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場中,齊希韶一臉驚詫的看著徐川,甚至已經忘記了這會正在召開驗收報告會。

他嚴重懷疑自己剛剛是不是聽錯了。

通過數學來尋找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的湯川耦合的最理想搜索衰變通道,真的做到了?

這可能嗎?

理論上來說,這的確有可能做到。

但從實際上來說,他在工作也有好些年了,卻從未聽說過有哪一家實驗室或高校或物理學家在這方面有過成果。

這足以證明這條路的難度。

徐川沒有在意齊希韶的目光,他學習數學的目的就在這裡。

利用數學來輔助自己在物理,在材料等其他領域進步,這是他的初衷,也是他一直都在做的事情。

打了個哈欠,他搖了搖頭回道:「還沒算出來,不過前幾天我去找了一下戴維·格羅斯教授,和他交流了一下,我們找到了一條應該可行的道路,目前我正在推算中。」

「還沒算出來,不過找到了一條到應該可行的道路。」

徐川搖了搖頭回道,還沒算出來是真的,不過應該也快了,他有預感,從戴維·格羅斯那裡得到的突破口是正確的。

導師的發布會還在進行,不過他這會已經有點睏了。

這些天他一直都在熬夜進行分析計算,每天睡覺的時間不超過六個小時,全靠紅牛和一鼓作氣想要直接將數據計算出來的精神撐著。

這會被打斷,再加上會場中暖氣十足,身體裡面的困意那是一股一股的止不住的湧上來。

要不是坐在第一排,旁邊就是攝像機,等會可能還需要他上台做講解,他估計這會已經靠在椅子上睡過去了。

「格羅斯教授?你還認識的理事長?」聽到徐川的回覆,齊希韶羨慕的看了一眼。

雖然他是的正式研究員,但和戴維·格羅斯教授見面的次數還真不多。

一個普通的研究員,和這樣的世界性大型組織的理事長層次相差太遠了。

徐川又打了個哈欠,澹澹的回道:「我找的我的導師威騰,他給我推薦的。」

「差點忘了,你還有這層關係在裡面,這樣算下來,格羅斯教授還是你的師祖。」

齊希韶拍了下腦袋,他光顧著羨慕徐川能得到格羅斯教授的指點了,差點忘記了人家相承一脈。

有格羅斯教授指點,通過數學來尋找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的湯川耦合的最理想搜索衰變通道的確有可能做到的。

畢竟這可是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羨慕死了,他怎麼就沒有這樣的機緣了?

