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處看,那些從高空俯衝而下,被殺到的戰鬥機或者戰艦的高射炮打中起火的俯衝轟炸機,像從天而降的火流星。

如果天上真的住著神靈,那或許是懲戒狹夷海軍降下的天火!

對坐在俯衝轟炸機裡面的江海洋來說,進入俯衝之後的感受,就不是那麼的舒服了。

因為要繞過那艘快速戰列艦,夾擊還在奪路狂奔的航母,所以第一與第二小隊耽擱了幾分鐘,結果讓第三小隊奪得頭籌。

加上副中隊長,第三小隊總共也是五架俯衝轟炸機。

大概是為了引開防空戰鬥機,幹掉如同攔路虎的快速戰列艦,第三小隊在副中隊長的率領下提前開始俯衝。

這不是在冒險,是去當炮灰。

俯衝轟炸機的最大優勢,就是通過近乎垂直的俯衝,提高炸彈的命中率與穿透能力。

使用配備延遲時間引信的航空穿甲彈,對付戰列艦與航母這類大型戰艦的時候,效果非常的理想。簡單說,通過俯衝投彈能夠賦予炸彈更快的速度,讓炸彈擊穿裝甲甲板,在艦體內部爆炸。

當然,俯衝投彈絕對是高難度技術活。

艱苦摸索數年,江海洋等帝國海軍的精英飛行員才總結出了一套相對來說較為有效,關鍵是能夠傳授給其他飛行員,通過學習與刻苦的訓練就能掌握的投彈技巧,總結出了一整套投彈戰術。

首先就是,俯衝進入高度不得低於一千五百米,對付主力艦這類擁有厚實水平裝甲的戰艦時,最好能夠達到二千五百米。只有獲得足夠的進入高度,才能夠通過俯衝賦予炸彈足夠快的速度。

如果高度不夠,那麼投彈時的速度肯定就不夠,炸彈未必能夠擊穿戰艦的裝甲。

其次,俯衝的角度會最好控制在七十度到七十五度之間。

俯衝角度不能太小,這個很容易理解,即俯衝角度太小的話,炸彈的投擲距離,也就是彈道就會延長,從而導致彈著點偏差擴大,而且終點速度會降低,這些都會對轟炸效果產生影響。

如果俯衝角度過大,俯衝轟炸機在改出俯衝的時候就會非常困難。

最後,就是投彈的高度,也可以說是改出高度。因為跟俯衝轟炸機的性能,以及飛行員個人能力有關,所以沒辦法一概而論,不過對於普通飛行員來說,改出高度都應該控制在八百米以上。

那五架俯衝轟炸機,進入俯衝的高度都不到兩千米,俯衝角度不到六十度。

更加要命的是,因為目標是一艘做過全面改造的快速戰列艦,水平裝甲厚度肯定在一百毫米以上,所以必須得賦予炸彈足夠快的初始速度,才有足夠的動能砸穿水平裝甲,對戰艦構成重擊。

不要忘了,原訂打擊目標是航母,不是戰列艦!

別說狹夷海軍的航母沒有用裝甲甲板,就算布蘭海軍的航母,裝甲甲板的厚度也無法跟戰列艦的水平裝甲相提並論。

結果就是,俯衝轟炸機攜帶的二百五十千克航空穿甲彈,都是針對航母設定的延時!

什麼意思?

引爆的延遲時間都偏短!

如果是針對主力艦,延遲時間就會長一些。

引信在起飛之前就裝定好了,無法在飛行途中變更。

那麼,就只能讓航空穿甲彈「飛」得更快一些!

為了獲得足夠快的投彈速度,加上俯衝角度不夠大,五架俯衝轟炸機在進入俯衝之後都沒有減速。

前面三架在投彈之前就被殺到的零戰擊落。

後兩架在大概七百米的高度上投下了炸彈,不過都沒來得及改出,其中的一架被戰鬥機擊落,另外一架被高射炮撕成了碎片。

五架俯衝轟炸機上的十名飛行員全部壯烈犧牲!

只是,這五架俯衝轟炸機也拼掉了最後幾架戰鬥機,準確說是把最後幾架防空戰鬥機引到了低空。

這些零戰全都來自東面,很有可能是其他航母的防空戰鬥機。

當投下的炸彈在那艘快速戰列艦附近爆炸,拋起一百多米高的水柱時,江海洋到達了俯衝進入點。

「海軍萬歲,帝國永存!」

后座的機槍手兼導航員喊了起來。

這也沒錯,因為再不喊,等開始俯衝,在巨大過載的作用下,別說是喊叫,能堅持住不昏過去就算好的了。

江海洋沒有喊,他得全力以赴駕馭俯衝轟炸機。

只有一枚炸彈,也只有一次機會,絕對不能有任何閃失!

活了四十多年,或許就是為這幾秒鐘。

隨著機頭壓下,海面上的那艘航母變得更加的清晰,準確說是露出了輪廓,而且飛行甲板的反光有點刺眼。

那是高速航行濺到甲板上的海水。

很快,江海洋就把航母套到了瞄準環裡面。又過了一陣,他才聽到「黃蜂」進入俯衝後特有的尖嘯聲。

經驗豐富的飛行員,能夠通過尖嘯聲的高低來判斷俯衝速度,準確掌握投彈時間點。

毫無疑問,江海洋就是經驗豐富的飛行員。

雖然跟重達幾萬噸,長度超過二百五十米的航母比,還不到三噸,翼展也就十來米的俯衝轟炸機,就像巨獸面前的蚊子一般渺小,但是在江海洋的控制之下,這架轟炸機更像長著毒刺的大黃蜂。

正是如此,這種在新曆97年定型量產的俯衝轟炸機才被命名為「黃蜂」。

關鍵,江海洋對這架轟炸機了如指掌。

幾秒鐘的劇烈震動之後,從操縱杆傳來的力量突然消失,俯衝轟炸機進入到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

江海洋等的就是這一刻!

當俯衝速度超過每小時四百五十千米,俯衝角度在七十度左右的時候,「黃蜂」的穩定性會突然增強,並且保持幾秒鐘。

沒有人能解釋這種現象。

即便是設計「黃蜂」的工程師也搞不清楚,只能說是各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如果能控制好,在這幾秒鐘裡面投下炸彈,把投彈高度保持在五百米到八百米之間,能達到最理想的投彈精度。

在海軍舉行的投彈比賽當中,江海洋創造了一個至今沒被打破的紀錄。

連續三次,把三枚炸彈投到一個直徑十米的靶標上。

這是什麼概念?

如果在戰鬥中,等於能百分之百的命中航母大小的戰艦。

不要忘了,沒有一艘航母的飛行甲板的寬度小於二十米。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結果。

「朱華聖,老子為你報仇了!」

在心裡默念了一句,江海洋用力摁下操縱杆頂端的投彈按鈕。

感到戰機微微震動幾下,江海洋才拉回操縱杆,同時把油門杆推到底,控制俯衝轟炸機改出俯衝。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