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軍區作戰部。

當張春華副部長講完了自己的見解之後,大家都紛紛點頭,表示認同。

演習下周即將打響,紅藍雙方的作戰要求,也都基本已經定下來了。

現在作戰部這邊先進行一個推演,是對雙方的戰術打法進行一個預判,做到心中有數。

鄧佳華聽完自己副手的陳述,就笑呵呵地開聲道:「我原則上贊同張副部長的看法。」

「不過,紅方如果想採用一線平推的方法,後援補給就必須要跟上。否則的話,他們即使攻占了城市,也很難堅守住四天時間。」

聽了鄧部長的講述,張春華就微微頷首道:「部長說的是。其實這一戰不止是紅方,藍方的後援補給也相當重要。」

「畢竟整個演習將進行整整四天的時間,誰能夠挺到最後,才是獲勝的一方!」

對張副部長的這個觀點,大家都是贊同的。

鄧佳華左右四顧了一番,就看到站在人群後面的蘇七月。

「七月同志,這次演習的雙方,都有你的老部隊,你應該對局勢應該也有自己的判斷,發表一下觀點唄?」

鄧佳華對蘇七月,主要是通過通信部部長沈如勇了解的。

自從軍區的「全IP系統」在蘇七月的主導之下成功搭建並投入使用後,沈部長對蘇七月這個年輕人就是讚不絕口。

因為作戰部和通信部兩邊需要協調的工作比較多,鄧佳華和沈如勇之間打交道的機會也很多。

一來二去,他對蘇七月也漸漸有了印象。

感興趣之下,這位鄧部長就查了查蘇七月的履歷資料。

這不看不要緊,看過之後,鄧佳華是真的被這個年輕人的橫溢才華給驚到了。

拋開對方在學業上的專業水平不說,其在702團和A大隊的那次演習中,表現出來的戰術思想、戰術理念,都是有著很高水準。

這樣的水準,即便和基層的精英指揮人員相比,都要強出了不止一籌。

要說軍事學方面的人才,軍區作戰部這邊當然不缺。

光是鄧佳華手下這些參謀中,就有不少軍事學的高材生。

別說博士,就連碩士也有幾個。

但是這些參謀們的專業水平,更多是體現在「紙上談兵」上。

真要是將他們下方到基層部隊,擔任營長、連長去帶兵,怕是就不成了。

而這個蘇七月,不僅軍事理論造詣不凡,關鍵是實用性還很強。

尤其是他策劃的034高地那一戰,從頭至尾的戰況,幾乎和他的設想一模一樣。

這樣的能耐,在下面各集團軍營連一級幹部中,鄧佳華還真沒見過幾個。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發現,這次借著劉副參謀長對蘇七月的「點將」,鄧佳華陪著沈如勇一起走了一趟特戰旅。

為的就是近距離的接觸一下蘇七月,對他進行一個全方位的了解。

眼前這個沙盤預演,既是對這場演習的預估,也是對各個作戰參謀戰術思想的一個考量。

如果有誰能夠準確地判斷出演習雙方的戰術戰略,無疑很能彰顯其能力和眼光。

此時鄧佳華點了蘇七月名,也是想看看他能有什麼「高見」。

鄧部長說話之後,作戰部的各個處長、副處長、參謀,就都將目光轉向蘇七月身上。

相比鄧部長,作戰部的這些軍官,對蘇七月的了解就沒那麼多。

但是有一點大家都能肯定,這個年輕人的能力肯定不一般。

說起來,軍區這些部門裡,幹部的年輕化是要走在各集團軍、師旅前面。

二十八九歲的少校,軍區這邊的部門也有那麼幾個。

但這些年輕的少校,大多數都是部門參謀、幹事,或者是專業技術等級達到了要求。

他們本身並不是部門領導,也沒有什麼實權領導職務。

眼前這個蘇七月就完全不一樣了。

他不僅年齡,而且還是基層部隊的實職副營級幹部,是個帶兵的。

這和機關的幹部,完全是兩個概念。

要知道,想在基層部隊里一步步走到副營級,難度可比機關里大多了。

沒有真本事,根本不會有人服你。

對於自己一下子成了場內目光焦點,蘇七月並沒有絲毫忐忑不安。

既然鄧部長已經發了話,那就談談吧。

稍稍組織了下語言,蘇七月就開始了自己的陳述。

「如同鄧部長所說,我之前確實在C集團軍下面的702團待過一段時間。後來去到特戰旅,也有近一年的時間。」

「對於這兩支部隊,我確實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肯定不夠全面,所以只能是拋磚引玉,談談我個人的一點不成熟看法……」

