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剛,唐門又有人來報,唐門又死了個長老。

楊清源也是服了,這唐門真的是倒大霉,這才幾天啊!就死了三個元化了。

楊清源原本還覺得是明月心搞得鬼,但是唐煉死的時候明月心已經被他給抓了,現在這個長老死的時候,明月心又一直關押在六扇門中,所以這件事情也不是明月心做的。

那就耐人尋味了!

難道此刻的渝州城中還潛藏著一個洞玄境的輕功機關雙料高手,可以輕鬆地潛入唐門之中。

還是說,這真的就僅僅是唐門的內鬥而已。

李長源帶人前往了唐門之中,而楊清源則開始對於這些私鑄銅錢的追查。

渝州郡衙之中,楊清源正老神在在地坐在高堂之上。

下方站著渝州郡的太守和通判。

「不知楊侯何時到的渝州啊!」

楊清源面上神色不變,心中確實不以為然。

他可不信這倆老狐狸不知道他在渝州六扇門。

楊清源雖然並未在渝州故意表露自己的行蹤,但是也從未故意掩飾。

若是說這渝州郡衙的一二把手對楊清源的行蹤絲毫不知道,就是打死葉劍寒,他也不相信了。

而且唐家堡在此地紮根多年,地方的父母官,若是不能與唐門交好,執政也沒有那麼容易。

楊清源臉上露出莫名的笑容,「怎麼?張太守和陳通判不歡迎本侯?」

這歡迎才有鬼,楊清源現在是益州黜陟使兼都察使,就是來查益州的吏治的。

這不抓幾個貪官污吏,也做不出成績,交不了差啊!

而且麟德天子登基三年,如今大局已經穩定,內閣也已經改組成功。

內閣首輔錢牧謙年事漸高,對於政務也儘量放給王華等人去處理,而他自己開始修書立著之路,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立德,謂創製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立德不僅是自己持身守正還要引領風氣;立功,自不待言。

這倆錢牧謙是沒有機會了,所以只能在立言上想想辦法。

他本就是天下文宗,著書立傳也是應有之義。

所以朝政大權便過渡到年輕人手中。

王華雖然不是名義上的次輔但他已經入主中極殿,漸漸從內閣首輔錢牧謙的手中接過行政之權。

麟德君臣將行新政,自然也要開始提拔新人了。

但是位置只有那麼多,有人要上去,那就自然需要有位子空出來。

所以京察、大計就開始了!

原本被貶謫永安一三系,紛紛被召回、上任。

所以,當楊清源來到益州的時候,益州官吏人心惶惶,生怕這位爺是來大開殺戒的。

事實也證明這位爺確實下手夠狠,在蜀都府幾乎端了大半官吏。

現在楊清源駕臨渝州郡衙門,讓張太守和陳通判心中感到深深的不安。

「我瞧著兩位有些緊張啊!」

張太守下意識地開口說道,「不緊張,不緊張!我等只是猝不及防!」

「啊?」楊清源臉上的表情有點怪異,這詞用的,防什麼?

「不,我等只是束手無策?!」

「啊?!」

楊清源的表情快繃不住了,你這個官不會是買來的吧!這什麼文化水平啊!

「不,我等只是……」

別說是楊清源了,一旁的陳通判都看不下去了,「楊侯,張太

守年事已高,只是見到楊侯代天子駕臨渝州,一時激動,難以自持。」

「啊!對對對!」張太守立刻借著這個台階下了,他是不是沒文化,他只是真的菜。當年考舉之時,文化水平就很一般,但家中是潁川望族,這才勉強捐了個貢生,當了這個官。

「原是如此,那倒是我誤會張太守了,我原本還以為張太守不歡迎本侯呢!」

張太守擦了擦額頭上微微滲出的汗珠,「下官以渝州官吏,對於楊侯駕臨是望眼欲穿啊!只盼著楊侯襜帷暫駐,多多提點我等啊!」

楊清源大致知道這倆肯定乾淨不了,也是有事的,只是現在還沒查出來。

不過他現在沒法細緻地查,這事交給胡云冀就行了,等他查完蜀都府,再來這一趟。

年輕人,就是要多磨礪!

這胡云冀今年應該還不到五十吧,正是承擔重任,為國效力的大好年華!

「慚愧啊!我今日來並不是來見兩位大人的,反倒把二位都給驚動了,是我的罪過了!」楊清源嘴上說著慚愧,但臉上沒有絲毫慚愧的意思。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

戰戰兢兢地坐在了椅子上,還只敢坐小半個屁股,腰背比他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直。

這場景看著好笑,但內里還是對於權力的天然敬畏。

「渝州的市面上有些私鑄的銅錢流通,劉戶曹可知道?!」

楊清源這個問題,就讓劉望成緊張了起來,「侯爺,這私鑄之幣,雖然是朝廷明令嚴禁的,但其利潤之豐使其在民間屢禁不止啊!」

「這事我是知道的!別說是你們益州,就算是神都之中也難免有私鑄的銅錢。我說的是渝州郡中大量的私鑄銅錢?!」

劉望成強行維持臉上的表情,「侯……侯爺說笑了,渝州城中雖然有私鑄的銅錢,但卻沒有大量泛濫這一說啊!再說了,您也說了,這私鑄銅錢是難以避免的。」

這種事情不管有沒有,只要不是鐵證如山,那都不能承認啊!劉望成可不傻。

更重要的是,私鑄銅錢這事很難證實。除非真的是滿市場皆是私鑄銅錢,且一眼能分辨,不然哪有那麼容易證實啊!

