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華偉把江文龍叫出來,要說的也就是這件事。

總結起來,也就一句話。

時代變了。

所幸的是,帝國一直走在時代的前列,引領著時代潮流。

在此關鍵時刻,帝國迎來了戰後,準確說是廉旭升之後,最有魄力的首輔,迄今最年輕的海軍元帥周涌濤。

其實,也就是在周涌濤住進首輔官邸之後,帝國當局才順應時代潮流,發起了戰後的第三輪軍事變革。

關鍵就是,第三輪軍事變革的核心思想或者說理論依據,其實就是丁鎮南提出的新軍事學說。

在此,用「總結」取代「提出」要更準確一些。

換句話說,丁鎮南只是把前人提出的眾多算不上學說的新理論總結到一起,成為一套全新的學說。

要往前推的話,早在第二次全球大戰結束之後,以白止戰為首的軍方統帥就針對全球大戰提出了疑問。這就是,面對可能遭受的慘重傷亡,帝國高層選擇了妥協,沒有把戰爭堅持打完。

此事證明,全面戰爭同樣有底線,不是說為了勝利,就能夠承受無限的傷亡與損失。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在同一時間跟所有敵人開戰?

早在2000多年之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先祖就採用合縱連橫、遠交近攻等戰略,解決了這個世界難題,最終還由千古一帝結束了長達數百年的戰亂,首次將東方大地上的國邦與民族統一了起來,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王朝。雖然在此之後是分分合合,前後湧現出了數十個王朝與數百位帝王,但是總體上,東方大地始終都在一個中央政府統治下,或者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這也是梁夏帝國能夠迅速崛起的關鍵所在。

可惜的是,處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不管是入主首輔官邸的廉旭升,還是主宰海軍司令部的白止戰,以及打造出空軍的李雲翔,都沒有提出進行軍事改革,反到是改組了軍情局的王開元在戰後有過相關的言論。只可惜,以抨擊為主,而且其目的也只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源來擴大軍情局。

受此影響,由帝國發起的前兩輪軍事變革的意義都不太明顯。

第一輪軍事變革是對大戰的總結,最為突出的事件,也就是空軍獨立成軍,並且成為主要的戰略打擊力量。雖然很多西方列強在第一次全球大戰結束後就組建了空軍,但是梁夏帝國與紐蘭共和國都是在第二次大戰結束後,才組建了獨立的空軍,而且都是以陸軍航空兵為基礎。

相對而言,由飛彈與雷達代表的,以電子技術為主的第二輪軍事變革所產生的影響要大得多,只是也更加不為人知。或者說,因為主要體現在看不見的指揮與控制環節上,所以此輪變革所產生的衝擊並不是那麼直接。也正是如此,第二輪軍事變革往往被看成是第三輪軍事變革的熱身。

顯然,並沒有這麼簡單。

直到波伊戰爭之後,帝國當局才清楚的認識到,按以往的方式打全球大戰,就算打贏了也沒什麼好處可言。

波伊戰爭是非常典型的局部戰爭,帝國軍隊的主要對手是幾十萬散兵游勇,而主要的敵對國,迢曼帝國與紐蘭共和國都沒有出兵參戰,最多也就是暗中給予支持,結果帝國軍隊依然是鎩羽而歸。

對付裝備落後,連固定的住所都沒有,很多時候還得餓著肚皮作戰的散兵游勇,都打得如此艱難,那麼跟全副武裝的正規軍作戰,特別是迢曼帝國與紐蘭共和國的正規軍,傷亡損失還能想像嗎?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爆發第三次全球大戰,戰場就會變成絞肉機!

就拿地面戰爭來說,在第二次全球大戰當中縱橫沙場的裝甲部隊,就算防護最好的主戰坦克,在愈發先進的反裝甲武器,比如反坦克飛彈面前也十分的脆弱,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是不堪一擊。

真要如此,沒有哪個國家能承受第三次全球大戰的巨大傷亡!

