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燨在朝鮮設立的制度,和在建州省設立的制度沒什麼區別。

撤銷朝鮮王以及朝鮮國,改為高麗省,設立四司,將朝鮮原有的制度全部廢除。

朝鮮八道,分別是咸鏡道、平安道、黃海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道、全羅道、慶尚道,全部改道為府,以京畿府為省城。

四司當中,布政使司、按察使司、歸化使司三大衙門設在原來的朝鮮王宮之中,而都指揮使衙門,則設立在了平安府。

平安府與遼東為交界處,是朝鮮邊軍駐紮最多的地方,將都指揮使衙門設立在平安府,能鎮住邊軍,確保萬無一失,不會引發兵變。

都指揮使衙門的官員,要麼是從建州來的,要麼是從遼東來的,這些人可不是只會動嘴皮子的文官,是長期在邊境磨礪的武將,只要這些人留在平安府,就可以保證化夷為漢的制度能有條不紊的進行。

……

「王爺,蘇先生來了。」

「蘇武終於來了?」

朱高燨精神一振,揮了揮手,「讓他過來見我。」

未過多久,著一襲灰白色長衫的少年走了進來,十七八歲的男孩長得眉清目秀,正是祁王府的首席幕僚,蘇武。

「臣蘇武,拜見王爺。」男孩雖然看上去青澀稚嫩,但動作上卻成熟老成,乍一看倒是頗有官場老油子的氣質。

京城裡流傳著一句名言:「跟祁王府混,白衣變尚書!」

這句話雖然有些誇張的成分,但意思沒說錯,祁王掛著監國的身份,又在軍中極有威望,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將,只要有能力就能上位,先去建州省跑一趟鍍金,鍍完金直接回京城提乾上位,如果能力足夠連鍍金都不用,直接破格提拔。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蘇武、呂朝陽二人了。

呂朝陽就不必多言了,短短一年的時間從西南軍先鋒營中不起眼的把司官提拔到如今錦衣衛一把手的位置,這升官速度誰聽得都得犯迷湖。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

高麗省沿襲建州省的制度,也只有一個布政使的名額。

先滅國而後立省,本身朝廷在當地就很難管轄,要是再分權,化夷為漢還搞不搞了?

正因如此,布政使成為了四司當中,權力最大的一把手,甚至可以直接管轄其他三司!

蘇武愣在了原地,他知道跟著祁王爺一直都很欣賞自己,但沒想到直接給自己提干到了高麗省一把手的位置!

十八歲的布政使?

聞所未聞!

「怎麼,你覺得自己無法勝任這個位置嗎?」朱高燨挑眉問道。

如果是那樣,他會很失望。

他看重蘇武,是因為這個小子不僅有才能,還有年輕人的傲氣,祁王府需要的不是只會因循守舊被禮制禁錮的老人,他們要乾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事,干這樣的事,需要的就是傲氣的年輕人!

只有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都年輕人,才有魄力去打破思想的禁錮!

蘇武聞言,毫不猶豫的說道:「臣定不負王爺所望!」

他怕什麼?

他有什麼可怕的!

蘇武自詡謀士第一流,年齡是問題嗎?別說擔任一個布政使,縱然是擔任大明的宰輔,我蘇武又有什麼可畏懼的!

朱高燨對此心中甚慰,拍了拍蘇武的肩膀開始畫大餅:「本王麾下文臣謀士不計其數,可我只看重三人,其一戶部尚書夏原吉,其二內閣學士楊榮,其三,便是你蘇武。他日我若為青帝,報得一處桃花開。你們是跟在我身邊的宰輔,而這三人當中,本王最看重的便是你,你與夏原吉、楊榮二人之間,差的只有一樣,那就是資歷。本王說的這些話,你可明白?」

以蘇武的聰穎,他當然明白,他太明白了!

祁王說的沒錯,論資排輩,夏原吉當了十三年的戶部尚書,楊榮在內閣熬了這麼多年,兩個人的資歷能把蘇武吊起來打!

蘇武有什麼優勢?

——年輕。

他足夠年輕,有足夠的時間把夏原吉和楊榮熬下去,只要這倆人一退,那麼他就是祁王府麾下第一大將。

….

想上位,就只有兩條路。

一條路是把剩下的人熬死。

一條路是做出來的成績,打破規則。

朱高燨給了蘇武這麼一個機會,直接把蘇武提干到高麗省一把手的位置上,只要能在這個位置上做出來成績,完全可以忽略資歷的問題。

資歷誠然是上位最重要的一點,可是只要成績足夠突出,便可以忽略資歷的問題。

你乾了十年的活,人家一年就幹完了,憑什麼把位置讓給你?

蘇武內心歡欣雀躍,激動的臉都紅了,躬身行禮:「王爺,您放心,臣絕不會讓您失望!」

朱高燨笑道:「在我祁王府這兒做事,能者上位。干不出來事,什麼都是虛的,別跟我扯什麼七七八八的道理,我的態度一直都很明確,能幹就干,不幹就滾,你只要能幹出來事,我就捧你上位,你只管幹事,剩下的我來解決。」

祁王府人才濟濟,不是沒有原因的。

上層的態度決定基層的走向,崇禎的性格決定了他手底下能臣也會變為庸臣,而朱高燨這種態度,決定了祁王府註定會鼎盛強勢。

明末頭號女干臣溫體仁,若是放到祁王府做事,就算不是千古名相,那也是治世能臣!

「行,現在本王和你聊聊,坐上布政使的位置以後,你該怎麼干。」朱高燨沉吟道,「高麗省不是建州省,建州女真與海西女真根本談不上有什麼文明,只不過是一群原始部落聚集在了一起而已。但是高麗省不同,這裡有過高句麗、高麗與

朝鮮三代王朝,文明雄厚,想要化夷為漢,要懂得變通。雖然我們是把建州省的制度照搬到了高麗省,架構可以不變,但其中的細節,需要適當調整。」

蘇武正色道:「請王爺示下。」

「首先,是文化問題。」朱高燨道,「在建州省的時候,我們解決文化問題很簡單粗暴,直接當地的書籍史冊全燒了,這是因為建州本身就沒有多少文化,這招若是想用應用在高麗省顯然是有些不切實際,高麗省一千多年的歷史,難不成還能全抹去不成?如果照搬建州的焚書政策,只會適得其反,甚至是引起民變。」

文化問題,是化夷為漢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人家骨子裡覺得自己是朝鮮人,你就算給他套了一個漢人的戶籍又能怎樣,等你朱高燨死了以後,高麗省一反重建朝鮮,一切就全都白乾了。

唯有征服他們的文明,才算是徹底征服。

「王爺覺得,此事當如何解決?」蘇武詢問道。

「說簡單不簡單,說難,倒也不算難。」朱高燨神秘的說道,「朝鮮文化底蘊悠久,這是他們的優點,也是我們的突破口。」

蘇武有些意外:「王爺此言何意?」

「既然他們文化底蘊悠久難以抹除,我們又何必去刻意的抹除呢?」

朱高燨緩緩說道,「我們只需要將他們的文化引導,便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高麗省八府,每省設立五座漢文學院,從漢文學院畢業的學生,可以直接提拔為官員,未在漢文學院就讀者,不得擔任七品以上官職!」

「記住一句話,上層態度決定基層走向,在這種漢文書院制度下,高麗省的上層會在最短的時間內被馴化,當他們被馴化以後,我們在高麗省的化夷為漢也就完成了一半。」

「漢文學院制度在高麗省十年的時候,可以讓整個高麗省的官員馴化,漢文書院百年的時間,可以將整個高麗省徹底馴化為漢人省!」

擺爛的阿屠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