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鬆了一口氣。

朱瞻基沒有讓他失望,在關鍵的決定上,這位年輕的皇帝最後還是做出來理智的判斷。

這也讓朱棣心中對朱瞻基更加的滿意。

理智,敏銳,果斷,強硬……

朱棣培養出了一位好聖孫。

【解決了藩王們的問題後,你開始著手領導大明走向鼎盛。】

【在政治上,你重視整頓吏治和財政,提升內閣地位,任用能臣良臣。清革前弊,整頓統治機構,實行精簡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風;教導宦官讀書參政。】

【在經濟上,你弘揚仁宗之法,勵精圖治,獎勵農桑。甚至親自吃蝗蟲來鼓勵群眾滅蝗,你說「糧禾作物,乃民眾之骨肉。民眾乃朕之骨肉,汝食糧禾,如同食朕之骨肉」。民眾受到鼓舞,經濟和農業發展迅速。你爺爺二十年來透支的錢,終於在你這裡徹底補齊,彌補了大明虧空。】

【在軍事上,伱繼承了爺爺的尚武之風,於宣德三、五、九年分別三次北征。擊敗兀良哈部,再度將邊界穩定下來。】

【你支持鄭和第七次下西洋,復現了萬國來朝的盛世景象。】

萬國來朝,熟悉的詞語啊。

朱棣心中感慨,永樂、洪熙、宣德,連著三朝明君,大明怎麼輸啊?

這直接將大明推到了巔峰,立於不敗之地!

大明盛世,有誰可以動搖!

而且朱瞻基這小子少年登基,身體健壯,最起碼不得當個三四十年的皇帝?

朱棣現在心中是滿滿的自信。

【你對父親雖只在位十個月,但永樂朝遺留下的不少弊政都是在這短短十個月時間中被扭轉過來的。仁宗之後,身為宣德皇帝的你則是在父親一系列仁政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深化改革,使得大明王朝進入了鼎盛時期。】

【後世人稱——「仁宣之治」】

【你用了十年的時間,創造出了大明盛世,然而尚還處於英年的你,卻知道自己的生命力在飛速流逝。】

【宣德十年,你病重不能視朝,在臨終前將皇位留給了自己的長子,皇太子朱祁鎮。這一年,你三十六歲,駕崩於乾清宮。】

【你在十年的在位時間裡,讓大明走到了巔峰,然而你的子嗣卻險些將大明葬送。當年你放棄削藩於祁王的政策,在你死後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那位祁王在大明最危險的時候挺身而出。】

【朱瞻基皇帝身份模擬結束。】

朱棣:?

什麼意思,這就模擬結束了?

朱瞻基這小子才三十六歲就沒了?

宣德盛世就十年???

這猶如一擊重錘給朱棣掄的腦瓜子嗡嗡的,這叫這麼個事!

「等等,這模擬最後的那段話是什麼意思?」朱棣猛然反應了過來。

什麼叫朱瞻基的子嗣險些葬送了大明?

仁宣之治,盛世降臨,強盛的大明還怎麼葬送?

朱瞻基後世的皇帝就算腦子裡進了屎,是個百年不遇的大昏君,十幾年不上朝,天天的在後宮胡作非為,縱情享樂,那也不至於把大明葬送啊!

這模擬系統是不是出問題了?

還有那句「當年你放棄削藩於祁王的政策,在你死後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那位祁王在大明最危險的時候挺身而出」,這又是什麼情況?

好傢夥,又是祁王在大明危難之際力挽天傾?

朱棣人都麻了!

到底是哪裡出來問題!

又是在最關鍵的時刻把他給卡住了!

這該死的模擬系統!

……

巍巍高聳的金陵城佇立在青山綠水之間,山川靈秀,氣象宏偉,這是大明的中心都城,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力與地位。

從交趾歸來的得勝之師眺望著高大威嚴的巨城,心中是何等的豪邁。

「回來了。」張輔輕聲喃喃。

「是啊,我們回來了。」朱高燨手中牽著戰馬韁繩,勾起一抹笑意、

金陵城既受益又罹禍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度不凡的風水佳境,過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災,但亦屢屢從瓦礫荒煙中重整繁華。且在中原被異族所占領,漢人即將遭受滅頂之災時,通常漢人都會選擇金陵城休養生息,立志北伐,恢復華夏。

「入城!」

儀鳳門,是金陵城北部通往長江岸邊的要道,是朝廷過江的重要城門,將官們北上、出征,都走這座城門;遇到打勝仗,附近的百姓就會在儀鳳門附近設隆重的儀式歡迎凱旋的將士們。

朱高燨與張輔走在了康莊大道的最前面,身後是從交趾凱旋歸來的南征軍,氣勢恢宏,馬蹄聲清脆有力。百姓們在道理兩側歡呼,為他們的英雄們吶喊。

在街道旁有一婦人抱著瓷娃娃般的小姑娘,小姑娘懵懂無知仰頭看向母親:「娘,他們是誰呀?」

婦人臉上帶溫柔的微笑:「小囡囡,他們是打了勝仗的將士們,是英雄。」

小囡囡有些疑惑的問:「英雄……是什麼意思呀?」

「英雄呀……」婦人沉思了一會兒,說,「英雄,就是保護我們不受異族鐵蹄踐踏的人,因為他們浴血奮戰,我們才能享受太平生活,小囡囡才能健康幸福的長大。」

「哦~」小囡囡喊著蔥白般柔嫩的手指,似懂非懂,「英雄,他們是英雄。」

這些百姓們可能不太清楚南征軍在交趾的大捷對於大明有多大的貢獻,也不知道這場戰爭的出發點到底是否正確。他們甚至有的人連南征軍在哪兒打的仗都不知道,只知道這些將士們去南邊打仗,現在打贏回來了。

這就夠了,將士們浴血奮戰打了勝仗,還有什麼是比這更值得高興的事嗎?

儀鳳門的道路兩側,每一個大明的子民臉上都洋溢著自信的笑容!

朱高燨舉起了大明的軍旗,大喝一聲:「大明威武!」

南征軍的數萬將士們振臂高呼:「大明威武!」

街道旁被婦人抱在懷裡的小囡囡也舉起了蓮藕般的手臂,咿呀咿呀的大聲道:「嗷嗚~」

「大明威武~」

朱高燨與張輔對視了一眼,不由臉上洋溢出了會心的微笑。

他們在外征戰,歸根結底,不就是為了讓這些百姓們能安居樂業嗎?

若是那些永遠埋葬在交趾的將士們能看上一眼這大明繁華鼎盛,在九泉之下也能含笑而去了。

此時當有一壺花雕酒,敬戰死沙場的英雄們!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