聽著蘇七月謙遜的話語,作戰部的處長、參謀們就暗暗點了點頭。

副部長張春華饒有興致地看著蘇七月,想聽聽他到底能說出什麼。

他對蘇七月同樣有一定的了解,也知道這個年輕人在網絡信息安全、數字化技術上,都很有一套。

但是對方這小小年紀,在作戰方面能有什麼新奇的觀點,張春華是不相信的。

「這次的演習,我們模擬的場景是城市保衛戰。而說到城市保衛戰,我們首先聯想到的詞組,可能就是『閃電戰』這三個字了……」

在大家的注視之下,蘇七月開始有條不紊地講述起來。

「閃電戰!?」

聽到這個名詞,包括鄧佳華、張春華在內,作戰部的人都輕輕點了點頭。

確實,作為二戰期間德軍最引以為傲的戰術,「閃電戰」在很多戰役中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紀,軍事理論專家們,對這個戰術的研究也沒有停止過。

在大家暗暗思忖的時候,蘇七月的講述也在繼續。

【看書福利】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對於閃電戰,我們大家都十分了解。它的戰術要領,是先動用空軍,猛烈轟炸敵方重要的戰略設施的通訊中心,以及對方的機場,儘可能的取得制空權,並使敵人的指揮系統癱瘓,從而為下一波地面部隊的攻擊,掃清障礙。」

「閃電戰的戰術原則有三點:分別是進攻要突然,攻勢要猛烈,部隊機動性要強。」

「因為會大規模集中使用坦克和飛機,所以閃電戰的進攻速度比一般戰術快得多。如果對戰方沒有及時準備,幾乎肯定會敗下陣來。」

「尤其是在城市攻防戰的時候,如果守方沒能防住攻方的第一波空襲,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聽著蘇七月的侃侃而談,鄧佳華、張春華二人對視一眼,都輕輕點了點頭。

蘇七月雖然只說了一半,但是他的意思兩位部長已經差不多明白了。

他這是說,下周的演習,紅方作為攻方,「閃電戰」這個戰術,絕對是可以考慮的選項。

等他說完後,會議室里安靜了片刻,一位處長就開聲問道:「蘇少校,閃電戰的實用性,咱們當然不懷疑。但是與之對應的『大縱深理論』,不是可以完美的應付這套戰術嗎?」

這位處長提出質疑之後,作戰部的幾個處長、參謀就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確實,同樣在二戰期間,為了應付德軍的「閃電戰」,蘇方軍事家們提出了這麼一個「大縱深理論」。

它的基本原則是,在進攻集群中建立突擊群、牽制群、預備隊以及火力群。

其中,突擊群的任務,是在突擊方向上實施進攻、

牽制群,顧名思義是輔助突擊方向作戰、轉移敵方注意力。

預備隊則用來迅速接手戰鬥進程中突然出現的任務。

至於火力群的作用,就更容易理解了,它是以殺傷敵方的坦克、大炮等重火力裝備,同時壓制對方的縱深。

「閃電戰」和「大縱深理論」孰優孰劣,在蘇德戰場上並沒有得出結論。

但是「大縱深理論」可以部分克制「閃電戰」,這個是不爭的事實。

現在這位處長拿它來反駁蘇七月,自然沒什麼問題。

在這位處長說話的時候,張春華一直在觀察著蘇七月臉上的表情。

注意到對方神色沒有出現絲毫變化,張春華就暗暗點頭。

不管這個年輕人軍事理論的水平如何,光是他這份淡定,就已經勝過很多人了。

旁邊的鄧佳華則笑呵呵地對蘇七月揮了揮手:「七月同志,不同意見出現嘍,你來解釋解釋吧。」

「好的,鄧部長。」

蘇七月應了一聲,繼續闡述自己的觀點。

「王處長說的沒錯,『大縱深理論』確實和『閃電戰』能夠互相克制。」

「尤其是我們這次的模擬戰場上,防守的藍方同樣有廣闊戰略縱深的情況下,閃電戰能否行之有效,就更值得深思了……」

聽著蘇七月「漲他人士氣」的話,張春華不禁有些好奇。

現在的他,倒是很想聽聽這個年輕人接下來是如何辯駁。

「相比六十年前的戰爭,現代戰爭雖然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但是兩者之間,還是有一些共同點。」

「比如大多數戰局之中,戰事的間歇期和平靜期,都遠比行動的時間更長……」

聽到這裡,先前出言反駁的王處長就是一愕。

回過神來,他心中不禁暗自疑惑:間歇期、平靜期長,這和戰術打法有關係嗎?

在他百思不得其解時,蘇七月跟著給出了答案。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