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張鯨發話,十三太保哪敢狡辯。

既是出來當官,大家都有一手爭功諉過於人的本事。一名太保喝道:「你這不長眼睛的人,居然敢如此待林中允,忘了當初督公與本官交待嗎?信不信本官剝了你的皮。」

此言一出方才嗆聲林延潮的牢子,頓時嚇得魂不附體,連連叩頭道:「督公在上,小人該死,小人該死。」

「拖出去!杖五十。」

太保吩咐一聲,即兩名錦衣衛上前將這牢子拖出去。

這牢子著實倒霉了,成了上官的替罪羊。

一名太保見處置了牢子,立即道:「左中允乃是諫臣,義薄雲天,堪比岳武穆,這些奸賊如此害他,就是要作秦檜,張俊。這番真是多虧得督公英明神武,明鑑萬里,替我們北鎮撫司除了一害!」

錦衣衛和東廠這麼臭名昭著的兩大特務機關,但平日裡都供著岳武穆,以自己行精忠報國之事而自命。

這名太保自以為將林延潮比作岳飛,這馬屁拍得夠得力,哪知張鯨一腳踹了過去道:「呸,狗才會不會說話?」

那太保一聽立即會意,他這是作死啊。他立即給自己兩個耳光道:「當今天子乃是聖君,不是宋高宗,必不會冤枉忠臣。小人這張臭嘴,該打,該打。」

這名太保左右開光,將自己的臉打得如豬頭般。

另一名太保暗罵這簡直是豬一樣的隊友,連忙替他補救道:「督公,我們這十幾日查得林中允忠肝義膽,口供里可見拳拳報國之心,正準備向督公稟告,以昭雪其罪。今日公公來了正好,我等正好稟明公公。」

其實錦衣衛們什麼口供都沒問出來,但為了拍林延潮與張鯨的馬屁只好這麼說了。

這時林延潮發話道:「誒,張公公,這幾日幾位太保,牢頭對我並無無禮,甚至多有照顧,還是不必為難他們了。」

聽林延潮的話,幾名太保如蒙大赦,簡直是有絕處逢生之感。

張鯨見此,笑了笑當下道:「既是林中允替你們求情,暫且寄下爾等狗命,口供咱家自己問吧,一會把你等住的地方騰出來給林中允住,你們自己住在這牢里。」

這簡直牢頭與囚犯易位了,但眾太保們卻都覺得張鯨這處罰太輕了,立即叩頭稱謝。

「你們先退下。」

張鯨發話,眾太保這才將三魂六魄歸位,躬著身離開了牢房。

這時張鯨對林延潮,一臉替他難過的樣子道:「兄弟,對不起了,讓你受苦啦!」

林延潮哦地一聲問道:「公公哪裡的話,這幾日多蒙你的照顧呢,只是莫非陛下已知我的冤屈了嗎?」

張鯨心道,何止知道,對你的信任還更上一層,你以後前途不可限量,眼下連咱家都得努力與你交好了。不過話說回來,你又狠狠地得罪了太后,天子要盡孝道,總要顧忌太后,馬上要大用恐怕是不能了。

張鯨笑了笑道:「陛下,抄了張江陵的家,其中恰好發現刑部尚書嚴清與兄弟你,在滿朝大臣中唯一在張江陵當朝時沒與他私下往來的大臣。兄弟你之忠直實令陛下讚賞。」

林延潮聞言微微笑了笑。

他與張居正同朝為官時,知他日後會倒,與他一直保持距離是真的,但也絕非沒有往來,否則張居正身為首輔,林延潮在對方壽辰時,連道賀書信也不寫一封,此舉就成了挑釁。

所以前段日子在張懋修,張嗣修兄弟上門時,自己讓兄弟二人將原先自己給張居正帖子盡數收回。

此舉不是林延潮料事如神,只是他想起明史嚴清傳里,萬曆皇帝有抄家後翻閱大臣書信的習慣,故而當初在張家兄弟上門時,林延潮還沒有打算要不要幫張居正之前,就預先布置下這等安排,也算是未雨綢繆。

張鯨這麼說,林延潮知對方對自己心生懷疑,但他的揣測沒有根據。若非自己是穿越者,誰敢肯定皇帝抄家後,一定會看大臣書信,然後自己冒死上諫,博個僥倖,那自己的神機妙算可比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了。

故而張鯨儘管心底懷疑,但手裡也沒證據。儘管張鯨可拷問張嗣修,張懋修,但他也沒必要與自己過不去。二人現在正狼狽為奸。

林延潮笑了笑道:「公公,你言重了,張江陵家裡抄出多少金銀?」

張鯨也不打算深問,而是道:「折銀二十萬兩之數,不過有朝臣懷疑張居正早聽到風聲,將私產藏好,刑部侍郎丘橓正在拷問張家幾位公子,以及奴僕。」

林延潮聽了頓生無力之感,歷史上就是如此,張居正家裡只抄出二十萬兩白銀,但有人不信。

於是錦衣衛繼續對張家幾個兒子拷問,其長子張敬修受刑不過被迫自殺。

臨死前張敬修寫下絕命書,信里說,拷問官員一定要逼他們承認張居正在世時受賄兩百萬兩(屈坐先公以二百萬銀數),他被迫胡說自己拿了三十萬兩銀子寄存在曾省吾,王篆家裡(誣扳曾確庵(省吾)寄銀十五萬,王少方(篆)寄銀十萬),可實際並無此事,他是被屈打成招的。

張敬修在信里最末大罵張四維,裡面說,告知山西蒲州相公張鳳盤,今張家事已完結矣,願他輔佐聖明天于于億萬年也!

歷史上張家人全部被拷打一遍,不少人被拷問至死,但一兩多餘銀子也沒找出來,所謂千古奇冤也不過如此。最後申時行,海瑞等大臣看不出去了上諫求情,這才令天子停止對張居正清算。

而今歷史又要在自己眼前重演嗎?

林延潮忙問道:「陛下知屈了張江陵,可有停止清算之意?」

張鯨苦笑道:「左中允,你為官也這麼久了,怎麼會問如此幼稚的話。」

林延潮聞言苦笑道:「是啊,陛下怎會有錯,他奉天命在身,乃是天子,故而絕不會有錯的。就是天下人錯了,他也不會有錯的。」

張鯨見林延潮如此,不忍地道:「陛下雖未後悔,但已知林中允你的冤屈,故而命咱家來詔獄中探視。陛下親口與我說了,只要你肯給陛下和太后認錯,寫一份伏辯,可以既往不咎。」(.)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