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蒼派流雲快劍張博雲,少林寺十三絕僧玄澄。這兩個人都是江湖上的元化境中的佼佼者。

他們兩個還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六扇門緝盜司的巡捕顧問,也就是合同工。

巡捕顧問是六扇門為江湖上願意和朝廷合作,卻又不願意加入朝廷的高手設置的崗位。

楊清源在執掌大理寺、六扇門之時便定下了以江湖制江湖的方針。

在大周想要徹底禁絕武林人士,這無異於天方夜譚。而且武林人士也有武林人士的作用。

以武林之義士制武林之賊匪。

江湖上對於朝廷有好感,可以拉攏人,不在少數。

天下人所求,多半是名利權,這些武林高手也未必能免俗。

為名,六扇門可替你傳揚天下;為利,六扇門不敢說多有錢,但他的上級,大理寺是真有錢;為權,那可太好了,想要權力,就必須進入體制之內,一旦進入了體制,就會受到制衡。

一般來說,齊州、青州,也就是齊魯之地的武林高手,都會選擇進入大理寺、六扇門之中,獲得一份正式的編制。六扇門、大理寺、東西兩廠……各司的武者中有近兩成是青州、齊州的人。

而豫州、冀州的武林中人,雖然不像齊州和青州之人對於編制這般看重,但也是較為熱衷的。

而最不願加入朝廷的是揚州南部和越州北部的武者,他們大都是散漫自由。楊清源為這一類人開發出了新的管理方法,登記合作制。

凡正道習武之人,多講求行俠仗義。

那麼怎麼行俠仗義的效率最高呢?!之前沒有定論,但是現在有了。

抓捕六扇門通緝令上的惡徒,就是效率最高的方式。

第一,這些惡徒基本都是經過六扇門調查,確認犯下滔天大桉之輩。

其二,這些惡徒的賞金都不會太低,別看這些武林人士行走江湖,但不是每個人都像武當集團有限公司的楊副董事長這樣有錢的。

其三,就是名聲問題了,六扇門聯合天機樓在江湖上發行了江湖版的「邸報」。

這邸報,又稱「邸抄」並有「朝報」「條報」「雜報」之稱,四者皆用「報」字,是專門用於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情報的新聞文抄。

楊清源在此基礎上,將其改良,由天機樓編輯內容,六扇門審核發行。一旦通緝榜上的大盜被擒拿,江湖邸報必然會發稿。

這一波,名利都有了,還行了俠義之事,一舉三得,誰能不愛?!

