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高煦,俺們是親戚啊(千張月票加更)

朱高煦又說,方孝孺當年在四川也虧的蜀王照顧,還有那嘉定州知州宋和,也對十一叔讚不絕口。

十一叔尊重文人學子,品德高尚,才華出眾,比起那些不識幾個大字的叔叔們,高煦最是佩服了。

老朱自己應該識不了幾個字,但很看重讀書人,所以對兒孫們的學習也很上心,當然,大部人都沒好好學,就是朱高煦偏宜父親朱棣在京求學時,也常常捉弄李景隆,心思不在學習上。

朱椿聽的心裡還是美滋滋的,畢竟老朱的兒子裡,他自認最有才華。

在《獻園睿制集》中,收錄了多篇朱椿寫給陳南賓的文獻,陳南賓算是當時的大儒,朱椿能寫給他,肯定是有點水平的。

但朱椿也隱隱聽出朱高煦話中的意思,才華出眾在後面,品德高尚在前面吶。

當然了,朱椿也覺的自己品德不錯,畢竟和他交好的,都是學士大儒,或像瞿能這樣的一方名將。

兩人胡天海地聊了片刻,都沒提到這次起兵,不一會,朱椿開口宴請他們三人,讓他們留下吃晚飯。

朱高煦說吃飯事,等等再說,俺與和十一叔,單獨聊聊。

得,正事來了,朱椿不動聲色看了他一眼,然後慢慢起身。

他帶著朱高煦到了偏殿的一間房子,他們進去前,周虎帶著兵馬又進去查了遍。

朱椿這時表情有點不好看,這是不信任他?

但轉念想想,朱高煦現在擁兵幾十萬,正在爭天下,小心點也是正常的。

叔侄倆各找了個位置坐下,房間裡這時已經只有兩人。

其實在這次見面前,兩人都沒見過幾次,以前見過,也幾乎沒說過什麼話,當時朱高煦還小,最多就是叫他一聲十一叔。

但不知為什麼,這次朱椿見到朱高煦,感覺還是有點親切,能和朱高煦說上很多話。

他很快明白了為什麼,是這個侄子不簡單,能說會道。

「高煦,你說吧,有啥事想請十一叔幫忙的?」朱椿一邊隨意的說著,一邊心想,他要是讓署名支持他推翻朱棣,俺該如何拒絕?

朱椿以為朱高煦想干這事。

朱高煦想了想,緩緩道:「洪武年間,大明宗室是五十七人,皇爺爺為此分封了五六十個藩王,建了五十座王府。」

朱椿不明覺厲,但是靜靜的聽著。

「到現在朱棣在位,大明已經有近百位宗室,並且以後還會越來越多,按這樣的速度下去,兩三百年後,大明最少幾十萬宗室。」

朱椿稍微想了想,點頭笑道:「是這個理吶,只要俺大明千秋萬代,大明宗室,肯定越來越多。」

「叭」朱高煦拍著大腿,笑道:「所以高煦說,讀過書有才華的十一叔就是和其他叔叔伯伯們不一樣,是能說道理的。」

「。」朱椿心想,你也別給我戴高帽子,你想說什麼就說吧。

「太祖給十一叔多少田?」朱高煦語氣突然一轉。

「。」朱椿愣了好一會,然後道:「俺就藩時,給了兩萬頃,之後陸續又給了點,伱父王登基,又賞了點,十一叔自己也買了些。」

大明朝有個習慣,新皇登基,都會給天下宗室們賞賜一批,搞的宗室們田產和財富越來越多,所以這個習慣,以後朱高煦肯定要改了。

「那現在是?」朱高煦不動聲色的問。

「三萬三千多頃吧。」朱椿也不動聲色的道。

尼娘的,朱高煦暗罵,三百多萬畝呢。

「都不用上稅吧。」朱高煦問。

朱椿越聽越覺的不對勁,因為沒想到朱高煦會和他說這些東西。

但朱高煦說他品德高尚,朱椿也只好忍著,慢慢應付,他估計朱高煦很快就要說主題了:「皇莊歷來都不上稅。」他重重提醒了下,這是皇莊。

朱高煦嘆道:「聽說太祖當年還把成都稅課司的商稅定為蜀王府的一大筆日常收入。」

這筆收入甚至影響到了民生。弘治2年(1489),四川遭遇饑荒,朝廷把蜀王府的「土地利息、稅司課勸扣一年」。

朱椿臉色微變,沉聲道:「也沒多少。」

但沒說數。

朱高煦道:「諸王之中,十一叔田產收入可為冠,這些年積累的財富,幾輩子都用不完了。」

「……」朱椿心想,難道這狗東西想打我銀子的主意?他替軍士和官員加俸,沒銀子了?

