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上午,劉尊山統帥的裝甲營都在荒漠裡面狂奔。

雖然推進速度保持在每小時30千米以內,但是對於一支擁有30多輛主戰坦克,近百輛步兵戰車與數百台其他類型的作戰車輛的裝甲突擊部隊來說,還是在野外行軍,能一直保持這個速度,簡直是不可思議。

當然,劉尊山他們並不是在孤軍奮戰。

除了輪番飛到隊伍前面帶路的偵察直升機之外,在後方邊境上空,還有一架隸屬於空軍的「指-10A」。

其實,就算沒有偵查直升機,「指-10A」也能夠及時發現逼近的威脅。

突擊部隊一直沒停,就是因為始終沒有遇到真正意義的威脅。

雖然「指-10A」發現了幾輛伊拉克軍隊的裝甲偵察戰車,但是沒讓劉尊山他們動手,直接把打擊任務分派給了突前的偵察直升機。結果是,那幾輛伊拉克的裝甲偵察戰車沒能靠近突擊裝甲部隊。

其實,那些偵察直升機,在其他國家,都算得上是貨真價實的武裝直升機。

在正常情況下,「直-13F」會攜帶1具火箭發射巢與2枚重型反坦克飛彈,或者用機槍吊艙替換其中之一。

這樣一來,即便是在執行偵查任務的時候,「直-13F」也具有較強的打擊能力,對付敵人的裝甲偵查車是手到擒來。

其實,在做這個設計的時候,就是考慮到會遭遇敵人的裝甲力量。

不然的話,「直-13」還能夠做得更加輕巧一些,或者搭載更多的燃油,從而獲得更遠的飛行距離。

因為進攻太過順利,所以在到達塞勒曼的時候,劉尊山沒讓部隊停下,只留下了1個機步連負責占領與控制這座位於沙漠腹地的小鎮,主力部隊則繼續向北推進,在下午兩點過才停止前進。

不是劉尊山想停下休息,而是需要給坦克戰車補充燃油。

到此,已經推進了大約210千米

按照作戰守則,在執行作戰任務,或者附近存在威脅的時候,裝甲部隊的燃油儲備絕對不能低於60%。

因為所有坦克戰車都搭載了一具外掛油箱,所以在停下來的時候,內部燃油差不多還有60%。

要說得話,這也是帝國陸軍一直堅持採用柴油發動機帶來的主要好處。

設計ZT-99的時候,因為配套柴油機的研製工作進行得很不順利,即輸出功率無法達到帝國陸軍要求的1500馬力,所以為了確保ZT-99能夠及時交付,帝國陸軍同時投資研製了小型燃氣輪機。

此後,1500馬力級小型燃氣輪機按時完成了開發工作,而且主要性能全都達到與超過了陸軍提出的指標。即便是油耗,也在能夠接受的範圍之內。只使用內部油箱,ZT-99能獲得大約300千米的野戰行程,在鋪裝路面上能超過450千米,已經達到陸軍提出的最低戰術性能指標。

其實,在某些方面,燃氣輪機還有較為明顯的優勢。

比如,燃氣輪機對燃料沒有特別要求,幾乎能夠使用所有成品油,因此能夠大幅度的降低後勤保障的負擔。

此外就是,燃氣輪機的啟動速度遠超過柴油機,能夠賦予坦克更好的機動性能。

正是如此,西駱沙的T-80與紐蘭共和國的M1才不約而同的採用了燃氣輪機。

當時,帝國陸軍確實下定了決心,打算在ZT-99上使用燃氣輪機,哪怕只是進行必要的嘗試。

也就在帝國陸軍做出決定前,配套的雙增壓柴油機研製成功。

雖然在某些性能上,柴油機不如燃氣輪機,哪怕採用機械加渦輪增壓系統,但是柴油機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優勢。

省油!

在相同工況下,柴油機的油耗不到燃氣輪機的三分之二。

此外,雙增壓柴油機對氣溫不太敏感,因此在高溫工作環境,柴油機的實際油耗比理論的還要低。

按照帝國陸軍做的實際測試,使用柴油機的最大行程至少都能夠提高一倍!

