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金風玉露之時,天高雲淡,海風……腥咸!

鮮血也應該是這個味道。

站在碼頭,看著迎風飛舞的海鷗,聽著驚濤拍岸的聲音,方不為的瞳孔慢慢散遠,好像看到了戰場上炮火連天,血肉紛飛的畫面。

距他離開國內,已經大半年了。

珞珈山會議後,委員長考慮戰事日益嚴峻,如果得不到國際社會支持,中國根本支撐不了多長時間,便決定派宋子聞赴美尋求支援。

方不為秘密隨行。

他跟著宋子聞去美國,可不是去養病,更不是去探親的。

宋子聞代表委員長,向美國國會尋找支援,方不為則代表委員長,與美洲僑盟接洽,籌集軍餉。

在美國待了半年之後,宋子聞回了國,方不為又回到了南洋。

其實籌餉的事情,根本不用方不為操心。

他只是將國內的時況,平鋪直敘的告知了司徒美堂和於二君兩位老先生,這兩位便使出了渾身解數奔走。

不到九個月的時前,南洋僑盟籌款近五億,美洲僑盟籌款三億多。

委員長在一月份,與軍政,軍訓,軍令,以及財政等部核議,三八年的預算軍費才是二十億。

因為沒錢,其實最後只開支了十億過一些。

等於南洋僑盟獨力承擔了國民政府三八年一年近一半軍事開支。

所以委員長打算,讓方不為常駐南洋,兼顧美洲,專門負責籌款事宜。

但方不為卻不幹。

最多半年,他這一重身份就趨於完善了,也該到了回國效力的時候了。

關鍵是積分快用完了。

南洋可沒有那麼多的日本鬼子讓他殺。

聽到身後傳來熟悉的腳步聲,方不為微微的扯了扯嘴角,一絲冷笑一閃而逝。

「齊桑真是好雅興!」一口半生不熟的漢語在方不為的身後響起。

方不為裝做非常好奇的樣子轉過身,看到身後的來人時,大踏步的迎了上去,臉上全都是濃郁的親切之意。

「中村君,你怎麼也在這裡?」

站在方不為對面的,是一位標準的昭和男兒,身材矮壯,臉上帶笑,但雙眼中透著無窮盡的慾望。

「有一批職員要回國述職,我來送送他們!」中村禮貌的回道。

中村的表面身份是森下株式會社星洲分社的社長,真實身份則是日本海軍特務機關南洋分部的負責人。

老師是日本第二代對華諜報頭目,板西利八郎。

中村的師兄除了土肥圓賢二,還有留過日的蔡鍔將軍和蔣百里將軍。

沒錯,就是民國三個半戰略軍事專家中的前兩位。

北洋時期,中村隨板西利八郎,操縱控制中國政治,在中國政壇活躍了近十年。

後世以蔡鍔為原型拍的《護國大將軍》的電影中,就有他的鏡頭。

但這樣一個人物,在國內竟然少有人知?

要不是方不為靠著竊聽器,破譯了中村與日本參謀本部及對華特務機關,以及中村發給北洋元老級人物,現華北維持會會長王克敏的部分電文,不然還不知道自己竟然被這麼厲害的一個人物給盯上了。

這也證明,方不為的計劃成功了。

改頭換面,高調張揚大半年,方不為不信日本人不上鉤。

他不相信這麼巧,恰恰是他來碼頭接貨的時候,中村也湊巧來送人了?

八成是中村查到了自己出行的信息,故意製造了一場偶遇。

方不為現在姓齊,叫齊希聲,是南洋百寶丹醫藥公司的經理。

傳聞齊希聲與南洋四海堂的堂主齊無相是親兄弟。

但中村連查都懶得查。

因為這是百分之百的謠言。

齊希聲與那位神龍不見首尾的四海堂堂主唯一的聯繫,也只是名字有些關聯罷了,而且很是牽強。

大象無形,大音希聲……

除此外,還有傳聞,齊希聲還是「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也就是南洋僑盟副會長於二君孫女的緋聞男友。

中村查過了,也是訛傳。

齊希聲是打過這個念頭,但只是剃頭挑子一頭熱——於二君的孫女看不上他。

齊希聲真正身份,其實是美裔日僑。

他應該叫青木希聲才對。

他的父親齊浩垠,原名青木宣戶,其實是旅美日僑,西部淘金時期,隨父輩到了美國,而後流落紐約。

青木宣戶沒什麼謀生的手段,只能混幫派為生,機緣巧合之下,加入了紐約最大的華人幫派安良堂。

「齊」這個姓,是青木宣戶為了上位,拜了一位姓齊的華人幫派頭目為義父後改的,齊希聲的母親,就是這位頭目的女兒。

一個日本人,竟然隨自己的女人姓了齊?

簡直是帝國的恥辱。

中村一想起帝國軍部專門派人,去紐約秘密拜訪青木宣戶,被青木宣戶打出來的經過,就恨得直咬牙。

安良堂是美國最大的具有抗日色彩的華人社團,社團頭目與國民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更是國民政府抗日資金來源的主要提供者。

所以日本參謀本部一直設想,要從內部滲透,計劃斬斷華僑對民國的資金援助。

查到青木宣戶的身份時,參謀本部支那課上下簡直是欣喜若狂。

計劃有希望了。

但誰能想到,這竟然是一個假的日本人?

怕失去安良堂內的地位,青木宣戶連自己是日本人的身份都不敢承認。

好在他還有一個時時刻刻懷念帝國的父親,以及一個由祖父帶,大對帝國心生嚮往的好兒子……

「齊桑今天,又是來接貨的麼?」中村親爭的問道。

「對!」方不為笑著點了點頭,「今天有一批從中國運過來的藥品,需要我親自接收……」

「不知是什麼好東西,不知是否有幸,由我森下商會代為分銷?」

「當然可以!」方不為笑道,「我們兩家,本就是生意夥伴!」

對於此時南洋與日本兩地的民間來說,方不為的這句真心沒什麼問題。

南洋現在還是一片樂土,各地抵制日貨的呼聲並沒有國內那麼高,民間的商業來往一切如舊。

既便是抗日色彩最濃厚的僑盟,名下的不少產業,與日本商業團體的生意來往也很多。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