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控制住了褒中縣城後,快速命人去把自己的妻子接到這裡,他可不想讓別人要挾自己。

有的縣城官員在聽聞太守蘇固死後,就派人與張魯、張修取得聯繫,這些人表示可以承認二人的統治地位,但是要保持他們的官位。

張魯同意接納他們,但是遭到了張修的反對。

當初張修與蘇固一起爭奪漢中太守的位置,後來他失敗了,被趕到了巴郡,如今他好不容易回來了,如何能饒過那些效命蘇固的人。

張魯與張修因為此事吵了一架,張魯意識到自己要是想完全統治漢中郡,就要除掉張修。

他在找來自己的弟弟張衛商量此事,張衛毫不猶豫的支持自己的兄長,要是他兄長統治了漢中,他也會水漲船高。

商量好計策後,過了一天,張魯宴請張修,並稱呼張修為老師,為昨日的衝突道歉。

張修接到張魯的邀請沒有多想,剛踏進了房屋裡,埋伏好的刀斧手就把張修砍倒。

張修慘死之後,趁著張修的人馬沒有反應過來,張魯讓自己的部下吞併張修的人馬。

漢中畢竟是張魯的主場,一些張修的舊部就算是想報仇也沒有足夠的實力,大多數都選擇投降了。

至此漢中名義上被張魯統治了。

霍東返回了安邑城後,每日都要喝虎骨酒,他的虎骨酒有些不夠用了。

他惦記上自己後院的兩隻老虎,但一想畢竟是自己養大的,還是放過了這兩隻老虎。

李錄來到霍東的家中,由於走的急,他的額頭上已經出汗了。

李錄見到霍東直接張口說道:「主公,原冀州牧韓馥死了。」

霍東聽到後驚訝了,他說道:「怎麼死的?這袁紹都占領冀州了還不放過他?」

「聽說是自殺,但肯定與袁紹脫不了干係。」李錄說道。

霍東皺起眉頭思考起來,他要是袁紹肯定不會殺了韓馥,這會讓韓馥不少故將寒心,並且自身的名聲也會受損。

「主公,接下來我們怎麼應對?」李錄說道。

李錄現在越發覺得霍東打壓豪右、士族是對的,要不然以袁家影響力,并州會有不少的郡縣投靠過去。

現在并州與河東不止是郡縣主官是霍東的親信,連底層官吏都是他的人,並且恢復民身的奴婢與百姓也越發的富足,他們都是霍東的支持者。

可以說現在的河東與并州的百姓只知霍東而不知皇帝。

這讓袁紹無法用奪取冀州方法爭奪并州。

「現在袁紹估計還在消化冀州,他的根基並不穩固。我們還是按照原定的計策,繼續吸收黑山軍與流民。」霍東開口說道。

李錄點頭說道:「人口決定戰爭的潛力,要是未來關東與關中持續混亂,而我們這裡沒有戰事,將會有大量的百姓到來。」

「袁紹現在也不好受,大量的黑山軍可以隨時下山劫掠,他的目光暫時還不會放到我們身上。我們繼續安穩的發展。」霍東說道。

「主公,現在從河內郡逃過來的百姓越來越多了,並且河內郡的郡守是曾經被你打敗的張楊,恐怕袁紹早已經注意到這裡了。」

霍東看著李錄笑道:「如果這袁紹真惦記上了河東郡,我會把河內郡給打下來。」

李錄聽到霍東的話後有些擔心的說道:「河內郡無險可守,主公要是拿下這裡,將會與袁紹對耗,這樣會給別人機會。」

「現在與袁紹對耗的確有些得不償失,我們可以把河內郡的百姓遷移過來。日後在時不時的去河內郡放放馬,那裡將不會玩有耕地,將會是我們的馬場。」

李錄已經想到了那個場景,那時候袁紹很可能拋棄大部分河內縣城。

「現在只是我們的猜測,至少今年袁紹不會與我們動兵,他現在要消化冀州。」霍東站起來說道。

「等袁紹消化了冀州,我們那時候更加的強。」李錄笑著說道。

「我們不能任由袁紹發展,黑山軍、公孫瓚都是袁紹的對手,我們可以給袁紹添添堵。」

「主公,我可是聽說這公孫瓚在袁紹奪取冀州的時候,出兵攻打韓馥,當袁紹奪取冀州後,公孫瓚退兵了,這兩人應該是達成了同盟,他倆可不是對手。」李錄說道。

