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二年三月,皇帝回京了。

這位永樂陛下自漠北得勝歸來後,先是一套閃電五連鞭給太子和漢打懵了,而後反手委任祁王為監國,卸下了身上所有的擔子,自己跑到了雞鳴寺圖個清閒。

在雞鳴寺里住了幾個月,期間還發生了四十多位重臣下獄以及錦衣衛癱瘓這樣的大事,就這永樂陛下都能耐下心來,等京城陷入短暫的平靜時,再回來主持大局。

回京的第一次早朝上,永樂陛下倚靠在金鑾椅上悠哉悠哉,等著聽百官們嘰嘰喳喳的爭吵。

而朱高燨伸了個懶腰,等著漢王黨來彈劾自己。

皇帝回京,是引爆紛亂的起源,今日的早朝上,漢王黨恐怕再難按耐住,要開始全面反擊。

而朱高燨與太子,會聯手將漢王鎮壓,攆出京城!

但一切尚還未開始,忽然有一五品青袍白鷳補子的官員站了出來,先是不緊不慢的向皇帝陛下磕了個頭,而後面色堅毅的說道:「臣孤直罪臣鄭之昌,請以祁王七大罪為陛下陳之!」

「其一,親王納將帥之奉,與原三千營提督赤戎勾結!」

「其二,監國而不行人事,福州颶風其竟置之不理!」

「其三,栽贓陷害京官,誣陷錦衣衛羅修謀逆!」

「其四,妒賢嫉能,一件其意,必致之死!」

「其五,內外大臣,被其中傷罷免者,不可勝數,是專黜涉之權柄!」

「其六,縱容標下呂朝陽暴虐,山東受其荼毒頗重,屍山遍野!」

「其七,獨攬大權,以蔽天下!」

「七罪問畢,臣請陛下問罪祁王,以謝天下!」

鄭之昌將額頭重重叩首,血染金磚!

聲音落下,整個朝堂,都被鄭之昌的言論給震懾住了。

朱棣捋了捋鬍鬚,饒有興致的掃視眾人。

鄭之昌,禮部員外郎,從五品,出自太子麾下。

朱高燨疑惑的看向了太子。

幾個意思?

我都準備好和你聯手鎮壓漢王了,有啥事等漢王從京城滾出去再整不好嗎,你非得現在來搞我?

而太子同樣一臉懵逼,仿佛對此一無所知。

朱高燨微微皺眉,難不成……鄭之昌此舉,不是太子授意?

你太子是廢物嗎,連自己的人都管不住?

而後,朱高燨又看向了漢王,卻發現漢王勾起笑意,一副陰謀得逞的吊樣子。

……

鄭之昌,山西太原人,生於洪武元年,父親從事於偉大而又光榮的糧食哲學實際應用與中原文化生產源流行業,俗稱「種地的」,不過不是自己擁有土地的自耕農,而是依附主家替地主老爺幹活的佃戶。

幸好,鄭之昌所生的時代,有一個好皇帝,最起碼對他來說是個好皇帝。

那個好皇帝,叫朱元璋。

太祖高皇帝出身貧寒,深知佃農最苦。為避免地主將官派的勞役轉嫁給佃農,佃戶白乾活一無所得的情況發生,朱元璋規定:凡田多丁少者如以佃人充徭役,則田主必須出米一石,以資其費用。

從此,大明朝的佃農擺脫了與地主的人身依附關係,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解除租佃合同。同時,朱元璋大力鼓勵開荒,規定凡是開荒出來的土地,都可以免除頭三年的租稅。在此背景下,佃農紛紛脫離地主自行開墾,佃戶的數量也大大減少了。

無論這個制度是否會在未來腐化或者是被地主豪紳找到漏洞最後形同虛設,最起碼在洪武朝,這個制度是落實了,感恩大慈大悲無上功德的太祖高皇帝。

鄭之昌的父親也從被剝削的佃戶,變成了有自己田地的自耕農,家庭條件「噌」一下就上來了。而鄭之昌,得以有機會去讀書科考。

洪武十七年山西鄉試,鄭之昌中舉,洪武十八年會試,中進士。

中了進士之後,鄭之昌被分配到了刑部秋審處做事,由於性格孤僻,加上出身貧寒跟上面的人打不著交道,故而一直寂寂無名。

洪武二十五年,鄭之昌又被轉到禮部,升為議制員外郎,這一坐,就是二十年,哪怕是建文登基,亦或者是永樂改朝換代,鄭之昌都從未被提拔或者是貶謫。

洪武皇帝是想把磨礪他留到建文朝再起用,建文皇帝是還沒來得及提拔就被迫讓位了,永樂皇帝是因為鄭之昌大小事從未犯錯,加上太子爺賞識將其納為黨羽,皇帝不太方便動刀子,卻又厭惡鄭之昌建文舊臣的身份不願提拔。

春夏秋冬,暑去寒來,當年十九歲中進士的神童,在從五品的官職上,消磨了二十年的時光。二十年來,他每日兢兢業業,從未因外物或心中不滿懈怠,努力的做好這一份工作,不求他人賞識,只求立心。

永樂二十二年,一生謹慎行事的鄭之昌,焚香沐浴,換上朝服,戴上官帽,平靜的走到了奉天殿上早朝,沒人能想到,這個仿若小透明般的從五品文官,要做一件讓諸君震撼的大事!

