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點十分,「赤誠」號首次中彈。

雖然兇猛,而且密集的高射炮火連續擊落了三架俯衝轟炸機,但是第四架「黃蜂」投下的炸彈準確命中「赤誠」號。

這枚普通的二百五十千克級航空炸彈,給了「赤誠」號致命一擊!

關鍵就是,命中點實在太刁專了。

竟然直接砸在了飛行甲板中間的二號升降機上!

此外,「黃蜂」的投彈高度還不到五百米,投彈速度超過每小時五百千米。雖然在投彈之後,「黃蜂」就被高射炮擊中,緊接著就一頭撞到海面上,兩名飛行員全部陣亡,但是這種以命換命的打法,直接滅掉了「赤誠」號的最後一線希望,還順帶拉上幾百名狹夷海軍的官兵陪葬。

依靠足夠快的速度,這枚航空炸彈在砸穿了升降機甲板之後又擊穿了機庫甲板,接著還連續穿透兩層甲板。

最終,炸彈在二號鍋爐倉內引爆。

如果把「赤誠」號比喻成一個人,那麼這枚炸彈就是一枚達姆彈!

猛烈的爆炸不但摧毀了二號鍋爐倉與相鄰的幾十個艙室,炸死上百名官兵,還導致龍骨斷裂,在艦體左舷水下部位撕出一條長達三十米的口子,由此導致左側三分之一艙室被海水淹沒。

要說的話,「赤誠」號沒有直接炸斷,就已經是萬幸了。

如此嚴重的進水,「赤誠」號肯定沒救了。

一枚炸彈就造成這麼巨大的傷害,跟「赤誠」號在去年完成的改裝有很大關係,或者說跟這艘航母的初始設計有關。

最初,「赤誠」號設有三層飛行甲板,準確說是呈階梯布置的三段式飛行甲板,後方是雙層機庫。服役後才發現這種取巧的設計根本沒有意義,才在四年之前返回造船廠,進行了全面改造。

這次改造,主要就是把飛行甲板弄平,下方設置半封閉機庫,並且在左舷的中部靠前的位置增加了一個很小的艦島。至於煩人的煙囪,同樣設置在側舷,通過向下彎曲來消除排煙對甲板產生的干擾。

此外,就是在飛行甲板中部加裝了一部升降機。

增加這部升降機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艦載機出動與回收速度,縮短飛行甲板與機庫間的轉換周期。別忘了,之前的設計,艦載機能直接從機庫裡面起飛,頂部的首層飛行甲板主要用用來回收艦載機。

只是,改造時安裝的升降機,必然破壞飛行甲板的整體強度。

此外,升降機下方的機庫甲板卻沒有加強!

或許是工程師覺得,已經效仿布蘭皇家海軍對飛行甲板做了加強,也就用不著再加強機庫甲板了。再說了,升降機的結構強度本身就不低,等於是在機庫甲板的上方,增加了一塊有一些防護效果的頂板。

當然,也肯定跟本來就嚴重超標的排水量有關。

經過這次改進之後,「赤誠」號的標準排水量超過了三萬六千噸,原本就不算強勁的動力系統並沒有得到加強,航速由之前的三十三節降低到三十一點二節,肯定得想方設法降低噸位。

不管怎樣,只是一枚炸彈就「終結」了「赤誠」號。

雖然遭到轟炸之後,「赤誠」號沒有立即沉沒,而且該艦官兵也沒有放棄,依然在奮力搶救,但是從艦體受損情況,特別是大量艙室進水來看,哪怕沒有後面的攻擊,「赤誠」號也肯定會沉沒。

其實,改造產生的負面影響仍然不能忽視,即噸位增加導致吃水增加,從而讓儲備浮力大為降低,也就是抗沉能力減弱。

此外,採用裝甲飛行甲板提升了重心高度,降低了艦體的穩定性。

總而言之,從用戰列巡洋艦改造開始,「赤誠」號的設計就存在很多問題,其中一些根本無法用改造加以彌補或者解決。之前沒表現出來,那只是沒有經歷戰火考驗,這次全都暴露了出來。

當然,類似的致命缺陷,在幾乎所有「條約型」艦隊航母的身上都有,甚至更嚴重。

沒有立即沉沒的「赤誠」號反到成了吸引炸彈與魚雷的磁鐵。

僅僅三分鐘後,兩點十三分,「赤誠」號再一次中彈。

命中點在飛行甲板後部,擊穿了飛行甲板,不過沒打穿機庫甲板,在機庫裡面引爆,摧毀了半個機庫,還順帶炸飛了布置在戰艦後部的幾座高射炮,導致戰艦後半球的高射火力被削弱了一大半。

兩點十七分的時候,「赤誠」號遭到最猛烈的襲擊。

由第一艦載航空兵聯隊第一大隊大隊長申普少校率領的,二十二架「飛魚」分成了兩個機群,從左右兩側同時發起攻擊,其中至少有十七架在距離「赤誠」號不到一千米的地方投下了魚雷。

隨後,至少有七條擊中了「赤誠」號。

毫無疑問,這絕對是致命的打擊。

別說航母,哪怕是皮糙肉厚的戰列艦,也絕對扛不住七條戰雷頭重量超過兩百千克的航空魚雷的轟擊!

按照帝國海軍做的測試,這種綽號「梭鏢」的航空魚雷,一條就能擊沉一艘驅逐艦。

接下來的三分鐘內,「赤誠」號又挨了兩枚二百五十千克級炸彈。

雖然這兩枚炸彈都在艦體內引爆,但是除了炸死炸傷數百名官兵之外,並沒有造成更嚴重的損傷。

到兩點二十分,「赤誠」號的官兵基本放棄了努力。

同一時間,遠在幾百千米外的「嶺河」號沉沒。

在艦長強制要求下,包括蘭雲在內的,機動艦隊司令部的官兵上了交通艇,離開即將沉沒的旗艦。

十分鐘後,兩點半左右,「赤誠」號艦長下達棄艦命令,還下令打開底艙閥門,讓戰艦自沉。

隨後,「赤誠」號的官兵開始疏散,乘坐救生艇前往過來接應的輕巡洋艦。

這艘龐大的戰艦依然頑強的漂浮在海面上。

不是不會沉沒,而是下沉的速度沒那麼快。

只是,對「赤誠」號的官兵來說,這不是壞事。

因為戰艦沒有立即沉沒,所以有足夠多的時間,能夠從容不迫的組織官兵撤離,為傷員提供幫助。

掙扎了一個多小時,在下午四點左右,「赤誠」號才完全被海水吞沒。

按狹夷海軍後來公布的戰報,「赤誠」號上大約一千七百名官兵當中,只有不到五百人活著回到本土,不過其中部分是在其他戰艦上陣亡,隨同「赤誠」號陣亡與遇難的大概有一千人。

在陣亡官兵中,主要是輪機與航海部門的人員。

只是,「赤誠」號並非第一艘戰沉的狹夷航母。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