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勇是韓觀部下心腹,原全州所千戶。

他接到韓觀命令,帶全所兵馬,往城東方向集合。

桂林城東連接東江驛(東江碼頭),從湖廣來往的物資糧草都是從這裡下,所以桂林城主要的糧倉也在附近。

現在守衛糧倉的是李濬心腹一個姓牛的千戶。

韓觀想讓苗勇輔助牛千戶,以防糧倉有變。

為防姓牛的誤會,李濬府中一個親兵還一起陪同,到時向他說明李濬的死因。

他們浩浩蕩蕩一千多人,剛走到西街口,突然就看到前面一陣喧鬧聲,接著街上路人看到兩邊的陣勢,紛紛避讓,躲閃。

然後就是黑壓壓一片兵士出現在他們前面。

苗勇目瞪口呆,對方好像是守衛糧倉的兵。

對方不知要上哪去,也正好遇到他們。

雙方飛快接近三十步內,場面異常不對。

「你們幹什麼?是誰的兵?哪個營的?」苗勇立刻站出來。

「你們是哪個營的?」對面一個百戶反問:「往哪去?」

苗勇道,我們是韓都督的部下,正要去糧倉找牛千戶。

他身邊的李濬親兵也叫起來:「杜百戶,是我-——」

「韓觀的人?」對面百戶突然驚叫:「殺。」

「殺。」

毫無徵兆的,對面突然發作。

「特娘的。」苗勇不敢相信,都來不及反應,嗖嗖嗖,對面一波亂箭先已射到他們陣中。

「啊」苗勇站在最前面,居然也被射到肩膀一箭,痛的哇哇大叫。

「殺。」苗勇這邊人多,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一涌而上。

現場頓時大亂。

就在他們開戰的同時,遠處的糧倉,姓牛的千戶帶著人在堆東西,全是易燃物。

他一邊堆一邊和身邊人道:「外面現在都在傳,韓觀殺了襄城伯,想投降漢王。」

「咱們有備無患,如果韓觀真降了,就一把火將糧全燒了。」

「喏。」

「小馬還沒回來?」有人問。

原來牛千戶派了個總旗去李濬府上打聽消息,但還沒有回來。

不料,突然遠處隱隱傳來喊殺聲。

不一會,有人快馬跑回來。

「韓觀的人來了,有上千人,在街口和杜百戶打起來了。」

「草。」牛千戶大怒:「韓觀果然反了,放火。」

呼,沖天大火很快湧起,諾大的糧倉被火焰席捲。

與此同時,城中到處都在傳韓觀殺了李濬,準備降漢王的消息。

桂林南大街。

盧萬帶著韓觀親兵和靖江王的鍍金銀冊,第一個就是去布政使馬麟家裡,先把馬麟

召到王府再說。

但到了馬麟府上,發現其不在家,盧萬問其夫人,馬麟去哪了?這都快天黑了,能跑那去?難道去別人家吃飯?

周氏嘆道:「城中都在傳,韓觀殺了襄城伯,想搶兵權投降漢王,我家老爺去集合招募的青壯和衙役們,看看能不能為陛下盡最後一份力。」

「……」韓觀親兵一臉目瞪口呆。

盧萬扭過頭看看親兵。

刷,韓觀親兵漲紅了臉:「你,伱這婦人,胡說什麼,襄城伯是突發疾病,和韓都督無關——」

「盧百戶,你相信我們都督,都督才是真心為朝廷辦事的。」

盧萬緊緊抓住手中的鍍金寶冊,下意識往後退幾步。

韓觀來靖江王府,他也在現場,現在想想,好像當時都是韓觀一面之詞。

是真是假,如何分辨?

「這麼巧?」周氏這時奇怪道:「前方官軍剛剛慘敗,襄城伯就突發疾病死了?」

「……」親兵。

「??」盧萬再次後退幾步,看看親兵。

親兵大怒,錚,猛的拔刀:「你這婦人,是不是誰教你這麼說的?你好大的膽子-——」

他話音未落,邊上盧萬猛的一把推開兩個親兵,拿著鍍金寶冊就往外跑。

「啊呀,盧百戶。」親兵也顧不得和周氏計較,轉身就追。

「盧百戶別跑,相信我們韓都督——咱們真的沒想造反——」

盧萬跑的更快了。

這波人剛跑過去,街上就有人叫了起來,剛剛韓觀人在追殺靖江王府的人,韓觀真的反了。

當天馬麟和吳翔反應很快,先到處宣揚韓觀殺了李濬,同時派人尋找漢王的人。

吳翔是晚飯前去馬麟家裡的,到天快黑的時候,桂林城裡已經大亂,到處都有兵馬在撕殺。

第一波撕殺從糧倉開始,接著糧倉起火,引起全城注目。

很快各營軍將都知道韓觀的人和糧倉的人打起來了。

這下更加確定韓觀反了。

城中各軍立馬分成兩派,有的堅決反抗,有的居然要跟著韓觀反。

韓觀得到消息,帶著靖江王朱贊儀出去,一個營一個營的安撫,還平定了幾波混亂。

如果沒其他事,這一晚上過去後,他穩住局面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此時天色越來越黑。

