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兄!這些罪名,你已經查實?!」

以左僉都御史李尋歡為首的監察御史們突然覺得自己好廢物。

折騰這麼些天,最終只找了文頡的兩條罪名。

看看人家大理寺少卿楊大人,一夜的時間,文頡就已經有七條大罪了!

「清源兄,你說的這些可有證據?!」

證據當然得有,就算沒有證據,也得創造證據!

楊清源從檔案之中,取出了兩個布袋!

其中就是之前在文府「找到」的碎紙片和武功秘籍!

「這是從文府之中找到的證據,至於文頡豢養的死士,刺客還關押在大理寺的地牢之中!在文頡的府上也搜出幾套鎧甲!兵刃無算!一切都是有據可查!」

李尋歡看了楊清源手中的證據,對著一旁的幾個監察御史說道,「諸位,還得辛苦你們和大理寺的同僚對接一下!去簡單清點一下文府死士的數量。」

待到眾多監察御史離開之後,李尋歡在再次打開奏疏和證據!

「楊兄!這些證據是假的吧!」

楊清源聞言,眼中露出笑意。

若說朝中最了解的楊清源的人,李尋歡必然穩居前三,這封奏疏實在太不像楊清源的風格了!

之前楊清源的奏疏,說理清楚,證據完整,條理清晰!特別是對案件的分析和斷罪在朝中的首屈一指!別無二家!

但是李尋歡現在看到的這封奏疏,罪名疊加,證據鏈也不完整,與楊清源平日的風格大相逕庭。

「這可不是我的奏疏!」

楊清源的話讓李尋歡微微一愣,但隨即反應了過來!

這種奏摺的風格,他太熟悉了!

「這是……」

「這是我替李兄所寫的奏疏!」

果然,如李尋歡所料,這本奏摺是按照都察院監察御史的風格所書。

監察御史可風聞奏事,證據?!那是什麼?!

都察院要是有證據就不是彈劾你那麼簡單了!而是直接請你去都察院喝茶了!

相比一般的監察御史,楊清源的這封奏疏已經算是證據充分了!

「楊兄此舉目的為何?!」

「殺文頡!正天道!」

李尋歡不明白,殺文頡為何要用這種手段,以都察院目前找到的證據,判文頡一個死刑綽綽有餘!

楊清源搖頭苦笑,李兄的政治敏感度依舊不夠。

昨日程青松已經提點兩人,但是李尋歡並沒有懂程青松話里的意思!

「李兄,你們都察院給文頡定下的罪名是殺人和姦淫吧!」

「難道如此之多的人受害,還不足以讓陛下殺他!?」李尋歡反問道。

「以文頡之罪,可曾冒犯陛下?!」

「不曾!」

「以文頡之罪,可曾作亂謀逆?!」

「不曾。」

「以文頡之罪,可曾動搖社稷?!」

「……不曾。」

李尋歡已經明白楊清源話中的意思。

「難道在陛下眼中,這上百人命!還不值得文頡一死?!」

楊清源沉默不語。

文頡在動手擄掠的時候,都是調查過那些女子的背景的,都是神都四周縣城的農家女子、商賈妻妾。

這些人要不是無權無勢,即便是知道了文頡的身份,也不敢伸冤。

偶爾有一些頭鐵,不懼文頡的人,也被文府的家丁、死士處理了!

底層百姓,在這個時代是沒有人權的,民意之中沒有他們,青史之中沒有他們。

若是這一百多條人命可以換來帝王在青史之中的一句「仁德寬厚」,那大多帝王皆是求之不得。

李尋歡接過楊清源手中的奏疏,「文頡之罪,當誅!」

「那就拜託李兄了!」

-----------

今日御書房中,顯得有些擁擠。

鳳陽勛貴的代表中山王徐忠壽、宋國公馮成,赫然在列。

至於楊清源的最佳對手,鳳陽勛貴的豬隊友,衛國公鄧鎮卻不在現場。

上次的事情實在是把鳳陽勛貴給嚇到了,衛國公鄧鎮對楊清源的幫助實在是太大了!

嚇得這次鳳陽勛貴都沒敢帶上他!生怕他再次帶崩全場。

除了鳳陽勛貴,還有錢牧謙、於延益、長孫輔機、李宏毅四位大學士,管理宗人府的誠王。

以及都察院正、右都御史程青松,刑部尚書衛東來,大理寺卿少楊清源,左僉都御史李尋歡。

「陛下!前左屯衛大將軍文頡之罪,皆於奏疏之中言明!其罪查有實據,罪臣文頡有負天恩、罪大惡極,臣等不敢專斷,唯伏陛下聖裁!」

周帝打開了奏摺,上書六條大罪!

姦淫、殺人、枉法、勾結倭寇、豢養死士、私藏兵甲!

這份奏摺是刪減版的!有些事情,不能拿到明面上來說!

比如文頡勾結趙王麾下大將。

這中山王府的大小姐徐妙怡便是趙王正妃。

完整版的奏疏,在昨日夜間,李尋歡、楊清源便連夜入宮,奏請天子。

-----

昨夜,御書房中。

「李卿,你奏疏所言之事,可屬實!?」

「回稟上位,皆查有實據!其中部分罪狀,是由楊大人發現的!」

周帝將目光轉向了楊清源。

「楊卿!?」

楊清源上前半步,「陛下,臣於翠華山張家村抓獲文頡之時,也同時抓獲了其豢養的死士、刺客合計五十四人!其餘十六人因為反抗抓捕被當場擊殺!」

「七十名死士?!」

周帝心中已經信了七分。

「不僅僅是死士,半年之前,為大理寺剿滅的殺手組織『判官剪』也與文頡有所勾結,其匪首崔判官,唯文頡之命是從。」

「那其中的勾結倭寇、趙王可有實證!」

李尋歡從袖中取出了兩隻黑色的絲綢布袋,由隨侍的西廠廠督雨化田遞交給了周帝。

周帝打開第一個布袋,其中所裝乃是一些未曾燃盡的碎紙片和兩個信封!

「上位,這是微臣在搜查文府之時,從一堆灰燼之中找出的碎紙片,此外還有未曾燃盡的信封兩隻!」

周帝也從中取出了信封,其中一個應該是文頡給對方回信用的,上書,吾弟張世美親啟。

張世美此人,周帝是知道的,那是趙王麾下親信大將,燕城指揮僉事。

再看手中殘餘的紙片,上方有著「燕城指揮僉事」,「才華倍勝於吾」、「北境戰事」、「練兵」等關鍵詞。

周帝心中已經確信此事!

有的時候,殘缺的證據,比完整的證據,更有說服力。

在人的潛意識裡,自己推測出來的,永遠比別人告訴你的,更可信。

7017k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