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計算機會議上震撼的數學論證!

一號報告廳內人山人海,卻一片寂靜。

所有人都認真盯著報告台上那個對著白板不斷賺錢內容的年輕身影,他似乎連考慮都不用,就在白板上寫上一條又一條的內容。

他真的很年輕。

年輕到比會場內正常來參會的人年紀都要小,包括那些被帶的過來的博士生,絕大部分都要比他年紀大。

此時此刻,他就是全場的焦點。

每個人都不斷的看過去,也有人在竊竊私語交談,話題總是離不開台上的身影,「他在幹什麼?寫什麼?好像是在做論證。」

「似乎是一個純數學的論證?他剛才說『很受啟發』,難道是現場要做一個證明嗎?」

「是什麼證明呢?有點看不懂啊。」

第一排特邀評審嘉賓們也在討論這個問題。

皮特-舒爾茲坐在第一排偏右側的位置,他左側就是赫赫有名的圖靈獎獲得者姚智期,他在水木大學創辦了著名的『姚班』,工作了有十幾個年頭。

現在年紀已經大了,但依舊在教育領域發光發熱。

這次來參加計算機會議,也是因為知道有一種全新的算法,對此非常的感興趣,他跟著思路一直聽到了最後,到現在也感到有些疲憊。

他還是扭過頭問向皮特-舒爾茲,「舒爾茲先生,剛才東港大學馬教授的提問,應該沒有問題吧?」

姚智期稍稍有些不確定,以個人經驗而言,感覺王浩的算法證明已經很完善,應該不會出現『無界』無法證明的情況,但一時間也沒有想到該怎麼證明。

他旁邊坐著的就是年輕的菲爾茲得主,三十多歲的年紀,正處在科研的巔峰期,靈感活躍、精力充沛,世界上多數最頂級的研究,尤其是影響科學發展的研究,都是這個年齡段出現的。

雖然王浩完成的是一種計算機算法研究,但過程邏輯夾雜了大量的數學概念,複雜的數學邏輯想弄懂並不容易,頂級的數學家才更容易理解。

皮特-舒爾茲盯著正在撰寫的白板,眼神動也不動一下,只是輕輕點頭道,「他剛才已經說了,是用集合論和歸納法,這兩種方法結合很容易證明出來。」

「很容易?」

姚智期用力的抿抿嘴,對此不予置評,一個問題的難易是相對而言的,對皮特-舒爾茨很容易的問題,對其他人而言,也許是一生無法跨越的鴻溝。

皮特-舒爾茲只是簡單的說了一句話,但他在會場毫無疑問的擁有權威,即便是幾個圖靈獎獲得者也無法爭鋒。

一則是因為王浩做的是理論算法論證,數學才是一切的基礎。

二則也是因為年紀。

絕大部分圖靈獎獲得者,獲獎憑藉的都是兩千年以前的成果,處在會場的三名圖靈獎獲得者都是如此,他們中最年輕的也超過六十五歲,其他兩位都是七十多歲的老人。

這個年紀的人思考能力、精力都會大幅下滑,已經無法和年輕人爭鋒,而皮特-舒爾茲又是那種超級天才,在沒有獲得菲爾茲之前,他就被認為是世界最聰明的人之一,也是菲爾茲獲得者中,最眾望所歸的人之一。

皮特-舒爾茲獲得菲爾茲是非常有意思的。

當年菲爾茲評選之前,有機構開出了候選者名單的賭注,九成五以上人都選擇了皮特-舒爾茲,他獲得菲爾茲可以說是眾望所歸,連一點懸念都沒有。

這種級別的天才到了學術會議上,牽扯到數學方面內容,自然是最有權威的人物。

皮特-舒爾茲對於提問的評價,就被臨近的人告訴了其他人。

很快,整個會場都知道了。

這個消息也讓馬文鈞感到非常失望,他覺得自己找到了論證中的問題,不能完全推翻算法的證明,但也足以讓算法的評價和影響力下降一個檔次。

可菲爾茲得主卻肯定的說論證沒有任何問題。

這還有什麼好說的?

