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旁邊碼頭舾裝的是兩艘快速戰列艦。

沒錯,就是跟首批「行省」級同步建造的「濁海」級快速戰列艦。

雖然戰列艦不再是頭號主力戰艦,但是論造價,由「旭海」級發展而來的「濁海」級幾乎是「行省」級的兩倍。

因為太貴,所以在大戰爆發之前,「濁海」級第二批建造計劃就被砍掉了。

要說,正是因為快速戰列艦實在太過昂貴,所以帝國海軍才在尋找替代品,也才有後來出現的遠洋巡洋艦與大型巡洋艦,以及對條約型重巡洋艦進行現代化改進,通過增加高射炮來加強防空戰鬥力。

戰鬥力嘛,其實沒什麼好多說的。

「濁海」級本身就是「旭海」級的改進型。

在嘗試著建造了兩艘「旭海」級之後,帝國海軍才發現,速度指標定得太低了,沒辦法全程伴隨艦隊航母作戰。特別是在遭到轟炸的時候,航母的航速往往會超過30節,快速戰列艦的航速至少需要32節。

為了到達這個速度,4艘升格來的快速戰列艦都在第一次大修的時候,通過提高鍋爐的溫度把推進功率增加了15%。

「旭海」級當時還在船台上建造,主體都已經建成,為了能按時交付,也就沒做太大的改動。

至於其他方面,帝國海軍都相當滿意。

正是如此,帝國海軍取消了後面兩艘「旭海」級的訂單,提前啟動「濁海」級的設計與建造工作。

最突出的變化,就是航速至少得有32節,最好能夠達到33節。

這也是跟「旭海」級比,「濁海」級最明顯的提升之處。

雖然其他方面也有改進,比如增加側舷主裝甲帶的傾斜角度,在不增加裝甲厚度的情況下提高了等效防護效果,還通過採用深V艦型,彌補了在高速航行的時候艦首嚴重上浪的問題。但是總體上,「濁海」級的戰鬥力並沒有本質的提高,主要性能指標跟「旭海」級差不多。

其實,就是因為大量借鑑與採用「旭海」級的基本設計,「濁海」級才能跟「行省」級一同開工建造。

如果重新設計,「濁海」級的開工時間至少要推遲一年,也就不可能與「行省」級同步服役。

按戰前的安排,如果沒有「濁海」級,那麼「旭海」級還得建造4艘。

因為預測大戰在新曆100年爆發,所以在後條約時期,從新曆97年開始,帝國海軍在規劃建造戰艦的時候沒有過多的考慮成本問題。首先確保的,是完成由戰略計劃確定的造艦規劃。

借著這個機會,趙禹大致介紹了造船廠的情況。

進入戰時狀態之後,造船廠幾乎完全變了個樣,不但是晝夜施工,連戰艦的建造工序都做了調整。

和平時期,為了縮短工期與提高質量,其實主要是為了降低建造成本,建造工作得儘量在船台上完成。

道理也很簡單:船台是一個穩定平台,施工的環境比碼頭好得多。

為此,帝國的造船廠還開發出「預舾裝」建造工藝。

只是,這會大幅度延長船台建造周期。

和平時期,特別是建造大型戰艦,問題還不是很大,畢竟和平時期建造的大型戰艦不會太多,而且用來建造大型戰艦的都是2萬噸以上的船台,民用船隻需要的一般是萬噸以下的小型船台。

再說,大型造船廠幾乎都由海軍持股控制,冠有「海軍」名稱的造船廠全都以建造戰艦為主。

說得簡單一點,和平時期是僧多粥少,船台占用時間久一點也沒問題。

戰爭時期,變成了僧少粥多,這個辦法就行不通了。

為了縮短船台建造周期,提高船台的利用效率,建造工藝就反了過來,能在舾裝時進行的就不在船台上做。

此舉其實是降低了人工效率。

所幸,在戰爭時期,人工效率反到是次要問題,而且有很多的辦法來彌補由此所產生的問題,比如24小時不間斷施工,招募更多的工人,甚至通過擴大建造規模提高零備件生產效率。

總而言之,船台的數量有限,而舾裝碼頭要多得多。

第二批「行省」級與第一種大型巡洋艦的建造工作,就是按這種方式進行,即儘可能的縮短船台周期。

至於建造成本,在戰時就更加不是問題了。

要說,戰時的戰艦建造工作,根本就不存在「成本」的說法,海軍給予造船廠的是戰時配額合同。涉及成本的項目均由海軍配送,比如採購鋼板與設備,連人員薪酬都是由海軍按配給發放。

到大戰結束後,造船廠按照一個固定的利潤率跟海軍結算設備折舊等費用。

上次大戰期間,帝國海軍採購戰艦的相關費用,直到新曆95年的年底才全部結清。

因為大型巡洋艦先上馬,所以占用了兩座船台。

結果就是,由浦州造船廠承擔的第二批四艘「行省」級,僅兩艘及時開工,另外兩艘還在等船台。

用趙禹的話說,那兩座船台最快在明年中期才能騰出來。

因為提前採購了核心零部件,就連鋼板都切割好了,所以另外兩艘的建造速度肯定要快得多。

只要不出意外,能夠跟前面兩艘同時完成。

問題就在這裡。

直到現在,海軍司令部都沒有批准第三批「行省」級的採購合同,說是「行省」級存在性能缺陷。

對此,趙禹非常的無語。

第三批「行省」級已經做了修改,連尺寸都做了適當的調整,很多在建造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當然,他正在按照海軍司令部提出的意見,對第三批「行省」級進行修改。

白止戰提出了一個建議。

不要用「行省」級這個名稱,換一個名字,哪怕是「行省2」級或者「新行省」級。

反正,以重新設計的新式航母的名義提交上去。

趙禹聽了白止戰的意見,只是並不覺得此舉能瞞天過海。

按趙禹的意思,因為在第二批「行省」級之後,暫時沒有航母的建造規劃,所以5萬噸級船台將用來建造快速戰列艦或者大型巡洋艦。

關鍵就在這裡。

賀永興壓著新的大型航母不肯批,就是要逼迫趙禹妥協,儘快提交「南珠海」級快速戰列艦的設計書。

要搞不好,「南珠海」級恐怕會在第三批「行省」級的前面開工。

因為快速戰列艦的造價極為昂貴,所以還有可能搭上一批大型巡洋艦。

說到這些事情,趙禹的情緒就很低落。

白止戰很感嘆,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畢竟設計與建造戰艦這類事情,他沒有多大的發言權。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