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會結束,在會港口的路上,白止戰也是萬分感嘆。

說是慶祝會師,更像是相互交流。

最忙的人,其實不是白止戰,而是以副官身份參加的鄭江明。

雖然大家知道鄭江明是情報官員,但是沒有人點破,畢竟在這種半公開的場合,情報人員不太受歡迎。

在宴會開始前,鄭江明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直到宴會快結束的時候,他才突然冒出來。

「怎麼樣,探聽到什麼好消息了?」

「好消息還算不上,不過確實是大有收穫。」

白止戰笑了笑,等鄭江明說下去。

還好,開車的是李銘博。

「你們得保證,此事絕不能外傳。」

「李老哥,聽到了沒有?」

「你們在說啥,我怎麼什麼都沒聽到?」

白止戰很無語,不過李銘博的回答也很是聰明,至少沒有讓氣氛變得尷尬。

「我是聽迢曼情報軍官說的,迢曼帝國或許會在近期拿羅利王國開刀。」

「啥!?」

白止戰驚訝失色的時候,轎車還猛的頓了一下,李銘博同樣被嚇住了。

「你們也不用大驚小怪,還真有這種可能。」

「為什麼?」雖然萬分震驚,但是白止戰控制住了情緒,而且就像鄭江明說的,沒必要大驚小怪。

「真要說,我們早有類似的擔憂。」鄭江明稍微停頓了一下,把前因後果講了出來。

羅利王國兩面三刀,並不是什麼怪事。

早在上次大戰當中,羅利王國就擺了迢曼帝國一道。

在大戰爆發前,羅利王國與迢曼帝國簽署秘密盟約,保證會參戰,並且出兵攻打洛克共和國。結果是,當迢曼軍隊在西線陷入苦戰的時候,羅利王國卻在坐山觀虎鬥,並由此錯失擊敗洛克共和國的大好時機,導致迢曼帝國在西線陷入苦戰。等到紐蘭聯邦參戰後,還直接翻臉,加入了同盟集團。

這次,情況也一樣。

在同盟集團反攻馬爾他之後,羅利當局覺得協約集團的勝算不大,至少迢曼帝國無法堅持到取勝的那一刻,就打起了退堂鼓。也就是在此之後,羅利王國在第三國秘密跟同盟集團接觸。

雖然做得非常隱秘,但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

關鍵還有,在羅利軍隊當中,有一批主戰的少壯派軍官,不贊同上層,也就是政客玩的伎倆。

顯然,迢曼帝國也早有警覺。

也就是在這個晚上,鄭江明才得知迢曼情報機構早就在著手準備,連迢曼軍隊都加強了防範。

其實,這也是迢曼軍隊一直死守馬爾他的關鍵所在。

換個角度來看,這同樣是迢曼軍隊跟帝國海軍合作,以最快速度蘇伊士城,然後控制夕梵運河的頭號原因。

不管怎樣,如果羅利王國發生了變故,迢曼帝國就必須加強跟梁夏帝國的關係。

至於迢曼帝國所採取的防範措施,其實就是先下手。

為此,迢曼陸軍在羅利王國的北面部署了一支精銳山地部隊,還圍繞著羅利王國部署了幾支空降部隊。

只要有足夠多的運輸機,迢曼軍隊能夠在一天之內向羅利王國投送10萬大軍。

這點兵力,不足以擊潰羅利軍隊,但是肯定能夠奪取至關重要的交通樞紐,從而為地面部隊進入羅利王國打下基礎。

如果帝國海軍能夠提供幫助,那就再好不過了。

此外,迢曼軍隊還擬定了攻打羅利王國的作戰計劃,包括派空降兵突擊控制羅利王國的首都,在開戰之後控制其高層領導人,盡最大努力降低負面影響,確保在行動結束之後能夠保持局勢穩定。

要說的話,關鍵就是要保持局勢穩定。

不管因為什麼原因,只要羅利王國爆發了動亂,受損的都是協約集團,而且首當其衝的就是迢曼帝國。

其實,這也是鄭江明今晚最大的收穫。

按迢曼情報官員透露的消息,如果帝國海軍能保證在近期攻入陸心海,並且奪得陸心海的制海權,迢曼帝國會提前採取行動,以雷霆之勢控制羅利王國,帝國海軍的主要任務就是封鎖羅利王國。

這也是控制整個環陸心海地區的關鍵一步。

對於這個提議,鄭江明提到,帝國高層非常感興趣。

理由就是,能夠一舉解決羅利王國與忒爾共和國的矛盾。在帝國高層眼裡,忒爾共和國明顯是更加重要的盟友。

如果必須在兩個盟友當中選一個的話,那肯定是忒爾共和國。

不過,關鍵在迢曼帝國。

拉羅利王國與忒爾共和國入盟的都是迢曼帝國,因此到底該怎麼選擇,迢曼帝國才有決定權。

只是,無緣無故對羅利王國下手,負面影響也非常突出。

關鍵就是,羅利王國不管怎麼說,都是協約集團的成員。大戰還沒有結束,迢曼帝國拿盟友開刀,而做為盟主的梁夏帝國卻熟視無睹,肯定會讓其他們盟友寒心,並引發有百害而無一利的猜疑。

不說別的,駱沙聯邦中途反水就產生了非常惡劣的影響。

此外,協約集團被兩大帝國把持,也不是什麼秘密。

早在大戰爆發之前,紐蘭聯邦與布蘭王國等同盟集團的國家通過宣傳,把協約集團說成是兩大老舊帝國的工具,是在為兩大帝國服務,而所有加入該集團的國家,都是兩大帝國的走狗。

雖然這些宣傳針對的上一次全球大戰,但是產生的影響依然不可低估。

要說的話,忒爾共和國那麼晚才參戰,就與這些的宣傳有關,即忒爾共和國的不得不顧慮國內民眾的感受。哪怕知道參戰的時間越早,獲得的好處越大,也只能等到時機成熟才能選擇立場。

當然,這也跟忒爾共和國的國情有關。

現在的忒爾共和國,是在推翻封建帝制之後建立起來的世俗國家,建國基礎就是反封建與反帝國。

現在,大戰還沒有結束,鬧出自相殘殺的事情,後果將難以設想。

為了一個羅利王國丟掉大好局勢,肯定不划算。如果還因此導致局面逆轉,那就更加得不償失了。

真要如此,帝國當局絕不會答應。

用鄭江明的話來說,同盟集團或許也是料定這一點,才沒有策反羅利王國。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讓羅利王國成為隱患,然後逼迢曼帝國動手。

只要矛盾擴大,協約集團就有可能從內部瓦解。

顯然,同盟集團的領導人很清楚,羅利王國就是二百五,沒多大貢獻,各種各樣的要求反到不少。

對於這種國家,肯定是能利用就利用,而結盟就另當別論了。

正是如此,迢曼當局才沒有下定決心。

用鄭江明的話來說,現在欠缺的就是一個理由。

那麼,這個理由在哪呢?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