問罪祁王,死劾!

彈劾這種事放到大明朝很常見,哪天閒的沒事就彈劾仇人一下,滿朝文武哪個官員不上身上背著十幾封的彈劾奏疏,那錦衣衛鎮撫使呂朝陽,彈劾他的奏摺怕是得有數千份,不一樣穩坐泰山,最後還是被羅修坑了一下才下入詔獄候審?

日子總是要過的,被彈劾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早上被彈劾,晚上就去秦淮河畔喝花酒。

然而死劾不同,死劾,是奔著不死不休去的彈劾,要和對方玉石俱焚!

……

鄭之昌這哥們兒,是奔著玩兒命來的。

這是朱高燨心中的第一個想法。

他有點想不通,漢王到底給了多少好處,能讓太子的人如此拚命?

生死面前,任何的陰謀詭計,都將露出破綻。

朱高燨最擅長的就是用這種粗暴的手段,在關鍵的時刻突然大破僵局,為自己創造機會,用這種手段連著耍了漢王兩次,一次是「血濺奉天殿」,一次是「夜襲錦衣衛」。

而現在漢王學聰明了,用祁王的招式,來對付祁王。

你儘管用盡渾身解數來應對,我只用一招,一招要你狗命!

漢王冷眼相視,等待著祁王出招。

都是親兄弟,當然要用盡渾身解數來弄死對方啦!

……

朱高燨的腦子在快速運轉,分析如何才能創造出對自己最有利的環境。

他早就算到了漢王的人會在今日的早朝上彈劾他,但是朱高燨沒想到的是,彈劾他的人,會是漢王從太子黨挖的牆角,還用出了死劾的方式。

這位漢王爺,果然沒那麼簡單啊。

從表面來看,似乎無論是漢王黨,還是太子黨,都沒什麼區別,反正都是死劾,換誰來都一樣。實則這當中還是有很大的問題,鄭之昌以前是在東宮做過事的,而且是鐵桿的太子黨,如今鄭之昌這鐵桿太子黨都反水了,對祁王府與東宮的聯軍有很大的影響,朱高燨和太子能想明白不會心生芥蒂,但手底下的人不一樣,難免會出現軍心動搖的局面。

最重要的是,祁王府的人,大都是勛戚派系,在政治的鬥爭中發言權其實並不大。在朝堂上黨爭,朱高燨還是要去藉助太子的力量。如此太子黨因為鄭之昌的反水士氣低靡,今日的早朝,絕非只是身體上的爭鬥,更多則是心理上的較量。

當務之急,是把這早朝應付過去,等退朝之後,再重振人心,擇機而攻之。

「一派胡言!」

此時,成國公朱勇站了出來,指著鄭之昌怒斥道,「爾這狂悖無知的書生,恐是得了癔症,竟在金鑾殿空口汙衊親王,當斬!」

朱勇,東平王朱能之子。永樂五年,襲成國公爵位,後掌都督府事,留守京師,勛戚派系的領頭羊之一。

身為英國公在軍方的接班人、屢立戰功、在軍中威望極高的朱高燨,與勛戚派系是天然的盟友,說到底,朱高燨最大的援助還是這些勛戚們。

平日裡朱高燨再忙,也會每個月抽出時間來與這些勛戚們飲酒作樂,看似奢靡,實則這是在穩定與勛戚派系的關係。

而勛戚們在沒讓朱高燨失望,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

這倒不是說勛戚們有多講義氣,是因為只要祁王挺立,他們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

「鄭之昌,你扯出了七樁大罪,說的唬人,可有證據?」

英國公張輔面色平淡的說道,「汝言祁王與原三千營提督赤戎勾結,可知祁王曾親率風字營八百驍騎,赤戎擔任祁王副將,在漠北大破瓦剌立大功擒安樂王誅順寧王?」

「汝言祁王對福州颶風置之不理,可知不日後福州颶風消散,在這當中祁王命戶部尚書夏原吉夏大人治理災情防止朝廷損失擴散?」

「汝言祁王誣陷錦衣衛羅修謀逆,可知祁王在羅修府上搜出二百弓弩甲冑與無數封錦衣衛之間串通謀反的信件?」

「汝言祁王妒賢嫉能,一件其意,必致之死,可知祁王任用賢臣,持璽監國,禮賢下士?」

「汝言祁王專黜涉之權柄,可知祁王監國時將大權下放於六部九卿,以委大任?」

「汝言祁王縱容標下呂朝陽在山東暴虐,可知呂朝陽在山東殺了多少貪官污吏,被官宦刺殺數千次九死一生?」

「汝言祁王獨攬大權,可知祁王監國,在文華殿與御書房做事的王府屬官不過寥寥幾人,從不戀權?」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