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控制核聚變的新方法,複雜的五維圖形。王浩:竟然是真的!

F射線點火核反應堆的實驗,大部分準備都是反重力的工作,核物理所只是埋放好核反應堆,並準備檢測設備而已。

F射線才是最核心的。

包括設備前期準備,校對方向也就是進行瞄準,必須的調試、論證,等等。

等實驗結束,確定核反應堆發生了爆發,後續絕大部分都是核物理所的工作了。核物理所過來的所有人都忙碌起來。

首先就是有關核反應堆爆炸的第一手數據,包括熱感應攝像機、紅外線攝像機的記錄,還調取了衛星檢測畫面,看是否出現了震動或其他異常。

到第二天的時候,專業人員穿著防輻射服到現場去採集爆炸後的殘留物。

他們會對於殘留物進行專業的分析,以便獲得確定的數據,包括但不限於反應時間、反應充分度,輻射覆蓋範圍,等等。

一直等到了第四天,已經回到核物理所的賈樹民,才拿到了完整的實驗數據記錄。

賈樹民帶著老花鏡,虛眯著眼仔細看著手裡文件上的內容,他用手掰了一下鏡框,忽然想到了什麼,又從抽屜里拿出了另一份文件。

那是會議前的分析記錄,上面的內容大多都是王浩對於實驗的分析。

他只看和核反應有關的部分,把兩份文件放在一起,針對每個數據做對比。

十分鐘後,賈樹民把兩份文件放在了桌子上,他摘下了老花鏡,滿臉複雜的長嘆了口蔣學文推門走了進來,開口問道,「賈主任,實驗報告已經出來了,您看了嗎?」

「看了。」賈樹民淡淡的開口。

「結果怎麼樣?反應時間呢?我很好奇他們製造出的f射線到底能加快多少反應速度。」蔣學文有些期待的問道。

「六倍左右吧。」賈樹民說了個數字,但表情還是那個表情,也沒有繼續說什麼。

蔣學文倒是精神奕奕的,他瞪大了眼說道,「六倍?還真有這麼高?王浩院士說五倍以上.....還真估算的差不多!」

「何止啊!」

賈樹民扯著嘴角說出三個字,感嘆的心情溢於言表,他把桌上的兩份文件推過去,滿心複雜的說道,「小蔣,你看看吧。」

蔣學文好奇的拿過文件,仔細對比著看了起來,他越是看嚴重的驚奇越多。

在連續看了幾個數字以後,他驚訝的抬起頭,滿是不可思議的問道,「差不多啊!「好「對。」

賈樹民用力點頭補充一句,「而且,我們分析的結果數值是存在偏差的。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可能我們分析出的結果,準確度有可能比不上王院士的預測數據.....」

「而且,你再仔細看看,所有第一手的數據,都和預測數值差別不大。」「剛才我就在想,這個實驗到底有什麼意義?」

「其實根本不用做實驗,讓王浩院士以理論推導,分析一下就可以了。」

蔣學文還得繼續看著文件,發現上面的情況和賈樹民說的一樣,也忍不住點了點頭。他忽然想到了實驗前和何毅的對話。

當時何毅說'無論任何領域都只相信王浩院士,他還認為對方實在不能理解,竟然搞起了學術崇拜主義。

那肯定是要不得的啊!

現在蔣學文發現何毅說的很有道理,王浩院士的預測和實驗結果如此想近....「不愧是王浩啊!」

蔣學文苦笑著嘆了一句,放下了文件以後,就坐在了凳子上,表情變得和賈樹民很類似。

「唉~~」「哎~~」

一時間兩人的心情非常複雜。

最後還是賈樹民先開口了,他問道,「建書,還在那邊?什麼時候回來。」蔣學文道,「在做清理工作,估計還要兩天吧。」

「那正好,把文件發給他,讓他再去轉交給王院士.....順便,問一下王院士,是否對核

相關的研究感興趣?」

「反重力團隊那邊和我們合作,我們也可以和他們合作。」

「現在所里最重大的研究方向,就是論證可控核聚變,這是國家的任務,是人類科技的方向。」

「我們一直是拖著做,根本找不到很好的方向。但是,如果能邀請王浩院士參與,再結合反重力技術,是不是就能有可性方案了?」

蔣學文聽罷眼前一亮。

核物理所手裡有很多重大的項目,但最重大、最前沿的就是論證可控核聚變。

這個項目是上級直接指派的,倒是沒有規定多長時間完成,而是一個大致的方向。之前根本就沒考慮能完成,也只是研究員們偶爾想想,了解一些相關的技術而已。

這個方向上,走在最前沿的是核磁物理專家湯建平院士,但因為研究沒有什麼方向,連建好的小型托卡馬克裝置都被廢棄了。

如果王浩院士能進行合作,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西海大學,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

