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鎮南在29日的凌晨,快天亮的時候才收到消息,而此時,前線的戰鬥已經進入到白熱化階段。

戰鬥在28日深夜打響,首先跟第十七裝甲師先頭部隊遭遇的是一支偵察分隊,最多就一個連的兵力。因為在深夜,而且是突然遭遇,所以在交火之後,梵軍的偵察連立即就往東撤退。

對於早就憋了一肚子氣的前線指揮官來說,顯然不會放過送到面前的戰功。

只是,在下令追擊之前,前線指揮官忽視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在與梵軍偵查部隊遭遇之前大約15分鐘,之前一直在傑伊瑟爾梅爾上空徘徊的那架聯合指揮機因為沒有能夠按照計劃跟加油機匯合,準確說是原本派過來的加油機,被臨時派去執行其他任務,所以不得不提前返航,接替的聯合指揮機才從瓜港那邊的空軍基地出發,最快都要1個小時後才能到達。

要說的話,正是聯合指揮機提前撤離,先頭部隊才沒及時發現迫近的敵人。

如果加油機按計劃到達,先頭部隊肯定能收到消息,至少提前幾分鐘知道前方有一支梵軍的偵查部隊。

千萬不要小看這幾分鐘。

處於戰鬥狀態的突擊部隊最多只要3分鐘,就能夠由行軍狀態轉變為突擊狀態,並且把作戰命令下達到每一個坦克車組。

導致加油機沒能按時前來的原因,是負責掩護的制空戰鬥機需要補充燃油。

簡單的說,在此前大約半個小時,一批梵羅戰鬥機從齋普爾那邊殺來,附近的制空戰鬥機全都被召喚前去攔截。在折騰十幾分鐘之後,那些梵羅戰鬥機才加速擺脫制空戰鬥機。因為是全速截擊,而且沒跟梵羅戰鬥機交火,所以大部分制空戰鬥機的燃油都已所剩無幾,為了保留最低先對的指控力量,也就只能臨時安排在附近待命的加油機為4架「戰-11」進行空中加油。

正是如此,才沒法給聯合指揮機加油。

梵羅戰鬥機發起的突擊,除了消耗掉制空戰鬥機的燃油之外,並沒有產生別的作用。

不過,這也不能責怪前線指揮官。

在與梵羅偵查部隊遭遇之後,前線指揮官就詢問了後方,協調聯絡員明確告知,聯合指揮機在轉向返航之前並沒有發現威脅,即在先頭部隊的東邊沒有梵軍主力部隊,而且接替的聯合指揮機也即將到達。

至於聯合指揮機提前撤離的原因,協調聯絡員並沒有告訴前線指揮官。

以當時的情況,協調聯絡員未必知情。

可見,前線指揮官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這只是巧合。

正是如此,先頭部隊才在沒有完全搞清楚戰場局面的情況下,全速追擊向東逃竄的梵軍偵查部隊。

直到闖入梵軍的伏擊圈。

戰鬥在29日凌晨0點20分左右打響,先頭部隊也就追擊了不到半個小時。

必須得說,經歷過波沙灣戰爭的考驗之後,第十七裝甲師的官兵,尤其是幾個戰鬥旅的官兵,個人素質都十分過硬。

雖然遭到突然襲擊,但是先頭部隊並沒被擊潰。

頂在最前面的第17103裝甲營是首當其衝,在短短几分鐘內,突前的三連就遭受了滅頂之災,13輛ZT-99B當中的11輛被摧毀,另外2輛被堵在道路中間無法動彈,而且包括連長與3個排長在內的數十名官兵當場陣亡。只不過,三連的官兵並沒有因為遭到伏擊而自亂陣腳,哪怕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也沒有潰散,反到通過頑強的抵抗,為跟在後面的部隊爭取到幾分鐘的寶貴時間。

三連在前面死戰的時候,緊隨其後的五連迅速的進入到戰鬥狀態,還通過反擊擴大了防線的正面寬度。

關鍵還有,五連是第17103裝甲營唯一的機械化步兵連,只有1個坦克排,另外4個都是步兵排,而且每個排都有4輛步兵戰車,算上連部的2輛,總共達到18輛,近距離火力非常兇猛。

利用這幾分鐘時間,五連站穩了腳跟,主要就是讓步兵就地構築防線。

與此同時,位於隊伍後面的第17304機步營也遭到攻擊。

所幸的是,在第17304機步營的後面,還有一個戰鬥營,之前在前面開路,因為有幾輛坦克的跑斷了履帶,而留下殿後的第17102裝甲營。關鍵是,該營落後了約5千米,沒有進入伏擊圈。

