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延潮送湯顯祖上了馬車。

其餘人也是離去,唯獨郭正域留下。

林延潮問道:「正域為何不走?」

郭正域道:「若是這裡人都走了,將來有人查問,不是坐實了老師指使時報肆議朝政大事的罪名?我留著這裡,至少可以幫老師分擔此事。」

「老師放心,我是舉人出身,家父也是前兩廣總督,就算將來牽扯進此事,也沒人敢追究。再說這燕京時報,也要有人繼續辦下去,他們走了,終也要有人主持大局。」

林延潮知郭正域意志堅決,就點點頭道:「也好吧。」

郭正域當下送林延潮上了馬車。

臨別時郭正域拜下道:「老師,秉筆直書,我等有一腔熱血即是夠了,但在朝堂上,卻還需老師來撥亂反正。天下可以沒有我郭正域,卻不可沒有老師,若是事情不濟,老師留此有用之身,以待將來。」

林延潮聞言感動地扶起郭正域道:「你放心,我有自保之力。」

湯顯祖他們離開京師後。

林延潮回到宅中,陳濟川前來稟告,取出了一疊銀票道:「雄縣五百畝莊田質押得銀三千兩,還有老爺這幾年的官場饋贈,抵押所得大約有一千兩之數,還有府里的積錢,我算了算也有三五百兩。」

林延潮皺眉道:「這麼說還不到五千兩之數。」

陳濟川道:「老爺,京里還有幾位富商,一直願與老爺你往來,不如我去問問他們?」

林延潮問道:「他們要什麼條件?」

陳濟川笑著道:「老爺,以你今時今日在朝堂上的地位。這些富商攀附還來不及,別說談什麼條件。以往是老爺清廉自守,我也不敢提,這一次老爺需錢這麼多,也敢這麼問。」

見林延潮不說話。

陳濟川低聲道:「小人知老爺圖謀大事,那麼錢自是越多越好。小人打聽過了,這幾名富商平日都是慷慨疏財之人,不在乎眼前得失,而在於長遠。」

林延潮聞言凝思片刻,然後道:「若眼前這一關過不了,那麼何來長遠。你儘管去借好了,反正我是債多了不壓身。」

陳濟川稱是一聲,默默離去了。

此刻在慈寧宮裡正舉行宮宴。

李太后宴請小皇帝與璐王二人。

璐王今年十四歲,與當今天子是同母所生。前不久張四維上奏請璐王大婚。按照慣例藩王大婚後,就可以之國就藩了。

故而李太后,小皇帝對璐王都是十分不舍。

雖說天家沒私情,但小皇帝本人還是對感情看得比較重的,特別是自己這唯一的同母兄弟。

此刻李太后與璐王談及就藩,相視落淚。

小皇帝不忍即向李太后道:「母后,我看就算璐王大婚,也不必這麼著急這齣京,兒臣也想讓他在京里多陪你幾年。」

李太后聽了問道:「皇兒,按祖宗之制親王大婚,而不之國,百官會有非議。」

小皇帝笑著道:「母后放心,兒臣下道旨意,他們就不敢說了。」

李太后搖了搖頭道:「不見得吧,哀家聽聞這一次璐王大婚,皇兒命戶部採買金珠,但戶部卻以祖制言『親王定親禮物,金止五十兩,珍珠十兩』之數為限,還言從萬曆六年至今,戶部除開支金花銀五百萬外,增進過買辦金珠銀九十萬兩系,借備邊正項之數。」

璐王聽了滿臉委屈道:「母后,皇兄,大臣們欺負兒臣,你們要為兒臣做主啊。」

李太后安撫道:「陛下就你一個弟弟,你放心,陛下會替你撐腰的。」

小皇帝被李太后這麼說,大感沒有面子辯解道:「母后,那幫大臣就知生事。不過這一次戶部說的也有道理,國庫隆慶年時一年也就入個兩三百萬,近幾年因太岳先生變法,錢才多了些。可是璐王一次大婚,就用去以往兩三年國庫收入,難免下面的大臣會有意見。」

李太后冷笑道:「真是一個愛民如子的好皇帝,懂得拿大道理來壓哀家了?」

李太后輕輕一句,小皇帝不由變色,當下離席跪下道:「母后,兒臣不敢。」

李太后緩了緩,拿帕試淚道:「皇兒長大了,眼裡就沒有娘了。親政後,更是連娘的話也聽不進去了。」

小皇帝聽了急忙叩頭道:「兒臣不敢,兒臣這就下旨申斥那些大臣,不,將說此話的大臣罷官。」

李太后道:「不必了,人家說得也沒錯,因此罷免人家,豈不是又被那些大臣們指手畫腳了。當初璐王大婚採買,張先生也是支持的,說朝廷沒錢,但可由變法新政而得,而且不用向老百姓多征一文錢的稅。」

