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姬蓉紅著臉低著頭,有點不敢看朱高煦。

「你幾歲了?」朱高煦突然問,同時站起身。

李姬蓉這才敢看向朱高煦,柔聲道:「妾今年18。」

十八啦?這在高麗可是個大姑娘?

李姬蓉似乎猜到他心意,趕緊道:「妾還是完璧的。」說罷臉更紅了。

她想方設法來見大明皇帝,肯定是要做足準備,李姬蓉這麼大還沒男人,為的就是等這天。

因為之前一直想逃離高麗沒成功,如果再兩年逃不掉,她估計都會死心不敢過來。

「朕倒不在意這個。」朱高煦哈哈一笑。

李姬蓉馬上又紅著臉道:「妾身什麼都學過。」

「……」朱高煦一本正經的走了過去。

李姬蓉的身體突然微微顫抖起來,她嘴上說學過,其實很害怕,畢竟都沒有經歷過這些事。

「是麼,郡主和誰學的?」朱高煦走到她身邊,發現她個子確實高,身材看起來也確實好。

李姬蓉眼中閃過一絲羞色,小聲道:「妾身是跟王嫂學的。」

卻聽朱高煦道:「走,去窗戶那邊。」

李姬蓉愣了下,但沒有猶豫,立刻轉身就走,就覺的腦子裡一片空白,心跳快的不行。

整個人像機器人似的,只會跟著朱高煦的聲音行事。

「你雙手扶著窗沿,面對著外面。」

「是——陛下。」李姬蓉顫聲道,此時明顯感覺到身後有朱高煦渾厚的聲音。

「別怕,彎腰。」朱高煦的聲音越來越近。

第二天下午,朱高煦還在華蓋殿和秘書們辦理公務,宋禮帶著閔無恤來拜見皇帝。

皇帝決定在武英殿見他。

等朱高煦到了武英殿,發現閔無恤正盯著地上巨大的世界地圖沙盤在看。

這沙盤是武英殿的一個特色,第一次來的人,都會被震驚和吸引。

閔無恤看著地圖上標準大明的地盤,遠遠超過以前他了解的,一臉震驚和若有所思。

這才幾年沒來,大明的地盤越來越大,看起來更加的強盛,這對鄰居高麗來說,可不是好事。

「下國小臣閔無恤,拜見天朝上國皇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閔無恤態度非常端正,重重的跪下,磕頭。

其實朱高煦當了皇帝後才發現,明初這會,大臣們見到皇帝跪下磕頭還是比較少的。

通常大臣們上朝時會跪一次,下朝時會跪一次,平時私下見面,大部份官員都未必會跪,只會行叩禮。

有些想拍皇帝馬屁,或者想顯的自己比較遵重皇帝的,才會下跪。

後世電視上動不動跪是沒有的,一見皇帝就跪是到滿清才盛行起來。

朱高煦剛進京師時,很多大臣私下見他都會跪,後來發現皇帝好像不在意這些事,慢慢大夥也習慣不跪了。

「起來吧,坐。」此時宋禮心中學著朱高煦道。

果然,對面朱高煦就是這麼說的。

宋禮暗暗好笑,皇帝永遠都是這樣說。

閔無恤倒有點不習慣,直到宋禮坐下後,他才敢坐。

接著他先向皇帝稟報了高麗國內的一些事,大概就是李成桂死了,國王李芳遠向皇帝進貢美女和貢物,包括戰馬。

高麗一直有向大明進貢戰馬的習慣,因為高麗有個養馬勝地濟州島。

這島原本是元朝的,明取元代之後,就歸明朝,但老朱覺的太遠,就不要了,送給高麗,只是要求高麗每年進貢一些戰馬,再交易一些戰馬。

朱高煦靜靜聽完後,又接過禮單看了看,隨手放在一邊。

「康獻大王(李成桂)是我們大明的好朋友,朕聽聞後,甚是悲痛——」

閔無恤連稱不敢。

朱高煦則說要派人去弔唁,同時還要弔唁東本的足利義滿,因為東本國大使也是最近剛到大明說,足利義滿也死了。

閔無恤表情立馬緊張起來,過去幾年高麗和東本兩國因為對馬島的事情,多次暴發衝突並引起外交事件。

對馬島在東本、高麗之間的高麗海峽中部,後世屬東本長崎縣管轄。

現在上面有很多倭寇,經常騷擾高麗。

永樂三年(1405年)以後,東本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多次派僧侶周棠出使高麗,李芳遠親自接見,予以款待,此後又派朴和、朴礎、朴賁以「通信官」的身份出使東本壹岐島,刷還高麗俘虜。

可以說足利義滿在這方面,還是傾向和高麗示好,解決兩國爭端,現在足利義滿一死,東本國王換人,將來的事情可就不一定了。

而且足利義滿的兒子足利義持在父親活著時就是鐵血鷹派,大明皇帝不了解,閔無恤是清清楚楚。

他當即道:「足利義滿的兒子足利義持自負雄才偉略,崇尚武力,恐怕將來,對馬島附近會生事端,還請大明皇帝支持小國才是。」

「爾等都是我大明藩國,我大明不會坐視不理。」朱高煦笑道:「閔知事請放心。」

接著兩人又聊了會,終於說到正式的國事。

原歷史,明成祖朱棣要求高麗從今年開始,每年進貢貌美的未婚少女,如同過去元朝對高麗的要求。接到這一命令後,李芳遠派遣官員下至各道,挑選年齡在十三歲至二十五歲間的女子。在挑選的三百名少女中,明朝的使節黃儼在從中親自挑選了五個。這一要求持續至正統年間才結束。

