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婦人聽到盧里的喊聲有些迷糊,她張口問道:「他們是誰?」

盧里還在興奮之中,他笑著說道:「他們是上黨郡的官軍,我認得他們的鎧甲,肯定是他們。」

老婦人還是有些疑慮,這要是進了山大王的窩,兩個孩子很可能活不了。

盧里看出了阿母的擔憂,他說道:「我先去看看,阿母你帶著兩個孩子在這裡等待我。」

盧里說完就把孩子放下來,然後向著營寨走去。

老婦人看著兒子遠去的身影非常的擔心,害怕兒子一去就回不來了。

但他們一家已經走不動了,只能祈禱這裡是上黨郡官府建立的營寨了。

盧里越接近營寨,他的心裡也越忐忑起來,他害怕這裡不是接應他們的。

盧里看著營寨門口的近百的兵士,這些兵士都身著鎧甲,戒備著四周的動向。

有兵士看見衣衫襤褸並且乾瘦的盧里,他們拿著兵器戒備著。

盧里舉起手來說道:「我是來投靠上黨郡的,我是太行山上的人。你們是上黨郡的漢軍嗎?」

兵士並未放下戒備,開口說道:「對,官府讓我們在此接應你們,你們來了多少人?」

盧里聽到後高興的說道:「我們一家四口。」

「你讓你的家人一起過來吧,營寨裡面有吃的,等到了一定的人數,會護送你們到達上黨郡。」

盧里聽到後大喜,他趕緊去招呼自己的家人過來。

老婦人躲在灌木叢中,她看到自己的兒子與那些人交談,不一會盧里向著之前孩子的躲藏地方跑去。

老婦人見到兒子平安無事,她站起身返回孩子的藏身地。

「阿母,他們是官府派來的,我們有救了。」盧里見到老婦人高興的說道。

「沒想到官府竟然會來接我們。」老婦人感慨的說道。

「他們與之前的官府不同,他們不僅給百姓救命糧,還給百姓土地。」盧里說道。

「要是我們有了耕地,就又有家了。」

兵士看到真的是只有一家四口過來後,才稍微放下了警惕,讓一兵士領著這四人進入營寨里。

盧里一家人都好奇的打量著四周,裡面有箭塔,不時的走過一隊兵士,這些兵士走路非常有規律。

兵士把他們帶入一片帳篷區,這裡是專門安置流民的,當流民達到五百人後,就會被一隊士兵押送到上黨郡。

盧里發現帳篷區里已經有不少的流民,大傢伙穿的都是破衣爛衫,都被餓的瘦骨嶙峋。

兵士指著一個帳篷說道:「你們暫時住在這裡,幾天後就一起前往上黨郡。」

盧里他們聽話的鑽進了帳篷里,小女孩還用手摸著帳篷,她第一次見到這個,比她之前住的棚子好多了。

「你們有碗嗎?開飯的時候需要用碗領。」兵士又說道。

老婦人聽到後連忙說道:「我們有碗。」然後把碗拿了出來。

兵士看了一眼點了點頭說道:「這裡有廁所,你們想方便的時候就去問兵士怎麼走。等到開飯的時候兵士會來召集。」

兵士說完就離開了這裡,重新回到營寨外面。

老婦人聽說要在這裡住幾天,就開始打掃起來,把碗、釜都拿了出來,其中家中最重要的東西釜要藏起來。

盧里看著阿母開始挖坑藏釜,他開口說道:「阿母,這裡有官軍把守,沒有人敢在這裡偷東西。」

「那可說不準,現在相信什麼都別信人。這釜可是咱家最珍貴的東西了,一定要保存好。」老婦人還在挖坑。

盧里見勸不住,只好無奈的去幫忙挖坑。

太陽向西斜的時候,兵士開始敲鑼讓流民拿著碗集合排隊。

盧里他們不知道排隊是什麼意思,但看見大家站成一條直線,他們也拿著碗排著。

軍隊的食物還是老三樣,肉湯、白米飯、饅頭。

盧里一家領完後回到了帳篷里。

白凈的大米飯澆上了肉湯,泛著誘人的色澤。

小男孩最先忍不住了,他直接用手把米飯送到了嘴裡。

「開始吃吧。」老婦人開口說道,幾人開始吃了起來。

老婦人把小男孩的碗奪了下來,然後喂他。

小女孩第一次吃到大米飯,她用樹枝不斷地往自己嘴裡塞,塞的太多了,再加上吃的急,把她嗆住了,咳嗽了一下,不少白米飯噴了出來,她趕緊用手撿起來重新塞到嘴裡。

老婦人留了一手,她收起來兩個饅頭,剩下兩個饅頭一人一半。

他們第一次吃到這麼好吃的東西,但感覺還沒吃到半飽,這讓他們意猶未盡。

他們在這裡待了兩天,開始向著上黨郡前進,這兩天讓他們緩過來一些疲勞。

當盧里一家聽說要出發後,竟然對此地有些不舍,這裡的東西太好吃了。

大約有八十個兵士護送著近五百的流民。

他們早上出發,到了日落之前能到達一個小一些的營寨,然後在這個營寨里吃飯,並且還要住一晚,第二天再從這個營寨出發。

這些小營寨就是為流民做準備的,每個營寨之間差不多是流民一天的行程。

盧里他們就這樣不愁吃喝的向著上黨郡前進。

霍東回到了安邑後,他一直跟進印刷術的進展。

雖說有了錢的激勵,讓這些匠人都努力的改進,但技術、材質上還是有些瑕疵。

有些印章在印了多次後就開裂了,使得字有些模糊不清。

距離能大規模印刷書籍還差一些,但現在已經能小規模印刷。

霍東拿著幾本印刷好的書籍觀看,陳石在一旁有著忐忑的等待著。

霍東看的這四本書中,有一本是部分的漢律,一本是算術,還有一本是軍規,一本是收集的辭賦。

霍東大致的掃了兩眼,他說道:「不錯,暫時就這四本嗎?」

陳石趕緊說道:「《易經》、《尚書》、《禮記》、《公羊傳》、《左傳》等也將會陸續的印刷出來。」

霍東說道:「那就先印刷這四本。現在一天能印出多少本?」

「因為有的印章開裂需要更換,一天大約能印出來一百三十本。」陳石回答道。

「造紙廠的產量能跟上嗎?」霍東又問道。

「因為停止向外販賣書冊,紙張現在能供應上。」

「印章開裂的辦法還是沒有解決嗎?」霍東又問道。

陳石小心的回答道:「有人想用泥巴製作,有人想嘗試用其他樹木看看效果,現在主要就這兩種方法,並且都在嘗試。」

「可以都嘗試,當其他書籍印出來後第一時間拿給我。」

陳石趕緊答應下來。

霍東在送走陳石後,陷入了思考。

現在也就是在農閒的時候,各個村子裡的孩子、青年能讀書識字。教書的人幾乎都是從軍隊中下來的人。

到了農忙的時候,不管是老人孩子都忙著,沒有時間讀書。

現在也就是安邑的百姓有點餘糧和余錢,所以你想開正式的在各村辦學堂根本就不行,生產力都還不夠呢。

現在最大的學堂就是霍東的軍隊,其次是北屈的訓練基地,這兩個地方為霍東提供了骨幹力量,讓他不愁擴張後的管理人員。

霍東帶著四本書冊來到了官署。

霍東找到李錄之後,把四本書遞給李錄。

李錄有些疑惑的接過來翻看,越看他越震驚,這裡的字不是寫出來的。

「現在每天能印刷出一百多本,我想要把推廣一下教育,你有沒有好的辦法?」霍東喝了一口茶水說道。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