段建書拿著文件找了過來,還和王浩一起進行了F射線引燃核反應堆的論證,他們談的已經不是是否能引燃核反應堆',而是'F射線是否能作為核聚變反應的點火裝置。

核聚變和核裂變完全不同。

就像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氫彈需要靠原子彈點火,核聚變反應點火比核裂變要求高的多。

王浩對此的判斷是,「按照這次實驗的f射線強度,點火核裂變是可行的,但也和參與反應的原料情況相關。」

「理論上是有問題的,但核聚變實驗不是輕易能做的,我們不可能找個氫彈去點火。」「也對。」

這笑著應道,隨後順著話題談起了可控核聚變的研究,「王院士,你對可控核聚變的研究有什麼想法嗎?」

「這個方向可太重要了。」他補充道,「我們所里一直有這個項目,要論證,但說實話,根本就論證不了。」

「現在國際上主流就是磁場控制,但湯建平院士的方向,也就是托卡馬克線圈,有很多無法解決的技術難關。」

王浩道,「我倒是想過可控核聚變。磁約束的方式確實是有效的,但也只是理論上的有效,真正做出設備,昂貴的成本不說,容錯率也實在太低了。」

段建書聽著點頭。

有好多核聚變的反應約束方式,磁約束是主流方式,但就像是王浩說的,容錯率實在太低了,現實中不可能百分百保證沒有任何漏洞,只要出現了一點點問題,就可能會形成大事故。

成本,則是另外一點。

比如,托卡馬克裝置,製造一台理論上能容納核聚變反應的托卡馬克裝置,需要的成本支出都是千億美元來計算的。

如此高昂的成本也是限制研究進行的關鍵,無論是哪一家機構,也不可能拿出如此多的經費,用於一項「很可能無法完成」的研究。

所以國際相關的研究,大部分都處在停滯狀態,湯建軍院士的研究也只是其中之一罷了。

王浩繼續道,「這個方向是我是有想法的,可以使用反重力技術,結合強湮滅力來製造容錯率高、成本相對低一些的實驗設備。」

段建書頓時變得認真許多,「反重力技術?」「對。」

王浩解釋道,「反重力,也就是弱湮滅力場,能夠讓粒子產生惰性。你應該聽過,弱湮滅力場可以限制光速,也就是速度上限,也會讓粒子產生惰性,同樣的粒子反應,在反重力場內,速度會變慢、反應時間會延長。」

「另外,就是強湮滅力。強湮滅力場可以湮滅能量,起到隔絕熱量的作用。」

「但有個問題是,強湮滅力場並不能完全隔絕能量,比如像是中子,可以通過強湮滅力場,甚至可能會被加速....」

「這些都是不確定,還沒有解決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實驗。」

段建書聽的不斷點頭,心裡都跟著期待起來,王浩所說的是全新的方法,聽起來確實有可能實現。

弱湮滅力減低反應速度、強湮滅力隔絕能量傳導,再配合磁約束手段....核聚變,不就被控制住了嗎?

「真是可惜.....」

「王浩院士還要繼續探索強湮滅力,要解決那些還沒有解決的問題,肯定不會馬上投入到核聚變的研究.....

段建書思考著滿心遺憾,他一路往外走著也不斷的思考。

等出了西海大學以後,忽然感覺哪裡不對勁,再仔細一想才恍然大悟,「弱湮滅力減低反應速度,強湮滅力隔絕能量傳導,至於磁約束手段,F射線設備採用的就是螺旋磁場。」

「幾個技術結合在一起,可以有效控制核聚變。」

「問題是.....」

「這些技術,他們都已經有了,即便是研究可控核聚變,也根本不需要和我們合作啊?」.....

