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的敵人越來越少,楊過很輕易就察覺到了蒙古陣中發生的劇烈變化,他猛然發力,領著部下將還在圍攻他的蒙古士兵全部殺死,顧不得休息,連忙立在馬上。

遠遠望去,就見著那根高高的旗杆上,掛著的蒙哥屍體。他滿臉欣喜,喃喃自語道:「我都這般神勇了,還是不及你之萬一,倒底是如何做到的?」

他又十分遺憾,說道:「可惜,若是大軍不曾離開,現下反攻,定可大獲全勝。」

就在這時,隆隆的馬蹄聲從後面傳來,他回頭一看,一人大聲叫道:「陛下,末將特來與你共死了!」

這人剛喊話出口,便覺不對,因為己方陣中雖然人丁稀落,可在楊過身邊,並未有一個敵人。正要詢問,就見對方臉上綻出喜色。

一旁高台之上癱軟盤坐著的夏將軍,往這邊爬了兩步,大叫著:「扶我起來。」看護的士兵剛拉起他,他就高聲呼喊:「援軍來了!蒙古人中計啦!」又招呼身邊的人跟他一齊喊,很快聲音由小變大,從後往前,一波波的傳過。

楊過大叫一聲:「都隨我沖!」一馬當先,往蒙古大軍本陣衝去。那些個蒙人正在圍攻沈元景,見得呼聲大起,往後一看,真是楚軍殺來,慌亂中分辨不清有多少人,紛紛逃竄。

此次為了抗衡楚軍龐大的數量,蒙古也組成了一隻多部族與僕從聯合的隊伍,由蒙哥親領。他威望極高,自能壓服眾軍頭及內部紛爭,可除他之外,其餘一個能夠服眾的也無。

偏偏他死得太過突然,來不及交待後事。想要替他報仇的;想繼續進攻捉拿楊過將功折罪的;心思已經飄到下一任大汗身上的;衡量得失的……各有各樣。

特別是那些僕從軍,二話不說拔腿就跑,帶動著周圍隊伍,下意識的跟隨,於是整個蒙古大軍,除了還在圍攻沈元景的蒙哥親衛,其餘的全都開始撤離。

楚軍見此,士氣大振。原來那些累癱的兵卒,深知此刻正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又生龍活虎一般,奮勇前進。

沈元景在亂軍之中解決了金輪法王與尹克西,隨著楊過大軍,一起攆著蒙古大軍到了大同城。

城中守軍少,蒙古本部人馬根本不敢進城,繞到一邊,徑直離開。剩下那些僕從軍擠作一團,西域人和高麗人相互廝殺,只為求一條生路。

城內之人看得目瞪口呆,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楊過率領騎兵,鑿穿攔在前面的敵人,衝進城去,很快將大同城完全占領。

他命人喊話,叫城外之人投降。除卻逃走了蒙古本部人馬,剩餘的十幾萬僕從軍全都老老實實丟下兵刃,不敢反抗。

未幾,等那些撤退的楚軍又被叫回來之後,簡直不敢相信眼前一切。楊過並不滿足,除卻留下看管蒙古僕從軍的人馬,其餘的兵分兩路,一路往西,他自己親自帶著大隊往東,援助劉整。

忽必烈得到蒙哥慘敗身死的消息,在他趕過來前,已然撤軍。楊過急追,對方緩緩而退,陣型齊整,仿似縮成一團的刺蝟,難以下口。

他喟然嘆道:「今日此人走脫,日後必當為我大敵。」可又無法,只得將怒火燒到遼東,一路由大定殺到會寧,將周邊全納入麾下。

另一面的郭靖得了援助,大發神威,將阿里不哥打得潰不成軍,狼狽逃回大漠,至此蒙古勢力完全被逐出了黃河流域。

楊過在北面修整大半年,又藉口高麗派兵隨著蒙古侵楚,悍然殺入其境內。高麗本就因為失去了十萬精銳而實力大減,越發抵擋不住,不得以向蒙古求援。

此時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為了爭奪大汗的位置,已經兵戎相見,大打出手,根本無暇顧及其他。等到高麗王又準備向楊過稱臣之時,沈元景趕將過來,將其王室成年之人一夜誅殺大半。

楊過雖不解他對高麗之事為何如此積極,可也抓住機會,趁亂迅速撲滅反抗的勢力,將整個高麗吞併。

其後,他才班師回朝,休養生息。百姓分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寧靜,官員也兢兢業業,不敢造次,一時間政通人和,天下大定。