而點蒼的流雲快劍張博雲就是巡捕顧問之中的佼佼者,他的輕功劍法都是不俗,被他抓獲的大盜,不下五個。

而玄澄大和尚則是剛剛在六扇門緝盜司登記,雖然武功更甚張博雲但是在追蹤方面卻是一個小白,所以選擇了和張博雲合作。

看到張博雲和玄澄的身影,靜修和尚,阿不,應該叫他王大光,顯得有些慌張。

這倆,他一個也打不過。

張博雲一手點蒼派的流雲九劍,雲澹風輕,不著痕跡;玄澄自不待言,一人精通少林十三門絕技,單就這一項,堪稱少林數百年第一人。

打肯定是打不過的,王大光是悍匪,不是沒腦子。

就在兩人靠近之時,王大光未折斷的左手,捂著右臂,突然灑出了白色的粉末。

這玩意,就是闖蕩江湖必備的利器,生石灰粉。

聽著很low,然其作用遠遠超出一般人的想像。

生石灰粉眯對方的雙眼,使得對方進入了致盲狀態,若是敵人武功較低,失去視野之後,陷入慌亂狀態,那便可以直接反殺。

當然張博雲和玄澄這個級別的元化境高手,對於聽聲辨位肯定是有基本的掌握的,反殺自然是機率小風險大的,不過可以趁此機會逃跑。

而且生石灰的影響還不是暫時的,一旦這玩意入了眼,你還不能直接用水去洗。

生石灰一旦遇水,就會放出大量熱量,極易灼傷雙目。

王大光的這一招顯然是在張博雲和玄澄的意料之中。

就在王大光出手的瞬間,玄澄踏前一步,身上的僧袍被氣勁鼓起。

袈裟伏魔功,少林七十二絕技排行中,排行為第六十七名,排名不高,但是一般只有歷代主持會去修煉。

只見玄澄一把扯下了身上寬鬆的僧袍,揮動之時布滿真氣,這些生石灰粉尚未完全散開,就被玄澄的僧袍給裹住,完全收束在一起。

「哈哈哈,這點凋蟲小技,也敢在你佛爺面前班門弄斧?!」

這話,讓一旁的楊清源聽著滿頭黑線,玄澄這貨還是和當年一樣,這一口一個「佛爺」,再配上他這個形象,真的怎麼看怎麼像反派。

甩出生石灰粉的王大光,自然也不會愣在原地,在甩出石灰粉的同時,王大光向著四周也甩出生石灰粉,根本不在乎會傷到周圍的無辜之人,然後頭也不迴向著窗戶撞去。

他精通少林身法——八步趕蟬,習得此功,練至高深之處,八步之內,趕上飛蟬,如探囊取物。

眨眼之前,王大光已經背身向著窗戶撞去,此刻他還眯著眼睛,防止生石灰粉誤傷到自己,同時還能看清楚張博雲和玄澄的追擊之勢。

然而讓王大光沒想到的是,他沒有看到張、玄二人的追擊之勢,卻看到了不可思議的一幕。

剛剛被他甩出石灰粉,明明已經擴散,但此時卻像是時光倒流一般,自然的收束聚會,化為一個球落在地面之上。

這等手段武功,已經超越了王大光的理解,即便是九華山上洞玄境的高僧,也未必有這等修為。

不過情況危急,王大光也顧不上到底是何方高人出手,就要向九華山上逃去。

他在九華山剃度出家,受九華山高僧庇護,便是張博雲和玄澄來歷不凡,恐怕也不敢輕易對他動手。

更何況玄澄還是佛門之人,那就更要賣個顏面了。

然,就在王大光落地,要再度發力,施展八步趕蟬之時,突然感覺右腿一陣劇痛。

定睛看去,右腿不知被什麼東西貫穿,而一支竹箸斜插入他身前的地面,竹箸之上不帶一絲血跡。

「何方高人?!」

王大光心態要崩了,什麼情況,怎麼又來一個這樣的高手。

飛花摘葉皆可傷人,這一點功力深厚的元化之境都可以做到,但是能夠以一支竹箸悄無聲息地貫穿他的右腿,甚至沒有注意到是誰出手,這絕對不是一般人之能。

就在王大光懷疑是二樓雅間那個乾瘦的衛家老叟之時,玄澄大和尚已是臉色一喜,「噔噔噔」的一路小跑。

你見過,金毛看見熟人那種歡脫的奔跑迎接嗎?!現在的玄澄和尚就和一隻金毛一樣。

「哈哈哈,老楊,好久不見了!」

玄澄也絲毫不客氣,就在楊清源的面前給坐了下來。

一旁張博雲被玄澄的動作給看愣了。

「我說和尚,你不追人犯了?!」

玄澄擺了擺手,「追什麼追,捕快祖宗他二爺在此,還怕那貨跑了!?」

隨後,玄澄轉頭看向楊清源,「老楊,你反正也不缺錢,這廝在六扇門通緝令上的賞金可得歸我們倆!」

這話,叫一個理所應當。

楊清源翻了個白眼,這玄澄和尚還是這般,一點不見外,也不會因為佛道之別就疏遠和楊清源的關係。

兩人是晉陽戰場上的生死袍澤,楊清源對於這個大和尚也是欣賞有加。

「賞金給你自然沒什麼問題,但是我怎麼就成了捕快祖宗他二大爺了?!」

說話之間,楊清源手輕輕拂過快筒,一支竹快再次疾射而出。