在可控核聚變的研究上,湮滅力場控制方法顯然是新的方向。

但王浩也只是和段建書談談,並沒有專門去研究核聚變的想法,究其原因,一則是他暫時對於可控核聚變沒什麼興趣。

二則,技術還不達標,存在許多還沒有攻克的難題。

最基本的,無法確定強湮滅力場針對瞬時爆發能量的湮滅作用,現階段想給強湮滅力場'開個口',和外界進行能量交換',把內部的熱量輸送出去,也根本是不現實的。

很多問題都需要解決。

所以研究強湮滅力場才是主方向,F射線的特性方向很可能會帶來新的科技,才是最現實、最核心的內容。

他們下一步要做極壓測試,也就是不斷給強湮滅力場進行「場力充能',看看究竟會發生什麼。

這個實驗是有很大風險的。

在正式進行極壓測試前,團隊還要和核所合作,再進行兩次核反應堆點火實驗,來得到更多點燃核反應堆相關的數據。

這部分數據能幫助分析,F射線強度、核反應速度、反應充分度等數據之間的關係。

因為有了第一次實驗,並且一切都在預料之內,王浩就不算繼續參加,交給何毅、向乾生等人就可以了,他要做的只是等待結果。

他回到了西海大學以後,還是繼續從事理論方向的研究。

這天王浩結束了F射線相關工作,重新回到了梅森數科學實驗室。早上九點鐘。

王浩推門進了自己的辦公室,發現丁志強、邱會安已經在裡面了。

邱會安正看著手裡的資料,擺出一副認真學習的態度;丁志強則坐在位置上發獃,也不知道具體是在想什麼。

王浩並沒有在意,他把背包仍在沙發上,隨後直接走向了自己的位置。「王老師!」

「王老師!」

邱會安和丁志強來整齊的喊了一聲。

「看你們都很認真,最近怎麼辦?有收穫嗎?「王浩邊說著,端起杯子去接了杯水。邱會安道,「我正在看資料,就是您放在桌上的資料,黎曼函數的推導。」

王浩點頭沒有做出評價。

丁志強沒有第一時間開口,明顯是有些猶豫,表情還非常的認真嚴肅。王浩乾脆走過去問道,「怎麼了,志強?有什麼問題?」

「這個、這個.....」

丁志強猶豫著還是說道,「我有個想法,也不知道對不對。」「說說。」

王浩頓時也來了興趣。「是這樣。」

丁志強拿出一張A4紙,上面用鉛筆畫著一大堆線,明顯是一個圖形的樣子,圖形花的很不標準,各個線看著也很潦草,有些地方畫著陰影,有些地方畫著其他表示表示的陰影。

這也讓圖形顯得非常複雜、凌亂。

王浩盯著圖形看了好半天,猜測的問道,「五維圖形?」

丁志強頓時一瞪眼,朝著王浩豎起大拇指,有些高興的說道,「王老師,您看出來了?」邱會安也驚訝的走過來,「就這個東西,亂七八糟,難道五維圖形還有基本表示法?」

丁志強頓時回懟了一句,「你看不出來,是水平問題,我畫的很好了。」他隨後得意道,「看到沒?王老師就知道。」

「額....」

王浩猶豫了一下,還是沒有打擊丁志強的自信,實際上,他純粹是因為和丁志強對話,有系統能力幫助反饋正確結果。

現在紙上這一團亂麻,鬼才知道究竟是什麼!

丁志強小小的得意了一下,隨後指著圖形中用紅筆標出的一條線,說道,「王老師,這是高次質點函數代入'5、17'後,所得函數方程對應的代數幾何粗略圖.....」

「雖然並不準確,但大致應該是差不多的.....」「等等。」

王浩不理解的問道,「你是怎麼畫出來的?怎麼個粗略法?」「消值簡化!」

丁志強道,「函數很複雜,但可以消值簡化,比如,向上無限延伸的曲線,就直接轉化為y=x,方向上肯定沒問題。」

「其他也都差不多,所以我才說不準確。」

王浩理解著點頭,「這倒是沒問題,然後呢?你畫出這個粗略圖有什麼用?」「看這條紅線了嗎?」

丁志強道,「我總覺得,它所表示的面,和黎曼猜想直接相關。」..

王浩用力扯了扯嘴角,他完全看不出來,紅線竟然表示一個面',而不是一條單一的線。很快,他就愣住了。

《科研的回饋》帶來的信息說明,丁志強說的竟然是正確的,換句話說,紅線所表示的面,確實和黎曼猜想直接相關?

我k.....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