朱高煦便道:「聽說元朝時,你們每年都對元朝進貢美女數百名?」

我要求也不多,每年進貢五十名即可。

朱高煦把朱棣的三百名,降到到五十名。

閔無恤大喜,趕緊起身跪於地上,表示服從。

美女對朱高煦一說無所謂,他要求進貢美女,主要用來獎賞給有功將士和官員們,並沒打算自己用。

後面才是重頭戲。

原歷史李芳遠為了緩和與女真的關係,賜予女真首領封號,鼓勵其進入都城當侍衛,並准許與高麗人通婚。此外,高麗還為其提供馬匹、僕人、衣物、馬鞍和食物等。

永樂四年(1406年),高麗和女真的互市中心在鏡城和慶源成立,高麗用鹽鐵交換女真的牛馬。

永樂八年(1410年),兀狄哈部夥同兀良哈部、斡朵里部,以二百騎兵劫掠了慶源,高麗當地軍官亦在此次襲擊中被殺。吉州察理使趙涓出兵渡圖們江,擊潰了兀良哈部,殺死毛憐衛指揮使把兒遜等人。此後,女真對高麗予以頻繁的報復性襲擊,該地的防衛形勢也日趨嚴峻。

朱高煦道:「朕聽聞,叛紂王四年(1406),你們和女真在鏡成和慶源成立互市中心,用鹽鐵交鐵女真的牛馬?可有此事?」

閔無恤茫然道:「確有此事?」這事和大明有啥關係?

「你回去和李芳遠說,不得和女真交易,我朝新成立奴兒干都司,全力驅剿和招降女真部落。」

「你們高麗可從東路幫忙進攻,每活捉一個女真部落,青壯男女都可以替換貢銀,人頭也是。」

「啊」閔無恤先是大驚,接著大叫:「可換貢銀?」喜不自勝。

高麗人最不願的就是進貢黃金和白銀,因為他們有大量的鐵礦和銅礦,卻很少金礦和銀礦。

一般來說,高麗的貢品包括人參、草墊、漆器、狐尾、豹皮和水獺皮等;而明朝皇帝的「回賜」則包括絲綢、瓷器、醫藥、圖書、樂器和書寫材料。

宣德四年(1429年)之前,在高麗歷年貢品中,最沉重的負擔是黃金一百五十兩和白銀七百兩。

就這這麼點黃金和白銀,放在東本國真不算回事。

但高麗很缺啊,為了滿足這一要求,高麗一方面鼓勵開採,一方面嚴格限制民間使用金銀。永樂七年(1409年),李芳遠遣使請求將金銀更換為其他物品,但是朱棣堅持舊例,並未許可。直到宣德四年(1429年),明宣宗才允許高麗進貢牛馬和棉花以替代金銀。此外,朱棣有時要求高麗進貢銅像,有時要求進貢宦官或者可能成為宦官的男童。

朱棣這個人真特娘腦子有病,大明不缺金銀,他偏要高麗進貢金銀,弄的李芳遠對明朝也一肚子意見不敢說。

這一百五十兩黃金和七百兩白銀對明朝來說真不算回事,朱高煦在南洋隨便搶搶都是十萬十萬的黃金。

所以朱高煦說,可以用女真人頭和女真活人來換貢銀。

這是逼高麗對女真開戰。

朱高煦要和高麗聯手,逼女真族往更北的北方,向某方向遷移。

此時的女真族,打不過明朝時就往高麗方向遷,打不過高麗時,就往明朝方向來。

歷史上等到朱瞻基繼位,放棄奴兒干都司,女真就全部跑到這邊來了。

所以現在朱高煦一面加強奴兒干都司建設,並不停向奴兒干都司移民,同時要求高麗從東面出擊,這樣壓縮女真族生存空間,逼他們往北遷移,和毛對抗去。

說到這裡,朱高煦伸手,鍾顯從後面遞上一張羊皮紙。

閔無恤拿到手上一看,原來是女真部族活人和人頭的折算。

一個成年女真男,可換一兩黃金貢銀,兩個成年女真女,可換一兩黃金貢銀。

三兩貢銀換一個成年女真男,一兩貢銀換一個成年女真女,小孩子另計,老人不要。

這個不要,閔無恤可以理解為格殺勿論,因為老人他們也不要。

從這個設定來看,高麗想用女真來替代貢銀,最少得活捉幾百個,或殺上千個。

但相比起國內禁止流通金銀,加大開採,肯定是這樣划算。

而且朱高煦在後面還寫了。

完成貢銀的前提下,每活捉一個女真,明朝給一兩白銀,每殺五個,給一兩白銀。

另又標註,如高麗不要白銀,可指定要任何東西,除了火器之外。

宗主國還有白銀黃金給我們?閔無恤非常滿意,拿著紙條,再次下跪:「請陛下放心,我高麗與女真部,誓不兩立。」

卻見朱高煦臉色一沉,突然嚴厲起來:「希望你們言而有信,立刻取消和女真的交易,如果讓朕發現你們陽奉陰違,私下還和女真交易,朕一定會狠狠的給你們一個教訓。」

「小臣明白,小臣不敢。」閔無恤跪在地上,瑟瑟發抖。

鍾顯在後面也不出聲,但陛下玩了李姬蓉,還是重用高麗李芳遠,真是讓人琢磨不透。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