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沉聲響傳來的時候,包括冉文強在內,「烏江」號上的官兵全都嚇了一跳。

聲響來自西邊,也就是軍港那邊。

不過,冉文強隨後就做出了準確判斷,那是無規律的爆炸聲,不是由潛艇主動聲納發出的拍擊聲。

顯然,留守官兵已經引爆埋設的炸藥,開始摧毀港口裡面的基礎設施。

至於已經布設好的水雷,都通過遙控啟動,也就是發出一個電子信號,讓水雷上的引信進入工作狀態。

當然,這也是開戰信號。

按之前制訂的計劃,除非是布蘭王國不宣而戰,派遣陸戰隊強行登陸,不然得等到雙方正式宣戰之後,才進行爆破作業,而這也是發送給「烏江」號的信號,讓「烏江」號按計劃前去接應。

當然,現在首先得幹掉那3艘驅護艦。

此外,還要找到藏在附近的布蘭潛艇,並且避開馬上就趕到的反潛直升機。

難度不小,不過也並非沒有希望。

關鍵,其實是時機。

要說的話,也是運氣好。

在射出魚雷之後約30秒鐘,爆炸聲就傳到了。

按照相對位置推算,3艘布蘭驅護艦在截獲「烏江」號的噪聲時,肯定受到了港口內爆炸聲響的干擾,未必能做出準確判斷,很有可能會自動忽略掉來自東邊的噪聲,也就沒能發現「烏江」號。

此外,東邊的那2架反潛直升機,受爆炸噪聲干擾,也未必能夠截獲「烏江」號發出的噪聲。

反潛直升機的優勢是速度快,而在搜潛能力上,反到比不上反潛戰艦。

關鍵還有,3條魚雷全都是全程自導。

這個安排,充分體現出冉文強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潛艇指揮官。

雖然沒有先見之明,但是在做出決定,發起攻擊的時候,冉文強選擇了一個對自己來說最有利的攻擊方式。

那是3條「Y-9S」重型兩用魚雷,在離開發射管後,就不再需要潛艇控制。

最初階段,這3條魚雷其實是靠慣性系統控制。

也就只有在攻擊十多千米之外的敵艦,也就是目標離得較近的情況下,才會選擇由慣性導航系統控制中段航程。

如果距離太遠,那就得選擇線導,潛艇為魚雷提供休整指令,確保魚雷能追上目標。

在耐心等待了十來分鐘之後,冉文強都不得不承認,自己開始太過擔憂了。

連續3次猛烈的爆炸聲,表明3條「Y-9S」全都擊中了目標。

隨後,還傳來一些怪異聲響,而「烏江」號的計算機判斷是「船體斷裂」,有敵艦被魚雷炸成了兩截。

如果是在北夕落洋執行破交任務,被魚雷擊中的是運輸船隻,那麼這種讓人毛骨悚然的聲響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船隻在沉沒的過程中,船體受海水擠壓,會發生形變,然後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響。

要是離得足夠的近,潛艇官兵甚至能聽到船員的呼救聲,以及絕望時用硬物敲打艙壁發出的聲響。

上次大戰期間,很多潛艇官兵甚至因此患上抑鬱症!

魚雷將驅護艦炸成兩截,其實沒什麼好奇怪的。

「Y-9S」可以說是帝國海軍,甚至是全球最先進的兩用重型魚雷,除了採用熱動力推進系統之外,還有強大的自導能力。

在攻擊水面艦艇的時候,「Y-9S」採用的主/被動聲納加尾流復合制導模式。

關鍵,其實是尾流自導。

道理也很簡單,理論上無法對採用尾流制導控制的魚雷進行干擾,因為沒有任何干擾手段能模仿出大型戰艦在高速航行時產生的尾流,因此只要被魚雷鎖定,除非能夠跑出魚雷的射程,不然就肯定會被追上。

至於威力,那完全不用多說。

重大250千克的戰雷頭,裝填了150千克高能炸藥,其爆炸威力相當於300千克的TNT炸藥。

關鍵還有,魚雷是在水面下爆炸。

「Y-9S」在對付水面戰艦的時候,採用的主動聲納定深與磁近炸模式,即由主動聲納控制讓魚雷到達目標戰艦的正下方,然後在距離目標戰艦3到5米的深度上引爆,把戰雷頭威力發揮到極限。

在帝國海軍做的測試中,「Y-9S」能將4000噸級的戰艦炸成兩段!

