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東收到孫柳送來的消息,孫柳已經順利的占領了蜀郡的北部。

蜀郡北部沒有兵力,那些城池主要被士族、豪右掌控著,但這些大族大部分族人不是戰死,就是成為了霍東的俘虜,根本就沒有什麼抵抗能力,只能開城投降,因此孫柳非常快速的占領的蜀郡北部的城池。

霍東又拿出鎖著的箱子,開始挑選治理蜀郡北部的官吏。

現在霍東比較關心在蜀郡屬國的李異,李異身邊聚集了約一萬五千的益州兵士,這些兵士之前大多數都是趙韙的部下,有的隨著李異投靠了劉璋,有的是是看趙韙已經成敗勢,帶著人投靠了李異。

張濟與徐晃帶著本部兵馬來到了徙縣,先突襲了一部分再城外的益州兵,張濟與徐晃加在一起有七千多的騎兵,偷襲了有六千多的益州兵的營地。

大部分的益州兵都被俘虜了,張濟帶著手中的兩千多騎兵看守俘虜,順便等待他的一千多步兵與製作攻城器械的人,另外還有四千多押送糧草的民兵。

徐晃帶著本部的將,近五千騎兵往徙縣城殺去,想要趁著敵人沒有防備奪下城池。

但當徐晃帶著騎兵來到徙縣時,卻發現這裡的城門都已經關閉。

徐晃、張濟帶著騎兵突然偷襲益州兵的營地時,還是有一些益州兵看情況不妙,騎著馬逃到了徙縣城,讓徐晃沒有再次偷襲成功。

徐晃的騎兵無法強攻城池,只能先找合適的地方修建營寨。

李異帶著部將在城牆上,他臉色沉重的看著圍在城池周邊巡視的騎兵。

「我們已經來到了徙縣,但霍東還是派兵殺了過來,看來這個霍東是要趕盡殺絕了。」一個高個子的部將開口說道。

「現在劉璋投降了,我們這支兵馬就顯眼了,霍東當然想要把我們除之而後快。」

「這個劉璋也是個廢物,本來以為他怎麼也會堅持到明年,沒想到居然這麼快就被霍東打敗了,而且還成為霍東的俘虜,讓各個郡縣投降。」

「現在別管劉璋了,我們在城外的兵馬肯定是無法進城了,現在我們只剩下約九千人了,現在圍在城池的敵軍騎兵少說也有四千,後面還不知道有多少的敵軍,我們的當務之急是該想怎麼應對敵人。」一個矮壯的武將說道。

其他人聽完後都轉頭看向李異,等待李異的決斷。

李異雖然一直沒有說話,但部下們剛才說的話都被他聽在耳里。

「看情況敵軍暫時不會進攻城池,我們先下城。」李異說完就走下了城池,眾人趕緊跟上。

眾人來到屋子內,門被關上,外面有兵士把手著,不讓其他人靠近。

李異坐到正上方,看著諸位將領說道:「屋子裡的都是自家兄弟,要是有什麼好辦法,都可以說出來。」

「將軍,如今我們成為了孤軍,沒有其他援軍可以支援我們,再者我們糧草沒有剩下多少了,就算是堅守城池也守不了多久,不如……」

李異看著此人說話有些猶豫,便開口說道:「我剛才已經說了,想說什麼就可以說什麼。」

「不如我們還是投降吧,霍東自從進攻益州開始,還沒有聽說有他攻不下來的城池,連成都城都沒有堅守住多少天。」

此人的話一說完,屋子裡的眾人開始議論起來。

一個矮壯的漢子大聲說道:「投降也不是不可以,但要讓霍東保留我們的兵權。」

「對,無論如何也要保留住兵權,沒有兵,我們可就是什麼都沒有了,到時候人為刀俎,而我為魚肉了。」

不少人都堅持保留兵權,李異其實也不想放棄兵權,他這段時間習慣了自己在地方上稱王的日子,現在突然讓他成為一個無權無勢的百姓,這讓他有些難以接受。

李異看著諸位將領說道:「那好,我們先守住城池,與城外的敵軍展開談判。都管好各自的兵馬,要是城池丟了,我們可就不只是沒有談判的本錢,甚至連性命也要不保。」

張濟帶著後續部隊押著俘虜與徐晃匯合後,見到了城裡派來的使者。

徐晃、張濟見了李異派來的使者,當聽到這個使者說要保留軍權才能投降後,張濟與徐晃對視了一眼,知道沒有談判的必要了,二人深知霍東不會同意的。

徐晃沒有直接回絕,而是對使者說他要請示一下霍東,等收到命令之後再給李異答覆。

徐晃把使者送走後,就讓姜塗抓緊製作投石機,然後準備寫信把這裡的情況告知霍東。

「公明兄,如今現在益州產糧高的地區基本都被將軍掌控了,並且由於佃戶、奴婢、百姓都獲得了耕地,使得我們已經扎穩了根基,反觀李異他們沒有外援,沒有補給。因此我建議暫時不著急進攻城池,只需要圍而不打就可,時間拖的越久,城裡的敵人會越慌,而且你我的主力都是騎兵,他們不太善於攻城。」張濟在一旁建議道。

徐晃認為張濟的建議比較合適,便把張濟的建議寫到信上,派快馬送往成都。

在徐晃的印象里,張濟很少表達自己的看法,有可能是因為降將的原因,使得張濟向來比較小心謹慎。

晚上的時候徐晃設宴招待張濟,這是二人第一次沒有他人一起吃飯,二人沒有飲酒,在軍中執行任務的時候,是禁止飲酒的,沒有戰事時,方才可以適當飲酒。

二人邊吃邊聊,剛開始主要是徐晃說,到後來二人熟悉了,張濟也參與進來。

張濟吃完飯回到了自己的大帳之中,發現自己的侄兒正在等待著。

「叔父,這次攻城我願意為先鋒。」張繡請戰說道。

「打仗不只是比拼雙方的勇猛,還要比拼糧草與主將的決斷能力。我與徐公明交談了一下,我建議他先圍而不打。」張濟說道。

張繡聽到後嘆口氣道:「自從我們投到霍東的帳下還未立過大功,不少兄弟覺得有些抬不起頭。」

「告訴他們不用著急,霍使君之志絕對不小,他不會安於現狀,將來肯定會與袁本初、劉景升、曹孟德這些諸侯發生戰爭,讓他們做好訓練,會有不少仗打的,有仗打還怕沒有立功的機會?」張濟反問道。

「我聽聞不少部將曾經建議霍使君稱王,但每次都被霍使君拒絕了,如果霍使君有野心,為什麼不稱王呢?」張繡問道。

「高祖曾言: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現在稱王容易招致天下諸侯共同討伐。如今霍使君雖沒有王者之名,卻有王者之實,而且我估計霍使君並未看得上王這個稱呼。」張濟說道。

張繡不敢置信的說道:「莫非使君想要稱帝?!當初董太師權傾朝野,兵馬之盛,無人可擋,都沒有稱王、稱帝。」

「當年董太師沒有治理地方的人,只能依靠那些士族中人,而那些士族只是表面服從太師,暗中在謀劃如何除掉太師。而霍使君卻不同,在軍中教兵士學識,治理地方都用自己人,不僅使得霍使君能牢牢的把控住地方,還使得兵士知道只要自己拚命訓練、殺敵,就能成為官吏,所以兵士無不奮勇殺敵。霍使君如此布局難道只是為了一個王嗎?等到天下諸侯無法與之對抗時,就是變天之時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