笑,我這裡寸土寸金,要弄勾欄瓦舍,不得將底褲都給賠了。」

馬小義好奇道:「三哥,這勾欄瓦舍都得賠錢,那你這裡打算賣啥?」

張斐指了指自己的腦袋。

「人頭?」

曹棟棟驚呼道。

「我去你的。」

張斐瞪他一眼,「你在想什麼,是智慧。」

「.?」

曹棟棟打量著張斐,「你瘋了吧,這能有勾欄瓦舍掙錢?」

符世春笑道:「那也不盡然,白礬樓做了數十年的買賣,才有今日的規模,可你看汴京律師事務所才多年,所掙的錢已經不比白礬樓少了。」

「還是小春哥聰明。」張斐呵呵一笑,「沒有什麼貨物比智慧更值錢。」

「我才不信。」

曹棟棟哼了一聲,見沒有勾欄瓦舍,但也興致缺缺,又問道:「對了,你找咱們來作甚?」

張斐道:「走,我們去那邊說。」

他們來到一個大柳樹下,只見這裡放著幾張方桌,一旁棚下的夥計,立刻端來一壺涼茶,給他們斟上一杯。

等那夥計離開後,張斐便問道:「你們警署現在籌備的怎麼樣?」

符世春道:「非常順利,就如你預計的那般,永興軍方面給予我們警署極大的支持,無論是人,還是錢,他們都是滿口答應。」

曹棟棟得意地呵呵道:「我老曹家在河中府還是有些人脈的。」

張斐只是笑了笑。

還真不是曹棟棟吹牛皮,原來那趙頊是通過曹評,讓軍方儘量配合警署,警署招多少人,就轉移多少軍餉過去。

符世春問道:「我們先招多少人?」

張斐道:「五千。」

「才這麼一點?」馬小義立刻道。

張斐道:「才這麼一點?小馬,你想要多少?」

馬小義大咧咧道:「至少也得上萬,咱們在汴京可都是這麼乾的。」

「那是特殊情況,在這裡可不一樣。」

張斐沒好氣道。

正說著,李四突然跑了夠來,喘著氣地將一本小冊子遞給張斐。

張斐接過來,扔到曹棟棟面前,「給。」

「這是啥?」

曹棟棟忙不跌地拾起。

張斐道:「這是皇家警察的執法手冊,裡面是規範皇家警察在執法時的一些行為準則,畢竟你們皇家警察是沖在第一線的,且人又是最多的,若有人要對付我們公檢法,你們警署肯定是首當其衝,必須要嚴格遵守紀律,得有一個行為規範,若是發生糾紛,自也不用擔心。」

