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城。

韓觀和李濬站在桂林城牆上,看著城外密密麻麻黑壓壓的一片叛軍大營,眼中的神色都很複雜,各有心事。

韓觀並沒有參與靖難重要的戰役,甚至只在靖難中打了個醬油。

他早在洪武十九年(1386年)時,就是廣西都指揮使。

當時的韓觀性格兇狠,該殺該罰的毫不寬容,在軍中令下如山,沒有人敢違犯。

當初,廣西蠻人到處起事,搶掠郡縣,殺害守官,勢力很大。將士們害怕韓觀的法令,爭相拚死殺敵。韓觀對抓獲的賊人一定要處以極刑,因此蠻人都喪膽,境內因此得以安寧。

在廣西干到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後,韓觀被召回京城,升任都督同知。

建文元年(1399年),靖難之時,韓觀被派往德州練兵,抵禦燕王朱棣部隊無功。

這個無功,應該是韓觀沒有積極幹活,沒有用心剿匪,不然朱棣即位後,不會又重用他,讓他回到廣西任都指揮使。

原歷史朱棣即位後更加重用,任他為總兵官,兼節制廣東、福建、湖廣三個都司,牛的不行。

從原歷史朱棣對他的重用看,韓觀在靖難中肯定摸魚了,和宋晟一個德性。

朱高煦就藩漢王后,朱棣專門把韓觀叫到皇宮,要讓他回廣西任都指揮使。

因為韓觀對廣西比較熟,可以很好的配合譚清。

韓觀也知道自己來廣西的目的,就是好好看住雲南的漢王。

不料,漢王真反了。

當時他在桂林第一個念頭是,漢王自找死路。

當今陛下在靖難中證明了自己的統兵能力,身為藩王,以北平一隅之地,奪取大明江山,如此成功的例子,歷史上各皇朝都幾乎沒有過。

朱高煦想造反簡直是自尋死路。

所以韓觀堅決的站在朱棣的立場。

為此,之前有人舉報外面在通傳新版武王伐紂書時,韓觀毫不客氣的下令殺幾個震懾全城。

雖然城中罵聲一片,但效果出奇的好,這書果然在市面上消失了。

這件事乾了之後,韓觀就徹底站在朱高煦的對立面。

當時,朱能三十萬大軍壓近,韓觀也是信心澎脹之際。

不料,這才半個月不到,一場大戰,形勢天翻地覆。

朱能敗退湖廣,韓觀被討逆軍重重包圍。

但更慘的是,就在七月下旬,他收到消息,朱能帶著一萬多騎兵跑了,徐忠那邊七萬步營也全軍皆沒。

特娘的,韓觀當時心中就大罵。

太和山這仗打的如此憋屈,這換成韓觀指揮也不會打成這樣。

從靖難中過來的韓觀當然知道,大明內戰,兵士們投降很快,也很容易。

朱能大敗之後,此消彼漲,漢王兵力暴增。

如今舉三十萬之眾把桂林城團團包圍,他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韓觀想到這時,已經隱隱有點後悔當初斬了幾個書生,禁止武王伐紂的書。

因為這件事把他徹底放到他和漢王的對立面。

城中百姓和讀書人罵聲一片,現在漢王想放過他,估計這些人都不原諒他。

而且當時,連廣西布政使司的官員都強烈反對。

反對的人里,還有廣西左布使馬麟。

建文時,馬麟因為貪污坐罪,被貶到雲南為吏。

朱棣上台後,所有建文時被貶的官員都召回和晉升。

回到京師後,馬麟就開始琢磨如何攻訐其他大臣,以討好朱棣來成為其心腹。然而,由於業務水平過低,總是告發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其他大臣隨便一點小失誤也當成驚天罪狀來彈劾。時間久了,朱棣也有些受不了這個人了,果斷把其又弄了出去,於是馬麟就到了廣西為布政使。

