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知道南城外可能有敵人的騎兵埋伏著,可是他沒得選了,城池的其它三面都被敵人進攻著,只有南城門有一線生機。

楊秋帶著三百多騎兵還沒跑多遠,就見前面有至少兩千的騎兵在等帶著他們。

楊秋見逃跑無望後就帶頭投降了,楊秋沒有指望這些羌人會拚命抵抗,這些羌人打順風仗還可以,但讓他們迎難而上那是太難了。

沒準楊秋剛下達殺敵的命令,這些羌人就會把他綁了,然後邀功請賞。

霍東順利的攻下了狄道城,許多羌人直接投降了,霍東進城時,俘虜都被控制了起來。

「將軍,此人就是馬騰、馬壽成。」典韋指著地上的屍體說道。

霍東看見馬騰的屍首已經分離,便命人做個棺槨,然後安葬下去。

霍東讓大軍休整了兩日,繞後便向著安故縣殺去。

安故縣之前只有兩千多守軍,當他們聽聞狄道城已經被攻破,並且馬騰已經戰死後,便有許多羌人逃走了,霍東的大軍輕鬆的就攻下了城池。

然後大軍又休整了兩日,霍東命令趙雲帶著本部的一千五百騎兵與一千步兵去剿滅隴西郡的羌人部落,接著派了一些民兵駐守城池,然後帶著剩下的大軍前往金城郡。

韓遂本來還想著霍東與馬騰兩敗俱傷,沒想到霍東只用了不到半個月時間就打敗了馬騰。

韓遂聽聞馬騰之死後心裡有些空落落的,不禁想起兩人之間的恩怨。

要是沒有霍東,他們二人去關中時會有大量的收穫,也不會損失大量的兵馬,二人的關係也不會破裂。

韓遂越想越氣,開始破口大罵霍東。

屋子裡的奴婢看著狀若瘋癲的韓遂都瑟瑟發抖,生怕韓遂把怒氣撒在她們的身上。

霍東的大軍來到勇士與榆中時,發現城裡根本就沒有敵軍,霍東知曉這是韓遂因為兵力不足,不得已把這兩城給放棄了。

霍東的大軍繼續前進來到了金城,這裡並未被韓遂放棄,金城是韓遂的大本營,韓遂無論如何是要堅守的,就相當於河東郡對於霍東的重要性。

韓遂手裡現在只剩下兩千多將士,為了能守住城池,他把城裡的女人都抓了壯丁來到城牆上守城。

霍東又開始修建營寨,然後打造攻城器械。

圍城五天後霍東就準備攻城了,現在已經進入九月,天氣開始轉冷,霍東想早點結束戰鬥撤回去,這樣可以省的讓後方送來冬衣。

攻城進行的非常順利,只用了一次衝鋒就攻上了城牆。

城池眼看守不住了,韓遂選擇投降,只要能活著,他相信以自己的影響力只要回到涼州,將來還可以重新拉起一支隊伍。

韓遂大聲喊著投降,並且報上了自己的姓名,兵士本來都準備接收俘虜了,聽到「韓遂」這個名字後抬起手就是一箭。

霍東對待羌人政策歷來就是殺死領頭的,然後把他們分散安置,讓他們脫離部落這個概念。

韓遂在羌人里的影響力不小,霍東更加不可能留下他了。

大軍順利的攻下了金城,霍東讓大軍休整兩日,然後選出治理隴西郡與金城郡的官吏。

霍東又讓岳雲與韓當帶兵剿滅金城郡與涼州黃河附近的羌胡人,剩下的大軍開始陸續的回撤。

袁紹此時有些急躁,並不是因為公孫瓚,現在公孫瓚已經完全處於被動局面。

公孫瓚不止要面對袁紹的大軍,還要應對劉和與鮮於輔的軍隊,現在的公孫瓚是內憂外患,根本無法給袁紹造成多大的困擾。

袁紹所憂慮的是霍東居然打敗了李傕、郭汜占領了關中。

現在霍東已經占據并州、河東郡、關中,半個涼州還有益州的兩郡之地,擴張速度太快了,讓袁紹有些猝不及防。

本來袁紹以為霍東攻打關中會付出不小的傷亡,可以削弱霍東的實力,可是張濟、郭汜、段煨先後向霍東投降了,這樣霍東不僅實力沒有損失多少,還增加了不少的兵馬。