不要忘了,在第一次全球大戰中,交戰雙方就因為傷亡太大,被迫在筋疲力盡之前握手言和。拿最為悲慘的洛克共和國來說,在4年多里損失了25%的男性,而且其中的6成集中在大戰前兩年。洛克共和國此後一蹶不振,在第二次全球大戰中迅速投降,就跟這個慘重損失有很大關係。在第二次全球大戰爆發的時候,洛克共和國的人口都還沒有恢復到第一次全球大戰爆發之前的水準。

在波伊戰爭結束後,有一些軍事學家提出。

如果幾個超級霸權按照第二次全球大戰的標準進行動員,發動第三次全球大戰,那就肯定不會有第四次全球大戰了,因為交戰國會在殘酷的第三次全球大戰當中,遭受無法承受的滅頂之災。由此帶來的,也就是建立在工業體系上的現代化,以及依託現代化的全球秩序都將在戰爭當中灰飛煙滅。

雖然人類文明不會因此退回石器時代,但是肯定會倒退,而且需要用很多時間,至少是半個世紀,才能從大戰陰影中走出來。

在經歷半個世紀的隔絕之後,人類文明會變成什麼樣子?

沒人能夠回答,也沒人想面對這樣的未來。

在某種意義上,也是這種對未來,或者說對毀滅的恐懼,約束了各個國家,特別是幾個超級霸權的統治者,讓其更願意通過協商與對話來解決紛爭,從而使得大致和平的局面維持了幾十年。

只是,在當時主要是對波伊戰爭進行反思。

至於新的軍事學說,反到沒有多少人關心。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廉旭升、白止戰與李雲翔等眾多功勳卓著的政治軍事統帥,要麼是與世長辭、要麼是黯淡退出。

顯然,在這個大背景下,也很難湧現出像丁鎮南這樣的傑出軍人。

這種局面,直到周涌濤住進首輔官邸,才正式宣告結束。

用白華偉的話來說,就是周涌濤發覺了丁鎮南。

當初,在得知提出新軍事學說的是一名陸軍少壯派軍官之後,周涌濤還感慨了一番,明顯是有點失落。

要說的話,以丁鎮南的才能,就算在海軍服役,也能夠出人頭地。

不管怎樣,也就是在得到了周涌濤的支持之後,丁鎮南才能夠在陸軍平步青雲,在短短几年之內,就坐上了西北戰區作戰參謀的位置,成為戰區司令官身邊的大紅人,而這個戰區司令官也很不簡單。

施授良是李雲翔妻家侄女婿,李天凌的表姨夫,也是廉旭升的侄女婿,還能夠跟白止戰扯上關係。

在帝國軍隊里,能夠跟三大名帥,也是戰後三大家族扯上關係的,就沒有幾個。

當然,要是沒什麼才華,施授良也不可能獲得廉旭升侄女的青睞。

不說別的,在他年輕的時候,廉旭升簡直就是如日中天,不但是帝國陸軍實際上的最高統帥,還是名聲在外的權相。說得難聽點,廉旭升一直都已鐵腕著稱,在很多方面比薛遠征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施授良最大的特點,並不是內斂,是知人善用。

換句話說,如果是為將,施授良不算突出,可是讓他當統帥,在帝國陸軍當中,恐怕是無人能及。

按照坊間傳言,施授良是下一任陸軍參謀長的頭號人選,其實是唯一人選。

從這一系列的安排來看,周涌濤明顯在栽培丁鎮南。

至於反對由丁鎮那提出的新軍事學說,其實是政治上的需要,即身為帝國首輔,不能公開支持這種以滅國為目的的戰略理論。

關鍵還有,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

「按照最初的計劃,我們最快能在十年之內完成第三輪軍事變革,從而徹底的改變戰爭面貌。」

「只需要十年?」

白華偉點點頭,接著說道:「推動第三輪軍事變革的是技術進步,以及建立在新技術上的新戰術。只不過,不是我們在波沙灣那邊使用的武器裝備,而是按新軍事學說研製的新式武器。」

江文龍早就鎖緊了眉頭,因為這些是他第一次聽說。

「比如隱身戰鬥機,以及更重要的隱身轟炸機。不發生意外,前者肯定能夠在十年之內量產,而後者或許已經量產。在正式服役,並且取代了現在使用的戰鬥機與轟炸機之後,必然會改變戰爭面貌。」