僅此一點,就足夠讓帝國陸軍下定決心了。

道理也很簡單,在帝國陸軍的戰術體系中,主戰坦克既是防禦支撐點,也是反擊的突擊力量。關鍵是,帝國陸軍主要面對廣袤的大陸戰場。這些因素都對坦克的行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帝國陸軍在戰後裝備的坦克,無一例外的全都擁有高於同時代其他坦克的行程。

比如ZT-80,最大公路行程達到了600千米,而同時代的其他坦克一般在400到500千米之間。

為了獲得足夠遠的行程,帝國陸軍甚至願意犧牲一部分其他性能。

同樣是ZT-80,因為需要增大油箱的容積,導致車體尺寸沒辦法縮小,結果為了控制住戰鬥質量,就只能削弱裝甲厚度。

柴油機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隨技術進步得到了解決。

比如,過去的柴油機對油品都很挑剔,為ZT-99研製的雙增壓柴油機,甚至能直接使用汽油!又比如,柴油機的低溫啟動性能很糟糕,通過安裝小功率的輔助發動機,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

關鍵還有,在雙增壓系統的助力之下,柴油機的性能有了大幅度提高。

就拿啟動速度來說,雙增壓柴油機不比燃氣輪機差多少。在20攝氏度的環境溫度,海平面高度,冷車啟動達到最大輸出功率也就只需要20秒鐘。理想情況下,能在大約7秒鐘之內,從靜止加速到每小時30千米。

要說的話,ZT-99的起步速度絕對不算慢。

配備燃氣輪機,以機動性能見長,戰鬥全重40多噸的T-80,從靜止到每小時30千米的加速時間都接近6秒。同樣配備了燃氣輪機,戰鬥全重達到64噸的M1A1,加速時間差不多7秒。

如果ZT-99採用1500馬力燃氣輪機,加速時間為6.4秒。

可見,使用燃氣輪機的提高幅度並不明顯。

由此帶來的問題卻非常突出。

要達到450千米的公路行程,ZT-99得擁有1800升的內部油箱容積,而在使用柴油機的情況下,即便是把油箱容積縮小到1200升,都能達到550千米的行程,擴大到1500升就能達到700千米。

千萬不要小看幾百升的內部容積。

在最後定型的時候,ZT-99內部油箱的容積就只有1200升,節省的空間,多裝了12發炮彈。

如果採用燃氣輪機,ZT-99的彈藥基數會低於40發!

要說的話,這也是帝國陸軍決心使用柴油機的一個主要原因。

至於作戰行程,可以通過搭載外部油箱來解決。

在裝上一具容積為1000升的外部油箱時,ZT-99的公路行程能達到900千米。

關鍵還有,ZT-99在理論上能掛2具這樣的副油箱,把公路行程提高到1300千米!

當然,這完全沒有必要,因為ZT-99的柴油發動機的無保養故障周期,在理論上最多也就只有1000千米。履帶與懸掛系統的維護周期也在1000千米之內,因此超過1000千米的行程沒有任何實戰意義。

因為外掛油箱會阻擋向後的射界,所以在執行作戰任務之前,車長往往會直接拋棄外掛油箱。

在補給的時候,劉尊山下令,讓所有坦克拋棄外掛油箱,並且利用加油的功夫做了最後的檢查與維護。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ZT-99AL是專門為陸戰隊開發的坦克,面向的濱海地區,因此在某些方面,沒有考慮到在內陸作戰的情況。

最突出的,其實是空調系統。

ZT-99AL使用的還是第一代空調系統,不是ZT-99B的第二代空調系統。

在把ZT-99AG出口給巴鐵等盟友之後,帝國陸軍獲得的主要反饋信息,就是空調的功率嚴重不足,在低緯度的熱帶,特別是熱帶沙漠裡面,製冷效果很糟糕,從而削弱坦克的持續作戰能力。

坦克兵熱得受不了,不願意呆在坦克裡面,坦克還有什麼戰鬥力可言?

部署在巴鐵的帝國陸軍,也反饋過空調的問題。

因為車內溫度太高,所以駐巴鐵的帝國陸軍還專門做了規定,把坦克兵在夏季的作訓時間限制在2個小時之內。在兩個作訓周期之間,至少提供半個小時的休息時間,並做好防暑準備,比如提供消暑解渴的清涼飲品。

和平時期,還不是什麼問題。

到了戰爭時期,坦克無法長時間作戰,那肯定是大問題!

