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緊迫,回到海軍司令部領取作戰命令之後,白止戰連夜乘坐鄭江明的轎車去了郊外機場。

鄭江明沒有去首輔官邸參加會議,他還沒有到成為首輔座上賓的級別。

只是,他不是無緣無故的送白止戰去機場。

白止戰這個時候才知道,陸軍策劃的不止是攻打波伊國!

要說的話,還錯怪了薛遠征。

按照鄭江明透露的消息,陸軍原本計劃是從波伊國北上,要麼翻過高加索山脈,要麼就渡過闊海。

總而言之,就是從枷鎖路橋方向攻打駱沙聯邦。

這樣一來,能從兩個方向上攻打駱沙聯邦。

算上在西大陸那邊,面向迢曼帝國的戰線,駱沙聯邦將同時在三個方向上作戰。

正是如此,彭懷勝早就提出,只要按照這套方案打,就有希望在新曆103年夏季與迢曼軍隊在駱沙聯邦的首都會師。

可問題是,薛遠征不支持陸軍的主張。

至於其中原因,鄭江明提到了西南東望洋。

白止戰並不笨,馬上明白了鄭江明的意思。

在擊敗了駱沙聯邦之後,帝國陸軍將面對暫時欠缺有分量對手的局面。因為無法渡過東望洋攻打紐蘭聯邦,所以兵力已經接近1000萬的帝國陸軍,必然需要一個新對手,而可以選的,就只有奧洲。

可問題是,進軍奧洲靠的是海軍,而不是陸軍!

沒有海軍支持,陸軍的兵力再多,也無法跨過西南東望洋在奧洲本土登陸。

顯然,問題就出在這裡。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在新曆103年下半年,甚至到了新曆104年,帝國海軍都沒法進軍奧洲。

準確的說,是在保重了主要方向,攻打霍瓦依群島之後,沒有多餘的兵力攻打奧洲。

那麼,如果在新曆103年或者新曆104年攻打奧洲,就必須推遲、甚至是放棄攻打霍瓦依群島的行動。

毫無疑問,這是不可接受的結果。

不攻打霍瓦依群島,而是去奧洲,最終結果就是讓戰爭延長2到3年,並增加100萬以上的傷亡。

關鍵還有,攻打奧洲的意義微乎其微。

現在攻打奧洲,也只是為了滿足陸軍官兵的虛榮心,特別是高級將領,以及用戰爭來證明陸軍的價值。

顯然,這也是薛遠征對此不太感冒的原因。

落實到根本上,其實是要控制攻打駱沙聯邦的進度。

用鄭江明的話來說,至少在海軍攻入陸心海前,還不能擊敗駱沙聯邦,得讓駱沙聯邦繼續充當同盟集團的戰爭黑洞。

這裡,涉及紐蘭聯邦提供的戰略援助。

雖然沒有確切統計數據,但是有足夠多的情報證明,在西南梵炎洋海戰結束後,駱沙聯邦獲得的援助就超過了布蘭王國,為紐蘭聯邦頭號援助對象,而北夕落洋航線也變得異常的繁忙。

其實,這也是鄧茲能出任潛艇部隊總司令,而且獲得專斷大權的關鍵所在。

除了海運損失,巨大陸與西大陸戰場上的消耗也非常的恐怖。

只是在阿特勞會戰期間,駱沙聯邦就損失了2000多輛坦克,消耗的彈藥等作戰物資更是超過了500萬噸。

哪怕只有十分之一來自紐蘭聯邦,也相當於2支規模50艘的運輸船隊的運量。

在某種意義上,駱沙聯邦成了吞噬戰爭物資的黑洞。

紐蘭聯邦根本就沒得選,必須為駱沙聯邦輸血,也就得以極低的效率消耗算不上充足的戰略潛力。

相對而言,海運的損失其實更大。

按鄭江明所說,一萬噸從紐蘭聯邦發出的貨物,只有大約4000噸能順利到達駱沙聯邦的摩爾曼斯克。

補充被擊沉的運輸船隻,也需要耗費大量資源。

此外,駱沙聯邦對援助物資的利用效率非常的低下。

比如紐蘭聯邦提供的1500輛M3與M4坦克,全都配備給二線部隊,沒有用到正面戰場上。

可見,只要駱沙聯邦還沒有戰敗,就會繼續消耗紐蘭聯邦的戰爭潛力。

不過,這些都不是關鍵原因。

鄭江明還提到一點。

薛遠征不希望陸軍在巨大陸戰場迅速取勝,最為關鍵的原因,其實是不想給國內的綏靖份子提供停戰理由。

雖然紐蘭聯邦還沒戰敗,但是帝國海軍已經取得足夠的戰略優勢,也基本上奪回在上次大戰中損失的海外領地。至於謀求更多的海外領地,或者是擴張勢力範圍,一直不是帝國的目的。

控制與霸占東望洋?

哪怕帝國軍民有這樣的想法,帝國高層也不會如此無知。

即便是薛遠征,也承認徹底打敗紐蘭聯邦有非常巨大的難度,還肯定得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

要說的話,就算戰勝了紐蘭聯邦,那也肯定是得不償失。

這意味著,在政治層面上沒有可行性。

從長遠看,帝國能追求的最為理想的結果,其實就是讓紐蘭聯邦承認戰敗,並且接受由帝國主導國際秩序。

關鍵還有,紐蘭聯邦與帝國不存在明確的,或者說是現實的利益衝突。

在30年之前,紐蘭聯邦還跟帝國有著共同的利益,推翻由布蘭王國等老牌帝國主宰的國際秩序。

相反,駱沙聯邦跟帝國有直接的利益衝突,而且對帝國本土構成嚴重威脅。

正是如此,決定這場戰爭該在什麼時候結束的頭號原因,並不在東望洋上。

在巨大陸!

擊敗駱沙聯邦,消除本土收到的威脅之後,還有什麼理由繼續打下去,或者說繼續打下去能獲得什麼樣的現實利益?

要說的話,本土的絕對安全也是帝國建立以來,追求的最高目標。

當年,始武大帝發動針對駱沙帝國的戰爭,也就是為了本土安全。

用鄭江明的話來說,在駱沙聯邦戰敗之後,就算薛遠征不肯讓步,國內的綏靖份子也會提出停戰。

關鍵就是,沒人能保證迢曼帝國等盟友願意繼續打下去!

不要忘了,對迢曼帝國來說,頭號威脅同樣是駱沙聯邦。

從地緣角度看,之前的駱沙帝國,現在的駱沙聯邦,一直是梁夏帝國與迢曼帝國保持同盟關係的基礎。

此外,迢曼帝國已經擊敗洛克共和國,控制了西大陸的西部地區,甚至出兵控制了北玄地區。

除了駱沙聯邦,迢曼帝國已經是西大陸實質上的霸主了!

那麼,在布蘭王國宣布戰敗,讓出陸心海的制海權,甚至是交出夕梵運河之後,迢曼帝國還有什麼理由繼續打下去?

上百年來,迢曼帝國尋求的,不就是稱霸西大陸與遨遊夕落洋嗎?

顯然,只要迢曼當局認定見好就收是最理想的選擇,那麼在擊敗駱沙聯邦之後,大戰就很有可能宣告結束。

可惜的是,和平肯定無法長久的維持下去。

不出所料,20年後戰爭將再次爆發。

其實,這也是薛遠征一直堅持以取得全面勝利為目標的關鍵所在。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