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超等人被押送出住處,他們看著這些兵士緊張起來,懷疑自己即將被押送到刑場。

「這是要帶我們去哪裡?」李廣超有些心虛的問道。

這些兵士看都不看問話的人,繼續押著五人走,這讓五人越發的擔憂起來。

五人被帶到了官署的一個屋子裡。

於正認識那個屋裡的三個人。

最年輕的是州牧,這個人官最大。相對年輕的是太守,另一個老者為郡尉。

霍東開口說道:「你們是想留下來種地,還是回到太行山都可以,走的人會給一點糧食。說說吧,你們怎麼選擇?」

於正不知道州牧話中的真假,他孤身一身,了無牽掛,留下來最可能保住性命,他率先說道:「我願意留下來種地。」

李廣超等人面面相覷,最後李廣超站出來說道:「你們當真會放了我們?」

霍東看著這幾個猶豫不決的人,這些人都認為自己很重要,其實在霍東眼裡,他們不如會耕地的百姓。

蘇呂開口說道:「趕緊做決定,別讓我們替你們做決定。」

李廣超咬了咬牙說道:「我選擇走!」

接著兵士給了他一小袋糧食與一小包鹽。

李廣超木然抱著糧食的站在那裡,不知道接下來如何做。

「拿完糧食就可以走了。」蘇呂開口說道。

李廣超回過神來,他轉身走出了屋子,看沒有兵士阻攔,他趕緊拿著糧食出了官署,向著城門走去。

其他三人見此也選擇拿糧食回太行山,屋子裡只剩下於正了。

霍東笑著對於正說道:「你要是後悔了,現在重新選擇還來得及。」

於正嘆口氣說道:「原本我在我們村一里地種的最好,後來賦稅越來越重,種出來的糧食都不夠交的,然後我就選擇當匪了,但我發現當匪也吃不飽,每天還提心弔膽。如今能安心種地,也算滿足我的心愿了。不知道會把我安置到哪裡?」

霍東想了想說道:「你就在上黨郡吧。」

其他的黑山軍被送往北地郡了,此人在黑山軍有一定的影響力,把他單獨安排到這,省的此人與利用影響力形成小團體。

令狐昌說道:「我們會把拿出五畝軍屯田給你,前兩年交三成收穫,兩年後交二成,種的年頭越多,你交的糧食越少。明日你就可以領到種子播種了。我會讓人帶你去辦理地契,還會給你安排個住處。」

接著於正被一個官吏帶走了。

令狐昌開口對霍東說道:「主公,這些太行山上的百姓沒有多少吃的了,我們是否可以派一些兵士在他們來的路上接應一下。」

蘇呂說道:「我也認為應該去接應一下,有時候有不少人就因為一頓飯而餓死,我們在半路上接應不止可以救活不少人,還可以制止百姓為吃的互相劫掠。」

霍東思考一會說道:「接應可以,但一定要準備妥當,小心黑山軍過來偷襲。在那裡建立好營地,沒準日後我們會從那裡攻入太行山,要是兵力不夠,可以與我說,我從河東調些兵士過來。」

「上黨郡的兵士夠了,我會從潞縣與屯留再調集一千兵馬過來,足以確保壺口關的安全。」

蘇呂拒絕了,他們上黨郡的事情讓河東郡出兵幫忙有些掉臉面。再者,經過黑山軍攻城後,他認為這些黑山軍對壺口關造成不了威脅。

霍東看這裡的事情處理差不多了,他的腰也養的差不多了,他就起身返回了安邑城。

太行山一個棚區,一個近五十的老婦人正匆忙的走著。

她來到一個用樹枝搭建的棚子,樹枝上面鋪了大量的乾草,可以防雨雪。

當近入棚子裡看見兩個孩子後,她懸著的心放下了,現在大家都缺吃的,有些人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兩個孩子中,女孩七歲左右,男孩五歲左右,看見老人回來後,都趕緊撲了過來,他們太餓了。

