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達摩,咱們順便說說佛教吧。

佛教是東漢永平年間傳入中國,定興於漢都洛陽,建白馬寺傳教天下,受到了當時皇帝的推祟成為國教。但東漢還不是迷信佛教最深的朝代,最深的是南北朝時期的梁國武皇帝蕭衍。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杜牧的這首江南春就是寫實梁武帝時期佛教盛況的。梁武帝蕭衍這個人特有才,是個感性詩人,他創作的江南弄詩歌被收錄在樂府詩集裡。

梁武帝活了八十六歲,在那個平均年齡二十來歲的年代算是奇蹟了,後人認為他能長壽是因為他信佛,他信佛信到什麼程度呢?不想當皇帝了跑去出家,前後跑了四次,被大臣們追著哄回來。哄回來還不算完,他說他離開寺廟對不起佛祖,得贖身,結果為他贖身就花了四億多錢,把國庫花光了。

他對佛教的影響是歷史上最大也最成功的。一是廣修寺院,把全國都修遍了,要不是大臣勸著能修到國外去,也是他的這種努力,使當時全國人民祟佛信佛,讓佛教迅速普及達到了新的高度。

第二件事就是佛教的分宗了。

佛教本來是沒有什麼清規戒律的,只是一種信仰,一種修行方式,想一想,佛教的創始人是古印度的王子,他怎麼可能清心寡欲弄出那麼多清規戒律來虐待自己呢?他需要只是群眾的信仰和拜服。

古印度不是印度,而是今天的尼泊爾。

佛姓瞿曇,又稱喬達摩,屬古印度釋迦族,所以叫釋迦摩尼。

佛教徒建院修行,但肉照常吃,女人照常睡,沒有什麼忌諱,像藏傳密宗的喇嘛那種才是正宗的佛教。全世界的佛教徒也只有中國的才那麼辛苦,中國人一信什麼就喜歡走極端的。

梁武帝閒著沒事不搞創作的時候就喜歡研究佛經,有一天他忽然靈感來了,就寫了篇論文,說佛教人不殺生,不殺生怎麼還能吃肉呢?吃肉不就是殺生了嗎?這點是矛盾的,但佛是不會錯的,錯的一定是我們這些理佛的人,所以我們應該忌葷。

而且梁武帝這個人不知道為什麼不太喜歡女色,他的紀錄是四十多年沒和靚妹上過床,這也被他寫到了論文里。因為他是皇帝嘛,論文很快就廣傳天下。等這個論文被正統的修佛者研究了以後就產生了兩派,一派認為是胡扯,一派認為說的有道理。

於是中國的佛教就分成了兩派,一派是禪宗,以達摩初祖和惠能法師為代表,講究隨心頓悟,心中有佛無處不佛,吃個肉睡個妞沒事把佛堂里的佛像砸了生個火什麼的。原來佛像都是木製的。

另一派就是凈土宗,源起於梁武帝,發揚於東晉時山西人慧遠。他在九江東林寺布道場,辦白蓮社,總結了一堆的條文戒律,相信持戒苦修才會見真佛性。慧遠的影響力很大,被尊為凈土宗初祖,甚至日本佛教也因為他產生了分化,一部分日本僧人尊九江東林寺為祖庭。

於是,和尚的悲慘生活就開始了。

到了今天,基本上已經看不到禪宗了,國內佛教被凈土宗壟斷,所習經文也都是慧能和他的後人編寫的,早已不是傳進來的東西了,所以說,中國的佛教和國外的佛教事實上一點關係也沒有,還天天拜釋迦摩尼,也不知道釋迦佛心裡是什麼滋味。

慧遠對歷史的影響還不止佛教,他開闢了水墨山水畫,以及,氣功。沒錯,世上本沒有氣功的,自從有了慧遠,就有了氣功。而且這氣功一說還是盜版了道家理論產生的。

中國的佛教是梁武帝理論加儒家加道家加陰陽家的綜合體。

那麼,光孝寺做為禪宗初祖的地盤,是怎麼變成了凈土宗附擁的呢?這也是全國禪宗佛教的疑問,要知道在歷史上,禪宗才是正統啊。

這事吧,得看看中國歷史上幾個朝代,由其是兩個少數民族朝代,元和清。

遠的就不說了,從唐說起。為什麼呢?隋的時間太短,隋之前大家都知道,發生了不可描敘的歷史問題,漢人變成了兩腳羊,歷史斷層了。

唐代,李淵這個人是抑佛的,他曾經下令一郡只許留一所寺廟,但因為被奪位沒施行下去,李世民就上台了。大家都知道,李世民在討伐王仁則的時候,有過一段戲,叫十八棍僧救唐王,雖然沒有戲劇里那麼神奇,但這事確實有。