關鍵就是,梵軍不可能等到突前的第17103裝甲營衝出去後,再來合上包圍圈。

可見,這是非常典型的「斷頭截尾」伏擊戰術,只要投入的兵力夠多,那麼進入伏擊圈的敵人基本得全軍覆滅。

至於兵力,顯然沒什麼好擔心的。

按梵軍公布的戰報,此戰投入了1個裝甲師與1個機械化步兵師,還從另外3個步兵師各抽調一個旅,參戰官兵達到了32000人,出動600輛主戰坦克,480輛步兵戰車,以及其他車輛數千台。

關鍵還有,策劃與指揮伏擊行動的是紐蘭顧問。

要說的話,這也是伏擊戰能夠打成的關鍵所在。

就事後披露的一些內幕消息,在策劃階段,梵軍的高級將領堅持認為,動用這麼多主力部隊,至少得把突前的東方聯軍,也就是第171裝甲旅與第174機步旅全都包進去,並爭取一舉消滅這2個旅。

只看兵力,梵軍將領的要求不算過分。

第171裝甲旅與第174機步旅的總兵力12000齣頭,梵軍投入的兵力超過了32000,差不多是其3倍。

再把伏擊優勢算上,梵軍的優勢確實十分明顯。

可問題是,需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殲滅2個戰鬥旅?

在首輪交戰後,梵軍就沒了突襲優勢,還要面對強大的梁夏空軍,到時候憑什麼圍殲2個戰鬥旅?

等到梁夏空軍全力出動,被消滅的恐怕是梵軍。

別說梵羅軍隊,即便是西路軍團,也不敢妄言在一場戰鬥中消滅梁夏陸軍主力裝甲部隊的2個戰鬥旅。

關鍵就是,在主戰裝備方面,梵軍並沒有優勢可言。

第171裝甲旅與第174機步旅都是名副其實的主力部隊,前者擁有236輛ZT-99B,後者也有168輛,總共超過400輛。考慮到ZT-99B有更強的戰鬥力,完全能夠彌補200輛的差距。

其他主戰裝備也差不多。

至於官兵人數上的差距,對戰鬥力產生的影響,顯然沒有數字表現出來的那麼巨大。

不說別的,在第171旅與第174旅裡面沒有非戰鬥人員,而在梵軍部隊里,哪怕是中央軍的主力裝甲部隊,都有不少非戰鬥人員,而且主要還是高級軍官雇用的隨從,根本就不是軍人。

這些私人隨從占用軍隊名額,也只是要用納稅人的錢來支付佣金。

至於是否能夠作戰,那些手握大全的軍官,顯然不會想太多,畢竟基層士兵的戰鬥力本來就很差。在梵軍高層,就沒人指望依靠基層官兵戰勝敵人,似乎只要有了優秀的軍官,就能率領部隊打勝仗。

把官兵素質也算上,別說2個師,哪怕再增加2個師的兵力,也未必能一口氣吞下樑夏陸軍的2個戰鬥旅。

在大陸戰場上,西陸大軍取得的最佳戰果,只是擊潰了梁夏陸軍的一個裝甲旅,準確說是該旅在撤退的時候沒有帶走放在旅部的軍旗,結果落到了西陸軍團手上,讓西陸集團有了口實。

實戰當中,要想成建制的殲滅一個營,都十分困難。

正面交戰,梁夏陸軍的2個戰鬥旅能夠輕而易舉的擊潰梵軍的1個集團軍!

正是紐蘭顧問堅持,才把伏擊目標鎖定為先頭部隊。

事實證明,即便對付5個營,梵軍投入的兵力都明顯的捉襟見肘。

道理也很簡單,先頭部隊是在公路上行軍,而且是在追擊之前遭遇的偵查部隊,不可避免的要把隊伍拉長。在參戰兵力不變的情況下,梵軍沒辦法擴大伏擊圈的範圍,也就難以把先頭部隊一口吞下。

要說的話,在最初的幾分鐘,梵軍打得非常的順手。

不過,只持續了幾分鐘。

在很大程度上,這也證明了一個觀點,即梵軍更加適合打順水仗,在遇到意外,特別是遭受挫折之後,梵軍官兵的戰場表現就會急轉直下。往根本上講,這也是梵軍官兵素質不夠好的問題。

交戰開始後大約5分鐘,在戰場東邊,第17103營那邊,局面就發生逆轉。

關鍵,就是三連那兩台沒有被摧毀的ZT-99B主戰坦克!

