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艦隊西面,大概兩百千米處。

魏成文帶著僚機趕到的時候,空中已經亂成了一片。雙方數十架戰機上下翻飛,就像在舉辦一場用鮮血與生命做抵押換來入場券,把機關槍當武器,只有勝利者才能夠活著離開的化妝舞會。

語音頻道里幾乎全是咒罵聲,偶爾能聽到幾聲歡呼。

其實,戰局幾乎一面倒。

雖然最快飛行速度,爬升率等性能不比零戰差,火力還更加兇猛,防護好得多,但是在至關重要的機動性能上,「颱風」差得太遠了,比如轉彎半徑差不多是零戰的兩倍,滾轉速度也要慢得多。

一對一的格鬥,「颱風」肯定不是零戰的對手。

要說的話,也就足夠的結實。

只要沒被打中要害,哪怕是被零戰的7.7毫米機槍打中幾十次,「颱風」也像屁事沒有一樣。

空中,幾乎都是零戰追著「颱風」打。

一分鐘內,就有三架「颱風」被零戰擊落。

魏成文很想衝過去,可是他不得不扳回操縱杆,駕馭戰鬥機轉向,追趕還在向東飛行的攻擊機群。

就在開始,魏成文收到大隊長的命令,去掩護攻擊機群。

當然,不是單獨給魏成文的命令,而是給所有沒跟零戰遭遇的戰鬥機下的命令,不過總共還不到十架。

攻擊機群能否突破機動艦隊的外圍防空網,就得看護航戰鬥機的表現!

此時,「橫江」號上。

在電訊軍官過來報告的時候,劉向真看了手錶,已是下午一點過。

現在,他得做出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

要不要增派防空戰鬥機,擴大艦隊的防空範圍?

根據剛收到的消息,在腳島東面向西飛行的機動艦隊的攻擊機群也是分開活動,以中隊為基本的作戰單位。

只是,裡面有幾個問題。

第一,沒有說清楚規模,即到底有多少個中隊,以及其中有多少是俯衝轟炸機,有多少是魚雷攻擊機。

劉向真已經讓參謀去對電文進行交叉對比分析,只是未必能夠得出明確的結論。

第二,機動艦隊的攻擊機群是向西邊飛行。

這一點非常的明確,所有電報都強掉了這一點,即敵機向西飛行,沒有飛往特混群所在海域。

只是,問題就在此。

敵機難道不會在飛行途中轉向嗎?

不要忘了,特混群出動的攻擊機群其實是在向東北方向飛行,在跟敵機遭遇時,是在敵機的西南方向。

第三,沒有一份報告提到與敵機遭遇後的具體情況。

關鍵就是,有多少架零戰繼續為攻擊機群提供掩護?這些執行護航任務的零戰,是在攻擊機群的前方?在遭遇之後,機動艦隊的攻擊機群有沒有聚集到一起,還是說仍然以分散的方式向西飛行?

其實,這些問題全都由混亂導致。

不能怪誰,畢竟在與敵人交戰的時候,哪怕是經驗豐富的飛行員也很難在眼觀六路與耳聽八方的同時,還能夠記下看到與聽到的一切,再絲毫不差的向後方彙報,確保報告的情況與實際的戰況完全吻合。在激烈的戰鬥中,座在狹窄機艙里的飛行員還記得向旗艦彙報交戰情況,已經難能可貴了。

也就是這幾個問題,讓劉向真很為難。

為難什麼?

要不要為了加強防空暫時放棄第三輪攻擊?

不過,也就只是幾分鐘而已。

迅速思索一番,對戰局有一個較為明確的判斷之後,劉向真下達了加強防空的命令。

準確的說是讓艦隊進入防空作戰狀態。

劉向真做出這個決斷的依據只有一點:保不住艦隊,拿什麼去發動第三輪攻擊?

在時間上,哪怕只有一個中隊的敵機找准方向,都肯定能夠趕在特混群發起第三輪攻擊之前殺到。

此時是十二點五十五分。

十分鐘內,第二航空特混艦隊的兩艘航母各出動六架戰鬥機,不過這也是最後幾架戰鬥機了。

關鍵就是,停止了與進攻有關的航空作業。

在放出戰鬥機之後,勤務人員開始把停在飛行甲板上面,進行維護與裝載作業的轟炸機與攻擊機送回機庫。

當然,肯定得放掉燃油,卸下炸彈與魚雷。

此外,就是以航母戰鬥群為單位,調整戰艦的編隊。

在劉向真下達命令,準確說是戰鬥機全部升空之後,原本呆在幾千米外的「南江」號快速戰列艦追了上來。

最後,這艘戰列艦出現在「橫江」號右側,保持了大概一千米的距離。

這個距離,「南江」號能夠用高射炮為「橫江」號提供掩護,攔截除西北之外,從其他方向殺向「橫江」號的敵機。

與此同時,隸屬於特混艦隊的一艘重巡洋艦與兩艘輕巡洋艦,分別出現在「橫江」號左側與前後。

簡單的說,「橫江」號被四艘護航戰艦圍了起來!

此外,編隊的航速一直保持在三十節以上!

要不是「南江」號拖累,航速能達到三十三節,也就是「龍江」級在正常情況下所能達到的最快航速。

用了不到二十分鐘,在一點十五分前,第二航空特混艦隊的兩支航母戰鬥群全都做好了防空準備。

能夠如此迅速進入狀態,就是艦隊演習的功勞!

在每年的艦隊演習當中,都會花不少時間進行協同訓練,讓平時隸屬於作戰艦隊的快速戰列艦融入到特混艦隊中來。

唯一不足的是,快速戰列艦的價值並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白止戰在三年前就向海軍司令部提出,把快速戰列艦調配給特混艦隊,充當艦隊里的防空指揮艦。

可惜的是,此事關係到作戰艦隊,在白止戰提出來之後,一直都沒有下文。

現在,兩艘航母獲得了三重保護,最外圍的防空戰鬥機,中間的防空戰艦,以及自身的防空火力。

只是,並不是盡善盡美。

掩護「嶺河」號的是「粵江」號。

雖然這艘快速戰列艦在經過多次改進之後,防空火力十分的兇猛,絕對不在「南江」號之下,但是在最後一次改進當中,並沒有獲得特殊照顧,沒配備那種專門為防空研製的秘密武器。

要命的是,防空作戰的時候,航母戰鬥群的間隔距離是越遠越好。

如果「嶺河」號航母戰鬥群遭到敵機集中攻擊,恐怕會凶多吉少。

只是,這個時候管不了那麼多了。

按照護航戰鬥機的報告,機動艦隊的攻擊機群及時轉向的話,最快能在一點三十分左右到達。

哪怕沒有及時轉向,也會在兩點之前殺到。

也就是說,留給第二航空特混艦隊的時間就只有十多分鐘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