這時他開始警惕起來,並沒有回應朱高煦。

朱高煦繼續道:「現在大明開國之初,大夥還看不出來。」

「幾十上百年後,天下皆是宗室,宗室個個這麼多田產和財富,而老百姓卻要上交重稅,到那個時候,朝廷恐怕收不了多少稅賦,整個大明皇朝的運轉,都是問題。」

「十一叔是有見識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想到以後的情景?」

朱椿不動聲色,淡淡的道:「幾十後幾百年後的事,誰能知道吶,高煦想的也是久遠。」

不料朱高煦下一句話把他震驚了。

「高煦要是當了皇帝,以後就要限制宗室,高煦的兒女們,不會再有這麼多田和財富,保障他們比普通百姓生活的更好,高煦就感覺足夠了。」

「嘶」朱椿倒吸口冷氣,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他,你還沒當皇帝了,居然敢說這種大話。

朱椿當然不信。

你老爹之前還和寧王說平分天下的,你家父子的話,俺當然一句都不信。

他已經大概知道朱高煦想幹嘛,臉色鐵青,很不好看。

「高煦你是聰明人,你有什麼就直說吧。」朱椿這時道:「十一叔還是願意講道理的。」

他心想,朱高煦要是不太過份,有些事,可以商量。

「高煦要給天下所有的田收稅,不管是皇莊還是藩王,或官員。」

「嘩啦」朱椿一下子站了起來,不可思議的瞪著朱高煦,片刻之後,又很快坐了下去:「高煦要怎麼收?」他沉聲問。

「以戶為單位,像蜀王府,就算一戶,如果世子分封其他地方,另外一戶。」

「戶十畝以下,免稅。」

「戶十畝以上到二十畝,稅半成。」

「戶二十畝以上到一百畝,稅一成。」

「一百畝以上到五百畝,稅一成半。」

「五百畝以上到一千畝,稅兩成。」

「一千畝以上到一萬畝,稅三成。」

「一萬畝以上,稅六成。」

嘶,朱椿再次倒吸口冷氣,你這是搶錢呢。

朱椿幾百萬畝田,按朱高煦的意思,得收六成。

那還種屁的田,他要這麼多田有啥用。

因為種田的佃戶會有一部份,再繳六成稅,他朱椿都沒了。

你乾脆明搶好了,這換成別的藩王就要破口大罵。

但朱椿品德高尚啊,是文化人啊,他覺的,要和朱高煦講道理,說服他。

「朝廷給官員和學子優免,你這樣干,天下的官員都要反對你。」你還怎麼爭天下?

朱高煦淡淡的道:「朝廷優免最高只有幾十石,我給官員們加俸一倍,遠遠超過這個稅。」

按朝廷優免例,京官一品優免役糧三十石,人丁三十丁,外官減半,而朱高煦按他們的俸祿加一倍,可是近千石的。

所以這些優免可以忽略不計。

朱椿急了,又道:「你這樣干,天下的宗室,你的叔叔伯伯兄弟們,誰會支持你?」

朱高煦淡淡的道:「我給天下的官員加餉一倍,百萬大軍加銀五錢,還需要誰的支持?」

朱椿怒道:「你這樣豈不是用你叔叔伯伯錢,收買人心?」

你怎麼比你爹還壞啊,俺們都是親戚啊,朱椿很生氣。

朱高煦繼續道:「以後新皇登基,不會再給宗室們賞賜。」

「皇帝的兒女們,除了太子,每人都只會有一千畝田,且永不再加。」

「親王宗室也要上稅,還田於百姓,這才是大明皇朝,千秋萬代的真理。」

朱高煦以後給大明宗室每個藩王定的就是一千畝。

一千畝足夠一戶人家好好生活了。

更何況還有另外的俸祿。

朱高煦認為明初的時候收重稅最好,因為到了明中後期,地主階級已經和朝廷的官員們融為一體,利益相連,再想動他們已經非常之難,除非像滿清一樣大開殺戒。

現在商人地位還很低,官員和地主利益也沒綁在一起,老朱和朱棣都喜歡遷民,把江南的富人,商人往其他地方遷來遷去。

所以這個時侯收重稅,阻力會非常小,甚至可以說沒有。

唯一的阻力,就是這些擁有巨大田產的宗室。

砰,朱椿這時拍案而起:「俺還管大明千秋萬代,俺只管現在,俺不交稅,高煦你想幹嘛?」

朱高煦這時也站了起來,道:「你不但要交稅,還要把商稅讓回地方布政使。」

「哈哈哈。」朱椿大笑:「你有本事派兵來搶?」

他不信朱高煦敢向他動手,天下這麼多藩王,朱高煦要這麼干,大家都要起來反他。

這不就是又要來個『八王之亂』,不對,是幾十王之亂。

「十一叔別生氣,走,回去再說。」朱高煦笑笑,然後跟著朱椿重新回到剛才的大殿。

大殿里很多人都在,大夥看到朱椿的表情明顯很生氣,估計兩人應該沒談攏。

朱高煦這時道:「把成都府所有文武官員,全部都叫來。」

「哼」朱椿冷哼,也不怕他,這麼多官員在,朱高煦更不敢拿他怎麼樣。

於是,半個時辰左右,成都所有文武官員,包括四川三司全到現場了。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