如果不是對王浩正在做什麼證明感到好奇,馬文鈞都想不顧顏面的甩手離開會場。

會場最邊緣的記者們都知道了消息,他們不由得長呼一口氣,他們肯定是希望證明沒有問題的。

如果王浩的認證報告順利完成,能吸引全世界關注的新算法出現,肯定是個很勁爆的新聞。

王浩還是一名純正的國內學者,新聞報道的意義就更大了。

記者們也開始打聽起王浩究竟是在做什麼證明,他們肯定是完全看不懂的,只是想了解一下,近而進行新聞思考方式的評估。

那麼,王浩究竟在證明什麼呢?

所有人都想知道這個問題,能看懂撰寫在白板上內容的人有一些,但能跟上思路並了解到證明什麼的,數量是極為稀少的。

王浩撰寫的速度太快了,他幾乎是想都不想,就一直不停的寫,都要比抄內容還要快。

第一排幾個圖靈獎獲得者都跟不上思路。

他們倒是能看懂王浩寫的內容,只是理解速度太慢,並不知道具體要證明什麼。

姚智期只是模糊的感覺是數論的內容。

傑弗里-欣頓同樣看的很迷茫,他就坐在姚智期的旁邊,再往右側就是孫女海倫。

他清楚姚智期也肯定不知道,就乾脆轉過頭問一下海倫,「你能看懂上面的內容嗎?」

「有些看不懂。」

海倫很直白的回答,但還是認真盯著白板,眼神甚至散發著光,「但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應該和阿廷猜想有關。」

「阿廷猜想?」

這一個詞頓時吸引了其他人注意,再仔細跟著看白板,頓時就發現確實和阿廷猜想有關。

不少人都驚訝的看向海倫,他們都沒有弄明白的內容,結果被一個小姑娘看了出來。

小姑娘說是跟不上思路,但在數學方面肯定很有水平。

這時,皮特-舒爾茲糾正道,「不是要證明阿廷猜想,他是在論證阿廷常數。」

後排頓時有人迷惑了,「論證阿廷常數和證明阿廷猜想不是一個意思嗎?」

「不一定。」

「如果只是論證阿廷常數,這個常數萬一是錯的呢?」

「也有道理啊……」

好多人都非常的震撼。

有了皮特-舒爾茲的簡單解釋,其他人都有所了解,再看上白板要理解就容易了一些。

最少他們知道王浩正在論證的是什麼內容。

但是,絕大部分人還是只能看著,他們的理解速度,根本不可能跟上王浩撰寫的速度,想跟上思路去理解,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或許也因為是計算機會議,好多學者的研發領域都是計算機應用,和純數學、解析數論的研究,根本就是兩個不相關的領域。

左右兩側的評審組成員們也是一樣。

他們也都認真看著王浩在撰寫證明過程,即便知道王浩是在論到阿廷常數,想跟上思路去理解,也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