袁紹召集自己的謀士與將領們商議如何對抗霍東。

商量半天也沒有太好的對策。

畢竟袁紹與霍東之間有太行山脈隔絕著,太行山上還有大量的黑山軍,而且袁紹還未解決掉公孫瓚,這時候要是再與霍東大戰,無疑會失去如今的大好局面。

袁紹見手下的人不同意現在與霍東開戰,便無奈的嘆口氣說道:「暫且不討論霍東的問題了。現在陛下馬上就要到雒陽了,諸位認為我們應該怎麼做?」

眾人聽到袁紹的話都是心中一凜,事關皇帝便沒有小事。

沮授率先站出來說道:「使君如今已經徹底占據冀州,將士驍勇善戰,士族歸附,使君應該迎接皇帝,把都城設置在鄴城。挾天子而令諸侯,積蓄兵勇拉攏士族,討伐那些不聽號令之人,區區霍東也不敢公然與使君對抗,到時候誰又能阻擋住使君?」

眾人被沮授的話驚了一下,沒有想到沮授居然能說出「挾天子而令諸侯」的話,漢庭雖微但並未消亡,在四海之內還是有不小的影響力的。

袁紹思考了一會兒,然後看向其他人,袁紹不想上面有個皇帝壓著,他覺得自己四世三公的牌面已經夠了,再加上他曾經想要立劉虞為帝,劉虞拚死不從才沒成,如今再迎接皇帝顯得有些尷尬。

郭圖看見袁紹的反應後,立馬就知道沮授說的不怎麼符合袁紹的心意,他立馬站了出來。

「如今天下群雄並起,不少人慾稱帝,如果把天子迎接過來,需要動輒請示,如果聽從,不可避免的會削弱自己的權勢,如果不聽從就相當於違抗皇命,迎接天子會給自己帶來太多的不便。我想占據地利的霍東沒有把控天子,就是出於以上的考慮。」

郭圖的話一說完,袁紹就不由自主的點了點頭,不少人見袁紹比較認可郭圖的意見後,頓時站出來表示不應該迎接皇帝。

這些人已經摸透了袁紹的性子,你要是說的話符合袁紹的心意,那麼你就會被袁紹重用,反之你說的話就算是對的,但如果不稱袁紹的心意,你就會被袁紹冷落一段時間,並且隨之袁紹的地盤越來越大,這種趨勢越大明顯。

這就導致許多人不堅持己見,袁紹想聽什麼,他們就說什麼,畢竟他們只是「打工」的,只需要讓「老闆」滿意就行,現在這股風氣越來越嚴重,袁紹也越來越自大。

雖然還有幾人說迎接皇帝的好處,但袁紹最後拍板決定不迎接皇帝,並且催促部下進攻公孫瓚,等滅了公孫瓚後,他就能有餘力對付霍東了。

霍東的好大哥袁術現在都想自己稱帝了,就更加不想迎接皇帝了。

霍東先回到了長安,看這些俘虜的安置情況,這些俘虜中有許多人之前是關中的百姓,被迫參與了李傕、郭汜等人的隊伍,現在重新有了耕地與住處,他們非常的滿足。

還有一些人之前就是在董卓帳下效力,殺人他們擅長,種地就不行了,而且他們也不願種地,霍東滿足了他們不願種地的意願,讓他們去礦場挖礦。

接著霍東又來到了張濟這裡,讓張濟淘汰隊伍里的一些老弱病殘,霍東會給這些人安排住處與耕地。

騎兵變化不大,那些騎手已經騎了多年的馬了,步兵裁撤的就多了,畢竟霍東一直秉承著精兵的策略。

淘汰完後,張濟的手中還剩下騎兵兩千一百多,步兵一千五百多。

接著霍東派來一些人過來與張濟的部下比試,誰贏了誰就當伍長、什長與隊長。

霍東不可能任由張濟的人掌控軍隊,否則張濟一個命令就能帶著部下叛逃。

而比試是最能讓人信服,張濟的那些部下疏於訓練,根本不是霍東派去人的對手,而且霍東的人還識得文字,懂得算術,連張濟都無話可說。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