桂林西的方向,一大波人推著幾輛獨輪車正往西城門而去。

高平帶著一些衙役,青壯,還有吳先生等人,共一百多人,正往城西去。

這會全城都在混亂,有些軍將已經下令,街上戒嚴,百姓不許上街。

但他們都是衙役和參與守城的青壯,倒也一路無事來到這邊。

高平不時看著最中間一輛車。

據吳先生說,他們六輛車,只有最中間這輛有用。

車裡全是火藥,吳先生他們在半年前進城時,與藥材摻在一起,分批帶進,然後篩選出來。

一共兩百斤火藥,用了三個月才全部帶進城。

「這玩意能炸開城門?」高平有點不信:「桂林城門包鐵皮的,那鐵皮還很厚。」

「肯定行。」吳先生道:「關鍵是第一時間放下吊橋。」

「到時稱亂殺上去。」高平厲聲道。

高氏世代加賦,也就是大明皇朝不倒,全國姓高的要一直加賦,他肯定希望朱棣下台。

更何況,還有機會立大功。

果然,吳先生這時拍拍他肩膀,用肯定的語氣道:「這事要成了。」

「高捕頭若識字,最低也是個縣丞。」

「若是願從軍,至少也是個千戶級。」

「銀子糧田,漢王都會重賞。」

高平聽的臉都紅了,但馬上又問句:「高氏還加稅不?」

「漢王檄書都說了,當然不加,高捕頭家肯定還要免。」

「特娘的。」高平吱牙大笑。

當晚,眼看著韓觀在朱贊儀的幫助下,都快平定混亂了。

突然。

轟隆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高平帶人突襲西門,引爆炸開了桂林的西門。

八月初,馬麟和吳翔在城中散布謠言,製造混亂。

趁官軍內部混亂,無暇關注時,高平帶人突襲西門,炸開了城門,放下吊橋。

爆炸過後,城外討逆軍都不知道城門被炸開了,只是被糧倉大火和爆炸聲驚動。

朱高煦當時就知道桂林城發生巨變,立馬集合兵馬,匆忙間先派了一千騎兵前往探風。

等第一波兵馬過去時,已經是兩刻鐘後的事。

但在這段時間裡,城中官軍無人在城西,此時本就天黑,高平他們到處在放火,說討逆軍殺進來,城西官軍看到城門被開,則紛紛四散而逃。

等韓觀帶領兵馬來到城西,討逆軍大量步營已經進入。

當晚城中喊殺聲不止,至次日清晨,韓觀戰死城中,桂林被克。

也就在桂林被克的當天,京師已經收到廣西又是慘敗的可怕消息。

其實朱能如果在回到長沙的第一時間上報朝廷,消息傳到朝廷的時間還能提前很多天。

但朱能跑到長沙後,和金忠一商量,暫時沒敢上報。

因為靖難中李景隆也干過這事,慘敗給北軍後,上報朝廷說打的還不錯,因為天氣不好,所以收兵,明年春天再打,朝廷也信了,建文帝當時還重賞李景隆。

朱能當然不敢像李景隆這麼亂來。

但這時徐忠的兵馬還沒回。

他想看看徐忠能帶回多少兵馬,畢竟你上報朝廷時,你要說清楚,如何敗的,帶回來多少兵馬。

不料,徐忠在永州呆了兩天才走,然後幾天後,朱能收到消息,徐忠被部下扶持,舉兵數萬之眾,降了朱高煦。

當時朱能就在長沙大罵,因為被扶持這事,寧王和房寬都干過。

所以朱能認定是徐忠故意降的。

他直接在塘報里說是徐忠帶頭投降,並把徐忠那邊七萬兵馬,說成十五萬。

塘報最後變成,朱能在廣西小敗,帶十七萬兵馬退回永州,留三萬兵馬在桂林。

這樣等於他帶出二十萬,至少把罪過減輕點。

然後他帶騎兵先行回長沙,讓徐忠帶十五萬步營回長沙。

結果徐忠帶著兵馬降了朱高煦。

朱能是非常忠於朱棣的,他本人並不想撒這樣的慌。

但金忠告訴他,現在和北平時不同,朝廷里有很多言官,你吃了這麼大敗仗,如果不找替罪羊,言官們能噴死你,到時陛下也沒辦法幫你。

李景隆二次大敗後,朝廷口誅筆伐,要殺他治罪,是建文帝不忍,最後力保。

朱棣會不忍嗎?

要是言官們統統起來噴他喪師三十萬,你看朱棣會不會不忍?

朱能沒辦法,只能瞎編,減輕自己,讓別人背鍋。

於是在他的猶豫不決中,在桂林城破的當天,京師通政司接到了朝廷廣西慘敗的消息。

頓時,整個京師都炸鍋了。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