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七章揚州平叛沒有平定的原因

在大周朝建立前,也就是十幾二十年前,前朝的叛軍有不少,還有一些自己稱帝稱王的亂軍。

先帝在建立大周前,帶著手下的兄弟和兒子們滅了不少前朝的叛軍和民間的亂軍。等到周武帝登基的時候,前朝的叛軍和民間亂軍已經被清除的差不多了。

韓忠是因為跑到蜀地,逃過了被剿滅的命運。至於董進,他就像一隻陰溝里的老鼠,藏在讓人看不見的「陰溝」里。

這十幾年,周武帝一直在尋找董進和他的同黨,但是始終沒有找到。

按理說像董進這樣的一群人很好找,但是偏偏卻找不到。周武帝猜測有人故意庇護他們,讓他們找不到。

雖說大周朝建立了十幾年,並且基本上收回在前朝時四分五裂的領地,但是朝廷的威懾里並沒有徹底抵達各個州。

揚州自古以來是江南的確最富饒的地區。在這裡,有很多富裕的商人和百年的門閥世家,以及文人學子。

雖然這些達官貴人歸順了大周朝,但是他們並沒有真心臣服大周朝。揚州離京城天高皇帝遠,這些人又相互勾結,一起聯手向朝廷隱瞞某些事情,甚至對抗朝廷。

這些人故意向朝廷隱瞞董進的蹤跡,或者特意偏袒董進很正常。又或者他們與董進合作,用來對抗朝廷。

周武帝早就了解揚州是什麼樣的情況,但是因為揚州離京城太遠,再者揚州的這些門閥世家並不比京城的門閥世家差,要想動他們不容易。再者,牽一髮而動全身。

要想對付揚州這些「地頭蛇」得有耐心,並且還要給他們致命一擊。周武帝從來沒有想過一招就滅了揚州這些富商和門閥世家,這不切實際。

這些富商和門閥世家都是存在幾百年的,其勢力非常龐大。雖然遭受前朝夏靈帝的剝削,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要想一擊就滅了他們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在去年年底的時候,周武帝收到密信,得知董進在揚州,而且是被揚州那些門閥世家藏起來的。他就開始謀劃布置一切,故意派謝實去揚州平亂。

他早就猜到謝實去揚州平叛不會順利,那些富商和門閥世家會暗地裡妨礙謝實平亂。

謝實去揚州平亂就是一個幌子,一個試探揚州那些富商和門閥世家的幌子。當然,還是一個引出董進的魚鉤。

只要引出董進,朝廷就能以他為藉口,清理揚州的「地頭蛇們」。雖然不能給地頭蛇們一個致命的打擊,但是能狠狠打擊他們,讓他們不敢再跟朝廷作對,乖乖臣服朝廷。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朝廷必須徹徹底底的拿下揚州。這樣揚州的糧食、鹽、鐵礦都能被朝廷徹底掌控。

目前,揚州的這些東西都是被富商和門閥世家掌握的。他們故意隱瞞朝廷,每次只拿出一點敷衍朝廷。

等徹底拿下揚州後,周武帝會派京城的官員去管理揚州。現在揚州的官員基本上是門閥世家子弟,也就是說揚州的整個官場被門閥世家控制的。

揚州的情況非常複雜,不好好謀劃布置,對付不了這些富商和門閥世家。

對於出身農民的先帝和周武帝來說,他們最痛恨的就是門閥世家。自古以來,門閥世家霸占官場,他們的勢力強大。他們不得不跟這些門閥世家合作,還要跟他們虛以為蛇。

先帝在臨終前,曾再三交代周武帝要打擊門閥世家的囂張氣焰,不能再讓門閥世家掌握大周的命運,得讓寒門子弟進入官場。

為了讓寒門子弟進入官場,打破門閥世家壟斷官場的局面,先帝讓李家建立了太學。

太學面向全天下的學子,不管出身,只要有才華,就能進入太學學習。在太學表現出色,就能進入官場。

太學成立了十來年,目前為朝廷輸入了些寒門子弟。雖然這些寒門子弟的勢力還是無法對抗名門世家,但是先帝和周武帝相信日後等寒門子弟壯大,就能抵抗門閥世家。

關於揚州極其複雜的情況,趙曜是不了解的。他只是從謝實去揚州平亂卻遲遲沒有成功這點,察覺到揚州的叛亂有異樣。如果不是外祖父一家在揚州,他也不會請來錢和來喜它們去揚州了解情況。

來錢和來喜它們去揚州待了一段時間,從它們的朋友聽說了不少,它們自己也親耳聽到不少事情,但是它們畢竟是動物,再聰明也比不上人類,無法了解它們看到或者聽到的事情背後的深意。

趙曜聽了來錢和來喜它們說的事情後,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他沒想到揚州的情況這麼兇險。

【對了,曜曜,那個什麼韓忠用鹽換揚州糧食的種子。】來喜差點把這件事情忘了。

「用鹽換糧食的種子?」趙曜驚愕道,「揚州不是有鹽嗎,怎麼還跟蜀地換鹽?」據他所知,揚州的鹽是整個江南地區最多的。好像揚州的鹽賣到很多地方,就連京城裡也有專門賣揚州鹽的店鋪,而且生意很好。他二舅家吃的鹽,就是揚州鹽。宮裡用的鹽也是揚州進貢的上等鹽。

京城也有自己的鹽,但是北方的鹽好像沒有揚州的鹽好吃。他沒吃過京城的鹽,但是聽同喜說京城的鹽有些苦澀。

揚州進貢的鹽,自然是給宮中主子們食用的,太監和宮女是沒有資格吃的。同喜他們吃的鹽是京城自己產的鹽。

來喜說道:【這我就不知道了。】

趙曜蹙眉,自言自語道:「難道蜀地的鹽比揚州的鹽好?又或者他們想要更多的鹽做一些事情?」

話說回來,鹽能做什麼事情?

