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偉說:「已經在弄了,我打算從養殖種殖開始。這事也急不來。」

陳輝說:「我們打算在省內建二十個養殖種殖點兒,小偉老家縣是第一個。」

全書記說:「年後寫份報告,讓小陶給我。」小陶在邊上點頭答應下來。

全書記向餐廳後邊走過去,說:「都不大呀,生活上一定要安排好,出來不容易。」伸手和一群丫頭握手道辛苦,一群丫頭激動的臉通紅,搖著頭說不辛苦,吃的好睡的好。

全書記增索性參觀了一下廠子,也看了下工人住宿的環境,隨便點了幾個丫頭問了些問題。小陶就在邊上一路拍照。

轉了一圈回到餐廳,這邊已經在上菜了,十一桌。

留崗的丫頭們沒單做,過年嘛,和這邊都是一樣的,這讓全書記很滿意。

老陳說:「你就亂操心,這三個孩子別的不敢說,塌實,心眼好用。他們這個食堂啊,怕是不比你們省委餐廳差多少。捨得著呢。」

小偉說:「都是鄉親,都是從縣裡出來的,人家放心把孩子交給我們,肯定不能讓人背後說道。」

陳輝說:「邊上新廠起來以後,宿舍也全部要改成四人間了,這邊地方小沒辦法。」

大家落座,孩子們也不跑了,都眼睛冒光的早早守在桌子邊上。

老陳親手開了瓶香檳,對全書記和夫人說:「這酒你嘗嘗,要是喜歡我讓他們給你備點兒,這酒不醉人,對心腦血管兒據說有點兒好處,對睡眠也有幫助。」

全書記要過酒瓶看了看:「法國的?挺貴吧?」

老陳把酒接過去給大家倒,說:「他們自己在法國有個酒莊,自產的。聽說明年還要上啤酒。」

全書記端起酒杯嘗了嘗,說:「確實不錯,好葡萄,好酒。啤酒等出來讓小陶拿給我嘗嘗,好的話可以採購一部分。」

老陳愣了一下,哭笑不得的說:「大哥,我可沒推銷的意思啊。」大家都笑起來。

全書記笑著搖了搖頭,四下看了看,提高聲音說:「很榮幸,能在大年三十,參加這樣一個,熱鬧的晚宴,家宴。咱們中國人講究昌隆,講究團圓,我借花獻佛,祝各位,新年吉祥,福運昌隆。」

餐廳內響起熱烈的掌聲。

小貝貝從王桂芳懷裡溜下地,本來想往小紅那去,結果走半道又變主意了,跑到小偉邊上扒了扒:「爸爸,鞭呢?姥姥說吃飯要放,鞭呢。送上天,什麼,什么爺爺。」

小偉把她抱起來放到腿上說:「灶王爺,送上天,是不是?」

小丫頭點了點頭。

全書記問老陳:「這是?」

老陳搖了搖頭:「不是,小偉過這年才二十一,小紅還沒畢業。這是他倆在縣裡認的干閨女,就是那個穿警服的,小王。

一個人養著老媽孩子,家裡沒個男人,老人身體也不好,小倆口心軟,遇上幫了一把。」

小偉問另一桌的小偉媽:「媽,沒安排人放鞭哪?」

小偉媽一拍腦門:「忙活忘了。那趕緊,你們幾個小的去,把鞭放了。鞭就在門口箱子裡呢。」

貝貝扯了扯小偉:「爸爸,灶灶王爺爺,是誰?」

小偉說:「是神仙。看咱們天天吃什麼呀喝什麼呀,然後就上天去報告。」

貝貝左右瞅了瞅:「他在哪呢?」

小偉說:「咱們看不見,他能看到咱們。」

貝貝思考了一下:「那,爸爸,他管不管,吃糖?」

小偉說:「不管,吃什麼他也不管,也不和你要,他就是看著,看這家人好還是壞,好人呢,就多給些好吃的,壞人呢,就不給好吃的。」

貝貝點了點小腦袋:「我是好人,爸爸媽媽是好人,姥姥,姥爺爺爺奶奶,都是好人的。」

小偉說:「嗯,咱們都是好人,所以你看看,有這麼多好吃的。」

外面鞭炮噼里啪啦響起來,一波臭小子叫著跑回來。

貝貝嚇了一跳,愣了一下說:「送,送走了,不見了。」

小偉媽說:「都動筷吧,鞭也放了,團團圓圓團圓飯,都別客氣,喝什麼自己去拿。」

王桂芳想過去把貝貝抱過來,小紅扯住她說:「不用管,你吃你的。」

全書記夾了一口肘花,沾了點蒜泥,邊吃邊點頭:「香。還是家常飯吃著痛快。這個豬是從你們老家弄的?」

小偉說:「不是,是我們豬場養的,主要供自己的飯店用。」

全書記說:「這個肉吃著香,用什麼喂的?」

小偉說:「糧食和酒糟,就這兩樣,夏天適當添點菜葉子。」

老陳說:「他這個推廣不了,養殖成本太高。」

小偉說:「我們已經在試著推廣了,我們有個飼料廠,要求養殖戶用我們的飼料喂,飼料由我們提供,年終回收的時候再按成本價減去飼料錢。」

全書記問:「所有的生豬你們都管回收?」

小偉說:「有多少都要,按我們這個方法養的豬成本偏高,直接走市場的話可能不行。我們收回來加工,在我們自己的超市裡賣。因為只是豐富一個品類,豬肉本身我們只要不虧就行。」

全書記點了點頭,給夫人夾了一塊肘子,說:「這個肉確實好吃,你嘗嘗。」

眾人都迫不及待的伸出筷子開始吃喝,屋裡頓時熱鬧起來。

遼東在這個年代,老百姓過年飯還是以肉為主,雞魚牛豬,燉雞,紅燒魚,燉牛肉扒牛肉條。

豬肉的花樣就多了。一般豬肘是澆汁和肘花兩種做法,一涼一熱。其他豬頭,排骨,五花肉,裡脊,肚,心,腸,豬蹄都能單獨成菜,肝也是涼熱做法都有。

工人家庭會有一些大蝦蟶子帶魚一類的海鮮,廠子會分。

羊肉因為膻腥一般不會單菜上席,也就是弄點餡包餃子。芹菜餡,酸菜餡,這都是必包的。

新鮮蔬菜這會兒已經不稀有了,但是價格太高,也就是咬牙弄點嘗個新鮮。還是有很多人家吃不起。

酒過三巡,餃子煮好上來了,幾個廠里的小丫頭跑去幫著端餃子,其實就為了跑主桌來就近看一眼,然後就紅著臉跑了,幾盤餃子全都塞在全書記和夫人面前,全書記哈哈笑起來。

兩個人年紀都不小了,全書記六十二,夫人比他小三歲五十九,都是老人了。嘗了一些菜,主要還是吃的青菜,又吃了幾個餃子,老兩口先後放下筷子。

摘下眼鏡擦了擦,接過老陳遞過來的煙點上,全書記笑呵呵的說:「這是我今年哪,吃的最多的一頓飯,也最開心。

平時都是我們老兩口對付,更多的時候是她一個人在家對付,我在外面吃大席面。吃不動了,我也不喜歡。」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