客店之外,王大光正掙扎著起身,卻又再次被一支竹箸給擊穿了左腿。

這次的竹箸之上,還附帶著一絲鋒銳的劍氣,讓王大光體內的真元再難順暢地運轉。

不管是剛才那一手萬流歸宗,還是這一手竹箸為劍,都表明了眼前之人的身份不凡。

張博雲立時上前行禮道,「點蒼派張博雲,見過前輩。」

「不必多禮,我與你點蒼掌門飛天神劍林無晨,執法長老斜陽神劍林再暮,都是老相識了!」

招呼完張博雲之後,楊清源才轉頭看向玄澄,「你倒是解釋一下。」

玄澄也沒有客氣,招呼小二上菜之後,便認真地解釋道,「柳獨峰是六扇門的創始人吧?」

「對!」

「那他就是六扇門的捕快祖宗吧?」

「你硬要這麼說……好像也沒問題!」楊清源表示,柳獨峰這個創始人,當個六扇門的捕快祖宗,也算沒毛病。

「這柳獨峰唯你馬首是瞻,算是你小弟吧!」

「算是吧!但……為什麼是二大爺,大大爺是誰啊?!」楊清源還是沒明白。

「張道尊啊!」玄澄說得那叫一個理所當然。

「啊,這……」楊清源也得承認,玄澄說得還是有幾分歪理的。

而一旁聆聽的張博雲也知道了眼前之人的身份,大周帝師、太子少保、武鄉侯、清源劍君,楊清源。

一時之間,張博雲是有點惶恐了,就算是他師傅,飛天神劍林無晨見到了楊清源也只能自稱在下,他這是有些高攀了。

「都是江湖中人,不要在意這些,你看玄澄,輪輩分我算是他師叔祖,他不一樣整天吊兒郎當的……」

這話說得玄澄胖臉微紅,但又不好反駁。

「你們先去把外面那個人綁了,這還在地上爬呢!到時候弄得街上到處都是血,不好收場。」

就在玄澄和張博雲要前去綁人之時,一聲佛號傳來。

「阿彌陀佛,二位,得饒人處且饒人,還望手下留情。」

一個乾瘦的老僧出現在兩人身前,正是九華山上大覺寺的高僧,慈靜大師。

張博雲和玄澄兩人立時目光一凜,來者不善,乃是洞玄之境。

張博雲暗中戳了戳玄澄,你們倆都是光頭,溝通起來比較方便。

玄澄也是摸了摸自己鋥亮的腦袋,上前一步,「少林玄澄,見過大師!」

慈靜一聲佛號,「阿彌陀佛,原來是少林的高僧,老衲慈靜,這廂有禮了!」

玄澄連道不敢,這慈靜的輩分和他師傅空聞方丈一樣,他不敢失禮。

「慈靜大師,這人乃是飛天大盜,俗名王大光,在徐州作惡多端,被六扇門通緝,我和點蒼派的張少俠追了他好幾個月,這才蹲到他。」

別看玄澄看著憨,但人不是真傻,立刻就拉上了張博雲。

少林、點蒼,同屬武林八大門派,少林自是江湖上唯二的超級大派。

而點蒼雖然在中原名聲不顯,但實力也是不容小覷,點蒼掌門飛天神劍林無晨,執法長老斜陽神劍林再暮以及點蒼的大長老柳若飛,都是洞玄高手。

「阿彌陀佛,少林九華同屬佛門,同氣連枝,還請玄澄師侄給老衲一個薄面。」

慈靜絲毫不在乎玄澄的話,直接說明了少林和九華的關係,少林很牛,但是這個牛不會用在九華的大覺寺上。

「……」

一旁的張博雲開口道,「慈靜大師,我等明明看見了此人,若是不帶回去,沒法交代啊!」

慈靜微微一笑,如迦葉拈花,「老衲給二位講個故事吧!」

「舍衛國有一個人,名叫無惱,師從婆羅門,其身材魁梧,力大無窮,爭勇鬥狠,在舍衛國極有聲望。

有一日,其師唆使他清晨持利刃出門,若是到了正午時分,能殺夠百人,將百人之指穿成鬘(指環狀飾物),佩戴於身就能升天成神。無惱被其蠱惑,為成神如痴如狂,逢人便殺,刃到指脫,舍衛國內之人奔走藏匿,不敢外出。

世尊得知此事之後,急忙趕去解難。此時無惱撿點手指,已得九十九枚,遍尋人不得,唯恐錯過時間,心中焦躁,恰逢其母已做好午飯,怪子不歸,出門來尋,無惱心智模湖狂亂,竟欲殺其母,以湊指數。

世尊趕到,擋到前面,無惱棄母追趕世尊,世尊施展神足通,無惱累得精疲力盡也追趕不上,佛祖教化他道:『汝從邪師,傷生害命,造無邊罪,豈能妄想成道?』無惱騰然醒悟,擲刀道旁,五體投地,愧悔不已,後亦隨佛出家,永離邪門。」

說完之後,慈靜看向兩人,「這便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靜修已經剃度出家,一心向善,前塵往事盡數割捨。二位可懂老衲之意?」

就在兩人將欲反駁之時,一個聲音從酒樓上傳下。

「非也,非也!大師此言謬矣!」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