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李深智就收到了海軍司令部發來的消息,其實是一份電令,讓他做好率領特混艦隊北上的準備。

至於任務,就是護送運輸船隊去墨海的新羅西斯克。

在波伊戰爭結束前,準確說是從波伊地區撤軍,把這個爛攤子丟給梁夏帝國後,忒爾共和國宣布永久中立。等波伊戰爭結束,梁夏帝國與迢曼帝國簽署了承認與保證忒爾共和國永久中立的國際公約。

這就是著名的《伊斯坦堡國際公約》。

該公約的核心條款,就是承認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與達達尼爾海峽為無條件開放的國際航道。

其實,這也是確保忒爾共和國保持中立的基礎條件。

按照公約規定,在和平時期,任何國家的艦船都可以無條件的通過該海峽,只需要提前向海峽的管理機構報備。在戰爭時期,忒爾共和國則無條件開放海峽,准許任何國家的艦船無害通過。

當然,忒爾共和國不會為任何國家的軍用艦船提供服務。

該公約的締約國都得承認與接受,哪怕在戰爭時期,也不得在海峽內採取軍事行動,包括攻擊在海峽里航行的艦船。

此後,這個「免戰」範圍擴大到忒爾共和國的所有領海。

正是如此,帝國海軍的艦船可以由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與達達尼爾海峽進入或離開墨海。

只是,就算能夠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也不等於能夠安全到達新羅西斯克,更別說控制整個墨海。

要說的話,海軍司令部讓李深智到陸心海分艦隊擔任臨代司令官,還把第51特混艦隊交給他來指揮,最為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打通前往新羅西斯克的航線,讓運輸船隊把物資裝備送過去。

這條航線,可以說是能否守住枷鎖陸橋的關鍵。

為此,海軍司令部還讓之前在窄海活動的「李銘博」號航母戰鬥群返回陸心海,並且編入第51特混艦隊,跟姊妹艦「白止戰」號組成了雙航母戰鬥群,確保能控制東陸心海的制海權。

可問題是,海軍司令部把之前在陸心海活動的「唐祖德」號與「劉長勛」號調走了。

雖然只是2艘「陳炳勛」級大型航母,戰鬥力肯定不如「薛遠征」級超級航母,但是這兩艘航母搭載了近180架艦載機,放在哪裡都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甚至具有左右戰局的價值。

幾天之前,李深智還為此事給海軍總司令打了電話,提出把2艘,至少是其中的1艘留下來,跟2艘超級航母組成三航母戰鬥群。

讓他倍感鬱悶的是,海軍司令部以那2艘大型航母必須回國進行大修為由,拒絕了他的請求。

至於雙航母戰鬥群是否夠用,海軍司令部並不關心。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李深智認為沒辦法完成北上墨海的作戰任務,大可把分艦隊司令官的位置讓出來。

所幸的是,凌晨發來的電報,讓李深智看到了希望。

在反擊行動結束前,將摧毀西駱沙的戰略指揮系統,確保第51特混艦隊與運輸船隊能順利進入墨海。

為了讓李深智放心,海軍司令部在電報中提到,空軍為完成任務下了血本。

在昨晚的戰鬥當中,出動了一種新式作戰飛機。

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李深智立即想到已經進入原型機試飛階段的「轟-X」。

按照第三輪軍事改革的指導思想,研製的幾種新式作戰飛機當中,最接近實用的就是被空軍當成命根子的「轟-X」項目。

關鍵還有,「轟-X」是第三輪軍事改革的核心裝備。

就李深智所知,由帝國提出來的,建立在技術裝備上的空地聯合作戰理論,能不能取代已經存在了數十年的大縱深理論,以及能否由機械化時代進入到電子時代,關鍵就看這種轟炸機。

不然的話,也不會在燒掉了近百億金元的研製經費之後,帝國空軍依然是堅定不移的推進該項目。

即便按照最樂觀的估計,「轟-X」項目都會燒掉200億金元。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原計劃的200億金元肯定不夠,因為只是前期研發就已經用掉差不多200億金元。

