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已經出發了吧?」

「待我從窗戶看看他在沒在屋。」

「他不可能走了,我一早就讓僕人盯著這裡,僕人說元直沒有出來。」

徐庶聽到交談聲後喊了一句「誰呀?」便起身去開門。

徐庶打開了門,看見諸葛亮、崔鈞、石韜等人,他們手裡還拿著東西。

「你不是說今日要出發嗎,怎麼還未起?莫非是元直兄改變主意了?」崔鈞張口問道。

「非也,只不過是我睡過頭了。」徐庶說道。

「我們給你送行來了,這些衣服、履你拿著,另外州平還給你準備了一匹馬,上面還有給你準備的糧食。」石韜說道。

徐庶有些發愣的接過了東西,心裡湧現出感動。

「事先說明白了,那匹馬是我借給你的,將來你要功成名就了,你要還我的。」崔鈞知道徐庶為人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施捨,因此才這麼說的。

徐庶穿好衣服,諸葛亮把食盒打開擺好,這裡他最小,當小弟的眼裡有活。

石韜打開了一壇酒說道:「這壇酒可不便宜,荊州這裡產不了,是從河東那裡販賣過來的烈酒,今日我們一人一碗,給你送行。」

徐庶趕緊把屋子裡能裝酒的東西都拿出來,眾人有舉著碗,有人舉著罐子,石韜直接用酒罈。

眾人圍在一個桌案前站著吃喝,歡聲笑語掩蓋了離別之愁。

眾人吃完後便幫徐庶收拾起來,然後幫著綁到馬上。

徐庶衝著眾人拱手道別,然後就翻身上了馬。

房子是崔鈞給他找的,如今歸還給崔鈞。

徐庶一路北上,當進入弘農郡的時候,發現這裡比南陽郡蕭條不少,許多村莊都空無一人。

徐庶進入一個村子裡時,碰到一些面黃肌瘦的匪徒,這些匪徒拿著木棍想要搶奪徐庶的馬匹。

徐庶這個八尺高的漢子是練家子,之前也靠著武力混出了一定的名聲,對付這些站都站不穩的匪徒那是手拿把掐,砍傷幾個攔路的人,衝出包圍後,便騎馬揚長而去。

徐庶自此小心了許多,也不隨便進入村莊了。

越是深入弘農郡,徐庶越是心驚,他沒有想到弘農郡竟然會變成如此破敗。

徐庶來到了盧氏城不遠處,他不敢進入城裡,害怕進了裡面就出不來了。

盧氏城的城門大開著,但徐庶卻沒有看見有幾個百姓出入。

徐庶原本想著到城裡會好一些,然後在這裡買一些吃食,但現在這個城池恐怕已經被哪個「大王」給占領了。

徐庶放棄進城,選擇繼續北上。

徐庶現在是有錢也沒地放花了。他不由的感謝崔鈞、石韜、諸葛亮他們給他準備了一些糧食,而且糧食袋子裡還有一個煮飯用的鼎。

只是取火有些困難,有時下大雨,火種滅了,徐庶只能幹嚼生米,壞了肚子。

徐庶這時候有些羨慕馬,馬不用吃熟的東西照樣可活。

徐庶終於來到了渡橋口附近,這裡有一群兵士在把守,這些兵士都身穿甲冑,手持長槍或者長戈,腰間還掛著環首刀,不少人甚至還背著弓弩。

徐庶此時的樣子與流民沒有太大的區別,蓬頭垢面。

兵士見過不少的流民,但是沒有見過牽著一匹馬的流民,兵士有些狐疑的問道:「你是流民?」

徐庶看見兵士阻攔他,便有些緊張的說道:「在下乃是前來河東求學的,並非流民。」

「從哪裡過來的?」兵士邊問邊開始搜查起來。

徐庶以為這些兵士要搶他的東西,有些無奈的說道:「從荊州來的。」

「隊長,沒有弓弩、甲冑。」兵士搜查完後說道。

「放行。」隊長一揮手,兵士讓開了道路。

徐庶沒有想到這些兵士真的只是搜查一下。

徐庶看著滾滾黃河,有些心驚膽戰的牽著馬匹過了渡橋。

過了渡橋後,徐晃回頭看了一眼,他終於踏入了河東郡了,現在已經是六月中旬了。

徐庶重新騎上馬,繼續前進,然後看到了井然有序的農田,地里已經長出來青青鬱郁的麥苗,有些百姓正在拿著鋤頭在地里除草。

看見這些勞作的百姓,徐庶頓時心裡踏實了不少。這說明河東郡沒有像弘農一樣民不耕作,都成匪了,到了這裡終於可以不用再擔心被搶了。

徐庶來到一個水渠邊上洗漱一下,這水渠修建的很是平整,一看就是平時百姓沒少維護。

順著水渠走,徐庶看見一個沒有看見過的東西,這像是一個小屋,上面有個大風輪被風吹動,他好奇進去查看,發現裡面都是齒輪結構。

徐庶觀察一會,明白這是通過風吹動上面的大風輪,然後齒輪導動,把河裡的水運到了水渠里,讓百姓通過水渠灌溉耕地。

徐庶新奇的研究了一會兒風車,這讓他對河東郡有了一些好奇。

接著徐庶來到一個村莊裡,這裡的房子排列有序,村子中間有一條平整的路。

村子裡的老人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他們坐在門口的樹下交談著,徐庶見這些人向他看來,點頭表示友好。

「後生,你是外來的吧?」一個年長者說道。

「對,來此地遊學。」徐庶點頭說道。

「在村子裡除了官家的馬,是不允許騎行的,村子裡人多,馬要是受驚了容易傷到老人、小孩。要讓里長看見你騎馬進村,定要教訓你一頓。」老人說道。

徐庶趕緊紅著臉下了馬,然後對著老人施禮表示感謝。

徐庶牽著馬繼續前行,路過麥場,看見一群婦女正在坐在柳樹下編筐、編草履,還有搓麻繩的。

徐庶不想被這些婦女指指點點,加快了腳步,接著看見了一個大院子,還有一長排的房子。

徐庶估計這是村裡最有權勢家的,當他騎馬從這大院子路過的時候,聽到了一群孩童正在誦讀:故知音者樂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偉之。故聞其悲聲,則莫不愴然累欷,撇涕抆淚……

徐庶知道這是王褒寫的《洞簫賦》。

徐庶伸著脖子向著院子看去,一群孩子正在搖頭晃腦,徐庶沒有想到一個村莊的孩童居然誦讀賦,這讓徐庶感覺匪夷所思。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