在理論上,1條「Y-9S」就能夠擊沉或者重創一艘大型戰艦,2條就能擊沉或者重創一艘萬噸級戰艦。

即便對付航母,也就只需要3到4條。

其實,也就是根據這個指標,「南江」級大型攻擊潛艇才只有4具魚雷發射管,即在使用3條魚雷攻擊敵人航母的時候,還能夠留下1條魚雷自衛,不至於因為射光,在遇到危險時而無法還擊。

不過,4具魚雷發射管確實少了一些。

在以往的演習當中,「南江」級就吃夠了魚雷發射管不夠的苦頭,也才有了從第三批次開始增加垂直發射管的改進。

此外,在取代「南江」級的下一代大型攻擊潛艇上,魚雷發射管數量增加到了6具。

前後2分鐘內,3條魚雷部命中目標。

隨後,冉文強下達了向南轉向的命令。

那2架反潛直升機沒有飛走,不過在飛到斯卡帕灣東邊大約20千米之後,就轉向朝東返航。

反潛直升機的威脅確實很大,可是跟潛艇相比,續航力有明顯的差距。

關鍵還有,布蘭皇家海軍肯定不會讓航母前來冒險。

在沒辦法確定前方沒有帝國潛艇的情況下,布蘭皇家海軍的航母就會留在遠海,絕不會貿然靠近斯卡帕灣。

要想搞清楚斯卡帕灣外面的情況,只是依靠幾架反潛直升機,肯定是遠遠不夠。

雖然一艘「無敵」級能夠搭載20多架「海王」反潛直升機,但是受飛行甲板面積,以及航空勤務能力的限制,一次最多就只能出動8架,而且通常情況下,能夠派出來4架就非常不錯了。

即便算上護航戰艦搭載的反潛直升機,一支反潛艦隊一次能動用的也就十多架。

這點反潛力量,最多能清掃艦隊附近海域。

不然的話,布蘭皇家海軍不會採購與裝備上百架岸基遠程反潛巡邏機。

在遠洋進行反潛作戰的時候,反潛巡邏機才是絕對主力。

或許,布蘭皇家海軍的反潛巡邏機已經在趕來途中。

不過,就算趕到了,也要花費幾個小時進行大範圍搜索,然後才能確定這附近有沒有帝國海軍的潛艇。

幾個小時,足夠讓「烏江」號潛航數十海里了。

其實,最多只需要3個小時,「烏江」號就能夠離開布蘭皇家海軍的反潛搜索區域,然後就能夠把速度降下來。

一直高速航行,不但會有很大的噪音,還會消耗更多的電能。

雖然做為當今最強大的大型攻擊潛艇,「南江」級在設計的時候不惜工本,裝載總質量超過500噸的固態鋰離子蓄電池,從而獲得近乎變態的潛航性能,但是並不等於能一直在水面下航行,而且高速航行所消耗的電能要比正常巡航多得多,所能潛航的距離與潛航的時間都短得多。

在理論上,如果以33節的最快設計速度航行,只需要8個小時就將用光蓄電池裡面的全部電能。

如果把潛航速度降低到6節,能潛航800多個小時,潛航距離更是能達到驚人的5000海里。

顯然,對潛艇艇長來說,在什麼時候快速航行,在什麼時候慢速航行,是一門必須得掌握的學問。

這也是現代潛艇作戰的關鍵戰術。

要說的話,任何一艘大型攻擊潛艇都會在進入巡邏海域,也就是進入戰備狀態之前,在相對較安全的海域,以通氣管狀態航行數十個小時,或者在海面上航行十幾個小時,用燃氣輪機為蓄電池充電。

只要條件允許,任何一位艇長都會以潛航狀態完成巡邏任務,在離開巡邏海域,也就是在返航途中再上浮充電。

簡單的說,就是儘量避免在危險巡邏海域上浮。

大部分情況下,一艘大型攻擊潛艇執行戰備巡邏的時間都不會超過30天,一般回控制在28天,也就是4個星期以內。

正是如此,「南江」級在設計的時候,海軍才提出了6節5000海里,也就是830個小時的潛航時間。在扣除28天的戰備巡邏時間之後,還有大約15%的剩餘電能,能夠讓潛艇離開危險海域。

