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次發宏觀背景情況了,本來之前發了個長津湖戰役的,結果有人槓我說長津湖根本算不上一個戰役,只是第二次戰役的一部分,我暈,那就發完這個參考一下吧,還槓我也不管了。)

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是扭轉朝鮮戰局的一次戰役,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是指,在1950年11月7日~12月2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南韓(韓國)軍誘至預定戰場後,對其突然發起反擊的戰役,是扭轉朝鮮戰局的一次戰役。

首先,志願軍入朝參戰並取得第一次戰役的勝利後,美國政府依舊堅持以軍事進攻迅速占領全朝鮮的計劃。「聯合國軍」總司令D.麥克阿瑟決定在朝鮮戰場發動「總攻勢」,計劃先以地面部隊進行試探性進攻,然後以美軍第10軍在東線、第8集團軍在西線,向北發起總攻,在聖誕節(12月25日)前結束韓戰。

為實現這一計劃,「聯合國軍」將位於二線的美軍第25師和土耳其旅、英軍第29旅調至西線,將美軍第3師調至東線,使在前線的地面作戰部隊增至5個軍共13個師3個旅另1個空降團,計22萬餘人。第一次戰役即將結束時,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判斷「聯合國軍」可能重新組織進攻,提出了鞏固勝利、克服當前困難、準備再戰的方針,如敵再進,讓其深入後殲擊之。

11月5日,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同意彭德懷提出的作戰方針,並指出:德川方面甚為重要,志願軍必須爭取在元山、順川鐵路線以北區域創造一個戰場,在該區域消耗敵人的兵力,把戰線推到平壤至元山一線,而以德川、球場、寧邊以北以西區域為後方,對長期作戰方為有利。

9日,***再次指出:志願軍應爭取在一個月內,東西兩線各打一兩個仗,殲敵七八個團,將戰線推進至平壤、元山一線,以利於長期作戰。

據此,志願軍黨委決定採取內線作戰、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方針,計劃在西線將「聯合國軍」誘至大館洞、溫井、妙香山、平南鎮一線,在東線將其誘至舊津里、長津一線,然後集中兵力各個殲滅。為增強志願軍作戰力量,第9兵團(轄第20、第26、第27軍計12個師)奉命入朝,擔任東線江界、長津方向的作戰任務。

志願軍總兵力達到9個軍30個師38萬餘人,在東西兩線均形成優勢。

11月6日,「聯合國軍」開始試探性進攻。志願軍按預定計劃以部分兵力節節抗擊,誘敵深入,主力向後轉移。在志願軍的迷惑下,「聯合國軍」全線北進。

21日,西線部隊進至嘉山、龍山洞至德川、寧遠一線,東線主力美陸戰第1師進至長津湖地區,被志願軍誘入預定戰場。

11月24日,「聯合國軍」發起聖誕節前結束韓戰的「總攻勢」。25日黃昏,志願軍首先在西線發起戰役反擊。

第38、第42軍向德川、寧遠地區的南韓軍第2軍團第7、第8師發起進攻;第40軍向球場以北的新興洞、蘇民洞地區美軍第2師進攻;

第50、第66、第39軍則分別在定州、泰川、雲山地區攻擊美軍第24師、第25師和英軍第27旅、南韓軍第1師部隊。

26日,第38、第42軍殲滅南韓軍第7、第8師大部,打開了戰役缺口。為發展戰役勝利,志願軍領導人決定採取側後迂迴結合正面進攻的戰法,力爭在清川江南北地區分割殲滅西線「聯合國軍」部隊。

至28日,正面突擊的第40、第39軍分別逼近球場、寧邊;第66軍進至古城洞、龍山洞。

第50軍進至五龍洞。擔任外層迂迴任務的第42軍攻占北倉里,繼續向假倉里、新倉里方向前進。

擔任內層迂迴任務的第38軍主力在嘎日嶺、於口站地區擊破土耳其旅的阻擊,進至裴德站、瓦院地區。

該軍第113師14小時前進70餘千米,於28日8時到達三所里,切斷了美軍第9軍由軍隅里經三所里通往順川的退路。28日,志願軍調整部署,繼續進攻。

第113師在三所里擊退美軍10餘次衝擊,又搶占龍源里,切斷了美軍第9軍由軍隅里通往順川的另一條退路。第42軍先後在月浦里、假倉里殲滅南韓軍和美軍各一部,進至新倉里。

第38軍主力殲滅土耳其旅大部和美軍一部,進至鳳鳴里。

第39、第66軍進到寧邊以南地區,第40軍進至院裡地區,第50軍進到博川以西地區。美軍第9軍陷入了志願軍的三面包圍。

29日,美軍第8集團軍開始全線退卻。美軍第1軍撤至安州地區,準備經肅川向平壤方向撤退;第9軍收縮至价川、軍隅里地區,企圖經龍源里、三所里向順川突圍。

西線志願軍部隊全力進攻,以美軍第9軍為主要攻擊目標,在清川江南北地區對美軍第8集團軍展開大規模的圍殲戰。第113師在三所里、龍源里頑強抗擊,堅守陣地,粉碎了美軍突圍與北援的企圖。

