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述完惰性中微子的相關信息後,戴維·格羅斯推了推眼鏡,重新開口道:「下面是例行的提問環節,有請來自華國的陳正平教授代表徐川教授一起來為各位解答困惑。」

聞言,早已做好了準備的陳正平深吸了口氣,整理了一下西服,沉穩的走上了講台,和戴維·格羅斯這位CERN的理事長站在了一起。

「如果有什麼疑問,可以現在提出來。」

幾乎是話音落下的一瞬間,會場中一雙雙手就猶如被針尖刺到了一般迅速彈了起來。

「格羅斯教授您好,陳教授您好,我是CTV的媒體記者,請問你們這次的最新發現究竟意味著什麼?是不是和暗物質有關係。能否麻煩為我們普羅大眾解釋一下嗎?」

陳正平思量一下後,緩緩開口道:「惰性中微子的發現,無論是對於物理界來說,還是對於整個人類來說都意義重大。」

「首先,它是我們有觀測和證實的第一顆超出標準模型預測的粒子。它的出現,打破了標準模型,告訴了我們宇宙並不僅僅只有標準模型,還有更多未知的東西。」

「其次,它是否和暗物質有關係,這個無法確定。」

「因為受限於觀測設備的性能,本次針對惰性中微子的觀測,我們只是確認了它的存在以及一部分的性質與信息,而它還有另一部分的性質隱藏在混沌迷霧中,我們無法確認。」

「當然,這也是物理學界存在的意義,找到謎團,解開謎團,如果有一天,我們的觀測設備能夠觀測到惰性中微子的全貌,或許就能解開它是否與暗物質有關了。」

話落,日不落的廣播公司BBC的緊接著伸出了手中的話筒:「陳院士你好,請問徐教授為什麼這次沒有前來參加新聞發布會,他是在研究什麼新東西嗎?能否透露一下?」

陳正平看了一眼這名記者:「這個問題你可以選擇自己去華國詢問徐教授,我並不清楚。下一位。」

聞言,另外一名記者迅速將話筒遞了過來:「陳教授您好,請問惰性中微子的發現,是不是會推倒標準模型這棟物理大廈?」

陳正平:「並不會,惰性中微子的確是超出標準模型預測的粒子,但並不意味著的標準模型會被推翻。」

「更多的可能,是物理學界會在標準模型這種大廈之外,重新建立一棟新的物理大廈,用它來容納更廣闊的世界。」

在他結束回答的瞬間,一支話筒又風馳電掣的懟了上來。

「陳院士,按照徐教授之前公開的理論,惰性中微子是暗物質的一部分,請問我們什麼時候能正式觀測到暗物質與暗能量呢?如果要利用這兩種物質需要多久?」

陳正平思忖了一下,回道:「對於惰性中微子與暗物質之間的關係這個問題,我更傾向於伱去諮詢徐教授,他在這方面才是真正的權威,我無法代表他進行回答。」

「而什麼時候能正式觀測到暗物質與暗能量,這個得看我們的觀測設備與對撞機什麼時候能夠升級到足夠標準門檻。」

「至於利用這兩種物質,恐怕需要至少一個世紀或者更長的時間。」

CERN的發布會結束了。

提問環節持續了整整一個小時。

惰性中微子被證實真實存在,或將與暗物質暗能量有關係這一消息迅速占據了各大媒體的頭條。

「《CTV媒體》:我國知名學者徐教授證實惰性中微子存在,這是有史以來第一顆超出標準模型預測的粒子,或與暗物質有關!」

「《華爾街日報》:CERN的重大發現,超出標準模型之外的粒子!我們的宇宙比想像中更加神秘!」

「《BBC日報》:未能出席發布會的徐川教授,可能在進行比惰性中微子更神秘的研究。」

「《華盛頓郵報》:警惕,華國的最新發現或將毀滅世界,惰性中微子將打開通向未知地獄的大門。」

「《紐約時報》.」

不管是傳統的紙質媒體還是網絡媒體,在CERN的新聞發布會後幾乎都被『cern』、『惰性中微子』、『暗物質』、『暗能量』、『徐教授』.等名詞刷屏了。