雖然空軍已經爭取到了額外撥款,但是論議兩院不可能無限制的提供資金。

為了控制項目的總開支,空軍甚至在考慮降低採購數量的可能性。

按照空軍在年初提出的採購方案,暫時只考慮用「轟-X」取代大批早期的「轟-9」,維持轟炸機群的規模。至於取代全部現役轟炸機,只有在戰爭期間,軍費不再受限制,也才有可能。,

其實,如果「轟-X」真有傳聞的那麼厲害,也不用採購太多。

總而言之,如果帝國空軍確實出動了「轟-X」,有很大可能癱瘓西駱沙的指揮系統。

不過,真正的關鍵行動,其實在上半夜的反擊行動當中。

在收到消息的時候,空軍已經摧毀了西陸集團的前線司令部,炸掉了停在伏爾加格勒車站裡面的指揮列車。

此外,空軍戰術航空兵還摧毀了另外幾趟指揮列車。

關鍵就在這裡。

雖然在這些指揮列車當中只有一趟是「李逵」,其他的全都是「李鬼」,但是這些指揮列車在硬體方面沒有任何區別,區別僅僅是有沒有搭載司令部。換句話來說,其他指揮列車同樣是指揮列車。

在任何一趟指揮列車上,都有一整套通信設備。

這些通信設備,都需要使用加密晶片。

因為沒法保證不會用到這些指揮列車,而且通信設備早已經安裝到位,所以用來進行硬體解密的晶片,就存放在這些指揮列車搭載的通信設備裡面,而且未必會在遭到轟炸的時候損毀。

只要能獲得一塊完整的晶片,就有把握掌握西陸集團的軍事通信密碼。

這才是真正的關鍵。

按照海軍司令部發來的電報,上半夜的反擊行動就是為此打掩護,而且主導行動的是軍情局。

在反擊行動開始後,軍情局就會派出特種部隊。

至於有多大的把握,沒人敢保證。

不過,這反到把李深智推到了危險的邊緣。

因為沒辦法預知軍情局的行動能不能成功,所以包括第51特混艦隊在內,參與行動的作戰部隊都得嚴格按照計劃行動。只有在收到海軍司令部下達的命令之後,李深智才能帶艦隊返回亞歷山大港。

雖然在此之前,為了掩護亞歷山大港,第51特混艦隊已經到了外海,準確說是一直在東陸心海活動,也沒再出動艦載機轟炸伊拉克,但是不存在需要北上冒險,更不存在要去挑戰敵人的可能。

多數時候,第51特混艦隊都是在己方岸基航空兵的掩護下活動。

因為沒有明確威脅,所以在東陸心海這邊,第51特混艦隊並不是很矚目,遭受攻擊的機率不是很大。

按照李深智的安排,第51特混艦隊隨時可以轉向撤往夕梵運河。

如果威脅增大,還可以退入窄海。

現在,這顯然不可能了。

在接到電令後,李深智就下令讓第51特混艦隊機動到賽普勒斯南面,而且進入到戰備狀態。

只是在天亮前,就出動了幾十架次艦載機。

按照安排,艦載戰鬥機把巡邏範圍擴大到忒爾共和國的領空附近,而且多次進入其西邊的愛琴海。

雖然執行的是防禦任務,但是這是典型的攻勢部署。

這種部署方式,往往是在高危險海域活動,而且有明確威脅的時候才採用。

攻勢部署能擴大艦隊的防禦範圍,增加攔截的次數,並提高攔截機率,不過有一個很突出的問題。

會迅速消耗航母戰鬥群的戰鬥力,準確說是艦載航空兵的戰鬥力。

當然,攻勢狀態下的航母戰鬥群,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要說的話,這也是航母價值所在。

在任何情況下,航母擔任的都是威懾打擊任務,即航母本身就是巨大威脅,也只有展示自身存在才能產生威脅效果。

說得直接一點,只有顯示自身存在的航母,才能夠產生威懾效果。

正是如此,數十年以來,帝國海軍從來沒有考慮過航母的隱蔽性,在戰術層面上也不存在隱蔽的可能。

航母稱霸海洋,靠的也不是隱蔽。

在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航母體現出的就是攻擊性。

以往,在應付地區衝突,乃至局部戰爭的時候,這一招非常管用,基本上能起到藥到病除的效果。

航母也因此成為帝國手裡的「靈丹妙藥」,不管哪裡有問題,派1艘航母過去,往往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要不行的話,那就派2艘或者3艘航母過去,肯定能夠消除潛在的威脅。