三年之後,紛爭又起。北面阿里不哥在眾多汗國的支持下,擊敗忽必烈,將之毒殺,又興兵南征。郭靖將其擊敗,反攻入大漠數百里。

阿里不哥帶著重傷回到都城,不久去世,他遺命繼承汗位之人不能服眾,蒙古諸部接連反叛,內亂不止,再也無力南下,等到楊過騰出手來,被趕得狼狽西竄。

南面余玠、王堅兵分兩路,輕鬆滅掉大理,又攻入交趾都城,擒獲其國王,回京獻俘,復置交州。吐蕃諸部也不能免,被大軍一路橫推。

原金國降軍也自按捺不住,以完顏守緒身具薄德,亦是中原之人,也需朝貢為由,請求討伐扶桑。楊過應允。

等這些人摩拳擦掌,從高麗到達扶桑之時,此地已是滿目瘡痍。他們一路推進,千里無人煙,好容易找到一些倭奴,都衣衫襤褸、手持木棍樹枝,哇哇叫著打將過來。

一名親衛閃出,如同入了矮人國,輕鬆就將這十幾人殺死。其後連續幾次皆是如此,倭奴如同瘋了一般,見到他們就喊打喊殺,無法交流。

又走了幾天,才在一處深山老林找到一個身形高一些的漢子,這人一見楚軍打扮,痛哭出聲。領軍大將召見,竟然是熟識之人,分明就是當年完顏守緒的親衛將領。

這人狼吞虎咽的飽餐一頓,又猛灌了壺酒,才將這些年的情形娓娓道來。

原來當日金人達到扶桑,已折損了三成人口,後來水土不服,又死了一些。為了找到一塊合適的耕種之地,他們一路往北,和倭奴勢力起了衝突。

倭奴畏懼強者,選擇臣服,可金人發現本地人孱弱,便肆無忌憚起來,毀觀破廟,殘酷壓榨。偶見有人反抗,暴虐本性起,開始屠殺,血腥鎮壓。

這些人殺紅了眼,從南往北推進,無論無辜的或是投靠過來的,老人或是小孩,只要倭奴,都殺得乾乾淨淨。

完顏守緒多次阻止,反被太子殺掉。他又被其餘兄弟討伐,先亂了一陣,而後金人分成幾部,互相攻伐。

其間倭奴被裹挾入內,無論金國那部,都以之為畜,無論高低貴賤,俱難逃一死。倭奴心生絕望,奮而反抗。金人彪悍,倭奴人多,雙方不死不休,扶桑島上無一息之寧靜,無一處之安穩。

戰亂頻發,瘟疫橫生,短短几年,金國出發時候的一百多萬人,死得只剩下一萬餘人,不是殘疾,就是婦孺,青壯僅有兩千,縮在北面一角。倭奴更是百不存一,城池破滅,田地荒蕪,野獸四起,只能到處流浪。

這大將聽得目瞪口呆,從未料到此地竟然是這般景象,不由慶幸當年留在中原,投了楊過。他找到那僅存的一萬多人,皆是金國太子一黨,隨手將之剿滅,又命部下將倭奴斬盡殺絕,總報了完顏守緒之仇後,才悻悻回國。

……

又三十年,楚國北至冰川,南到鐵州,東起扶桑,西面沿著蒙古人的步伐一直前追,滅國無數。

疆域之廣大,遠邁巨唐,以至於楊過根本管理不來,便行周天子事,分封諸侯。皇帝據有中土之外,有王、公、侯、伯、子、男,分列各地。中華之裔,人人讀書習武,供奉清微玄天上帝,為上等之人。

只是這些事情,沈元景是看不到了,他協助楊過攻破高麗,便退回了武當山,潛心靜修,不問世事。直至郭襄與郭陽長大,又聞扶桑之事,生出了去意。

那日穆念慈與楊過聽聞他將郭家二人趕了下山,便日夜兼程,匆匆趕來,只見沈元景立於山頂,頭頂朝陽漸起,高歌一曲,杳然而去。

那歌聲蒼茫,迴蕩在山林之間,道:

「莽莽蒼蒼兮群山巍峨,日月光照兮紛紜錯落,絲竹共振兮執節者歌,行雲流水兮用心無多。求大道以弭兵兮凌萬物而超脫,覓知音固難得兮唯天地與作合。」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