既然要將這皇家警察打造出一支能夠征戰的精銳之師,在張斐看來,紀律是重中之重,這本執法手冊,是他親自為皇家警察的量身打造的。

符世春聽得眉頭一皺,半開玩笑道:「張三,你這算不算干涉我們警署?」

張斐神情一滯,忙解釋道:「這是我給衙內的,又不是給你們警署的,我可是衙內的大珥筆,理應為其服務,這手冊也是根據衙內平時訓練皇家警察而制定的。」

「是嗎?」

曹棟棟眼珠子滴溜溜一轉,「你是我的大珥筆,又是根據我的訓練法寫得,那這小冊子可就應該算我的,警署若是要的話,可也得付版權費。」

「啊?」

三人同時驚訝地看著曹棟棟。

這思維跳躍的,就連張斐都有些跟不上。

曹棟棟又道:「不過本衙內不在乎這點錢,就免費贈予警署吧。」

說著,他嘿嘿一笑,如獲至寶般地撫摸手中那本小冊子,「下回記得寫上我的名字。」

想到將來那些皇家警察都得看自己署名的小冊,心裡那叫一個美滋滋,是捂住嘴著笑。

張斐呵呵兩聲:「我倒是無所謂,但我覺得衙內還是應該慎重,到時寫了衙內的名字,衙內自己要不遵守,那豈不是更加糟糕。」

曹棟棟哼道:「你可真是太小瞧人了,有濤子在,本衙內怎麼可能不遵守。」

張斐愣了下,才反應過來,「這招是誰教你得?」

「你啊!」

三人異口同聲道。

張斐嘴角抽搐了下,看來我還是更適合當珥筆,咳得一聲:「我還是跟你們講解一下,這手冊的內容吧。」

「等等會!」

小馬一本正經道:「三哥,其實其實平時都是俺在訓練皇家警察,是不是也得寫上俺的大名。」

「.!」

這好不容易打發掉三人,都已經快傍晚時分,張斐正準備起身離去時,大狗突然走了過來,「張庭長,我們的人發現檢察院最近再調查一樁案子。」

張斐稍稍一愣,問道:「什麼案子?」

大狗道:「是關於一個傷殘士兵撫恤金的案子。此案倒也算是稀鬆平常,但是可能會牽扯到不少官員。」

張斐眉頭一皺,立刻問道:「會不會是一個陷阱?」

大狗搖搖頭道:「確實有這可能,但目前還未查到。」

張斐嘆了口氣,道:「不管是與不是,我們都要面對,你將此案有關消息整理好,及早交給我。」

大狗點點頭,旋即問道:「檢察院方面不會給張庭長商量麼?」

張斐道:「根據制度,除非他們決定起訴,否則的話,不需要跟我商量。」

蘇轍一開始沒有找他,肯定是要按照規矩辦事,他估計在起訴之前,不大可能會找他商量。

經過這三場官司,大家對於公檢法的權力,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也知道這公檢法絕非朋友,這公檢法的一舉一動,也都大家的注視中。

檢察院稍有動作,韋應方立刻得知消息。

「聽說檢察院正在調查一樁有關傷殘士兵的撫恤金?」

韋應方向曹奕言道。

曹奕道:「我也是剛剛得知。」

「剛剛得知?」

韋應方問道:「這不是你所為?」

曹奕趕忙解釋道:「這真不是我乾得,我也沒有那麼傻,這時候出手,那誰都會懷疑的。」

韋應方眉頭一皺,「難道只是一個巧合。」

「我看巧合也談不上。」

曹奕搖搖頭,道:「韋通判可以去軍中看看,那些士兵可都在誇讚皇庭,此時有士兵去找檢察院伸冤,也是很正常的。」

韋應方審視了一番曹奕,又問道:「那你說,咱們該如何應對?」

曹奕道:「此事可與韋通判有關?」

韋應方立刻道:「我與此事沒有半點關係。」

曹奕道:「既然與韋通判無關,那不如就由著他們去查,咱們靜觀其變,他們得罪的人越多,那對咱們就越有利。」

檢察院。

蘇轍拿著一塊鬆鬆垮垮的棉布,「這是他們用過多年的吧?」

陳琪搖搖頭道:「這是沒有用過的。」

蘇轍又問道:「這布能做甚麼?」

「這這我也不大清楚?」陳琪道:「他們那邊是說,官府財政困難,只用這布帛來當做軍餉,發給士兵的家屬。」

蘇轍眉頭一皺,又問道:「那關於撫恤金方面呢?」

陳琪道:「恤養司那邊說,由於財政困難,他們得優先給與那些陣亡士兵的撫恤金,陳光是屬傷殘,故而沒有及時發給他,但是他們也找郎中為陳光治療殘肢。」

「這手都已經斷了,還能接回去不成。」

蘇轍聽得都笑了,「這每年財政十有七八都是用在軍費上面,他們竟然還以此為理由,可真是豈有此理。」

陳琪道:「但是現在的情況是,他們每月都以布帛充當軍餉,這未有違反我朝制度,我朝有明文規定,若有錢糧不足,可用鹽、布代替,只是這布帛真是粗製濫造,根本無法換錢。至於撫恤金方面,他們說要先照顧陣亡者,咱們也沒有辦法,因為根據朝廷制度,撫恤制度也是陣亡者為先。」

王申道:「要不咱們去找他們說說,讓他們先補足陳光的軍餉,否則的話,我們就將起訴他們。」

陳琪皺眉道:「他們不見得就會答應。」

蘇轍嘆道:「就是答應,這也很難辦。因為就是補足這一筆錢,陳光也難以還債,到頭來還得賣妻賣兒。」

王申道:「總不能讓官府幫他還債,然後再給他一筆錢,這官府是不可能答應的。」

蘇轍沉吟半響,道:「既然他們表面上並沒有違反制度,那我們也不要顯得咄咄逼人,你先去找他們談談,看能否想個辦法解決此事,若他們不答應,咱們再做打算。」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