霍東摸著下巴琢磨道:「要是這樣可就有點麻煩了。冀州與幽州相連,我得讓二人打起來,我才能安心。」

霍東與李錄為應對袁紹商討起來。

袁紹此時在鄴城裡有些頭疼,他沒有想到韓馥會自殺,外界肯定傳是他逼死韓馥的,接著他不由地想起了一個叫朱漢的人。

當初他一直想把韓馥趕走,畢竟韓馥在冀州做州牧這麼久,有一定的影響力,要是韓馥後悔讓出州牧位置而起事,會有一定的麻煩。

許攸主動請命,他說會解決此事。

冀州投靠袁紹的官員中有一個叫朱漢的,此人在韓馥為冀州牧時候不得重用,甚至還遭受韓馥打壓。

許攸找到朱漢,透漏出袁紹對韓馥的不滿。

如今韓馥只有一個將軍頭銜,手下卻沒有一個將士,這讓朱漢動了心思。

朱漢正想討好袁紹,而且打韓馥還能報私憤。

於是他的帶著一些人衝進了韓馥的住地。韓馥跑得快沒有什麼事,但他的兒子被朱漢打斷了腿。

朱漢完全不知道自己被當刀使了,他還以為袁紹會封賞他。

袁紹後來直接處死了朱漢,並且親自向韓馥道歉,保證不會讓此事再次發生。

韓馥意識到這次的事情可能是有人唆使的,於是他離開了冀州去投奔張邈。

袁紹通過朱漢不僅把韓馥趕走了,而且用朱好的人頭安穩住冀州的官吏。所以說有事別著急沖在前面,容易被人利用。

本來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但萬萬沒想到韓馥不明不白的死了,而且韓馥是他派遣使者去見張邈時死的,這更加讓他有口難辯。

使者終於辦完事回來了,袁紹問找來使者問是怎麼回事。

使者回答道:「我奉主公之命去遊說南面各郡守與冀州通商,當見到張邈時候,韓馥也在旁邊。然後我與張邈在一旁小聲說話,有可能這讓韓馥起了疑心,他藉口要去方便離開屋子。不久後,有僕從來了,說韓馥用書刀自殺了。我看韓馥自殺了,趕緊派人通知主公,然後我繼續去其他郡。」

袁紹苦笑了一下,他讓使者先退下,繼續思考如何能把韓馥之死的影響降到最低。

董卓去長安的路上不時能看見路邊的屍體,越接近長安,路上的屍體越密集,一群野狗視若無人的繼續吃。

這種景象對董卓沒有多大影響,他是軍隊中成長過來的,從屍山血海里殺出來的。

這對那些士族、豪右也沒有多大的影響,死的只是百姓而已!

這裡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人!只是死了這麼多人影響了他們的心情,不時發一句感慨。

董卓來到長安城中,百官都來迎接。

董卓挑起來馬車上的帘子,看著百官,說讓皇甫嵩前來迎接,他雖然饒了皇甫嵩一命,但心中對皇甫嵩怨氣還沒消失。

百官聽到董卓讓皇甫嵩去迎接,有的人看笑話,一些皇甫嵩好友為他擔心。

皇甫嵩此時老了許多,人也越發消瘦,他來到董卓的車前,直射跪拜下去,他趴在地上,緊閉雙眼,不讓眼淚溢出。

董卓沒有想到皇甫嵩會向他行如此大禮,他這一刻對皇甫嵩怨氣消散許多。

董卓下車扶起皇甫嵩,他看著皇甫嵩的老態龍鐘模樣,竟然生起一絲心軟。

他沒有再為難皇甫嵩,然後他帶著眾位官員一起入城。長安正式進入董卓的時代。

孫建開始正式管理褒中縣,並且派兵控制了褒斜道。

但孫建很快就接到張魯的命令,讓他毀掉斜穀道,並且會派張衛來檢驗。

這斜穀道是褒斜道靠近關中的一段道路。

孫建召集親信苦思良策,棧道蜿蜒崎嶇,山脈能擋住視線,最終決定毀掉棧道能看見的一小部分,在應對完張衛後,然後暗中修復。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