老人從懷中把野菜拿出來,現在周邊的野菜都沒了,要想挖得深入山林,兩個孩子太小走不遠,她又背不動,只能讓孩子躲棚子裡不出來。

老人每次出去都怕兩個孩子不見了,但不出去三人都得餓死。

老人檢查一下留下的火種,把一些乾草鋪在火種上,不一會幹草就開始燃燒了,她把藏起來的釜拿出來,放到火上,往裡倒入水。

老人要處理野菜了,回頭看見兩個孩子正在把野菜往嘴裡塞,她趕緊奪過來。

小男孩立馬就哭了起來,小女孩本來不想哭的,看見弟弟哭了起來後她也跟著哭了。

老人對兩個孩子的哭聲無動於衷,孩子還能哭動,就證明身體沒有問題。

老人小心的清理野菜上面的土,今天運氣不錯,她還撿到了幾個蘑菇。

處里好的野菜與蘑菇放入釜中,等待熟了就可以吃了,她的肚子也餓的咕咕直叫。

終於熟了,兩個孩子見大母(奶奶)不理他們後早已經停止哭聲,正翹首以盼釜中的食物。

老人手裡拿著樹皮隔熱,然後小心把釜取下,接著保留好火種,生火實在是太難了。

待食物不是那麼燙後,老人拿出兩個殘破的碗,一個碗里倒的全是湯,另一個碗里有近半碗是乾的,而釜里剩的幾乎都是乾的。

老人把半碗乾的遞給女孩,男孩吃著釜里的,老人拿著全是湯的碗喝了下去,味道實在是不怎麼樣,強喝了下去,恢復了一些精神。

兩個孩子也覺得煮後的野菜難以下咽,覺得生的更好吃,但老人生活經驗豐富,知道煮熟後吃更安全一些,她喝完湯看著兩個孩子吃下去。

兩個孩子吃完了,老人把釜重新藏好,碗也收好後,她帶著兩個孩子出去到附近看看是否能找到吃的。

要是找到足夠明天吃的,她就不用冒險進入深林之中了,也可以確保兩個孩子的安全。

路上不時的見到其他人,這些人幾乎都是老人與婦女,男人基本都去下山搶糧去了。

老人憑藉經驗找到一處長蘑菇的地方,這種蘑菇能吃,她趕緊飛快的把蘑菇采了,然後放入衣服里藏起來。

兩個孩子也笨手笨腳的采蘑菇,老人看著孩子采碎的蘑菇有些心疼,但這些夠明天吃的了。

老人看太陽要下落了,帶著兩個孩子回去。

路上遇到一個抱著兩歲左右孩子的男人,男人看著歲數比老婦人還要大。男人抱著孩子攔住老婦人。

老婦人把兩個孩子推向自己的身後,拿著木棍戒備的問道:「你要幹什麼?」

男人盯著老婦人說道:「換孩子不?你家有兩個孩子,留下男孩就可以了,用女孩跟我換,這樣都不用挨餓了。」

小女孩意識到了什麼,緊緊的抓住大母的腿。

阿婆看下孫女,孫女有些眼睛中沁滿淚水,雙手越發用力抱著腿。

老婦人抬起頭對著男人大吼道:「我不換,滾開!」說著就揚起手中的木棍。在這裡你不能弱了勢頭,否則會讓人認為你好欺負。

老男人沒有勉強,在山上多的是人換,他抱著孩子走了。

老婦人看到男人走後舒了一口氣,她剛要走,發現小女孩還在用力抱住她的腿。

老婦人摸了摸女孩凌亂的頭髮,小女孩終於鬆開了,老婦人帶著兩個孩子回到了棚子裡。

老婦人又把藏起來的釜拿出來,蘑菇不能長時間放置,否則會生出蟲子。

她把蘑菇放在釜里,然後放在火坑中,這樣的溫度可以保證蘑菇不生蟲子。

晚上老婦人躺在乾草上,她的左右各一個孩子,小男孩已經睡了。

小女孩問道:「大母,我阿父什麼時候能回來?」

「快了,你阿父快回來了,睡吧。」老婦人說著側過身,然後用手有節奏的拍在女孩的身上。

小女孩過了一會就睡著了。

老婦人沒有睡意,她為自己的兒子擔心,每次下山都有不少人回不來。

翌日,老婦人沒有再出去。而是開始整理棚子上的草,她把石頭與粗樹枝壓在乾草上。天氣陰沉,風還不小,得做好防雨,不能讓風把乾草吹走。

雨剛開始淅淅瀝瀝,漸漸成了瓢潑大雨。

棚子還是有地方漏雨,老婦人在棚子裡角落裡守著兩個孩子。突然棚里暗了起來,有人進來了。

老婦人趕緊拿起木棍。

「阿母,我回來了!」

老婦人聽到動靜後把木棍放了下來,她臉上溢出了笑容,眼睛也紅了起來。

小女孩撲到男人身前叫著阿父。小男孩被吵醒了,他睡眼朦朧的坐了起來。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49章太行山上)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東漢末年生存記》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