不過齊希韶不清楚的是,格羅斯教授除了給出了一個建議外,其他的什麼都沒做。

整個計算過程,方法,數據分析全都徐川自己完成的。

當然,這並不是說這個建議不重要,它的確起到了關鍵的啟蒙作用。

如果沒有這個建議,徐川自己要聯想到利用橫向動量分布的軟膠子重求和效應計算來進行突破還不知道要多久的時間。

他前世的確站在了物理界的頂峰,但不代表他就能一個人解決掉所有的問題。

和那些中有系統的主角掛壁相比,他也只是個普通人。

在面對一個全新的問題時,只能依靠腦海中的學識和經驗來進行分析突破,沒法藉助外掛直接找到突破口

驗收報告會很順利,半個多小時的時間就完成了。

徐川本來還做好了上台解釋的準備的,沒想到的禮堂中的其他物理學家根本就沒有提出什麼問題。

和導師打了個招呼後,徐川便回到了酒店,澡都沒洗就直接倒在了床上。

這一覺,直接從下午四點睡到了凌晨三點多,十多個小時的睡眠總算補足了這幾天他的精力消耗。

從床上爬起來洗了個澡清爽了一下自己後,徐川精神奕奕的叼著一袋酸奶坐回了桌前。

歐洲這邊,牛奶、酸奶、黃油、奶酪之類奶製品在這邊很常見,不過徐川不怎麼喜歡牛奶,總覺得裡面有股澹澹的氣味。

香味?腥味?徐川也說不上來到底是什麼味道,但的確有股他不怎麼喜歡的氣味。

至於酸奶,經過發酵後這種氣味就沒了,而且添加了一些白糖,蜂蜜,果醬之內其他的添加品讓它的口感更好。

玻璃桌上,昨天沒有完成的計算凌亂的擺在上面,一張張的稿紙上承載著密密麻麻的數學物理符號,一道道的公式將其串聯在一起,指向最終的答桉。

叼著酸奶,徐川拾起桌上的原子筆,開始繼續昨天沒有完成的工作。

「從lund弦破碎函數進行導出,假□到已□從光□正向達□點」

「□生出一個強子的機率為f(z+)dz+」

「機率□:h(Γ?)dΓ?y?f(z+)dz+」

「」

「當無限能量的□□□n次破裂後,關於n粒子的分布□為:「

「dp(z,s;p??p?n)=ds*dz/z(1-z)αexp(-bΓ)*δ(1-∑n|j

=1*m2/uj)」

「「

辦公桌前,徐川滑動著手中的原子筆,將一個個數據從dalitz圖中拆分出來的同時,利用數學對其進行整合。

並試圖從中去找到一個對應的函數關係來確定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頂夸克t和底夸克b)的湯川耦合分布。

這是個很繁瑣的工作,需要將數學知識與物理知識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一種新的方法。

不過徐川樂在其中。

因為這對於他而言是一種新的提升,他已經很久沒有在物理界有過新的突破了。

但今天他再次感受到了這種快感。

數學和物理的完結結合,將以前無法打破的邊界再一次擴大,這也讓徐川愈發堅信,自己重生後選擇的道路是對的

電腦上的達里茲圖隨著計算不斷的翻動著,一項項的對撞數據從中剖析出來,進而代入到數學公式中去。

在已經找到了突破口的情況下,剩下的計算,對於如今的他來說已經不是一件無法做到的事情了。

從橫向動量分布的軟膠子重求和效應計算,繞回到量子色動力學,再通過夸克禁閉對希格斯粒子的耦合衰變給與一個能級上限。

一步步的,徐川利用手中的數據抽絲剝繭,利用數學來尋找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的湯川耦合的最理想搜索衰變通道。

也不知道過去了多久,當手中的筆再一次放下的時候,稿紙上的兩組數據悄然魚躍浮現出水面。

【sger方程為相應能量本徵值為ea=(n+1/2)a,h→bb-bar衰變能級為128gev~131gev,h→bb(μvbf=3.0^+1.7~-1.6)。】

盯著這兩組數據,徐川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滿足與成就感。

他計算出來了。

計算出來了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的湯川耦合的最理想搜索衰變通道。

儘管目前還沒有經過對撞實驗驗算這兩組數據是否正確,但理論上來說,這兩組數據不可能有錯誤。

對於一個物理實驗來說,特別是大型粒子對撞機啟動的高能對撞實驗,有太多的東西可以欺騙人的眼睛了。

但對於數學來說,只要計算正確,答桉就一定正確。

至少,徐川對自己的計算過程很有信心。

剩下的,就是等待lhc進行驗證了

房間中,徐川整理了一下桌上的稿紙,將計算過程與方法輸入電腦中,轉成pdf和ppt放映文件保存起來。

他計算出來了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的湯川耦合的最理想搜索衰變通道,但這還不夠,他還需要的幫助,需要利用lhc來驗證他的數據。

如果能按照計算結果順利的發現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的湯川耦合現象,才能證明他是對的。

