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皇家御膳,林延潮早有耳聞。

從嘉靖皇帝開始,明朝皇帝御膳不是由御膳房進,而是由左右太監供應。太監為了討好皇帝,有多豐盛就辦多豐盛。然後太監就以給天子供飯食的名義,向朝廷諸司要錢。

此舉被當時官員罵為蠹政之舉,天子是萬乘之主,玉食萬家,但在吃食上竟要受左右私養。唐玄宗時,御宴上奢侈,一盤菜值十家之產。咱們皇帝這樣做,與唐玄宗有什麼區別。

但就林延潮所知,皇室的御膳並沒有奢侈到這個地步。大體上幾任皇帝都還是比較節儉的。小皇帝的父親穆宗皇帝有一日想吃驢腸,就要命太監備辦。然後穆宗皇帝又說,他吃一次驢腸,就要殺一頭驢,實在太鋪張浪費了,於是下令就不吃了。

事實上御膳只是豐盛而已,奢靡鋪張卻是談不上。

但即便如此林延潮仍是很期待。

聽林延潮問詢有什麼菜,那名內官笑著道:「林先生有所不知,御膳都是先呈天子看過後,再布菜給講官。不過林中允有什麼喜好的,提前與我們先吩咐,下次進講時,再給你單獨備上。「

林延潮恍然,原來是這樣,也就是天子先挑,挑完了臣子再挑,這樣也算是不錯。

林延潮道:「無妨,那我先坐著等一等。「

片刻後,就看見十幾名戴著紗布口罩火者拎著金盒,從後殿東暖閣里出來。

內官吩咐對這些人吩咐道:「打開蓋子,給何先生,林先生看過。「

何洛文淡淡地道:「我就不必了,呈林中允看過就好。「

於是十幾名火者一一端著金盒,在林延潮面前打開。

御膳有飯食十幾樣,茶食三五品,火者端給林延潮過目。

為了進宮進講,林延潮也是天沒亮就頂著寒霜從家裡趕到紫禁城。看著這些飯食,林延潮感覺自己是真心的餓了。

內官見林延潮遲疑不作決定,問了一句:「林先生,還是擔心飯食冷了,咱家命人立即熱過。「

「不必了。「林延潮立即拒絕,這飯食上還冒著熱氣了,哪裡是冷了。

林延潮吩咐了幾句後,火者將金盒裡的飯食一端出。林延潮面前的桌案上擺上玉井飯,臘腸香米粥,三個蘿蔔蒸卷,兩塊紅棗糕,雞蛋面,海參雪花羹,另外糖鈸兒茶食和泡茶,則是飯後再上。

林延潮是南方人,喜食清淡,什麼撒面,油茶麵肯定是不會選的。

眼下看著滿滿一桌子飯食,林延潮食指大動。

玉井飯就是藕片蓮子飯,之所以叫玉井,是藕截成塊後,一片片看來像是一個井字,藕色又近於玉色。林延潮不禁想起韓愈有句詩是,太華峰頭玉井蓮,開花十丈藕如船。玉井飯就那麼一小盅,用藕色地錦御瓷,小巧精緻不夠幾口吃的。

至於蘿蔔蒸卷,紅棗糕也是林延潮的大愛。

海參雪花羹美味滋補,熱氣騰騰的。至於雞蛋面,林延潮讓內官先蓋住,留著最後填飽肚子。

林延潮拿起湯勺,在海參雪花羹舀了一口,不燙不冷的,鮮鹹的湯水入口,恰將寒意與疲乏驅散。

然後林延潮幾口將玉井飯吃完,又端起香米粥,再夾起一蘿蔔蒸卷。與林延潮並坐在另一張桌案上的何洛文,則是保持講官風度,所**潔。他拿著銀制小勺,就著一碗熱氣騰騰的羊乳,抹去奶皮,在那一勺一勺的挑著。

那等謹慎小心,似生怕羊乳,有絲毫沾到了官袍上。

半響後,何洛文已是將羊乳喝完,內官奉上濕巾,他拿了一點一點的擦著嘴唇。

「林中允!」

林延潮將筷子上夾的棗糕放下,擦嘴後向何洛文問道:「何諭德,有何示下?」

何洛文看著文華殿,慢慢地道:「林中允,你今日第一次進講,需記得進講之時,句句切乎先王之道,不可因聖上愛聽什麼,就講些什麼。」

林延潮知何洛文在提醒自己,並沒有按照講官的那一套,與天子講經。儘管說得很委婉,但指出林延潮在迎合聖意,專用撿皇帝喜歡聽的來說。

但林延潮有自己的主意,於是道:「謝何諭德提點,下官以為將先王之道糅於俗事中進講,更易講明。」

何洛文聽了眉頭一皺道:「聖賢之道何其精微,林中允怎可擅衍其義,糅於故事。」

何洛文這話微微重了,但對方畢竟是首席講臣,資歷和官位遠在自己之上,林延潮出言不能頂撞。

於是林延潮就沉默著不說話。

這時兩名內官從暖閣步出來到何洛文,林延潮面前道:「何先生,林先生,萬歲爺見今日御膳上有雲南進貢雞蹤菜,想兩位講官還從未吃過,故而命我等端來。」

林延潮和何洛文一併起身致謝。

內官笑著道:「萬歲爺賜食給大臣,這是不輕易授予的恩典啊,多是林先生今日進講,令龍心大悅,故而萬歲爺推食食之。」

林延潮有些不以為然,皇帝吃過再給我吃,多不衛生啊。但對『推食食之』卻不得不感謝。內官離去後,何洛文也就不說什麼。小皇帝顯然是十分欣賞林延潮進講,故而給他撐腰嘛,他還能說些什麼。

林延潮將飯食吃完,又喝了半壺茶,方才滿足。

片刻後,天子在殿上宣二人繼續進講。

二人一併起身進文華殿,一旁內官收拾飯桌,也是談論起二人。

一人道:「何先生持儒臣之儀,一飲一食都合乎於禮數,無可挑剔,難怪萬歲爺贊他為人臣楷模。至於林先生嘛……」

幾名內官都是一笑,一人道:「雖看得沒有詞臣的清貴莊重,但卻不似捏架子的人,應是比較好說話。」

「我覺得有理,你們看他們二人誰會更得萬歲爺賞識?」

眾人聞言都是對視而笑。

這時林延潮,何洛文已入穿廊。

日講分早講與午講,早講將四書五經,午講講通鑑節要,也就是講史,與天子講述歷朝興亡事實。

林延潮站定後,覺得張四維似有意無意地看了自己一眼。

林延潮想起張四維的叮囑,正是要他在講史之時,借歷史之事,委婉勸誡天子。

這才是今日日講的關鍵所在。(未完待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