第38軍主力迅速向第113師靠攏,從翼側突入南撤的美軍行列,展開激戰;第40軍攻占軍隅里,以一部兵力協同第38軍作戰,主力繼續向安州方向突擊。

第39、第66軍先後渡過清川江,向南攻擊前進,協同第38軍殲擊被圍的美軍部隊;第42軍繼續在新倉里攻擊美騎兵第1師主力;第50軍從博川東南逼近安州。

戰至12月1日,美軍第9軍被迫遺棄大量輜重裝備,轉道安州會同美軍第1軍,經肅川退往平壤一線。西線志願軍部隊遂於12月2日停止追擊,轉入休整。志願軍在西線發起反擊後,東線美軍第10軍(轄第3、第7師和陸戰第1師)並指揮南韓軍第1軍團(轄首都師、第3師)仍繼續向北推進。

11月27日,美軍陸戰第1師主力和第7師1個加強團,進入了長津湖地區。27日晚,志願軍第9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宋時輪)集中第20、第27軍在長津湖地區對美軍展開反擊,激戰一夜,將美軍第7師和陸戰第1師各一部分割包圍於下碣隅里、柳潭裡、新興里和古土裡地區。

美軍被圍部隊為打開通路,連續不斷地猛攻志願軍陣地。志願軍部隊一面對被圍美軍展開攻擊,一面堅決抗擊美軍反撲。

29日,美軍陸戰第1師猛攻死鷹嶺和富盛里陣地。志願軍第58師第172團第3連連長***率領1個排扼守死鷹嶺1071.1高地,連續擊退美軍8次進攻,最後抱起炸藥包,沖入敵群,與敵同歸於盡,保住了陣地。

第60師在富盛里、小民泰里一線陣地擊退英美軍多次進攻,並乘勝向古土裡方向實施反擊,斃傷俘敵近千人。根據戰場情況,第9兵團決定集中力量逐次殲滅被圍美軍。30日晚,第27軍集中第80師和第81師主力對新興里美軍第7師第31團級戰鬥隊(加強團)發起進攻,激戰兩日,將其全殲。

此戰之後,東線「聯合國軍」全線動搖,長津湖地區的美軍開始向南突圍。志願軍以預備隊第26軍投入戰鬥,克服天寒地凍、糧彈缺乏、凍傷減員嚴重等困難,對美陸戰第1師展開圍追堵截。

12月12日,美軍陸戰第1師餘部在美軍第3師的接應下撤回五老里。「聯合國軍」在東西兩線遭到沉重打擊後,麥克阿瑟於12月3日命令部隊向「三八線」實施總退卻。

志願軍乘勝展開戰役追擊。在西線,志願軍和人民軍於6日收復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臨時首都平壤,並繼續向「三八線」推進。

23日,志願軍西線各軍進至金川、九化里、朔寧、漣川、鐵原、華川等地區,人民軍第1軍團越過「三八線」,解放延安半島和瓮津半島,第2、第5軍團各一部進占春川、加平。在東線,人民軍部隊於9日收復元山,切斷了美軍、南韓軍的陸上退路。美軍和南韓軍遂撤往咸興、興南地區。

志願軍第26、第27軍同人民軍第3軍團繼續追擊,17日占領咸興,19日占領漣浦機場,24日收復興南地區。美軍第10軍等部在300餘艘艦船的接應下從海上撤退。第二次戰役遂告結束。

第二次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徹底粉碎了「聯合國軍」占領全朝鮮的企圖,解放了朝鮮北半部除襄陽外的全部地區,將戰線推至「三八線」,並占領「三八線」以南瓮津半島和延安半島,迫使「聯合國軍」由進攻轉入防禦,從根本上扭轉了朝鮮戰局。

在作戰中,志願軍基本殲滅南韓軍第7、第8師,殲滅土耳其旅大部和美軍第7師1個加強團,給予美軍第2師、陸戰第1師以殲滅性打擊,重創美軍第25師、騎兵第1師,共斃傷俘敵3.6萬餘人,其中美軍2.4萬餘人,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W.H.沃克也在撤退中身亡。此外,並繳獲與擊毀各種炮1000餘門、汽車3000餘輛、坦克與裝甲車200餘輛,繳獲飛機6架。志願軍在此次戰役中傷亡3萬餘人。

第二次戰役歷時29天,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戰略意義最為重大的一次勝利。這一勝利,大大超過了***在志願軍入朝時及第二次戰役前的預想。隨著志願軍收復平壤、元山,美軍開始大撤退,一直退到了三八線以南地區。志願軍不但徹底粉碎了「聯合國軍」所發動的「聖誕節攻勢」,而且將戰線由清川江推至三八線,收復了三八線以北(除襄陽外)的全部領土,解放了三八線以南的瓮津半島及延安半島,徹底扭轉了朝鮮戰局。

志願軍取得的勝利震驚了世界,在全世界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正如美國《紐約先驅論壇報》所稱的,這是「美國陸軍史上最大的敗績」。它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在國際舞台上徹底改變了中華民族在近代一直落後挨打的形象,作家魏巍還將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松骨峰戰鬥寫成了那篇著名的戰地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

至此,再也沒有人會認為中國的這支「農民武裝」式的軍隊是一支可以輕易侮辱的力量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