馬麟過來的時候是永樂三年,這年廣西桂林發生了一件大事。

永樂三年正月,有官員發現,桂林倉糧43880餘石,因陳放過久而腐爛。

糧食這玩意在歷古歷代都是很重要的物資,廣西也算不上糧倉大省,居然有四萬多石給放爛了。

當時朱棣也是雷霆大怒,狠狠處罰了一批官員。

馬麟就是那時侯過來的。

馬麟剛過來時和韓觀關係還不錯,兩人配合的很好,二月,修建興安縣分水塘,韓觀還派都司工匠前去幫忙。

漢王起兵後,馬麟還當著他的面,罵過漢王不忠不肖,幾乎每次遇到韓觀,都要罵幾句才好。

但等朝廷的貴州大敗,譚清又失陷的消息到了桂林,馬麟態度瞬間好像扭轉了一樣,不再提漢王不忠不孝的事。

當天韓觀下令砍幾個書生,馬麟又是強烈反應,同時反對的,還有廣西布政司右參議吳翔。

韓觀自然沒把他倆放在心上,還是砍了。

這件事後,馬麟很少再和韓觀說話,好像生氣似的。

此次韓觀募集青壯守城,布政司似乎也不上力,三天才募了一千人,到現在兩千人還不到。

韓觀這麼想想,感覺馬麟這狗官靠不住。

但無憑無據的,他又不好動刀殺一個朝廷命官。

就在韓觀內心有著各種情緒的時候,邊上李濬『tui』,一口口水吐在城牆上,不滿的道:「咱們跑不掉了。」

「……」韓觀回頭看看李濬。

李濬可算燕王嫡系,洪武年間就是燕山左護衛副千戶,靖難時第一批跟隨燕王的人,參與了奪取北平九門的關鍵戰役。

靖難後封襄城伯,出鎮江西總兵官,這次朝廷在各地集合大軍,他也帶著江西的部分兵馬跟隨朱能進入廣西。

但他在靖難中受過傷,之前在江西就身體不好,有次昏迷長達兩天。

此次出征前,李濬還向皇帝說了自己身體不好,想回京師休養。

原本朱棣也答應了,並把李濬調回京師,不然朱高煦突然起兵,朱棣又讓他過來。

李濬心裡也在罵娘呢,他靖難後身體就不怎麼好,原歷史去年就去世了。

可能朱高煦打亂了歷史,他活到現在。

但身體一直不好,有時還會突然暈倒,估計類似後世腦溢血這種病。

他本來都打算退休不幹,回京師養養,不料朱高煦起兵打亂了他的節奏。

他要是知道自己歷史上去年就死了,其實應該好好謝謝朱高煦。

朱高煦改變了歷史,也延長了他的壽命,他經歷過的時間線和事情,和原本有了出入,這才多活了大半年。

可他現在不知道啊,所以很痛狠朱高煦,你晚兩個月起兵,等我回京師不好嗎?

搞的現在我被困在桂林,想到這裡,他頭疼欲裂。

韓觀看到他頭疼的表情,嘆道:「襄城伯身體不好,應該向陛下請求休養才是。」

他不說還好,一說李濬氣不打一處來:「要不是朱高煦起兵,我已回京師了。」

尼娘的,韓觀心裡暗罵,表面只好道:「襄城陽身經百戰,經驗豐富,就算休養在家,陛下還是要重用你的。」

李濬聽到這話還是比較高興,但他還是實話實話:「身體不好,實在不想打仗。」

韓觀居然無言以對。

尼特娘外面幾十萬大軍把我們團團包圍,你不想打仗?

這話的意思,是不是要降?

不可能,李濬是燕王心腹出身,家屬全在京師。

韓觀被李濬這句不想打仗說的一愣。

李濬很快反應過來,知道韓觀誤會他的意思,趕緊道:「我的意思,身體沒以前好了,不能上戰場拼殺了,但是守城的精力,我還是有的。」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咱們上報皇恩,下為百姓,也應當死守桂林。」說罷向京師方向抱了抱拳。

韓觀陪笑,趕緊也說了幾句效忠皇帝的話。

當天兩人一起巡防城頭,布置防禦,乾的都很認真。

分手時,李濬特意說到一件事,也是朱能走時交代過的。

桂林城裡有朝廷當時從湖廣運來的十萬石糧,還有大量軍械輜重。

一旦戰事不利,到時先把糧食燒了,一粒米都不能留給朱高煦。

韓觀當然一口答應,而且守糧的人都是李濬的,他不答應也得答應。

不料韓觀前腳回到家裡,後腳有人急匆匆跑過來向他彙報。

李濬剛回到家,就在家裡突然病發,死了。

「握——草。」韓觀頓時在府上罵娘。

李濬真是病死的。

和歷史上一樣,估計還是腦溢血,他比歷史上多活了大半年,結果還是沒逃過,他回到家沒多久,就感覺有點頭暈,接著眼前一黑,直接倒地,然後再也沒醒過來的。

李濬死掉的消息剛傳出來,廣西布政司右參議吳翔就出門了。

這個吳翔在靖難前是雲南曲靖府同知,永樂元年到廣西為右參議。

他和馬麟有個共同點,都是當年建文時被貶的。

馬麟被貶到雲南為吏,吳翔還是官員,因為這個時侯,凡官員分配到雲南,廣東,安南這些地方,幾乎全代表貶。

兩人在雲南就見過面,不過那是馬麟在經過雲南的路上,正好從曲靖走了。

當時吳翔官還比馬麟大,只是沒想到靖難後,兩人先後來到廣西,馬麟變成他的上司了。

原本吳翔從雲南到廣西,從正五品同知到從四品右參議,還算是比較高興的。

可一看到馬麟就瞬間心情不好了。

人家回到京師後,從都給事中七品,先升刑部郎中五品,接著四品通政司右通政,最後出京,直接干到從二品的布政使。

馬麟能升這麼快,就是因為回到京師時,討過朱棣的歡心,只是後來被朱棣煩了,再貶出來,而且還升了官,也不能算貶。

所以升官要快,還得抱對大腿。

吳翔明白了這個道理,就開始琢磨哪邊有大腿抱。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