放眼全球,能頂住一支航母戰鬥群的國家不超過20個。

一支3航母戰鬥群的打擊力量超過全球95%的國家。

可問題是,在全面戰爭當中,這一招未必管用。

雖然西陸集團至今沒有超級航母,而且僅有的幾艘大型航母,其技術基礎都是來自梁夏帝國,但是西陸集團非常重視反航母作戰,特別是迢曼帝國,一直把對付帝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當成頭號重任。

為此,西陸集團不但擁有全球最多的反艦飛彈,還專門擬定了反航母戰術。

沒錯,就是反艦飛彈的飽和攻擊戰術。

這也是帝國海軍在戰後遇到的最為嚴峻的挑戰。

西陸集團那些重型反艦飛彈,往往都有500千米以上的射程,飛行速度基本在2.5馬赫以上,搭載的戰鬥部至少有500千克,有的甚至達到了1噸,只需要1枚就能幹掉1艘萬噸級巡洋艦,3到5枚能重創一艘航母。理論上,幾十枚這樣的重型反艦飛彈就能幹掉1支航母戰鬥群。

如果是在開闊海域作戰,問題還不大。

按帝國海軍總結的經驗,反航母作戰,最大的問題不是打擊航母,而是如何找到航母與及時發起攻擊。

航母是可以航行的海上作戰平台,不會停留組某處海域。

帝國海軍的大型航母與超級航母,在遇到嚴重威脅之後,能夠以30節以上的速度持續航行數日。

這意味著,反航母作戰具有十分明顯的時效性。

根據帝國海軍總結出的經驗,從偵查到完成攻擊的時間,最多就只有3個小時。

如果沒有能夠在3個小時內完成攻擊,航母戰鬥群就能夠航行到100海里,也就是差不多190千米外。

這個範圍超過了幾乎所有反艦系統的搜尋範圍。

當然,在實戰當中,根本就沒有3個小時。

道理也很簡單,在發現行蹤暴露,或者是威脅增強之後,航母戰鬥群必然會加強防空的力度,並且通過電子干擾等手段,掩蓋航母的行蹤,降低航母遭到打擊的機率,讓敵人錯過打擊時機。

對此,西陸集團同樣是心知肚白。

不管怎樣,西陸集團有幾艘航母,了解航母的用途,知道反航母作戰的難題是什麼。

其實,這也正是西陸集團集中力量發展重型超音速反艦飛彈,並且首先提出飽和打擊戰術的關鍵所在。

相對於傳統的反艦手段,重型超音速反艦飛彈不但威力巨大,而且完成攻擊所需的時間更短。

以3馬赫速度飛行的反艦飛彈飛完500千米只需要10分鐘!

如果是攻擊機,哪怕高空超音速突防,飛行500千米也需要15分鐘,超低空高亞音速突防需要30分鐘。

不過,這沒有解決最根本的問題,如何才能及時的發現航母。

為此,西陸集團裝備了上百架海上巡邏機,專門開發了海洋偵查衛星,甚至讓潛艇執行偵查任務。

可惜的是,這些偵查手段都有明顯的缺陷。

巡邏機容易被擊落,偵察衛星獲取的情報未必能夠及時得到利用,潛艇本身就是航母的打擊對象。

直到現在,發現在遠海活動的航母都是一個世界級難題。

只要航母戰鬥群在遠海活動,受到打擊的可能就不太大,遭到突然打擊的機率更是微乎其微。

要說的話,這也是帝國海軍更加願意把航母部署在梵炎洋與東望洋的原因。

如果在較為狹窄的海域活動,航母很容易遭到打擊。

陸心海就是這樣的狹窄海域。

說句不太客氣的話,如果不是為了控制至關重要的夕梵運河,守衛亞歷山大港,帝國海軍恐怕早已放棄陸心海。

在波伊戰爭結束後,帝國海軍就一度打算撤掉陸心海分艦隊。

這意味著,帝國海軍必須考慮在狹窄海域作戰時所要面對的挑戰。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要直接面對西陸集團打造的反航母體系,確保能頂住其發動的飽和攻擊。

毫無疑問,這也是帝國海軍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最為關鍵的戰術課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