不對,是鹽能搞出什麼大事情來?

他覺得揚州那些富商和名門世家搞鹽,絕對所圖不小。讓二舅寫封信給外祖父,讓外祖父他們暗中調查下這件事情。

梁昭儀見趙曜遲遲不來膳廳用膳,只好出來叫他。

「曜曜,該用午膳了。」

「哦,來了。」趙曜摸了摸來錢和來喜的小腦袋,笑著說,「等我用完午膳,你們再跟我說。」

【好。】

趙曜走到梁昭儀的面前,語氣沉重地對她說道:「母妃,揚州的情況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也比我們想像的要兇險。」

梁昭儀聽到這話,心頭猛地一沉,旋即說道:「用完午膳再說。」

五公主見趙曜,就陰陽怪氣地問他為什麼不在蘭淵閣用午膳。

對於前段時日,趙曜天天在蘭淵閣用午膳一事,五公主很不高興。

趙曜心裡有事,沒有搭理五公主的嘲諷。

見趙曜沒有跟她鬥嘴,五公主奇怪了下,旋即關心地問道:「十弟,你怎麼了,被先生罵了,還是打了?」

聽到這話的趙耀很不雅地朝五公主翻了一個白眼,「五姐姐,你是盼著我被先生打,或者罵嗎?」

「誰叫伱不好好讀書。」五公主毫不客氣地笑話趙曜,「沒有四哥和八弟護著你,你肯定天天被先生罵,被先生打手心。」

「讓你失望了,沒有四哥和八哥在,我也沒有被先生打罵。」

五公主還想再說什麼,虞美人瞪了她一眼,她不敢再說什麼。

虞美人和潘才人有些好奇蘭淵閣的事情,用膳的時候一直問趙曜蘭淵閣的事情。

趙曜就跟她們說了些蘭淵閣里的有趣事情。當然,包括他偷蘭花一事。

「對了,母妃,晚上讓小廚房給我做蘭花餡兒的包子。」

梁昭儀聞言,頗為無奈地搖了搖頭:「你啊……」

「十弟,何相一定恨死你了。」

「我又沒有偷何相名貴的蘭花。」趙曜理直氣壯地說道,「我拿都是普通的蘭花,何相不應該恨我。」

「炒蘭花吃,用蘭花做包子餡兒,十弟你絕對是天下第一人。」

趙曜笑嘻嘻地說:「謝謝誇獎。」

五公主撇了撇嘴說:「我又沒有誇你。」

「五姐姐,說的你好像沒有跟我一道吃蘭花一樣。」趙曜沒好氣地說道,「有本事接下來你不要吃蘭花。」

五公主:「……」其實,蘭花挺好吃的。

見五公主不說話了,趙曜送給她一個鄙視的眼神。

五公主被氣到了,剛準備說趙曜什麼,被虞美人警告道:「好好用膳,不要說話。」

用完午膳,虞美人和潘才人她們便回到自己的宮殿。

梁昭儀和趙曜去了書房。

來錢和來喜繼續說它們知道的事情。

梁昭儀和趙曜聽完後,表情都非常凝重。

趙曜把來錢它們之前告訴他的事情,詳細地告訴了梁昭儀。

梁昭儀聽了,眉頭緊皺,神色沉凝道:「沒想到揚州那邊的人會跟董進和韓忠勾結。」

「母妃,父皇是不是知道這些事情,所以才故意派謝家人去揚州平叛?」謝實去揚州叛亂去了大半年了,沒有一點進展,父皇卻不生氣,也沒有把謝實叫回來,更沒有派其他人去平揚州的叛亂,這太奇怪了,除非父皇早就知道揚州的情況,故意派謝實去揚州平亂。

「應該知道。」梁昭儀感慨道,「難怪揚州的叛亂遲遲沒有平定。」

趙曜突然想到什麼,臉色巨變,壓低聲音說道:「母妃,揚州那邊的人不會想造反吧?」又是搞鹽,又是搞鐵礦打造武器,這妥妥的要造反啊,不然他們搞這些做什麼。

梁昭儀也想到了這點,神色非常嚴肅地說道:「很有可能。」不然解釋不了這些事情。

趙曜倒抽一口冷氣;「這……太驚悚了。」

「你父皇既然知道揚州的情況,那麼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梁昭儀倒是對周武帝充滿信心,「揚州的事情應該在你父皇掌握中。」

「那就好,不過外祖父他們還是很危險,還是得提醒外祖父小心。」

快到月底了,繼續求月票!求留言!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