在梵軍的裝甲部隊發起突擊,準確說是從公路兩側衝過來的時候,這兩台主戰坦克立即就成了梵軍坦克的夢魘。

短短的幾分鐘,兩台ZT-99B就用極為精準的炮火,摧毀了7輛梵軍坦克,而且還全都是最新式的M1A1。

也就這幾分鐘,梵軍就被打懵了。

在停止進攻的時候,梵軍甚至沒有找到那兩台ZT-99B,只大致判斷在公路上,不清楚其具體的位置。

不過,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公路上面擺著十幾台ZT-99B的殘骸,而且大部分都在熊熊燃燒,產生的濃煙肯定干擾了紅外夜視儀。

此外,梵軍的注意力在五連那邊,沒有留意已被擊潰的三連。

主要問題,還是在遭到反擊之後停止進攻,而不是說立即對進攻戰術進行調整,消滅反擊的敵人。

結果就是,在梵軍停下來重新部署進攻的時候,又有5台M1A1報廢。

進攻還沒打響就損失了1個連的坦克!

關鍵還有,因為遲遲沒發起進攻,梵軍正在喪失戰場主動權,至少後面的五連有更多的時間調整防禦部署。

等梵軍在0點40分左右重新組織發起進攻的時候,五年的步兵戰車已經散開,下車作戰的步兵也已占據有利位置。也正是如此,梵軍面對的是18台BZ-98上的重型反坦克飛彈與30毫米機關炮。

當然,還有100多名復仇心切的步兵。

別說梵軍的士氣已經因為進攻受挫而受到動搖,就算是氣勢如虹,也未必能夠一舉突破由一個建制完整的機步連守衛的防線。更何況,這條防線的寬度就只有幾百米,並不存在兵力密度不夠的問題。

正是如此,戰場東邊的突襲,迅速演變成強攻。

其實,在戰場西邊,梵軍面對的局面也非常的糟糕。

關鍵就是,沒把第17102裝甲營包圍進去。

雖然依靠突然襲擊擊潰了第17304機步營,該營的減員率超過了70%,基本喪失了作戰能力,但是受到第17102裝甲營威脅,梵軍的主力部隊沒在第一時間發起突擊,也就沒能合上包圍圈。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致命的失誤。

在戰鬥打響後,第17102裝甲營就丟下了那幾輛履帶受損的坦克,營長親自率領另外的32輛ZT-99B發起突擊。

讓32輛ZT-99B擺開了陣勢,還是在夜間,那可不是鬧著玩的小事情。

波沙灣戰爭就已經證明,ZT-99B的夜戰能力為當今最強。

關鍵還有,帝國陸軍糾正了在波沙灣戰爭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對主力部隊的ZT-99B進行了改進。

主要改進項目,就包括換上BZ-98步兵戰車上的那套紅外夜視儀。

因為配備的重型反坦克飛彈擁有6千米的射程,而且在突擊作戰當中,步兵戰車肯定是在主戰坦克的後面,與敵人的距離也更遠,所以帝國陸軍為BZ-98配備了性能最好,價格也更加昂貴的紅外夜視儀。

正是如此,在波沙灣戰爭中,ZT-99B甚至需要由BZ-98指引目標。

此後,帝國陸軍為所有一線主力部隊的ZT-99B更換了紅外夜視儀,把ZT-99B的夜戰能力提高到BZ-98的水準。

在正常情況下,改進之後的ZT-99B能在夜間發現4000米之外的坦克戰車。

配合最新的125毫米整裝穿甲彈,ZT-99B能在這個距離上,打穿絕大部分主戰坦克的正面裝甲。

只是,命中率肯定不會太高。

當然,配屬第十七裝甲師的ZT-99B全都進行了改進。

相對而言,就算出口給梵羅陸軍的M1A1沒在紅外夜視儀上縮水,其夜間的最大觀察距離也只有2000米。

雖然在動對動的戰鬥中,坦克的開火距離一般都在2000米以內,超過了2000米,精度就沒有保證,但是能看得更遠,也就能提前發現敵人,從而掌握主動權,比如避開敵人的鋒芒,從側面發起衝擊。

其實,第17102裝甲營就是這麼乾的。

準確的說,在第17102裝甲營發起衝擊的時候,該方向上的梵軍正在圍攻之前遭到伏擊的第17304機步營。因為沒有看到西邊的第17102裝甲營,或者說第17102裝甲營遲遲沒出現,所以充當預備隊的梵軍放鬆了警惕,靠前部署的一些坦克戰車甚至擅自投入戰鬥,隔著幾千米朝第17304機步營開火……

結果就是,在第17102裝甲營殺到的時候,梵軍被打得措手不及,精心部署的包圍圈就這麼被突破了。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第17102裝甲營的32輛ZT-99B幾乎逆轉了戰局!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