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三郎初來盛邑,自然還沒有聽到這個風聲。「擴到榕湖?那約莫是擴大四分之一的面積了。」

「正是。」李開良道,「那裡山水秀美,號稱千湖之地,最小的天然湖泊直徑僅有百丈,適合私藏於園林之中。有待時日,王室權貴都會去那裡置宅;就我所知,王廷在榕湖還有開埠修河計劃,要直接打通榕湖和莫桑河,再築堤壩、建起碼頭,今後南方的物產就可以走水路運來盛邑。」

「聽起來有商機。」燕三郎提問,「這消息已經傳得滿天飛了吧?」

「是。但榕湖地區要成氣候,至少也是五、六年後的事了。待百姓遷入、行業延伸,又得三五年。」

燕三郎啼笑皆非:「按這規劃,十年八年後才能入駐。」錢要滾動起來才能生錢。雖然長期布局可為,但短期內怎麼獲利呢?

「盛邑里的權貴也是這麼想的,因此大伙兒只是觀望,偶爾飯桌上引為談資。」李開良眼裡閃著精光,「但我為燕公子的規劃,至多一年半內就可以開始賺錢——大錢!」

少年撫著貓兒道:「願聞其詳。」

「據我所知,王上在三年前就有計劃擴張盛邑,但到現在還留於紙面,實是因為耗資巨大。」李開良細細分析,「似這等民生基建,投入巨大,短期內又不見回報,必須等到國庫豐盈時才能施行。國變之後的王廷有心無力,直至今日也不一定湊出這筆巨款。」

「我們的機會在哪裡?」

「就是這筆巨款!」李開良目光灼灼,「這可是一樁浩大工程,開山修路、開河修渠,哪裡都要用上錢!既如此,燕公子何不將這工程攬下?哪怕只是片面地區。」

燕三郎挑起眉頭,心中驚訝:「你是說,讓我承接王廷的擴城計劃?」這傢伙,膽子可真大!

「正是。」李開良舉起茶杯一飲而盡,燕三郎親自給他斟上了茶水,「我說王廷湊不夠錢,是因為王上必然打算按慣例特派官員辦理。您也知道這其中流程之繁冗、效率之低下、銜接之混亂。國庫如果撥出十兩銀子,最後能有二兩落在實幹上就不錯了。」

「既如此,不若您主動請纓包干。只要花費不及預算的七成,王上一定會心動的。」他進一步道,「其他人想見王上一面千難萬難,您可是得天獨厚。再說您於他有救命助國之恩,他對您信任有加。」

燕三郎站了起來,在書屋裡踱了幾圈:「你要我組建隊伍去接攬大活兒,但我現在欠缺管理人手。」而且缺得厲害,他連個現成的班子都沒有。

「這不是問題。」李開良信心滿滿,「王上要實施擴城計劃,至少也是明年秋天以後的事了。」衛國一年兩稅,秋天糧食打上來,各地才有稅收入庫。「我們還有整整一年時間可以籌備。」

燕三郎此時對他實是有些欣賞了。盛邑最成功的商人,想的無非也是囤積、放貸、併購、擴大規模,李開良能夠跳出常規,想起承包這種天大的工程,見識和野心都比常人高出不止一籌。

「那麼這一年裡,你打算做什麼?」在榕湖購地置業是遠景規劃,承攬王廷擴城計劃是中期規劃,燕三郎想看看李開良拿出的近景規劃。

「我看勇武侯剛剛離開?」李開良不答反問,「您二位的關係很好麼?」

「還不錯。」燕三郎也不瞞他,「從鳳峽山跟到這裡的交情。」

「那麼就是三年前國變時打下的交情。」李開良大喜,「妥了!」

「哦?」燕三郎笑道,「妥在哪裡?」

「您還記得,褐軍最初為何起義?」

「當然。」燕三郎對此記憶猶新,「前衛王想打通鳳崍山往東南的通道,以便向前線運兵運糧。」

「已經挖了大半,但褐軍起義後計劃就被迫中斷。不過新王上位之後,前不久又拾起了這個計劃。」李開良緊聲道,「王廷里反對者甚眾,要我王以史為鑑,唯恐再次激起民怨。但我王和護國公仍然堅持開挖,最晚今秋之前就能修好。」

燕三郎指尖在桌上輕叩兩下:「鳳崍山阻隔南北,軍民無以往來。這個通道一旦打通,可興民利。」

「這裡頭商機無限。」李開良接著就給了個「但是」,「我從護國公那裡得知,勇武侯雖然賦閒在盛邑,但他還有大批人手留在鳳崍山,仍是當地路霸。」

「既然您和勇武侯有過命的交情,在鳳崍山就有地利人和之便。」李開良臉色激動,「通道打通也正好趕上秋收,第一批糧食可以藉機販運。從現在至秋季,如果燕公子有興趣,我會為您組建商會、拉拔隊伍,先把這一桶金賺下來再說。」

燕三郎定定看他幾眼,李開良不卑不亢回望。

好一會兒,少年才聳了聳肩:「這般全盤規劃,你籌謀了多久?」

「年余。」

「為何不獻與護國公?」燕三郎沒被他的藍圖沖昏頭腦,「他的能量比我大得多。」

「他可是護國公。」李開良清聲道,「實不該再有大動作了,否則不得聖心。」

燕三郎笑了,從桌面揀起兩把鑰匙扔給他:「這是帳房鑰匙。從此刻起,你就是我的對外大總管了。」

李開良說得在理。韓昭已經權傾朝野,如果再去攬下榕湖計劃,那是要把自己的財力擴到無遠弗屆。他畢竟還是臣子,還要顧慮蕭宓的想法。

有些事情可為,有些事情偏偏就是護國公不能為。李開良能把這重關係都理清楚,燕三郎今後可以大為放心了。畢竟,他時常要離開國都,未必能盯緊時事。

李開良大喜,又和燕三郎說了幾句話就欣然退下。

燕三郎此時雖然沒有官銜在身,但他與國君、護國公都是私交極好,又是連容生連老夫子的得意高徒。李開良從賀小鳶的描述中,也知燕三郎的頭腦和手腕,想來此子日後前途不可限量。

有眼光的商人,此刻就該投資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