「本侯今日差人去渝州城內的大小店鋪里買東西了!」

「……」劉望成突然有些摸不著頭腦,楊清源突然說這個是為了說明什麼?!

「從這些店鋪里找回了大量的銅錢!」

楊清源讓人帶去的都是銀錠,指明了要找銅錢。

「去了一百四十三家店鋪,每家都找回了大量的銅錢,隨後本侯差人對這些銅錢進行了檢查,在其中發現了大量的私鑄銅錢,平均每十枚銅錢之中就有三枚私鑄的,這個比例可不小啊!劉戶曹!」

採集樣本,然後取平均數,算是最簡單的統計方法了,雖不能說完全準確,但也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劉望成聞言,背後已經有大量的冷汗滲出。

「劉望成,如此大規模的私鑄銅錢,你卻沒有發覺,未能及時上報,使得朝廷財政蒙受巨額損失,你這是瀆職!」

楊清源剛剛還和善的面容突然變得冷厲了起來。

劉望成的心態原本就一般,再加上他和楊清源之間巨大的地位差距,立刻被楊清源嚇得癱軟在椅子上。

但即便是如此,他也亦是在猶豫,他怕自己說出來之後,有些人不放過他。

楊清源也是這方面的熟手,知道劉望成在猶豫什麼,當即開口道,「劉戶曹,本侯也是算是粗通武藝,在剛剛張陳兩位大人離開之後,本官就以天遁傳音之法將你我兩丈之外屏蔽。」

劉戶曹看著楊清源的雙目中透出清澈的無知,他一個文吏,懂什麼天遁傳音啊!

楊清源只好解釋道,「這是一門江湖上的高深武功,此刻我們二人的對話聲音不會傳到兩丈之外。」

對於楊清源這話,劉戶曹也是將信將疑,不過楊清源的威名傳揚天下,劉戶曹也是有幾個江湖上的朋友的,最終還是信了楊清源的話。

「楊大人,實在不是卑職無能瀆職,放任私鑄之錢泛濫啊!小人在兩年之前就已經發現了私鑄銅錢。這些私鑄的銅錢比之朝廷所鑄的銅錢所含雜質更多,更脆、更易折斷。」

「既然你已經有所察覺,那為什麼隱瞞不報!?」

「卑職當時就已經告知了太守大人!可張太守他說……他說……」

「他說什麼?」

劉戶曹被楊清源的話嚇了一激靈,眼前之人可是能一言決他生死的,甚至可以一言決太守與通判的生死。

「他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私鑄銅錢追查起來紛繁複雜,難以朔其源頭,若是上報,反倒顯得他們執政無方,既然這些銅錢並沒有真的影響什麼,那就不要上報了!」

楊清源沒有說話,表示了對於這個說法的認可。

這不僅僅是益州一地,天下的官吏都有這種心態,出了事情先捂起來,不要讓上面知道。

能先自己處理的,就先自己處理,或者乾脆也不處理了,只要不事發,那就當沒事發生。

「那你知不知道這銅錢是何人私鑄的?」

「楊侯明鑑!卑職實在是不知啊,卑職只是個戶曹,手下就只有幾個文書,太守不表態,卑下根本沒人手去察查此事啊!」

劉戶曹這話術也是官場必備的套路,甩鍋。

甩鍋不僅僅是上官對下屬的,下屬也可以甩鍋給上官。

當然這是僅限於上官基本要倒台的時候,領導領導,那肯定是有領導責任的。

劉戶曹雖然不知道張太守最後會如何,但是就憑這件事,他的烏紗帽就已經摘了一半了,渝州的官場也可能被清洗一遍。

既是如此,那就抱緊楊清源的大腿,掀翻張太守來保自己的小命。

「此事我會查證的,若是真的如你所言,那你的罪責可以減輕幾分。」

「謝楊侯!」

劉戶曹剛感覺自己身體不是那麼虛弱無力了。

楊清源的下一句就讓他如墜深淵,「劉戶曹,這唐門每年要孝敬你多少銀兩啊!?」

「這……楊侯恕罪啊!」

劉戶曹剛剛還覺得自己渡過難關,結果被楊清源反手一擊,打得心態崩潰,「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

「楊侯,小人也是一時湖塗啊!這才收了唐門的銀錢!不止小人,這渝州城內,大大小小的官吏,基本都拿過一頭啊!」

「幼,你們這還能拿雙薪啊!」楊清源聽著心中毫無波瀾,這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他為大理寺少卿之時也有大量的商人權貴送禮,只是他不缺錢,才能抵禦這種誘惑。

要說這事,責任在太祖高皇帝,他老人家給的俸祿實在是太低了!

但凡是個正常官吏,都不可能夠花,你總不能指著天下每個官員都是海剛鋒,都是於延益!

楊清源經歷得越多,看得便越分明,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有些事情本不是一蹴而就的。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