幾乎大部分的媒體都在標題中帶上了暗物質或者宇宙一類奪人眼球的名字,以此來吸引流量。

而對於普羅大眾而言,暗物質毫無疑問的是相當吸引人的。

畢竟它異常的神秘,只存在理論中,從來都曾被觀測到過。

各大媒體的新聞報告,再加上一些科技博主大V的轉發,相關的消息以極快的速度衝上了熱搜。

等到網友們反應過來時,惰性中微子與暗物質直接就占據了各大軟體平台的榜首。

【淦,全都是標題黨!我還以為真的發現暗物質了。】

【暗物質哪有那麼容易發現,這個什麼墮落中微子,不是說只觀測到了一半麼,屬於暗物質的另一半並沒有被觀測到。】

【要發現暗物質,以人類目前的對撞機和探測器的性能,至少得再提升幾個量級吧。】

【人類尋找暗物質,就像海底一隻有思想的魚,想要認識水一樣。在魚的世界觀里它可能永遠無法感知到水的存在。

而我們人類站在上帝視角,能看到水的存在,還能發明了原子,固液氣三態的理論,能統一這個我們看到的世界,不過你跟魚解釋不通,所以得站在四維角度,才能看到暗物質。】

【見證歷史的一天啊,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粒子,川神不愧是神!這次在物理上的神格穩了。】

【今天上午考研政治多選題第一題的材料就是暗物質,正好我剛看了發布會,美滋滋,理解得很到位,就是答案有些不確定】

【不懂就問,考政治為什麼會有暗物質的題?】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質量不夠,暗物質湊!】

【六,還壓上韻了。】

【暗物質其實未必存在,它只是現有理論適應範圍的問題。就類似於以前的以太概念。說白了只是科學家給相對論打的補丁而已。】

【不多說了,我就一句話,川神牛逼!】

【.】

如意料之中的那樣,惰性中微子的發現,成為了今年物理學界最亮眼的研究成果。

網友們的議論暫且不說,另一邊,在Arxiv等預印本網站上,與惰性中微子和暗物質相關的理論、論文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數量之龐大,簡直可以說極其罕見。

有物理學家猜測和補足惰性中微子未被發現的性質的;也有物理學家猜測惰性中微子與暗物質之間的關係的

無數的物理學家們,不僅僅是研究生博士生,也有物理教授甚至是物理界的大拿紛紛出手將自己的想法整理出來上傳到Arxiv預印本網站上。

畢竟對於物理界來說,有一條默認的規則是:「那些著名的獎項,比如諾貝爾獎,比如沃爾夫物理獎等等,並不會頒發給某一顆粒子或者現象的發現者。而是會發給提出者。」

就如12/13年的時候,CERN發現了希格斯粒子,但諾貝爾獎並未頒發給CERN,而是頒發給了提出希格斯玻色子理論的提出者彼得希格斯與弗朗索瓦恩格勒一樣。

哪怕希格斯玻色子理論的提出時間是上個世紀六十年。

所以即便是惰性中微子是徐川發現的,他因此獲得諾獎的機率也不是百分百的。因為惰性中微子不是他提出來的,而是米國的物理學家提出來的。

當然,因惰性中微子的發現,徐川獲得諾獎的可能性也並不是沒有。

這是因為在過去,儘管米國的科學家提出了惰性中微子這個概念,卻並沒有對其做詳細的數據預測。

因為做不到。

畢竟要對無法觀測,不在標準模型中的粒子做預測,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而這次,相關的數據卻是他完善的。

