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祁老王爺病逝於徵途後,你沉默了許久。】

【這位老王爺從二十二歲開始接管西南軍,縱橫沙場五十餘年,背負的功勳無數,晚年為了大明仍未卸甲,身雖老矣,心仍猛虎,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平定了南方各地的災難。】

【他是社稷功臣,更是大明之幸。】

【你賜諡號為「武」,即「祁武王」。】

【經緯天地之謂文,戡定禍亂之謂武。】

【隨後,你親自給祁老王爺撰寫祭文:「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身雖亡矣,魂佑大明!」】

【你冊封祁武王之嫡長子朱瞻境承襲王爵,世代掌管西南軍,為大明戌邊於西南。】

【祁王府坐鎮西南五十年,威望鼎盛,若是奪取了祁王府在西南軍中的兵權,則安南之地必失,而你的名字也將被列入史冊,只不過是罵名。】

【所以你機智的選擇讓祁王府繼續坐鎮西南,只要祁王一脈還在,西南就亂不了。】

朱棣摸了摸下巴,這朱見深,有點意思。

祁王一脈鎮守西南,可確保大明不會在南方再受叛亂之侵擾。不過以祁王府的威望,恐怕沒有幾個皇帝願意讓祁王一脈繼續控制西南軍。然而朱見深卻敢放心的讓祁王一脈繼續控制西南軍,可見其氣量。

事實也正是如此,成化皇帝朱見深,沒有什麼經天緯地的才能,若論治世,他只是平平無奇。

但他的優點卻可以蓋住這一切: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他擁有常人所不能的氣量,願意將自己做不了的事交給其他人來做。

【自正統初年,建州女真聚居在渾河上游、蘇子河流域以後,與大明關係不斷密切。但自正統十四年的「土木之變」之後,大明國威受挫,邊事大壞。只不過礙於祁老王爺的威懾,並未出現什麼端倪。但是當祁老王爺病逝後,李滿住、董山等女真首領開始乘間竊掠邊境,遼東為之困弊。】

【成化三年,伱下令進剿建州女真,下達的命令是:「搗其巢穴,絕其種類!」】

【你任命大將趙輔率軍五萬,兵分三路進剿建州女真。同時又命令藩屬國朝鮮派出軍隊,全力配合明軍進剿。】

【奉命犁庭掃穴的明軍主將趙輔在《平夷賦》中描述道:「強壯就戮,老稚盡俘,若土崩而火滅,猶瓦解而冰消,空其藏而豬其宅,杜其穴而空其巢,旬日之內,虜境以之蕭條。」】

【建州女真,險些因為犁庭掃穴而滅族!】

【同年十二月,左庶子黎淳再次提出景泰帝時期廢黜太子的事情,你笑著說:「景泰年間的事情已經過去了,朕不會在意,況且這些也不是臣下當說的。」】

【在成化十一年,你恢復了郕王朱祁鈺的帝號,並且為于謙平反。】

【雖然這麼做會給你的父親抹黑,但是你覺得,父親已經黑的洗不凈了,應該也不會在乎這些。】

【畢竟,歷史不會因為不承認便不存在。】

朱棣不由倒抽了一口氣,朱見深這小子是真狠啊!

犁庭掃穴,幾乎將異族滅種!

承認朱祁鈺的帝號,為于謙平反,連自己親爹朱祁鎮都黑!

不過最後一句話說的挺對的,反正朱祁鎮已經黑的跟煤球一樣了,怎麼洗都洗不白,即使再怎麼抹黑也無傷大雅。

【成化二十三年正月,你的一生摯愛萬貞兒病死。你郊祭回宮,聽到了這個消息後,悲嘆說:「她去了,我亦將去矣。」】

【七月,封皇子朱祐杬為興王,朱祐棆為岐王,朱祐檳為益王,朱祐楎為衡王,朱祐枟為雍王,遺詔皇太子朱祐樘即帝位。】

【在了卻所有事情後,因摯愛去世而憔悴的你轟然病倒,年四十一。】

【古人云:情深不壽。】

【朱見深皇帝身份模擬結束。】

朱棣一時間竟然分不清,這成化皇帝朱見深到底是明主還是昏君。

說他是明主吧,他沒有什麼突出的才能,在位二十三年,長期不召見大臣,處決政事均經內宦。

但是說他是昏君吧,他卻有容人之氣量,自己做不了的事就找別人來做,對待異族也不心慈手軟,勉強算是一代雄主。

最後連死法都這麼……特別,非常符和老朱家「情種」的傳統作風,因摯愛病逝而鬱鬱而終。

……

皇帝北巡浩浩蕩蕩的進行,朱棣北巡也不是一次兩次的,朝廷里的人早已經適應,並沒有顯得多麼突兀,一切都在有序的進行中。

從三大營里抽調精銳,組建出北巡親軍四營,由護衛將軍樊忠統領。說是由樊忠統領親軍四營,實則不然。四營分別為「風字營」、「林字營」、「火字營」、「山字營」。

風字營是從三千營里抽調的騎兵,這是大明最精銳的騎兵軍隊。林字營是從五軍營里挑選的步兵,數量占比最多。火字營由神機營負責,裝備著當前世界上超一流的火器,如火炮、火銃……風林火三營各自有將領負責,如火字營的統領便是安遠侯柳升。只有最後的山字營是全權由樊忠負責,山字營都是從上十二衛里挑選出來的禁軍侍衛,負責拱衛皇帝的老營。

「風林火山」源自《孫子兵法》: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朱棣善用兵,親軍四營的編制是由他一手制定的,在各個方面都做到了完美。

永樂一朝,若是問誰最擅用兵,並非成國公朱能,也非張輔,而是朱棣本人。

老爺子做到了物盡其用,朱高燨並沒有被閒置,他負責的是風字營,也就是從三千營里挑選出來的精銳騎兵。

……

朱高燨揉了揉眉心,在由嬴政「換班」,休息了一段時間之後,他感覺自己的精神狀態好多了。

也難怪,之前的時候朱高燨等於是一個人承擔起來七個人格的精神壓力,難免會「朱腦過載」。

「王爺,這是馬轎及前哨馬營上直明甲官軍的值崗呈報,請您查閱。」披著重騎甲冑的魁梧男人走了過來,他蓄著狂野的絡腮鬍,顯得外形粗獷,不像是個漢人。

事實正是如此,此人是三千營提督赤戎,北元人,在永樂初年攜三千蒙古鐵騎歸降於朱棣。

(我查了很多關於三大營的資料,但要了老命的是很多記載都挺迷的,比如三千營的具體設立時間,部分資料記載的是在永樂二十二年設立的。)

(但實際上在第二次北征【永樂十二年】的時候,朱棣就已經親自率領三千營的騎兵沖陣,與神機營配合,打出了神乎其神的忽蘭忽失溫之戰。)

(我權衡了一下,認為三千營設立於永樂初期的可能性比較大。)

(如果有人找到反駁我的證據,嗯……我就選擇性失明/戰術後仰)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