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慶王再次舉兵造反的敏感時候,倘若這些將門武勛們,在某位公侯家中聚集。絕對會遭到那些言官御史的彈劾。可如果選擇在『金樓』這等銷金窟。那些言官、御史們可就無話可說了。

而且,由於『金樓』內昂貴的花銷。一般人根本無法入內。慢慢的,『金樓』這一京城中最為著名的銷金窟。早已成為京城內不少達官貴人私會的地方。

可是偌大京城中,除了那『京城首富』張大鯨外。就連賈精忠都不知道。這『金樓』乃是慶王『朱鼒凡』的產業。

當然,隨著慶王『朱鼒凡』突然舉兵造反。京城中但凡掛有『慶豐』二字的商號。早已被查抄了一個遍。可惜,那些早有準備的掌柜、管事們。已經早早的撤離。被抓入東廠大牢里的。不過是一些根本不知情的夥計、小廝罷了。他們各自買賣的幕後東家到底是誰都不知道。

看著手中這厚厚一疊,記錄了剛才那間廂房內。一眾將門勛貴談話的記錄。化名做施才西的連繩嘴角勾勒起玩味的笑容,呢喃自語道「還真是樹倒猢猻散啊而且這些將門武勛,算盤打的真響。」

誠如連繩所言,這些從小就在軍營中磨礪出來的將門武勛,一個個都明白。中原腹地各處的朝廷守軍。早已多年未曾參與戰事,武備生疏。幾乎沒有那一隻守軍是滿員的。在這種情況下,根本無法抵擋準備充足來勢洶洶的慶王兵鋒。

如今局勢,這些將門武勛們。都將其看成了是另一次靖難之役。因為不論勝負如何。皇位依舊是在朱家人手裡。最重要的是,這並非是外族入侵的滅國之戰。這些將門武勛們,跟慶王府之間又無仇無怨。所以誰都不想去真正拚命。

更何況,按照以往的經驗。即便將來『朱鼒凡』登基稱帝。為了安撫人心。他們這些將門武勛,依舊是榮華富貴與國同戚的勛貴。

當然,不同慶王府死磕到底也不代表這些與國同戚的將門武勛們會直接開城歸順。因為這些將門勛貴們,誰都不想承擔這背主罵名。因為一旦背負上這背主之名,將來還如何得到『朱鼒凡』的重用?所以按照那靖難之役的經驗,先抵抗個十天半個月。然後才被慶王府兵馬攻入京城才是最恰當的。