所以如果後續他能繼續完善惰性中微子的信息的話,還是有機會再拿一枚諾獎的。

只不過對於徐川來說,諾貝爾獎對他的吸引力並不是很大。

不說前世,光是這輩子他做出來的物理成果,就有好幾項諾獎級的。

當然,對他來說吸引力不算大的諾獎,對於其他物理學家的吸引力簡直是正無窮。

更何況,惰性中微子可是超出標準模型的粒子,它是一棟全新物理大廈的基礎,未來何止遠大光明,完全可以是新世界。

因此在惰性中微子發現後,無數的物理學家紛紛開始『完善』惰性中微子的性質,紛紛開始『推測』暗物質的性質,然後進行押寶。

畢竟萬物皆有可能,萬一自己押對了呢,幾十年後說不定就能拿到諾貝爾獎名留青史了。

只不過要想從未知中壓中諾貝爾獎的難題可太高了,比彩票中頭獎都難。

一方面是因為一份全新的理論,或者說對某一顆粒子的預測,如果想要被被物理學界接受的話,至少你的理論得在邏輯上自治,得站的住腳,不能被人推翻。

就像是愛德華·威騰弄出來的弦理論和M理論一樣,要證實它遙遙無期,或許需要兩個世紀、三個世紀甚至更遠的時間。

但同樣的,要證偽的話,從目前的物理學界來說,並沒有人能夠推翻弦理論和M理論。

因為它的確做到了邏輯自洽,且理論存在。

從這方面來說,難度可謂是相當大了。

因為你不僅要懂這顆粒子,還要懂各種其他的物理學。比如相對論、牛頓力學、電磁學、量子力學等等。

而且還不能是一知半解的那種懂,得是相當深入了解的懂。

否則被其他的大佬一看你的論文和理論,『唰』的一下就給你指出漏洞或者問題了。

所以絕大部分押寶的人,基本都失敗了。

在物理學界的歷史長河中,也僅有那麼一兩個幸運而已。

比如路易·維克多·德布羅意,他是法國的理論物理學家,物質波理論的創立者,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德布羅意一開始並不是學物理的,他是一個富二代闊家大少,學的是歷史。

後面因為家族關係上了個好大學,跟了個好導師,又湊巧發了篇半猜半學術的畢業論文被愛因斯坦注意到了,引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結果最後物理學界發現他猜對了,然後這位大佬就順手收了個諾貝爾獎。

當然,在學術生涯後期,德布羅意本人的物理水平並不低。

哪怕他一開始並不是學物理的,但後在進入物理學界後,依舊以極快的速度補齊了物理方面的學識。

不過他在大學期間提出的「物質波」概念,的確是半猜半蒙的,這幸運可以說是天之子了。

而相對德布羅意來說,在物理學界的歷史中,做出各種著名理論並證實正確的,基本都是對物理鑽研極深的物理學家。

比如愛因斯坦,比如波爾,比如普朗克等等。

因為沒有渾厚的物理學知識打底,根本就不可能做出什麼正確的理論和判斷。

在數學物理等理科領域,即便是偶爾出現一些氣運之子,但終究還是要靠真實力說話的。

而對於惰性中微子的剩餘數據預測、暗物質的性質與數據預測這些東西,徐川自然也不會錯過。

早在當初分析出3sigma置信度的惰性中微子跡象時,他就已經對惰性中微子的剩餘未觀測出數據進行了預測與公布。

畢竟這本身就是他自己在未來的成果,沒必要讓其他人拿走。

甚至如今arxiv預印本網站上的理論,有很多都是以他之前公布出去的預測理論為基礎建立的。

畢竟在很多人眼中,與其自己耗盡心思去做一些不知道是否能成功的理論,還不如跟著這位大佬的背影走。

大佬的理論肯定比自己的靠譜,再在上面進行一些拓展和擴充,就相當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了。

成功率肯定比自己瞎矇要更多。

對於這些投機取巧者,徐川也沒太在意。

他重生前對暗物質的研究和觀測才起步沒多久而已,後面到底有什麼東西,他都不知道,更別提其他人了。

如果這能被他們蒙到,也算是運氣了。

和某位美女姐姐py一波,九組老精品大佬了,新書文娛,作者人美心善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