李世民上台以後就一改李淵的作派,他對佛教是懷著感恩的心態的,封了不少高僧,也修了些廟,造成了佛教的興盛發展。

後來唐代又出了個女帝,這姐們托口說佛祖許帝,不但修廟,還開始找人給各種佛塑相,現代留下來的佛像基本上都是唐代成形的。最突出的就是觀音大士,由唐前的男子相活生生的變成了一個妍態可拘的美婦,這就不言而喻了。

但唐代的反佛是全民性質的,道教和儒家都開始不停的佛教撕逼,在皇帝面前互噴,還出了不少好文章,其中溥奕是道教主要代表,韓愈是儒家主要代表,道家有《十異九迷論》,韓愈寫了〈原道〉,這個可以看看。

但因為李世民和武則天兩任大帝的干涉,唐代的抑佛沒有成功,算大家打個平手吧,不過佛教新增寺廟若干,大德高僧一大批,造像成功,其實是贏了這一局。彌勒佛也是唐代成像的。

宋朝商業發達,人祟信鬼神,佛道齊頭並進,而且兩宋和遼金打了好幾十年也沒得個消停,政府對地方宗教也沒功夫管。

元朝暴烈,殺的人頭滾滾,統制期間中國就沒消停過,整個王朝就是在不斷的造反和鎮壓當中渡過的。斷絕元朝統治的朱重八就當過和尚,就知道那會兒的和尚過的有多慘了,而持戒的凈土宗擅長過清苦日子,堅持了下來,地盤也大了。

明代和唐正好相反,朱重八因為當過和尚,在寺院裡被欺負夠嗆,然後因為打入了內部,對寺廟侵占田產聚集財物窮奢極欲以及禍害女性信徒這事有點深惡痛絕,所以從有明開始到明亡,一直都是抬道抑佛的,多次清算寺廟資產,驅趕僧人立道教為國教。

可惜的是,宋代因為趙構這個癟犢子玩藝兒儒家理學壯大,形成了士大夫天下,到明朝這個情況發展到了極至,一群趴在國家身上喝血一無是處只懂鑽營肥私的無恥文人把煌煌大明硬生生搞垮了,跪舔大清不說,還在史書上對大明皇帝挨個的汙衊。明是佛教最弊屈的時代。

明代有本誌異小說我們都讀過,叫《西遊記》,這就是佛教徒對政府發出的吼聲,一本抑道揚佛的書面教材。

等到清,佛教再次被奉為國教,皇帝也要出家,慈喜那老娘們甚至自稱佛爺。雖然當時清奉行的實際上是密宗喇嘛教,就是不忌酒肉大美女的禪宗大道,但是在民間卻推行了凈土宗,持戒好啊,清心寡欲好管理啊。就這樣形成了今天佛教的局面。

至於光孝寺,清統一全國的時候把羊城貢院炸了,就把光孝寺改為了貢院,後來在這裡辦了八旗小學,民國後,這裡辦起了法官大學,後來是廣東大學附中。日本人拿這裡做了司令部,日本人跑了這裡成了省立藝術專科學校,變成了藝術家的搖籃。

解放以後,這裡是華南人民文藝學院,53年,這裡被上級安排成為華南歌舞團駐地,改成了大雜院,人們在這裡工作安家生寶寶,在這裡出生的小盆友都被親切的稱為小和尚。

一直到87年,這裡才交還給佛教協會,重新入住和尚恢復了寺院響起了經聲,整整做了三百三十七年的教育基地,從科舉大才到歌舞新丁培養了橫跨幾大學科的無數人才。

信佛者常念經。

誦經是好事,這是學習的過程。但是得把經弄明白了,知道其含義明白其中的道理,不是一遍一遍念結果一個字也不懂就叫拜佛求經的。古時大德高僧布道是給人講經的含義,逐字逐句的講解,而不是像現在的和尚那樣只管領著人讀著玩,其實他自己懂不懂啥意思還兩說。

佛,意思是覺者,知道,和不知道相對,什麼都明白了就通透了的意思。知道了就是大覺,就是佛,並不單指某一個人或者事物,而是指一種境界。

成佛,就是活明白了,看明白了,知道了。而不是天天誦經喊喬達摩的名字玩。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