與此同時,『朱鼒凡』統帥的慶王府大軍已經一路高歌猛進,兵臨大名府這一大明軍事重鎮。

誠如那些將門勛貴所料,賈精忠、梁成德二人發出的數封聖旨根本沒卵用。

周王、魯王、齊王這三位藩王,雖然合兵一處。但卻並未前往大名府馳援。只是固守各自封地要道罷了。

而過路的慶王府大軍,也並未攻擊周王、魯王、齊王的封地。雙方之間,保持著一種默契的和諧。

如同魏國公所料,當『朱鼒凡』率領的慶王府大軍抵達大名府時。原本舉兵之時的十五萬人馬。已經膨脹至三十餘萬。負責運送各種糧草、物資的民夫,更是多達四十萬。

沿途被攻破的那些州府守軍、朝廷兵馬。情理之中的全被收編。

大名府雖然為明軍軍事重鎮。兵馬駐軍多達十餘萬。可面對來勢洶洶,數量眾多的慶王府兵馬時。根本不敢出城迎戰。

歸降被收編的那些朝廷兵馬,九成都是步卒。『朱鼒凡』乾脆將其全都打亂,編入原有的六萬步卒精銳之中。一時間,麾下步卒的數量。暴增至二十餘萬。

少部能使用火器的兵丁則被編入『火器營』中。至於騎兵則沒有多少。因為在慶王府麾下那規模龐大的『騎兵營』面前。朝廷的騎兵每一次都被殺戮一空。

面對大名府這等堅城,對方又龜縮不出的情況下。機動性極強的騎兵自然毫無用武之地。

所以這一次。坐鎮中軍,穿著一身墨色鎧甲的『朱鼒凡』。只安排那規模龐大的『騎兵營』守住關口。切斷朝廷援軍。

多達二十餘萬的步卒,早已分成一個個軍陣。將整個大名府圍了個水泄不通鳥飛不進。

慶王妃脫脫此時也是一身男裝,穿戴鎧甲跟在『朱鼒凡』身旁。

坐在帥旗下的『朱鼒凡』看了眼逐漸高升的驕陽,冷聲說道「傳令!『火器營』集中所有火炮。給孤王轟開大名府東門!」

一聲令下,一個個負責傳令的親兵便大聲呼喊了起來。

「傳王爺令,『火器營』集中所有火炮。攻打大名府東門!!!」

「傳王爺令,『火器營』集中所有火炮。攻打大名府東門!!!」

「傳王爺令,『火器營』集中所有火炮。攻打大名府東門!!!」

旌旗招展下,那早已準備妥當的『火器營』麾下『炮營』數千人馬便開始忙碌了起來。

除了上千門裝有輪子,便於運輸的數百斤的虎蹲炮外,辛玉潔更是為了應對今日這種情況。製造出了二十門重達三千斤的破城炮。

這二十門破城炮,早已擺在了炮陣最前沿。一顆顆西瓜大小的實心炮彈堆得滿滿當當。

『炮營』的士卒,熟練的往那二十門破城炮里灌入火藥。

西瓜大小的實心炮彈被裝入其中。隨著辛玉潔手中的旌旗落下。

震耳欲聾的炮聲地動山搖。

『轟隆隆…』

『轟隆隆…』

『轟隆隆…』

….

滾滾白煙瀰漫,硫磺火藥味刺鼻。二十枚西瓜大小的實心彈丸也脫膛而出。

穿著一身黑甲,女扮男裝指揮著整個『炮營』的辛玉潔連忙拿出插在腰間的單筒望遠鏡。朝著那四門禁閉的大名府望去。

只見,一陣刺耳的破空聲中。一顆顆西瓜大小的彈丸划過天際。狠狠的轟在了大名府那禁閉的東門城門上。

瞬時間,那十餘米高的厚重城門。居然被砸出了十餘個簸箕大小的窟窿。

對於這破城炮的威力十分滿意的辛玉潔連忙喊道「虎蹲炮開火!別讓敵軍將城門堵死!!!破城炮繼續裝彈!!!」

隨著辛玉潔話音一落,早已準備就緒的上千門虎蹲炮引信被點燃。此起彼伏的轟鳴聲中。一顆顆開花彈脫膛而出。

祖上乃是明教五行旗烈火旗掌旗使。年紀輕輕的辛玉潔乃是製造火器的行家。更何況,又有『朱鼒凡』這位慶王爺那些天馬行空的建議。研製出來的各種新式遂發火槍、火炮的威力,早已超過了同一時代的朝廷裝備。再加上辛玉潔又與那慶王妃脫脫姐妹相稱。在『朱鼒凡』舉兵之時。便央求慶王妃脫脫幫其謀來這『火器營』指揮使之職。

震耳欲聾的炮火聲中,也就兩頓飯功夫。大名府這一軍事重鎮東城門,如同破布一般被慶王府恐怖的『炮營』火力撕碎。

當大名府東城城門倒塌那一刻,早已準備就緒的步卒方陣如同潮水一般,朝著大名府東城門涌去。而沖在最前面,拼殺得最凶最勇的則是那些剛歸降不久的朝廷兵馬。

天空中的驕陽落下時,作為明軍軍事重鎮的大名府。已經落入慶王『朱鼒凡』手中。

駐守在大名府的那十餘萬兵馬,戰死者竟然不過六千。其餘兵馬,則在各自將官的率領下。向慶王『朱鼒凡』請降。

至於說,縱兵搶掠的事情。則沒有發生。慶王府本身的那十五萬兵馬。可是訓練多年,軍紀嚴明。而後來歸降的這些朝廷將領們。此時誰還看不出。此次慶王舉兵,絕對是如同明成祖朱棣那般的靖難之役。要不了多久,就能攻下京城。為了未來的高官厚祿,自然會各自約束麾下士卒兵丁。哪裡還敢犯軍紀?