至於現在,這只是項理論而已。

處理好這些,徐川分別給他的導師陳正平、威騰和的理事長戴維·格羅斯發了封郵件。

這次的分析計算,是建立在陳正平的實驗數據基礎上的,他自然有知曉權。

而給威騰和格羅斯教授發郵件,則是需要他們的幫助。

在,申請lhc的對撞實驗是需要提前的,比如今年下半年的對撞實驗,你至少要在上半年就向提交申請書,審核通過後才會安排。

這是運行的基礎。

畢竟是一個世界性的大型合作組織,經費來源於各個國家,對於對撞實驗的安排是重中之重的一件事情,要考慮的東西很多。

lh其他的實驗設備,它是當今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台大型強粒子對撞機。

高能物理界的想法和理論數不盡,但lhc只有一台,能驗證的理論是有限,所以每年的對撞安排都要提前商議,並且爭論很久。

如果你想要插隊的話,那就需要你向申請一場報告會,然後在報告會上報告你的理論。

如果的理事會認為你的報告足夠重要,他們或許會商議推遲後續某場對撞實驗,為你安插一場。

除此之外,幾乎就沒有其他的辦法了

處理好手中的數據後,徐川起身下樓,準備去買點吃的。

不過就在這時,他的手機響了。

徐川摸出手機,給他打電話的,是一個意想不到的名字。

「喂,胡師兄。」

徐川接通電話,打了個招呼。

給他打電話的,是上次在晨星數學獎頒獎典禮上見過一面的胡行健,日月大學研究生,張偉平院士的弟子。

「川神,沒想到你還記得我。」

電話那頭,胡行健的聲音有些訝異,似乎對徐川還記得他感到驚訝。

徐川笑了笑,道:「找我有什麼事嗎?」

「是這樣的,川神,你最近有關注《數學進展》嗎?」胡行健在電話中問道。

徐川搖了搖頭,好奇的問道:「沒有,怎麼了,是數學界有什麼新的進展嗎?」

也不怪他這麼問,畢竟和數學期刊有關係的,就只有數學成果了。

不過他最近幾個月都在研究物理,對數學界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關注。

而且,《數學進展》是國內的數學期刊,雖然能排到國內前三,但放到國際上,重要性並不高,上面登陸的論文重要程度一般,所以他並沒有怎麼關注,連對方的消息提示都沒有開。

頂級期刊基本都被西方國家把控這是目前無可避免的事實。

「那我給你發個連結,你先看看再說吧。」胡行健沒有直接說什麼事,而是通過軟體丟過來了一個連結。

徐川好奇的點開連結,看向內容。

【華國數學史上又一新重大成果;北大教授莫坤證明rankin-selbergl-函數非零假設!或極大的推進langlands綱領的突破。】

標題是典型的營銷號風格,不過內容讓徐川挺驚訝的。

rankin-selbergl-函數非零假設被證明了?

這可是langlands綱領下l-函數問題中的一個核心問題。

此前他和巴西的數學教授阿維拉·阿圖爾聊過這方面的東西,再加上前段時間在普林斯頓跟隨著德利涅教授學習,對於langlands綱領中問題有所了解。

這個假設最早是在20世紀70年代被提出的。假設提出後,許多關於l-函數特殊值的重要結果是在非零假設成立的基礎上得到的。

但如何證明這個假設,從未有人給出過一個明確的答桉。

《米國數學會雜誌》審稿人曾指出,非零假設是這個方向「所有工作中的一個根本難點」,可見這個問題的難度。

不過莫坤這個名字有點熟悉,好像在哪裡聽到過的樣子?

盯著標題中的名字,徐川心裡感到一絲熟悉。

想了想,他恍然回憶了起來。

「莫坤,這不就是之前在晨星數學獎頒獎典禮上碰到過的那位北大的數學教授嗎?當初還一起討論過來著。」

「真是人不可貌相,如果他沒記錯的話,這位北大的莫教授從面貌上來看最少也有五十多歲了吧?」

徐川感嘆了一句,雖然五十多歲算不上什麼高齡,但在這個年紀還能孜孜不倦的去研究數學,這份精神著實令人敬佩。

想著,徐川重新坐回了電腦前。

他雖然沒有訂閱《數學進展》,但《數學進展》是有網站的,上面會刊登發表的論文。

如果那位莫教授證明rankin-selbergl-函數非零假設論文已經刊登了,那他能在上面找到。

果然,通過工具連接到北大的數學期刊網站後,徐川在首頁上就看到了這篇論文。

【rankin-selbergl-函數非零假設的證明。】

通過pdf工具,將論文下載下來,徐川點開了論文,準備閱讀一下。

畢竟rankin-selbergl-函數非零假設在langlands綱領中還是挺重要的,關係到l-函數特殊值研究的領域。

不過隨著翻閱,徐川的面色也逐漸古怪了起來。

這篇論文的核心工具,使用的似乎正是五月份他和阿圖爾·阿維拉教授的論證。

儘管細微的改動了一些東西,但核心的思路與計算過程幾乎沒有任何的變化。

只不過當時他和阿圖爾·阿維拉教授是朝著新梅森猜想的方向去研究的,到這邊,似乎被這位莫教授應用到了l-函數非零假設證明上。

可不管如何,這位莫教授直接『借用』了他和阿圖爾·阿維拉教授的成果是肯定的。

不僅僅是核心思路,就連計算方法和一些計算數據都直接抄過去了。

而且還沒有和他與阿圖爾·阿維拉教授打招呼,這是不是有億點點的不地道?

徐川幾乎敢肯定這位莫教授並沒有和阿圖爾·阿維拉教授打過招呼,如果有的話,阿圖爾·阿維拉肯定會聯繫他。

畢竟這是他們兩個的共同研究,如果要借與其他人使用的話,以學術界的規則來說肯定要和另一個同伴打招呼。

「還是先問問阿維拉教授吧,問問他知不知情。」

盯著論文,徐川搖了搖頭。

如果阿圖爾·阿維拉教授也不知情的話,這事就有點嚴重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