關鍵,受到影響的不止是坦克兵。

如果溫度太高,很多電子設備都無法正常工作。

其實,這也是ZT-99的熱成像儀一直都沒有解決的問題。

結果就是,ZT-99B採用了功率更大的第二代車載空調。

可惜的是,陸戰隊的ZT-99AL沒採用第二代空調。

用劉尊山等坦克兵的話來說,負責採購坦克的後勤軍官肯定沒有去過裝甲部隊,不了解在坦克里呆上十幾個小時是什麼滋味,因此在採購坦克的時候才為了降低價格,選擇價格更便宜,性能也差得多的車載空調。

在來到波沙灣之後,為了解決空調功率不足的問題,陸戰隊官兵想出了一個土辦法。

讓後勤保障部隊準備大量的冰塊,每次補給的時候,就往坦克里送一桶冰,以此降低坦克內部的氣溫。

如果使用特質容器,冰塊能夠在坦克裡面存放大約4個小時。

關鍵就是,陸戰隊的坦克都針對高濕環境做了改進,所有的電子設備都能在潮濕環境下正常工作。如果是水陸兩棲坦克,或者兩棲裝甲車,還要求所有內部設備在被海水浸泡之後都能正常使用。

正是如此,完全不用擔心電子設備會受潮。

此外,冰融化之後,還能夠用來補充消耗掉的淡水,比如柴油發動機每行駛1000千米就要補充幾百升冷卻液。通常情況下,特別是戰時,所謂的「冷卻液」其實就是加入了添加劑的淡水。要是遇到了特殊情況,或著條件不允許,直接使用飲用的淡水,也能夠讓發動機正常工作幾個小時。

在加油的時候,做的最為關鍵的工作,其實是最後一次清點彈藥,並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彈種配比。

劉尊山下達了一條很重要的命令。

讓所有的坦克,把穿甲彈的攜帶量提高到五成,以反裝甲作戰為主要任務。

下午3點,劉尊山再次帶隊伍出發。

也就過了半個小時,後方就發來消息,「指-10A」探測到了一支從塞馬沃出發,正在向南挺進的裝甲部隊,懷疑是部署在該地的一個共和國衛隊師,並由此推斷至少有上百輛主戰坦克。

顯然,伊拉克軍隊已經發現劉尊山率領的突擊部隊。

關鍵還有,劉尊山他們當時在塞馬沃南面大約80千米開外,跟北面撲來的伊拉克軍隊就只有大約50千米了。

「指-10A」沒有提前發來消息,主要是沒有跟裝甲部隊向北轉移,仍然在沙烏地與伊拉克的邊境上空巡邏。

以雙方挺進的速度,將會在一個小時,最多一個半小時之後遭遇。

顯然,這是一個非常要命的時間。

哪怕是陸戰隊的武裝直升機立即出動,因為部署在後方,所以最快也要差不多2個小時之後才能趕到。如果天氣出現了變化,比如能見度降低,那麼陸戰隊航空兵還很難提供直接支援。

至於部署在陸地機場上的海軍航空兵,更加不要指望了。

下午第一輪打擊行動在1點左右開始,因此到這個時候,幾乎所有執行打擊任務的戰術飛機都用光了彈藥,很多在返航途中,最快也要到5點左右才能再次出動,執行傍晚的打擊任務。

可見,根本就不要指望在與敵人遭遇之前獲得空中支援。

不過,情況還不是非常糟糕。

一股沙塵暴正在從東北方向撲來,因此「指-10A」發來消息,前線指揮官可以選擇立即停止前進,爭取拖延到5點左右,也就是沙塵暴到達後,就不存在得跟伊拉克軍隊交戰的問題了。

只是,劉尊山沒有採納空中指揮員提出的建議。

不是他膽子大,而是現在停下來,整個突擊行動都會受影響。

沙塵暴至少都會持續到天黑,然後在夜間花幾個小時做準備,特別是檢修坦克戰車,肯定無法按計劃推進到塞馬沃。

關鍵還有,伊拉克軍隊未必會在沙塵暴到來的時候撤退,反到有可能就地隱蔽。

也就是說,仍然得在今晚或者是明天上午與伊拉克軍隊交戰,而且到時候未必能夠獲得空中支援。

關鍵還有,受到沙塵暴影響,所有的戰術偵察手段都已失靈。

要說的話,伊拉克軍隊肯定更加了解這片荒漠,更加懂得如何應付沙塵暴。

如果伊拉克軍隊率先恢復戰鬥力,那麼由劉尊山指揮的裝甲部隊,反到可能在夜間做準備的時候遭到突擊。

到時候別說進軍塞馬沃,能保住小命就不錯了。

顯然,現在絕對不能停下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