還好現場有幾個數學大佬,即便是跟不上思路,慢慢的看懂證明也是能做到的。

現場唯一能跟上撰寫速度進行理解的就只有皮特-舒爾茲,他非常認真的盯著白板上一行行的內容,從最開始到現在眼神都沒有動過。

然後,他越看就越驚訝,表情都已經寫在了臉上。

王浩一口氣完成了證明,中途還換了三個白板,四個白板被工作人員列在報告台上,從左到右排成一整排。

他終於完成了最後一步證明,隨後用手抓住了筆,臉上露出一股由內而生的笑意。

王浩背對著非常眾人,把內容從頭到尾審視了一遍,他就只是靜靜的站著、看著,也沒有其他人過來打擾。

然後,他走到了報告台的最邊緣,伸出手向眾人展示寫滿證明內容的四個白板,「這就是我最新的研究,名字應該叫《阿廷常數存在的有界性》。」

「這些可以證明阿廷常數的存在,同時,常數的數值範圍介於0.37~0.38之間。」

「我想,這已經夠了!」

王浩說完微笑的面對眾人,會場則是一片安靜,所有人都在消化著剛才的內容。

第一個鼓掌的是皮特-舒爾茲,他開口說了幾個詞,「非常震撼,非常精彩,也非常完善!」

然後他用力鼓起了掌。

那是發自內心的鼓掌表示讚嘆,周圍其他人都能看得出來,他們都還沒有能理解全部內容,但有了皮特-舒爾茲的肯定,他們都跟著鼓起了掌。

重要的不是能夠理解,而是證明是正確的。

「啪啪啪~~」

「啪啪啪~~」

整個會場都被掌聲充斥,就連會場的門外都有不少人跟著鼓起了掌,他們沒有能夠進入會場,但不妨礙知道會場裡究竟發生了什麼。

場內的掌聲一直延續了很長時間,稍稍弱化了一些後,王浩抬起手向下壓了壓,開口道,「所有的證明都在這裡,已經沒有什麼可解釋的了。」

「如果有人感興趣,可以回去慢慢的理解。」

「另外……」

王浩走到第三塊白板的下放,用黑筆在幾段證明周圍畫了個大圈,「關於剛才馬文鈞教授的疑問,這一段內容應該是最有力的證明了。」

「唰!」

所有人都看向了馬文鈞的位置。

馬文鈞的臉上帶著淡笑,仿佛有一種疑問被解答的輕鬆,實則心情已經一團亂麻。

他知道王浩成功了。

王浩不只是成功做出了證明,還順便狠狠的踩了他一腳。

當新聞報道發出去以後,他的名字也會跟著被報道出去,只不過他是那個被踩在腳下,來襯托出王浩優秀的背景人物。

……

上午的會議嚴重超時,直到一點半才真正結束,但沒有人因此而抱怨,而是興奮的談論著王浩的證明。

那些沒在現場的人反倒無比懊惱,他們都感覺是錯過了一次盛會。

「阿廷猜想」、「阿廷常數」也成為了學者們的焦點話題。

「知道阿廷猜想嗎?它肯定比不上什麼十大猜想,但也是很厲害的東西,直接關係到素數的分布。」

「我竟然親眼見證有關阿廷常數的證明,幸好我申請來參加會議了。」

「剛才真的是太精彩了,王浩絕對是那種超級天才,一口氣寫完了所有的證明,現在還有好多人在講台上拍照。」

「看會議主辦方的意思,似乎想把幾個白板保護起來,甚至是當成寶貝來珍藏……」

「那是非常有意義的東西!」

在不斷談論的過程中,也有好多人在進行著科普,阿廷猜想並不是廣為人知的數學猜想,多數學者也只是了解內容,很少有人專門去做研究。

阿廷猜想,是一個數論領域範疇的猜想,和質數的分步規律有關,內容是任何一個既不是平方數也不是-1的整數都是無窮多個質數的原根。

以此就有了『阿廷常數』,阿廷常數的定義是這樣的--

如果這個整數不是次方數,而且他的無平方因數部分除以4的餘數也不是1,則這些質數在質數集合中的密度為0.3739558136...。

這就是阿廷常數。

阿廷猜想是一個沒有證明的數學猜想,和素數分布規律有關的阿廷常數,自然也是一個未證明的數值,甚至是否存在都不確定。

王浩則是證明了『素數原根規律』的存在性,同時,證明常數的範圍是在0.37~0.38之間。

這個常數是否就是『0.3739558136...』並不確定,但也給劃定了『0.37~0.38』的範圍。

類似證明的意義,就像是弱化孿生素數猜想,間隔為『2』的素數叫做孿生素數猜想,要證明孿生素數有無限多個,就可以變換為論證『間隔為N的質數有無限多個』。

當N=2,孿生素數猜想自然就是成立的。

現在也很類似。

王浩證明了常數的範圍是在0.37~0.38之間,只要不斷的縮小範圍,慢慢的就可能會接近『0.3739558136...』,若是中途發現『0.3739558136...』不在範圍內,阿廷猜想自然就是錯誤的。

其他數學家就可以添加其他論證方式,來不斷縮小論證的範圍。

後續的工作對王浩並不重要,其他人以他的方法,哪怕是證明了阿廷猜想,他也能拿到最大份的功勳。

所以他才會說『已經夠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