這一戰下來,不但給『朱鼒凡』帶來大名府里那堆積如山的糧草、軍備。九萬餘降軍又令慶王府兵馬大增。

當大名府陷落的消息,傳到京城後。頓時朝野震動,人心惶惶。這個時候,滿朝文武已經沒有人懷疑慶王『朱鼒凡』能否拿下京城了。更是因為有著靖難之役的前車之鑑,從慶王『朱鼒凡』舉兵時。對其叫囂痛罵的士林文人也紛紛偃旗息鼓。拿下大名府這一明軍軍事重鎮後,『朱鼒凡』的慶王府兵馬並未急著朝著京城進發。而是只派出一萬輕騎,朝著京城方向襲擾。大部隊則留在大名府休整。並非是沿途攻城略地給麾下大軍造成疲勞,也不是出現了多少死傷。而是『朱鼒凡』要等自己那便宜父王的兵馬前來匯合。

化名做『南海龍王』洪泰的朱台浤可是同樣打出『慶王府』旗號。並且與『慶王府』同時舉兵。

由南向北舉兵的朱台浤,一樣仗著占據絕對優勢『火炮營』。連戰連捷。

說起來,『朱鼒凡』與其便宜父王朱台浤二人所用戰術放在現代來看。說白了就是炮兵轟完步兵沖,步兵沖完炮兵轟。如此循環反覆罷了。

可偏偏就是這樣的三板斧,卻令缺少大規模騎兵的朝廷守軍毫無招架之力。

最為重要的是,朱台浤化名做『南海龍王』洪泰這一獨霸大明海疆的南海巨寇隨著其亮出『慶王府』大旗,與從塞北南下的『慶王府』兵馬一同舉兵後。其多年積累的恐怖人脈全部體現了出來。

如今的大明,依然施行海禁。相較於十倍暴利的私鹽而言。私船出海的利潤更加巨大。

那些有能力組織私船出海之人物,哪一個不是東南諸州府富甲一方的富商巨賈?獨霸大明海疆後,作為南海巨寇的『南海龍王』洪泰,可是如同坐地虎一般。收取來往『關稅』。這樣一來,朱台浤跟東南諸州府的那些富商巨賈之間。早已形成一張難以想像的龐大利益關係網絡。

這張龐大的利益關係網絡中,除了那些富商巨賈之外。自然免不了一些緊要關口的守軍將領。或是地方官員的參與。

商人逐利,呂不韋的典故人所共知。雖然最終呂不韋也不得善終。但毫無疑問,每一個富甲一方的商人,都想成為呂不韋這樣的人物。

現在這等謀國的機會就擺在眼前。一旦贏了就是百倍、千倍的回報。這些曾與『南海龍王』洪泰關係密切的東南各州府富商巨賈又豈不付諸行動?

每每還未交戰,朱台浤就能從這些富商巨賈手中提前獲得前方朝廷守軍詳盡情報。又有超出朝廷守軍的『火炮營』在手,勢如破竹連戰連捷之下。打著『慶王府』旗號的『南海龍王』洪泰麾下兵馬,宛如滾雪球一般壯大。

從起兵之時的十五萬人馬,短短三兩個月時間。已經膨脹至六十餘萬上下。而且各路藩王之間,似乎也都知曉了『南海龍王』洪泰就是朱台浤這一消息。這也就是為什麼,接到聖旨後的周王、魯王、齊王會聽調不聽宣並未前往大名府阻截『朱鼒凡』大軍的原因。

當然,看到大名府這一明軍軍事重鎮。不到幾天功夫就被慶王府大軍攻破。周王、魯王、齊王心中也不免一陣慶幸。倘若去了大名府馳援。恐怕此時就成為『朱鼒凡』的帳下之俘了。

至於說那些手握重兵鎮守邊關的朝廷大將們。此時一個個也並沒有進京馳援勤王救駕的意思。

畢竟,這些手握重兵的邊關大將。哪一個不是勛貴將門子弟出身?各自早已收到京城密信。都將這次慶王『朱鼒凡』的起兵造反。看成了是多年後的『靖難之役』。再者說來,不論輸贏與否。這天下依舊姓朱。連各路藩王都選擇明哲保身。這些手握重兵的邊關大將,更加不想摻和這趟渾水。最重要的是,把持朝政權傾朝野的賈精忠也的確達到了天怒人怨的程度。隆慶皇帝朱載垕自己又不爭氣,昏庸荒淫。

所以不論各路藩王也好,手握重兵的邊關大將也罷。與舉兵造反的慶王府大軍形成了一股微妙的默契。

一個月後,當『南海龍王』洪泰率領的六七十萬大軍,數十萬民夫來到了大名府與慶王『朱鼒凡』合兵一處。

一時間,天下震動。

因為不論是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好,亦或者是江湖各門各派。誰都看得出,慶王『朱鼒凡』改朝換代之勢幾乎成為定局。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