只是這次,「烏江」號沒有離開巡邏海域。

在快速潛航了3個小時,也就是跑出了差不多100海里之後,冉文強下令減速,而且立即進行了一次滿舵轉向。

接著,又放出拖拽聲納,以較低速度航行了一個多小時。

在確認後方沒有異常的噪聲,也就是沒被其他潛艇跟蹤之後,冉文強才下令收回了拖拽聲納,並上升到潛望鏡深度,釋放出超低頻通信電台的天線。

這套電台是潛艇上最重要的通信設備。

道理也很簡單,只有超低頻電台發出的超長波信號,才能夠穿透海水,把電文發給海面下的潛艇。

可惜的是,超長電磁波的穿透能力也非常有限,對潛艇的潛航深度有明確限制。

通常情況,潛艇執行巡邏任務的時候,會每隔2到4個小時上浮一次,並且釋放出通信天線。

此外,超低頻電台的通信效率非常低,

為此,發送的通常是一些指令性電文。

如果需要發送複雜電文,往往會用超低頻電台發出指令信號,在潛艇上浮,至少是把通信桅杆伸出海面後,再通過其他手段,特別是通信衛星,跟潛艇進行聯繫,特別是發送複雜命令。

這套辦法聽起來很複雜,不過能夠有效的保護潛艇的隱蔽性。

在有重大事情發生的情況下,也是通過超低頻電台來發送相關的指令。

這次也是如此。

用了十多分鐘,才接收了第一封電報。

跟之前的判斷一樣,布蘭王國已經在幾個小時之前,也就是留守官兵炸毀港口基礎設施之前,正式向帝國宣戰。

在那之前,由3艘布蘭戰艦搭載的作戰部隊就已經搭乘直升機與快艇進入斯卡帕灣。

也就是說,布蘭王國其實是不宣而戰。

當然,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

那3艘驅護艦為什麼要冒險逼近斯卡帕灣,而不是在相對安全的外海搜尋潛艇。

這讓冉文強很感慨,因為他要是早點下手的話,那3艘驅護艦搭載的突擊部隊根本就不可能進入斯卡帕灣。

只是,這又能如何?

哪怕擊沉了那3艘布蘭戰艦,也無法阻止戰爭爆發,而且同樣得進行機動規避,沒辦法去接應留守的官兵。

不過,這麼安排也有試探的意圖。

顯然,布蘭皇家海軍沒料到,帝國海軍留下了一艘大型攻擊潛艇,或者是在想到之後沒有做相應部署。

等到產生警覺,把反潛直升機派來的時候,就已經晚了。

關鍵還有一點。

那3艘驅護艦搭載的直升機負責運送突擊隊員,沒執行反潛搜索任務,也就需要由後方的航母安排反潛直升機提供掩護。

顯然,很有可能是在相互配合的時候出了問題,沒有能夠銜接上!

果真如此的話,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失誤。

這同樣解釋了冉文強的另外一個疑問。

布蘭皇家海軍認為能夠通過偷襲一舉拿下斯卡帕灣,因此沒有派潛艇過來,更別說最先進的「特拉法爾加」級。

不出所料的話,布蘭皇家海軍的幾艘大型攻擊潛艇,或許全都去了陸心海,去封鎖帝國海軍控制的亞歷山大港。

隨後,「烏江」號把通信桅杆伸出了海面,接受通信衛星發送的信息。

這裡面就有來自陸心海分艦隊的作戰命令。

找機會返回奧克蘭群島,準確說是去群島北面海域,在明天夜間接應從斯卡帕灣撤離的官兵。

顯然,分艦隊司令部對部署做了調整。

不過,這也從一個方面表明,留守斯卡帕灣的官兵頂住了布蘭突擊部隊的攻擊,不過肯定守不住軍港。

時間非常緊迫,如果「烏江」號無法及時返回,那幾十名官兵將走投無路。

只是,這也意味著,「烏江」號必須以身犯險。

其實,收到這份署名「陸心海分艦隊臨代司令官」的電文時,冉文強立即搞明白了李深智將軍的意思。

「烏江」號仍然編在北夕落洋分艦隊裡面,因此不用聽從陸心海分艦隊的指揮,哪怕陸心海分艦隊臨代司令官同時還是北夕落洋分艦隊司令官,可職權不同,所以這道電令不具有強制效力。

李深智這麼做,其實是由冉文強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如果風險太大,就別去冒險。

可惜,在留守的官兵中,有40多名是「烏江」號上的官兵,而冉文強絕對不會拋棄自己的兄弟。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