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當然是有後視鏡的了。

戰鬥機的後視鏡,當然和汽車的不同,在外面伸出兩個耳朵來,這樣的風阻是巨大的。

戰鬥機的後視鏡,是在座艙內的,具體來說,就是在前面的風擋內側。

由於早期戰機座艙後帶很大背部艙室,影響後視的視線,都用後視鏡補充視角盲區,不用說米格-21這樣的戰鬥機,哪怕是到了後世的蘇-27,米格-29,全部有後視鏡,哪怕是國內的殲十,飛豹,也都有後視鏡。

F-16沒有,雖然它是氣泡式的座艙,其實飛行員還是渴望有的,只不過它是整體式艙蓋,前面沒有風擋,所以沒有地方布置。

這個後視鏡有什麼用?F-16那寬大的氣泡式座艙,飛行員不會扭頭向後看嗎?

如果是正常的飛行,那向後扭頭還差不多,如果是在大過載下,身體被緊緊地壓在座椅上,這個時候,還想要扭頭向後看?這可不是打遊戲。

相比之下,某些型號就更困難了,比如米格-21MF,由於後面巨大的背脊遮擋,導致它沒有半分的後向視野,即使是布置了後視鏡,飛行員也看不到後面,都被擋住了。

怎麼辦?

這個時候,就該上後視潛望鏡了。

沒錯,戰鬥機上還有潛望鏡。

潛望鏡最常見的是裝在教練機上的,這個時代的教練機,前后座位都是一樣高的,這樣後艙的教官在起降的時候,前面啥都看不到,所以乾脆就搞個潛望鏡來觀察,雖然累贅,總比沒有好。

甚至有的還是聯動的,只要起落架一放,這潛望鏡就自動伸出。

而殲-8的試飛機,為了能向後看,也有專門的後視潛望鏡,外面的部分緊貼著前面的加強框,不會向外伸出很多,同時,也能夠看到後面的景象,比如秦風最希望觀察的方向舵!

再次打開加力,那種熟悉的推背感傳來,殲-8戰機繼續開始了加速,一點點地衝過了音速,繼續提速。

秦風沒有再去注視馬赫表,這個時候,他緊緊地盯著潛望鏡,注視著後面的方向舵,同時,兩腳繼續穩穩地放在方向舵上,當方向舵上傳來那熟悉的震動感的時候,肯定就是1.24馬赫。

機身輕輕地顫動起來,和剛剛的感覺一樣,秦風的目光緊緊地盯著尾部的方向舵舵面,是不是由於方向舵舵面的晃動引起來的?

如果是的話,那自己肯定能夠看到方向舵舵面的左右擺動的!

秦風的身體在跟著顫動,腳下的方向舵也在跟著振動,雖然整個機身都在輕微的振動,卻能夠清楚地看到,那方向舵舵面一直和垂尾平行,半點沒有晃動!

這真是太奇怪了,難道自己判斷失誤?

秦風將目光從潛望鏡上離開,低頭一看,馬赫表已經指向了1.35馬赫,自己從1.24馬赫開始振動,就一直在加速,但是到了1.4,也沒有看到方向舵的明顯的有規律的晃動。

「006,報告情況。」耳機里傳來了聲音。

「006報告,振動持續,沒有找到原因。」

「返航。」

殲-8戰機平穩地落地,這第一次的殲-8超音速飛行,就這樣結束了,秦風坐在座艙里,遲遲沒有走下去。

「喂,秦風,怎麼不下來?」下面有人喊道,正是王揚。

「飛到1.24馬赫的時候,感覺到明顯的振動。」秦風說道:「可是,卻不知道它為何會振動。」

說話間,秦風爬著梯子,走了下來,一旁的王揚說道:「是的,大家在進入超音速之後,都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咱們現在的試飛就是在1.2馬赫以內進行的,大家都在期待你能找到問題呢,畢竟你的理論知識最紮實。」

秦風有種挫敗感,沒錯,自己當然想要能找到問題了,自己第三次進入的時候,以為能找到了,誰知道,最終卻是一無所獲,真是奇怪啊。

「在振動的時候,首先是方向舵振動的,所以,我以為是方向舵的問題,但是用潛望鏡觀察,方向舵舵面卻是正常的。」秦風繼續說道。

聽到秦風的話,王揚豎起了大拇指:「秦風,你真厲害,居然能發現是方向舵先振動的,大家都是不明所以啊。」

飛行員的兩腳下是方向舵,在轉向的時候,配合著推桿和蹬方向舵,讓飛機改變航向,而在平飛中,大家的兩腳都是離開方向舵的。

而秦風卻是個特例,他的兩腳沒有離開,一直都放在方向舵上,因為按照事先的要求,飛到1.3馬赫之後,是有一個轉向的動作的,而且,他的腳比較敏感,結果一下子就發現了問題。

兩人一邊說,一邊走到了戰機的後面,由於剛剛降落下來,尾部還比較熱,距離一米的時候就能感受到有些熱浪了,他們就在這側面,注視著那高大的單垂尾。

垂尾的下方就是減速傘艙,當時飽受減速傘艙過熱的問題,後來被秦風的巧妙設計給解決了,現在又出來了超音速震動!

既然自己首先感受到了方向舵的顫動,那肯定是這裡的問題,但是卻又看不到舵面的晃動,究竟是為什麼呢?

難道是自己的感受出錯了?

秦風在心中不斷地想著,王揚也跟在一旁,一起在苦苦思索,突然間,秦風拍了拍自己的腦袋:「數據呢?咱們看數據啊!」

戰鬥機在試飛的時候,都是加裝了各種測試裝備的,每次飛行回來,這些數據就會被複製下來,交給工程師們查看。

現在既然己方不明所以,那就乾脆看看數據,不就知道了?

試飛院雖然沒有法國那樣的先進手段,戰機的數據同步傳輸,但是降落之後再檢查數據,那也是必須的。

現在,國內的計算機水平並不落後,1977年,航天部陝西驪山微電子公司就製造出來了77型機,這是是中國第一台自行設計研製的,採用大規模集成電路的16位微型計算機。另外,參照美國Intel8008機型的國產DJS-050微機,也於1977由清華大學等單位仿製成功並通過鑑定。

雖然中國計算機事業的起步比美國晚了13年,但是經過老一輩科學家的艱苦努力,中國與美國的差距已經縮小到6年。(看看後世的晶片全面進口,讓人唏噓不已。)

現在,在試飛院,就有77型計算機,數據被導出來之後,秦風跟著大家一起看著那密密麻麻的數據。

王揚已經覺得頭有些大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