「我們海軍呢?」

白華偉看了江文龍一眼,笑著說道:「當然有,而且更先進。如果到明年這個時候,大戰還沒有結束,肯定能看到。」

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白華偉的目光轉向了遠方。

航母的側後方,有一架直升機正朝這邊飛過來。從飛行高度來看,應該是來自後方的快速戰鬥支援艦,運送的貴重物品,比如需要精心保管的藥品,或者是一些很容易損壞的電子設備。

別看航母很大,卻無法裝上所有的必須品,在很多時候都需要補給艦。

就拿醫療來說,所有的航母都有醫療中心,而且規模跟縣級醫院相當。「陳炳勛」級的醫療中心,每天能為500人次的官兵服務,還有72張床位,能夠同時做3台手術,可是依然不夠用。關鍵是,航母上有差不多5000名官兵,相當於一座中型城鎮,自然少不了病痛疾患。

「有一點,我還沒有想明白。」

白華偉沒多問,把目光轉了過去。

「我們在進行軍事變革,其他國家也沒有拉下。迢曼帝國是否跟得上,還不大好說。紐蘭共和國卻不一樣,就算比我們差了一些,也不至於完全跟不上。那麼在十年之後,我們又有多大的優勢?」

「需要多大的優勢?」

江文龍愣了下,明顯沒搞懂白華偉的意思。

「你覺得,我們發起第三輪軍事變革,是為了在戰場上擊敗對手?」

「難道不是嗎?」

「如果擴大『戰場』的含義,這麼說沒錯。只不過,在傳統意義的戰場上,不但是大錯特錯,還本末倒置!」

「這……」

「只要紐蘭共和國跟著我們進行軍事變革,那就足夠了。」

白華偉說出這句話之後,江文龍才猛然明白了過來。

顯然,在丁鎮南的新軍事學說里,第三輪軍事變革的價值不在戰場上,是變革本身!

也可以說,軍事變革本身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鬥!

其實,波沙灣戰爭已經體現出了這個特點。

關鍵就是,在第三輪軍事變革所推崇的高技術戰爭當中,戰爭費用急劇的攀升,還跟採用的科技掛鉤。

不是正比,而是按幾何級數遞增。

採用的軍事技術越先進,發動與打贏一場戰爭的代價就越大!

這麼發展下去,最後必然會大到讓任何國家都無法承受。

拿波沙灣戰爭來說,如果第三次全球大戰沒有爆發,那麼由丁鎮南計劃的4個月的作戰行動,只是直接作戰開支就超過2000億金元,把作戰損失這些算上,總共會超過5000億金元。

這裡,還沒有算上戰後重建。

不說別的,只是沙烏地王室,就準備在戰後從王室基金當中拿出1500億金元,幫助遭受戰火荼毒的友邦進行重建。就算這個說法是誇大其詞,也反應出了一個問題,即戰爭確實太過昂貴。

其實,這等於提高了戰爭的門檻。

準確的說,是提高了進入「勝利者俱樂部」的門檻。

在完成第三輪軍事變革之後,就算髮動戰爭的成本沒有提高,打贏戰爭也會變得非常的困難。

這對遏制戰爭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就是,今後只有超級霸權有能力,也有財力去發動戰爭,從而讓戰爭成為征服者手裡的工具。

其實,這就是丁鎮南在新軍事學說裡面預測的未來。

正是如此,白華偉才會提到。只要紐蘭共和國跟隨帝國進行軍事變革,就只能按照新軍事學說的方式出牌。

實力最強大的兩個國家放棄打全球大戰的念頭,世界格局必然會幡然改變。

想到這裡,江文龍一下就愣住了,還顯得萬分驚訝。

「白司令……」

「你比我年輕,今後的成就肯定在我之上。更何況,你很了解新軍事學說,也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子。」白華偉長出口氣,停頓了一陣之後才說道:「只可惜,看清楚這個問題的不止是我們。」

「所以迢曼當局與紐蘭當局……」

白華偉點點頭,沒有讓江文龍說下去。「我把你叫出來,是希望你能保持清醒,不要因為遭到其他人反對就放棄自己的主張。在下一場戰爭到來的時候,就會輪到你們這些年輕軍官衝鋒陷陣了。」

說完這句話後,白華偉就轉身返回了司令艦橋。

江文龍在外面站了一會,在情緒冷靜下來之後,才返回司令艦橋。

白華偉開始透露的信息,實在是太驚人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