「哀家心想這變法雖是得罪人的事,但張先生也是一片為國為民之心,就答允他了。前幾年張先生當政時,璐王大婚的採買,從沒有讓戶部不批條子的。眼下倒好五百九十萬兩銀子都肯花了,還挪動了九邊的軍費,但最後這點金珠,戶部卻在那摳著。莫非皇兒說一句話,還沒有太岳先生有用麼?那麼這幾個月你親政以來,大權又到哪裡去了?」

小皇帝聽了滿頭是汗,這是能力被太后質疑啊。小皇帝立即道:「母后待兒臣召人來問一問。」

不久張鯨上殿向李太后叩頭道:「內臣見過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后。」

李太后不理,小皇帝當下對張鯨道:「你們把這幾年璐王大婚採買的事與太后說一說。」

張鯨道:「回皇太后,之前大婚採買,以及王府府邸修建,都是馮公公與曾尚書二人在辦。這幾年馮公公和曾尚書超支太多,將原先準備採買金珠,青紅寶石,珊瑚的用度挪用了一些。」

李太后道:「這些事哀家都知道,馮保都與哀家說過了,你撿些哀家沒聽過的說來。」

張鯨道:「是,回稟太后,這一次內臣奉命出宮採買金珠,青紅寶石,珊瑚時,索遍京師,卻發覺京里商家都說買完了,就是有也有奸人坐索高價,故而採買之費不夠,這才向戶部要銀子。」

李太后冷聲道:「你這奴才,自己貪墨了不少宮裡的採買錢?卻將事情都推到別人身上。」

張鯨聽了嚇得魂不附體,大聲道:「太后明鑑,內臣給陛下辦事以來,若收得一件珠寶珊瑚,就叫奴才不得好死。」

李太后聽了疑道:「真的嗎?」

張鯨道:「太后,陛下面前,內臣不敢有一字虛言。」

李太后道:「量你也不敢撒謊,不過京師是什麼地方?百貨所萃,天下奇珍異寶應有盡有,區區金珠珊瑚,又怎麼會買不到?」

「這。」張鯨露出猶豫之色。

小皇帝道:「太后問你了,有什麼話就直說。」

「是,既是如此內臣就斗膽之言了,」張鯨叩了個頭道,「內臣在坊間打探,聽聞近年以來無恥臣僚盡貨以獻文忠公與馮爺,以至京師珍寶,其價驟貴。旁人告訴內臣,說內臣要為璐王採辦珠寶,唯有去馮爺下面的皇店鋪子才能買的到。」

張鯨說完,李太后已是氣得渾身直打哆嗦,當場飄出了幾句山西老家的罵人話。

小皇帝和璐王見了連忙上前攙扶道:「母后息怒,母后息怒。」

李太后冷笑道:「原來你說得奸人坐索高價?就是馮保的皇店。很好,左手賣給右手,馮保他竟作起哀家的生意來了。這幾年他為宮裡採買撈了多少好處,以為哀家一點都不知嗎?哀家念在他系先皇託付,又是照看皇兒你長大,故而是睜一眼閉一眼。但這一次,哀家也容不得他了。」

聽到這裡,張鯨臉上露出一絲幾不可見的笑容。

「皇兒。」

小皇帝連忙道:「兒臣在。」

「馮保雖說是司禮監太監兼提督東廠,但終歸還是陛下你的家奴。家奴犯了錯,該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但是馮保畢竟侍奉我們母子倆多年,你多少也要給他留點情面。」

小皇帝當下道:「兒臣明白,兒臣這就去辦。」

李太后揮了揮手道:「陛下去吧。」

於是小皇帝,張鯨離開慈寧宮。

離開後小皇帝露出得計之色道:「大伴在宮裡最大的靠山就是母后。若母后不說話,朕也不敢動大伴。」

頓了頓小皇帝對張鯨道:「這一次幸虧有你出的妙計,知璐王大婚是母后之逆鱗,非此事不足令母后下決心。」

張鯨連忙道:「是陛下神機妙算才是,再說馮爺這一次也確實太貪了,奴才沒有半句虛言。」

小皇帝點點頭道:「外廷都準備好了嗎?」

張鯨回稟道:「張誠帶來了元輔的口信,說眼下他已命京營戒嚴了,並撤換了喜峰口,潘家口的守將,而且還命人監視馮爺在宮外的府邸。」

「既是母后要我手下留情,就予大伴先於府中閒住。」小皇帝說完又想起馮保積威,不由又擔心地問道,「若是,若是,大伴他要入宮來見朕,朕如何是好?」

張鯨言道:「陛下既下旨命他在家閒住,馮保必不敢入宮。」

小皇帝聞言點了點頭對張鯨道:「那你就去替朕擬旨。」

當夜。

馮保在京中的家宅,為京營人馬團團包圍,隔絕出入。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